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4771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

“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太丘舍去舍:

君在不不:

下车引之引: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去后乃至乃:

相委而去委:

去:

二、翻译非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

⒈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⒉“元方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

3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下面有关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B.元方时/年七岁C.相委/而去D.对子骂/父

七、古今异义词。

舍太丘舍去房舍整齐划一

顾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奋不顾身

《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

“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

“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

交友是否守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练习了呢?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

三十岁时开始知道;

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

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

六十岁时什么都能听得;

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不会超过界线。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而能从中领悟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8.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

“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11.子曰:

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一.选出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A.学习按时间温习它,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B.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

C.学习了时时预习它,不也高兴吗?

2.为人谋而不忠乎?

()

A.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B.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心,跟朋友交往而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C.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替别人传播知识是不是不习惯呢?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A.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肯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B.广泛学习而且时刻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C.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时鲁国陬邑人,杰出的______、______、教育家。

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开______讲学的风气。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哪些,找出来解释一下。

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例如:

子曰:

”《为政》

”《述而》

(1).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填空

①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②《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论语》中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⑦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⑧孔子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⑩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

(11)课文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12)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三、给下列后面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四、解释后面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

思..()()

五、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三,古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从,古义:

《虽有嘉肴》

【原文】:

《礼记·

学记》:

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

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

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

“学学半⑾。

”其此之谓乎?

【注释】: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鲜美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

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

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

知道不足,这样之后就能更好的反省自己;

知道困难,这样之后就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

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

即使;

虽然)

(2)不知其旨也(古义:

味美;

意义)

(3)虽有至道(古义:

好到极点;

到)

(4)教然后知困(古义:

困惑;

困难)

(5)教学相长也(古义:

促进;

增长)

【重要词语】

(1)虽有佳肴(即使)

(2)弗食(吃)(3)不知其旨也(味美)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5)教然后知困(困惑)

(6)然后能自强也(竭力,尽力)(7)教学相长也(促进)

【重要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

【阅读训练】: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旨:

______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困________

(3)学学半 学________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下列加点词。

(1)虽有佳肴()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学相长()(4)教然后知困()

7.翻译下列句子。

(1)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停两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9.文章中哪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0.说一说自己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1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

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

”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

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注释:

1.临:

靠近。

2.干:

岸边。

3.山门:

寺庙的大门。

4.圮:

倒塌。

5.并:

一起。

6.阅:

经历。

7.棹:

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8.设帐:

讲学,教书。

9.究:

推究。

10.物理:

事物的道理。

11.木柿:

木片。

12.湮:

埋没。

13.颠:

通“癫”,疯狂。

14.河兵:

巡河、守河的士兵。

15.啮:

本意是"

咬"

.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6.坎穴:

坑洞。

17.如:

依照。

18.臆断:

主观判断。

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石兽掉入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自身重量等原因,所以寻找石兽要从它掉入处的上游去找。

文章寓意:

遇到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就有可能出错,甚至闹笑话。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古义: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

8、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

其(他的)子曰:

“不筑(修补),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

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韩非子》。

2.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

“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

A、其家甚∕智其∕子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D、暮∕而果∕大亡

4.写出文章的寓意: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4)不筑

2.翻译句子

(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2)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阅读理解

1.《智子疑邻》有何寓意?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一个人发表一些感慨?

请写在下面。

《塞翁失马》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

“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

”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折断)其髀(大腿)。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

1.本文选自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

2.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

“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

“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

”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