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基因频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306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基因频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基因频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基因频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基因频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基因频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基因频率.doc

《高考基因频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基因频率.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基因频率.doc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基因频率

2010年(全国Ⅰ卷)

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2010年(山东卷)

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面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2011江苏生物试题

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

2012年(海南卷)

2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2011年(山东卷)

27.(18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

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____,导致生物进化。

(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

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

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Ⅲ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答案:

(1)AABB和aabb自由组合三角形:

卵圆形=3:

1AAbb和aaBB

(2)7/15AaBb、AaBb和aaBb(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定向改变

(4)答案一

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5:

1

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27:

5

Ⅲ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

1

答案二

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

1

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5:

3

Ⅲ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

1

二.回归概念

2010年(四川卷)

①31.

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1)果蝇对CO2实验。

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

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

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①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

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

③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

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_________。

I:

[答案]:

(1)100%75%

(2)BA15/16

II:

[答案]:

1、

(1)控制CO2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2)耐受型(雌)X敏感型(雄)

2、

(1)X3

(2)nXNXNXNXn(3)N1/11

三.由基因型频率推基因频率

2010年(天津卷)

7.

Ⅱ.(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

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

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

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原因是。

7.(26分)

Ⅰ.(14分)

1.HindⅢ和BamHⅠ氨苄青霉素2.A3.C4.胚胎移植技术5.全能6.C

Ⅱ(12分)1.基因突变2.97%3.不在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适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2011年广东卷

27.(16分)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

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

热病毒的复制。

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细胞。

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

体内可检测出、和。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

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

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

基因频率是,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11),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

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原因是。

答案:

(1)受精卵S基因、由S基因转录的mRNAS蛋白

(2)50%60%

(3)减少S基因表达的S蛋白会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

2012年(上海卷)

29.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

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l%B.30%,42%C.70%,2l%D.70%,42%

2013年(海南卷)

15.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2013年(上海卷)

22.某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Aa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7,第36个月时,基因a在种群中的频率为()

A.0.2B.0.3C.0.4D.0.6

2013年(天津卷)

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型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四.自交和自由交配

2010年上海卷

28.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B.55%和42.5%C.45%和42.5%D.45%和32.5%

2010年海南卷

24.(10分)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不发生_____、不发生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24.(10分)

(1)0.5(1分)

(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每空1分,共5分)

(3)0.4  0.2  0.4  会(每空1分,共4分)

2012年(安徽卷)

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