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9490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docx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

《说“木叶”》导学案

课堂导学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二、文学常识

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

1910年2月22日生于。

闽侯人。

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

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

1937年到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大学教授。

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

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

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

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

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

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满天下。

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享年97岁。

三、整体感知

1.“木”在形象上有几个艺术特征?

2、前三段“引子”中说,古代诗人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第7段说,“木”与“树”在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而4、5、6这三段是解说原因的。

那么,你认为解说清楚了吗?

用自己的话解说。

四、课纵横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注:

以下四句诗是: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身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3.“‘木’在形象上的第三个艺术特征”一句中的“艺术特征”指什么?

4.分条简述“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

答:

5.试对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四句诗作一点鉴赏。

(不多于100字)

答:

 

6.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答:

 

阅读

青与绿

林 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现,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

“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

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

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

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

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

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

“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

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

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

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

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

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

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

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写于1983年立春(选自《唐诗宗论》,人民文学1987年版)

 

高考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

B.英国选手接连刷新世界纪录,使一向独霸短跑比赛的美国人黯然失色。

C.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D.千姿万态、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圆无一相,方非一式,真是出神入化。

2.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华航电子,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B.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C.“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D.与传统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3.填到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

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4.仿照例句,在横线处填上结构相同的语句,要求文意贯通,并要构成排比句。

例句:

欣赏音乐作品,我们虽手不操琴,却能聆听琴瑟琵琶,神游“古典”“浪漫”,品味优美旋律;还能够在《命运》中与贝多芬切磋,在《天鹅湖》边和柴可夫斯基相伴,在《大峡谷组曲》里同格罗菲探险……音乐能够培养我们的美感,陶冶我们的情操,铸造我们的灵魂。

仿写: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虽足不出户,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在塞纳河畔与雨果散步,在皇村学校里同普希金畅谈,在茫茫大海中和海明威拼搏……文学作品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木叶》答案

课堂导学

三,1·“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首先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种落叶的因素。

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模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除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

其次它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于是“木叶”显得更加空阔。

“木叶”中的“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木”与“树”,一字千里。

古代诗人之所以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是因为:

“木”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而且“木叶”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这样,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自古文人多悲秋”也。

——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3.“木”具有暗示性

4.①暗示清秋气息 ②暗示诗人情感 ③暗示人物性格形象

5.①“雨中黄叶树”既是比喻又是衬托,借以表现作者年事已高,晚景凄凉的景况。

②通过凄凉孤苦的处境,反衬外弟来访带来的极大慰藉,从而体现一个“喜”字。

6.古代诗歌中的木叶具有极其丰富的暗示性。

高考

1·答案:

B

解析: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用来形容在家中看电视,语意不合。

2·答案:

C

.解析:

A项动宾搭配不当,“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C项滥用否定词;D项删“更”。

3.答案:

B、

解析:

横线前的句子述的对象是“几种意音文字”,本着述对象统一的原则,可排除C项;D项的主语与前一句的末尾重复,不简明,也可排除;B项述对象虽与前句一致但容与后一句矛盾。

4、答案:

A

纵横古今中外 漫游名山大川 领略异国风情 开阔我们的眼界 丰富我们的知识 完善我们的人格

解析:

该题是结合句式的理解进行仿写,在仿写中考查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仿照例子,选择三个结构相似、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排比。

 

高考考点直击: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A.考纲解读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B.命题特点

C.知识梳理

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鉴赏诗歌一般思路:

意象——意境——情感

诗歌的基础诗的画面诗的涵

诗歌形象:

(一)诗歌形象主要包括:

1.人物形象:

(1)诗中的“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要准确地抓住其人格涵,指出其社会意义。

(2)作者所描写的客观形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2.自然景象或意象:

意象:

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

(二)意象的特殊涵: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古来许多诗人都借菊花来寄寓自己的精神品质,菊花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4.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莲   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   凄凉、哀伤的象征。

8.鹧鸪鸟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  

(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11.化碧 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12.尺素  作书信的代称。

13.青鸾  《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14.双鲤  书信的代称。

15.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6.东篱  陶渊明《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