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1087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6分,每小题3分)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

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

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

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

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

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

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

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

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

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9.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

王羲之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赡:

丰富

B.笼鹅而归笼:

用笼装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

书信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

位居第一

11.与“人未之奇”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B.何为其然也

C.而今安在哉D.而又何羡乎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第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5分)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3分)

14.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

(1)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3分)

15.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16.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寻梦?

,;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2.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诗经·

蒹葭》)

3.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戴望舒《雨巷》)

4.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5.,。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6.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25分)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

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

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

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

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

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

“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

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

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

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

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

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

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

正像傅雷所言:

“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

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

“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

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

“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

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

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

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

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

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

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

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

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

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7.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傅雷家中搜出他小姨子寄存的两件小物品,这两件物品被当成了反党的罪证,夫妇二人有口难辩,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

B.傅雷死前没有忘记为保姆周菊娣将来的生活作安排,说明他的细致周到,说明他是个心地善良,重情义、关心下层劳动者的人。

C.从遗书中可以看出所谓的“罪责”主要有三宗:

家里搜出两件反党的物证;

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

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

D.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文章反复写到傅雷夫妇死前的从容和镇定,说明傅雷夫妇之死实属被逼无奈,这种清醒的死更增强了事件的悲剧色彩。

18.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傅雷“干干净净”?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其表达作用如何?

20.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看来被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一品格?

请结合文体和现实分析说明。

五.作文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

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

“你见过我的童年么?

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

”童年,本应天真烂漫;

童年,本应百无禁忌;

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安阳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4、C(安之若素:

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在句中使用恰当。

A暴殄天物:

指任意糟蹋东西。

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B“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含有贬义。

D毕其功于一役:

比喻做一次就结束战斗,一次性解决问题。

常用于否定句。

12、D(“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13、

(1)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

(5分)

【分析】

(“雅”、“焉”两词,译对一个得1分)

(2)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

(3分)(译出大意得1分;

“使”、“耽”两词,译对一个得1分)

【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不觉得他有什么奇特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他尤其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第一人。

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很是被伯父王敦、王导看重。

当时,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把王家子弟看了个遍。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

“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好像不知道一样。

”郗鉴说:

“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

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

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

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

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道士对他说:

“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王羲之常自称;

“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

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又曾经写信给人说:

“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王述先前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就连忙洒水扫地等待(他),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不到访,王述深深为此感到遗憾。

【诗歌赏析】

江湜,清代诗人,诸生,道光间官至浙江候补县丞。

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

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多。

这些诗歌记录行旅述闻之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

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照亮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

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

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缥缈。

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汽如云样洁白,飘飘荡荡,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汽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汽缥缈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

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

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

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

“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道:

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

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

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

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了一份轻巧和宁静,可为上乘之作。

16、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白露未晞在水之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7、AC(A项“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表述错误,文中说傅雷没有向任何人申辩,自杀之前从容镇定;

C项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

“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和“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是傅雷自己的激愤之语,并非遗书里的内容。

18、参考答案:

①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从“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并非傅雷本人之物”上看出。

②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妥善处理“房租”“存单”“丧葬费”这些大小财产问题。

③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从傅雷“凡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看出。

19、参考答案: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与“干干净净”呼应,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参考答案:

(1)①选择自杀是不愿苟且,体现纯洁高尚的人格。

②特定时期冤屈难辩,以死抗争社会非正义,维护人格尊严。

③传统文化影响选择“舍生取义”,追求人格完美,坚持正义。

(2)可以反对。

虽然令人敬佩,将自身名声看的甚至超过生命,因而当声誉和生命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不愿苟且偷生。

但若坚强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翻译作品(成就),读者和国家就会多一位伟大的翻译家。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又八九,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应逃避,要能屈能伸,因为生命不会再生,机会可以再来。

正如霍金所说:

无论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评分:

①有没有探究味道;

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评价人物,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解;

③是否言之有理;

④有没有分析与适当拓展;

⑤语言是否通畅。

【优秀作文】

找回童年

江西考生

灰暗的天空诗意地飘起了小雨,雨滴滴答答的落在窗台,墙角的那棵夹竹桃已经长得与屋顶同高了。

望着它翠绿的叶,鲜艳的花,记忆开始剥落,恍然间看到了童年……

童年的天空总是晴朗的,蔚蓝地没有一点杂质,就像童年的心一样。

总喜欢跟着伙伴们奔跑,从村头到村尾,从日出到日落,或是追着一只小狗,或是寻觅一只小蝈蝈。

田间,山上是我们的乐园,水里的泥鳅,山上的野果,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欢呼雀跃着,为一个果实的获取;

失望叹息着,为一只泥鳅逃亡。

等到山头最后一抹红霞被月亮赶走,伴着父母柔软中带着急切的呼唤,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摇回家。

炊烟袅袅,夹着淡淡的稻香,小小的心充满着欢乐。

一天的“辛劳”换来父母有口无心的嗔怪。

蛙鸣此起彼伏,伴着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