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491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汕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孟子认为井田制破坏以后,便会出现“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的情形。

因此他认为必须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就无恒心,认为恢复井田制就能保证农民的恒产和恒心。

这体现了孟子

A.回归森严礼乐等级的政治理想B.维护私有土地制度的个人诉求

C.调整土地政策维护秩序的主张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迫切愿望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儒家思想。

孟子认为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他想说明让百姓拥有稳定的产业和收入,从而安居乐业,这样就具有稳定不变、比较平和的思想,从而保持社会稳定,这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国之策。

材料没有体现礼乐等级,故A项错误;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认为恢复井田制就能保证农民的恒产和恒心”相符合,故正确;材料没体现重农抑商,故D项错误。

 

2.东汉初年,光武帝把具体的权力交给“官小权大”的尚书台,而三公虽地位较高,秩禄万石,却不能管理具体的事务,仅可“坐而论道”。

这一举措

A.丰富了古代国家治理手段B.激化了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

C.打击了贵族地主等级观念D.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材料“把具体的权力交给尚书台,三公仅可‘坐而论道’”可得出尚书台已成为中央决策机构,而三公没有了实际权力,这说明中枢机构即中央政治制度在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历史上相权本来就是因服务皇权而设,所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不会激化二者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权力的转移,没有反映出等级观念和官僚队伍的选拔问题,故C、D两项错误。

 

3.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律规定“子贼杀、殴伤父母枭首,骂詈(斥骂)父母弃市”。

北朝律规定,子孙杀父祖处以车裂的极刑,而父祖杀子孙用刀刃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卖子一岁刑。

”这反映出

A.南北方经济水平相近B.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

C.以礼入法的刑罚理念D.乱世重典的雷霆手段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

材料反映的是以尊卑长幼为刑罚轻重等级,反映了儒家伦理纲常对法律的渗透,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材料只是法律规定,反映不出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

 

4.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

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

根据材料“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可得出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变化趋势,故排除;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属于对外开放,故C项错误;D项也没有体现变化趋势,故排除。

 

5.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

“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

”材料表明当时

A.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B.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

C.强干弱枝致使人事变动频繁D.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反映的是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反映的是地方武职官员任职时间短,即人事变动频繁,故B项错误;C项正确;仅从地方武职人员的任职情况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故D项错误。

 

6.下图是《明史·列女传》中的一段记述,对此段记述的评价曰:

“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

”这说明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B.封建礼教高度强化束缚民众思想

C.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D.明清进步思潮改变社会价值取向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本段记述反映了女子以死殉节,不能叫社会风气败坏,故A项错误;本段记述只是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故B项错误;明史作为官方史学对妇女以死殉节给予高度评价,说明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故C项正确;明清进步思潮批判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故D项错误。

 

7.清代乾隆以前银钱比价为1:

1000以内,但至道光年间,银钱比价已高达1:

1700左右。

这种“银贵钱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B.海禁政策导致中西贸易萧条

C.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白银流通D.鸦片走私造成白银不断外流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

道光年间银钱比价的大幅波动是由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的,这和英国为了改变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有关,故D项正确;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不会造成白银的大量外流,故A项错误;中西贸易萧条不会造成白银的外流,故B项错误;明清以来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C项错误。

 

8.晚清公使郭嵩焘旅居英国时感叹:

“政教风俗,欧洲独擅其胜。

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

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

”据此分析,郭嵩焘

A.沉醉于西方的物质文明B.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C.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认识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A项物质文明与“政教风俗”不符,故排除;B项与“欧洲独擅其胜”不符,故排除;C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从材料“政教风俗,欧洲独擅其胜”可得出郭嵩焘已经认识到西方的制度优于中国,故D项正确。

 

9.郑观应主持织布局期间曾连年为织布局投保,而1890年接替其管理织布局的杨宗濂、杨宗瀚兄弟,认为参加保险是一件奢靡的事情,遂停止了续保。

1893年,上海织布局发生大火,损失白银逾150万两。

这反映了当时

A.现代金融与管理理念尚未普及B.顽固派盲目排斥西方保险制度

C.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浮于事D.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艰难曲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从材料郑观应为织布局投保参加保险,到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停止续保退出保险,反映了他们对保险事业即金融和对企业管理的理念不同,故A项正确;织布局属于洋务企业,所以接替其管理织布局的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属于洋务派,故B项错误;C项与“郑观应主持织布局期间曾连年为织布局投保”不符,故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织布局的发展,不能由此得出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艰难曲折,故D项错误。

 

10.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B.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

C.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D.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材料反映的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觉醒的社会覆盖面由士大夫阶层发展到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最后到全民族各阶层,故C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官方思想,故D项错误。

 

11.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工人运动决议案》指出:

“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之工人群众,一方面宜加以深切的援助,使其本身力量与组织日臻强大;一方面须用种种方法取得其同情,与之发生密切的关系。

使本党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伟大的革命基础。

”材料表明当时国民党

A.继续执行三大政策B.独立领导工人运动C.极力破坏国共合作D.关心农民工人生计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

材料反映了国民党对工人运动的肯定以及领导工人运动,说明当时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肯定,故A项正确;1926年国民党仍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独立领导工人运动说法不准确,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对农民的关心,故D项错误。

 

1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五种基本货物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

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建设B.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C.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D.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A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根据材料“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可得出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故B项正确;材料“党和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反映的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故C项错误;建国初期,国民党的统治已经被推翻,故D项错误。

 

13.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开放式,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呈规整式。

在建筑方位上,雅典卫城呈东西向,而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多呈南北向。

这主要由于

A.政治文化的差异B.经济水平的高低C.民众数量的多寡D.地理位置的不同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雅典卫城平面布局的开放式体现了政治上的民主理念,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的规整以及多呈南北向,体现了重秩序、皇权至上的政治理念,这主要说明了政治文化的差异,故A项正确;建筑方位与经济水平的高低无关,故B项错误;民众数量的多寡与建筑方位无关,故D项错误;地理位置的不同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的,故D项错误。

 

14.“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学校除了教授神学与拉丁语法,也意识到日益增长的逻辑能力培养的需要。

在培训经院哲学的社会学校里,学生们会聚集在讲师周围,讲师会重点传授推理的重要方法。

”这种教育方式

A.培养了辩证理性的思维方法B.巩固了人文主义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根据材料“意识到日益增长的逻辑能力培养的需要”和“重点传授推理的重要方法”可得出A项正确;中世纪教会以神为中心,压抑束缚人性,故B项错误;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有重视辩证理性思维方法的一面,但还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故D项错误。

 

15.“(16世纪以后)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

”这说明新教伦理

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颠覆了基督教神学D.促进了新兴君主国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

材料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理解自然来理解上帝的意图,这与教皇的权威无关,故A项错误;重视理解自然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故B项正确;新教徒本身就信仰基督教神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16.英国首相老皮特(1708—1778)曾说:

“我要把美洲的重要性说给你们听;它是一个双重市场:

既是一个消费市场,也是一个供应市场。

”其主要观点是

A.美洲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B.美洲是英国理想的资本输出对象

C.英国对美洲社会既有建设又有掠夺D.英国应使用武力和商品征服美洲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

材料“消费市场”是指商品市场,“供应市场”是指原料市场,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以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错误;双重市场体现的都是掠夺,故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