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278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学习内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等,发现引号的作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学习重点

1、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阅读、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体会

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

字词典

教学时间

16课时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

周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

 

13——14周

26、全神贯注

2

27、鱼游到了纸上

3

28、父亲的菜园

2

语文园地七

4

单元测试

2

 

课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年级:

四科目:

语文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内容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

学习难点

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

学习用具

字、词典

学习时间

三课时

学习过程修改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安排

 

教师引导: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算式法104-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十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l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lo磅的快。

图示法等)

 

第一课时

一、辅助导学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自学解读

1、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

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三、展示提升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3、全班进行汇报。

四、小结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辅助导学

听写本课的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二、自学解读

(—)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展示提升

(一)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如:

1、伽利略是—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

亚里:

亡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町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

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渎,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

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卜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

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

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

(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足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着地追求真理。

请同学们再次默渎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

(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

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四、小结拓展

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

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第三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éibèigùzhìyīngdāngjiālìluè

()()()()

tuōzhùxìngfèngxuānbùbiànlùnjiā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竞()栓()度()腊()

竟()拴()席()蜡()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中。

例:

研究(科学)

传播()解决()提出()

相信()违背()得出()

四、按要求写句子。

1、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缩句)

2、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改为陈述句)

3、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

···

有11磅重。

(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4、这个青年胆大妄为。

(改为感叹句)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权威——勇气

伽利略伟大的科学家

很不寻常

反复试验——严谨

备注

课题:

26*全神贯注

年级:

四科目:

语文课型:

略读课文

学习内容

26*全神贯注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学习重点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学习难点

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

学习用具

字、词典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修改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安排

 

第一课时

一、辅助导学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

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一一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一一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一一爱迪生

1、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渎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一一—茨威格

2、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

(如,邀挚痴锁)

二、自学解读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展示提升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I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

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翅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淡感受,加深对“全冲贯注”一词的理解。

四、小结拓展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邀请(yǎoyāo)痴迷(chīcī)

··

挚友(zhizhì)咕噜(gǔgū)

··

感触(zhùchù)仪态端庄(yīyí)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微笑()地端详

()地争吵()的眼光

()的塑像()的感触

三、选字填空。

1、这是一(坐座)刚刚完成的塑像。

2、罗丹仔细端(详祥)一阵,似乎并不满意。

3、茨威格怕打(扰拢)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

4、茨威格莫名(奇其)妙,赶忙叫住罗丹。

四、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不假思索()

·

(1)不真实的

(2)依靠,凭借

(3)假如(4)假期

2、聚精会神()

·

(1)集中

(2)理解(3)全面(4)熟悉

3、全神贯注()

·

(1)穿过

(2)集中(3)进入(4)连贯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名人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