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795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注音或写汉字

长________者 

边缘________ 

n________续 

yǒu________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_ 

粗壮——________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

有何作用?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答案】

(1)zhǎng;

yuá

n;

延;

(2)柔软;

硕壮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下山了。

(4)痛苦终于过去了。

“倒霉”和“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温柔、包容、善良、助人为乐、幽默、睿智等。

(6)因为在无奈下接近他,却发现在那里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更重要的是他给我做人的道理,使我认清了真正的世界。

(7)他虽然不识字,但却懂得许多深奥的道理,而且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解析】【分析】

(1)①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②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把“太阳”当作人来写,赋予“太阳”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7)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zhǎng、yuá

n、延、黝;

(2)柔软、硕壮;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点评】

(1)①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6)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7)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外阅读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钻石,我们都知道它是天然矿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

为此,有一段时间我就想,不知道是怎样特别的结构,使它如此坚硬和神奇。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查了一下钻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才知道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宝石中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

简单地说,钻石是在地球内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相反,其他材料都达不到这样的纯度。

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有了其他物质所没有的硬度。

那么,接着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靠什么来切割打磨如此坚硬的物质呢?

答案让我感到很意外,靠另一颗钻石。

想想也对,如此坚硬的物质,也只有靠自己来打磨自己了。

正如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

钻石自己敲打自己,是为了更完美。

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会拥有坚硬的外表和耀眼的光彩,也才会让世人喜爱。

其实,这正是钻石的品格。

钻石的形成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它深埋于地下,经过多少年高温、高压慢慢变化,最后在某一时刻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又被泥沙夹带,接受风吹雨淋的考验,又经过多少年,才可能有幸被识货的人发现,才有可能变成一块儿真正的钻石毛料,再经过慢慢加工、打磨,才能渐渐地显现出光彩华美的一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有长久深埋的寂寞,又有无人赏识的孤独,更有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磨难。

也正因为这一切,最终钻石才成为一颗真正的钻石,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做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只是我们许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别人经受磨炼的一面。

一个人如果有了钻石一样的品格,能吃苦,不怕吃苦,靠自己打磨自己,只要能坚持下来,也许某一天你的光环会被更多的人发现,你也会被更多的人赏识。

只是,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总是羡慕钻石的完美和价值,却不知道学习钻石的优秀品质。

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该多一些钻石的品质。

(1)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应是( 

)。

A. 

钻石的品格 

B. 

天然矿物——钻石 

C. 

钻石的硬度 

D. 

神奇的钻石

(2)钻石是一种怎样的物质?

请用文中的话对它作一个适当的解释。

(3)钻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深埋于地下→________→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________→被人发现→________。

(4)“做人也是一样的”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画龙点睛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承上启下

(5)在钻石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历哪些艰难困苦?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

【答案】

(1)A

(2)钻石是在地球内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3)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慢慢变化;

接受风吹雨淋的考验;

加工、打磨

(4)D

(5)长久深埋的寂寞、无人赏识的孤独、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磨难。

(6)我们应该像钻石一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炼,这样才能臻于完美,实现自己的价值。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结合选项判断。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6)谈自己的感想与收获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A

(2)钻石是在地球内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3)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慢慢变化;

接受风吹雨淋的考验;

(4)D

(5)长久深埋的寂寞、无人赏识的孤独、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磨难。

(6)我们应该像钻石一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炼,这样才能臻于完美,实现自己的价值。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pū 

)上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唤“小姑娘!

”侧过脸,对面铺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

”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sāisà

i)到枕边,只好有礼貌地道谢。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

我开始警惕(tì

 

tī)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

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zhōng 

zhò

ng)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

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小心点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的女儿,一样留着长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像得同她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1)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作者当时的心理是(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是因为________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我得到了什么?

(5)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摘抄下来并说明为什么。

摘抄:

________

喜欢的原因:

【答案】

(1)pū;

tī;

zhōnɡ

(2)C

(3)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掉。

(4)得到了一位素不相识母亲的关心,信任与爱

(5)“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因为“我”在一瞬间仿佛明白了许多,也是全文感情线索的升华。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pū;

zhōnɡ;

(2)C;

(4)得到了一位素不相识母亲的关心,信任与爱;

(5)①“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②因为“我”在一瞬间仿佛明白了许多,也是全文感情线索的升华。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等待一颗种子发芽

小时候,我喜爱栽花种草。

每年春夏,我家小小的院子总是被我装点得①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散发出阵阵清香。

然而,最初的三次种花经历却让我终生难忘。

那年初春,母亲向邻居要来一把向日葵籽,准备种在田间地头。

我突然也想在院子里种上几棵向日葵,便趁机向母亲要种子。

母亲吝惜地从手里捏出几颗向日葵籽,对我说:

“你先种上一颗试试。

”我便郑重地在院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于是,每天早上一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院子里,在我埋下种子的地方双膝跪下,身子趴下,眼睛几乎贴着泥土,看看那一小块地面是否已经开始隆起。

然而一直等了五天,地面仍然纹丝未动。

我终于等不及了,刨开泥土,却发现种子已经霉烂了。

母亲捡起那颗再也不能发芽的“种子”,说:

“记住!

播种之前首先要选好种子。

”我点了点头,挑选了一颗饱满的种子又埋入泥土里。

这一次,我比上一次更急切,每天几次地观察。

三天过去了,我终于发现我整天②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的那块地面裂开了一条小缝,我想肯定是我的种子要破土而出了!

果然,一棵嫩芽正在新奇地向外张望!

我轻轻地用一根小树枝撬开土盖,帮它破土而出!

然而令我难过的是,太阳一晒,它便萎蔫了。

母亲摇了摇头说:

“孩子,你太心急了!

一颗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凭的是自己的力气啊。

我又第三次种下了一颗种子。

这次我把种子深深地埋入土里,耐心地等待起来。

我足足等了十天,地面仍然没有丝毫反应!

我疑惑地一点点刨土,发现了一棵粗壮的根苗——因为埋得太深,它蜷缩在一起,像个侏儒一般!

颜色也已发黄发黑。

母亲叹息道:

“没用了,埋得太深,太久了。

后来,我终于种出了自己的幼苗,也终于收获了满院的芬芳!

人生的奋斗历程其实就像一颗种子发芽,要想让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首先要选好理想的种子,其次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再者让自己心中的种子接近灿烂的阳光——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让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得太久。

(1)根据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大方________ 

迟缓________ 

暗淡________

(3)文中写了“我”______次种花的收获,不是这几次种花收获的一项是( 

明白了要挑饱满的种子。

明白了种子发芽要靠自己的力气,不能帮它破土而出。

终于收获了满院的芬芳。

懂得了不能将种子埋得太深太久。

(4)“一棵嫩芽正在新奇地向外张望”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________。

【答案】

(1)五彩斑斓;

魂牵梦萦

(2)吝惜;

急切;

灿烂

(3)C

(4)拟人;

当时嫩芽在土盖下快破土而出的情态。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把“一棵嫩芽”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1)五彩斑斓、魂牵梦萦;

(2)吝惜、急切、灿烂;

(3)C;

(4)拟人、当时嫩芽在土盖下快破土而出的情态。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5.读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野”孩子(节选)

冰心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

“看你的脸都晒‘熟’了!

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

”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

“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

”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

因为我从小穿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

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

“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

”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

“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

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

”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

“你又给她小鞋穿了!

"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

“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

”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

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

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

父亲还教我打枪,但我扛的是一杆鸟枪。

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

(1)“无可奈何”的意思是________。

(2)“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表现了“我”________的性格。

(3)本文通过哪些事例写了“我”的“野”?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可想。

(2)顽皮。

(3)穿男装,不扎耳朵眼,不穿小鞋,骑马,打枪。

(4)爱护孩子,保护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由地成长。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解答。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形象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1)没有办法;

(2)顽皮。

(3)穿男装,不扎耳朵眼,不穿小鞋,骑马,打枪。

(4)爱护孩子,保护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由地成长。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八粥(有删改)

沈从文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愈发浓稠了。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④“要到夜里!

”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

⑦“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

一共八碗,是吗?

⑧“是呀!

孥孥说得对。

⑨“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⑩“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⑪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的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⑫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糖若多了,它会起锅巴……

⑬“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⑭“哦……”他惊异地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⑮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