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3288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

《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冷镦钢SAE1008钛成分控制docWord下载.docx

用冷镦钢系列产品生产的零部件、紧固件可满足从五金机具、家用电器、汽车、摩托车乃至航空航天机械的制造要求。

企业生产本钢种所用设备和工艺包括:

采用喷吹颗粒镁法铁水预脱硫,拥有三座混铁炉、三座转炉,容量50吨,一座80吨转炉;

采用炉后吹氩工艺、LF炉、RH炉精炼设备,小/大方坯连铸机。

本案例结合该厂生产冷镦钢SAE1008过程中钛成分控制进行工艺分析。

二、主要内容

(一)冷镦钢中钛元素的作用和要求

1、钛元素的作用

钛铁在炼钢过程中作为合金元素加入到钢水中,起到细化组织晶粒、固定间隙元素(C、N),提高钢材的强度,增加钢材的耐腐蚀性作用,而且还能够提高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及良好的焊接性能等。

但是钢中钛含量与碳氮化钛夹杂有一定的关系,随着钛含量的降低,钢中的碳氮化钛夹杂相应减少。

氮化钛是一种硬而脆的夹杂物,它对钢的疲劳寿命特别有害。

在相同尺寸下,氮化钛比氧化物更有害。

研究表明,钛含量超过(30~50)×

10-6后钢的疲劳寿命就明显降低。

为提高冷镦钢质量,应减少其形成氮化钛夹杂物的可能性。

2、钛元素控制的要求

(1)控制炉渣氧元素的含量,前期使用脱氧剂进行脱氧,再加入钛铁合金,减少炉渣中钛氧化物的含量;

(2)控制钢水吸氮,减少氮化钛夹杂。

(二)案例分析

2015年2月27日到3月1日夜班,在5#LF炉连续生产了三个浇次SAE1008(加Ti)钢种,第三个浇次出现了一炉次Ti低改判钢种成分异常事故。

231502134炉次是5#LF炉处理,使用G053#钢包,包龄43次,上7#连铸机,为浇次第13炉。

231502134炉次在5#LF炉处理26min,加热4次,加热16分钟,软吹5分钟,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表1具体处理过程记录表

时间

现场实绩

底吹气量NL/min

加热时间min/样品成分%

0:

48

钢包到站取样1

49

出样1

90

样1:

C-0.0569Si-0.0545Mn-0.3233Ti-0.00185

0:

59

钢包进站,定氧43.68ppm,温度1524℃,陆续加入硅铝铁24Kg,电石30Kg,高碳锰12Kg,硅铁44Kg;

开始加热,过程分批加入石灰共106Kg

90-260

加热10分钟

1:

09

加热结束,加入中铁铁120Kg

219

加热5分钟

14

结束加热,取样2,定氧1.7ppm,温度1560℃

240

15

继续加热

19

出样2

样2:

C-0.0702Si-0.1438Mn-0.3651Ti-0.07862

20

结束加热,测温1588℃

21

开始加热

加热2分钟

25

喂钙线130m,开出钢包车,开始软吹

81

26

钢包车开出

取样3,测温1601℃,开出准备起吊

31

软吹结束,钢包离站

34

出样3

样3:

C-0.0757Si-0.1466Mn-0.3683Ti-0.05130

2:

22

出成品

中包成品:

C-0.08Si-0.14Mn-0.37Ti-0.044

出副样

中包副样成品:

C-0.07Si-0.14Mn-0.37Ti-0.043

3:

32

割样

割样:

C-0.08Si-0.14Mn-0.36Ti-0.041

查MES记录,本炉次处理过程底吹气量见下表:

表2本炉次处理过程底吹气量记录表

处理号

炉号

吹氩流量NL/min

记录时刻

51501859

231502134

90.51663971

2015-3-10:

52

90.3237381

57

90.70954132

2015-3-11:

02

260.0726013

07

260.4101868

12

219.9501953

17

240.7346954

81.25760651

27

(三)案例原因分析

从整个处理过程的温度、成分及底吹气量方面分析来看,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炉长对于新钢种(未完全脱氧情况下控制Ti)的生产经验不足;

(2)进站定氧温度低,未引起重视;

(3)生产节奏紧张情况下,加入钛铁时间相对于操作规范的加入时间偏早;

结合以上几个原因得出:

本炉次按照操作规范加入钛铁,但是没有考虑加入钛铁时的钢水温度,使得加入钛铁后长时间升温,导致钛损严重,是成分异常的主要原因。

(四)预防措施

1、车间完善该钢种操作规范,把钛铁加入时间相应后延,保证钢水温度,控制钛损;

2、转炉使用铝块进行完全脱氧,精炼炉使用铝粒进行脱氧操作。

(五)措施实施情况

231502475炉次是5#LF炉处理,使用G036#钢包,包龄61次,上7#连铸机,为浇次第10炉。

231502475炉次在5#LF炉处理28min,加热4次,加热14分钟,软吹7分钟,对比情况如下:

表3事故炉次与成功炉次成分控制对比

C%

Si%

Mn%

P%

S%

Ti%

协议

≤0.10

≤0.30

0.30-0.50

≤0.03

≤0.04

0.05-0.07

内控

0.06-0.08

0.30-0.40

≤0.025

≤0.035

0.055-0.065

事故炉次

0.08

0.14

0.36

0.018

0.011

0.041

成功炉次

0.07

0.15

0.34

0.006

0.054

两炉次重点参数对比:

表4事故炉次与成功炉次重点参数对比

重点参数

231502475炉次

231502134炉次

钛铁加入量

90Kg

120Kg

加如钛铁前钛含量

0.00799%

0.00185%

钛铁加入时温度

1594℃

1560℃

加入钛铁后钛含量

0.05952%

0.07862%

钛铁加入后加热时间

4.9min

12min

钛铁加入至喂丝间隔时间

9min

16min

软吹时间

7min

5min

成品钛含量

0.054%

0.044%

钛损

0.00552%

0.03462%

(六)措施总结

1、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减少钛铁加入后的加热时间,可以有效地降低钛损;

2、钛铁加入时间适当后延,其吸收率明显增高;

3、使用脱氧剂铝粒相比较硅铝铁的脱氧效果要好;

(七)工艺路线

1、生产工艺路线:

铁水预脱硫→80t转炉复合吹炼→LF精炼炉→大方坯连铸机。

2、铁水经过脱硫后进入混铁炉,生产前化验分析,铁水条件满足如下条件才具备生产:

硫含量不大于0.04%;

磷含量不大于0.120%;

3、转炉总装入量控制在52±

2t。

废钢比控制在35%以下。

转炉终点控制如下:

表5转炉终点成分控制

钢种

C

P

S

SAE1008-Ti

≤0.06%

≤0.025%

≤0.035%

4、根据吹氩站温度要求及出钢温降等确定出钢温度,参考温度不低于1600℃。

5、出钢前必须进行定氧操作,根据终点氧含量加入相应数量铝块。

6、转炉出钢脱氧合金化控制要求:

6.1当钢包内钢水量约12t时,从转炉炉后加入全部铝块(可根据终点情况等调整)。

6.2当钢包内钢水量约18t时,依次加入下列合金和顶渣:

200Kg中碳锰铁→顶渣。

7、满足LF炉进站成分控制要求;

8、LF炉使用铝粒和碳化钙对炉渣脱氧,待下次加热停止后蘸样观察渣子颜色,根据颜色判断是否继续加入脱氧剂;

9、白渣形成后,加入中钛铁或高钛铁,可根据钢水成分调整加入量;

10、LF进行加热升温,满足连铸机浇注所需要的温度;

11、LF炉调整钢水成分,满足钢种标准/内控要求;

12、连铸机使用优质塞棒和水口,提高钢水质量;

13、连铸机严格保护浇注,防止钢水二次氧化、增氮和浇注絮流事故;

14、连铸机使用专用保护渣和中间包钢水覆盖剂;

15、铸坯进行缓冷或全封闭保温车热送。

三、分析路径

该案例是质量事故案例,本事故案例体现了转炉炼钢终点控制、脱氧合金化、终渣控制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与冶金技术专业《转炉炼钢》课程脱氧合金化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关于合金工的要求,对应教学目标,从此生产案例归纳提炼出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弱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之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一致,成为一个承载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案例。

采用分析生产现场操作记录表的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对比、讲授等方式学习脱氧合金化相关知识,掌握脱氧合金化操作技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高质量钢种冶炼应关注的问题;

(2)掌握冷镦钢冶炼操作要点;

(3)学习综合考虑钢种质量保证的措施,根据设备、原材料,选择工艺路线。

(4)全面复习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教学方式方法

现场调研、问题讨论、点评、案例分析、讲授、课堂练习、大作业。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课前计划

(1)学生掌握知识:

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LF精炼、连续铸钢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设备;

(2)学生分组,指定组长;

(3)与现场联系,进行现场教学准备,包括安全教育、劳保用品、行走路线,现场兼职教师,现场教室等;

(4)安全教育,教师带领学生下厂调研,记录10炉冷镦钢冶炼工艺参数,收集钢种生产相关资料;

(5)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习、调研中获得的资料,总结该钢种生产的操作要点;

(6)与技术人员交流,请技术人员讲授该钢种生产中出现的事故。

(7)教室设置成学习岛,准备投影,为每组准备2张0开白纸,大号记号笔1支、作业纸每人2张。

(二)课中计划

(1)学生按小组就座学习岛周围,选举记录人、发言人。

(2)采用头脑风暴法,每人总结一条操作要点,按顺时针顺序轮流发言,记录人将操作要点在0开白纸上按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分工序记录。

要求每人发言,可以轮空,直到所有人员无法补充为止,时间15~20分钟;

(3)整理完成后,小组发言人上台展示0开白纸上的记录,并向全体师生汇报交流该钢种操作要点;

发言学生汇报完成后,同组学生可以补充。

汇报完成,本组自评,其它组进行点评打分,现场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汇报的操作要点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每组时间8~10分钟;

(4)技术人员讲授实际生产该类钢种事故案例,时间20分钟;

(5)教师讲授帘线钢的用途、性能要求、成分控制要求,生产操作要点,时间45分钟。

(三)课后计划

布置作业,见六(三)。

六、思考题及考评

(一)课前思考题

布置课前思考题,保证学生下厂调研知道找什么材料、看什么操作、思考为什么如此操作。

(1)对冷镦钢成分、质量有哪些要求?

(2)生产冷镦钢各岗位有哪些关键的操作要点?

(3)冶炼过程中影响合金元素收得率的因素有哪些?

(二)课堂练习

课堂提问或者集体回答,目的:

及时复习、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

练习题

1、向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达到成品钢成份要求的操作称为( 

 

)。

答案:

合金化

2、金属在冷加工变形中,金属的变形抗力指标,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而( 

升高

3、LF钢包精炼炉的主要冶金效果( 

升温;

脱硫;

成分微调;

降低钢中气体及夹杂物含量

4、钛铁在炼钢过程中作为合金元素加入到钢水中,起到细化组织晶粒、固定间隙元素(C、N),提高钢材的强度,增加钢材的耐腐蚀性作用,而且还能够提高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及良好的焊接性能等。

()√

5、冷镦钢,又称铆螺钢或冷顶锻钢,是利用金属的塑性,采用冷镦加工成型工艺生产互换性较高的标准件用钢。

6、出钢过程中在钢包内合金化时,影响合金收得率的主要因素是()。

A.出钢时间长短B.钢水温度高低

C.下渣量及渣中氧化铁含量多少

答案C

7、下列元素脱氧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A.Cr<Mn<V<Si<B<TiB.Cr<Mn<V<Si<Ti<B

C.Cr<Mn<B<Si<V<TiD.Cr<Mn<Ti<Si<V<B

A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复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每人记录10炉以上冷镦钢的冶炼操作数据(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炉外精炼LF、连续铸钢)。

(2)每人结合自己调研结果,选择冷镦钢生产流程中的某一岗位生产操作,结合所学知识编写详细的操作要点。

(3)总结钢的成产过程中合金元素控制的关键操作

(四)评价建议

学生考核评价实施表

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

评价结果

得分

过程性

评价

(100%)

学生出勤(10%)

迟到一次及以下

8~10

迟到三次

5~7

缺勤

课堂参与

(50%)

小组评价

(20%)

小组合作融洽,讨论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16~20

小组合作比较融洽,讨论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

10~15

小组合作相对融洽或不融洽,讨论未达到预定的目标

1~9

展示评价

展示内容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4~20

现场教学

(10%)

遵守现场规章制度,有良好的安全意识。

0~10

完成作业(30%)

思路清晰,格式规范,内容正确

自我评价(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