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714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题库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③④

7.有书说:

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的是C

A.经济上:

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B.政治上:

有限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C.思想上:

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D.科技上:

牛顿经典力学——工业革命

8.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C

①为了安全和方便,随身携带大量纸币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贩布

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得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9.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

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

这反映出当时C

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D.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10.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

“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

”这反映了洋务派(D)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B.反对官员的贪腐

C.重视商品生产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11.《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

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

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D)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12.印度学者PrabirDe认为,在当今世界,不断降低的交通、通讯成本与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

换句话说,国家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与地区优势,如地区内连接程度相结合,就很可能会被完全抹杀。

由此可以看出,该学者(D)

A.认为国家的比较优势取决于交通、通讯的进步

B.倡导世界各国积极主导其所在区域的经济集团

C.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对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利

D.强调国家比较优势与地区内在联系程度成正比

13.有书说:

14.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

15.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在众多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中,某一组织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他们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典型的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

下列对该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D

A.采取论坛式合作方式B.组织成员间建立了关税同盟

C.其宗旨为实现成员利益的均衡化D.促进了地区贸易的增长

16.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

17.“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

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

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D

  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18.赫鲁晓夫曾说:

“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19.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B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20.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

17

6

1.7

美国

33

20

53

9

6.7

3.5

由此可以判断C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

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

21.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

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D

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22.据《礼记·

月令》载:

“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

”《礼记·

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D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23.明末松江“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赋税)十倍宋也。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B)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B.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24.中央电视台在《探索·

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

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D)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25.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C)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C.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

  D.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26、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不包括D

A.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人口曾经长期维持稳定

B.中国人口在两宋时期突然达到第一个高峰

C.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人口出现第二个高峰

D.世界人口数量急剧攀升主要是缘于工业化

27、“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A

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无为而治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

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

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C)

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

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

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

D.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

29.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

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D)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D.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30.西汉宣帝五凤四年,“耿寿昌请于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贵时减价而籴,名曰‘常平仓”’。

下列史实与“常平仓”思想一致的是(D)

A.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B.明清王朝的海禁政策

C.苏联农业集体化D.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调整法》

31、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32.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诏令:

“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

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

”这说明当时(C)

A.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B.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

C.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D.自然经济结构遭到巨大破坏

33.“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死板,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

没有法律会妨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D)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B.殖民运动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C.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

D.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34.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

”材料反映了(C)

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B.工商业者具有了商标品牌意识

C.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

35.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B)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36、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C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C.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37.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银”;

康熙三年(1664)规定班匠银(班匠银,手工业者缴纳的徭役替代税)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

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

这表明A

A.国家对民众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B.社会各阶层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C.国家不再经办官营手工业  D.人头税正式废除

38.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在对《资本论》进行全面批判的同时,认为“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

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

他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居于C

A.经济的迅速发展B.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完善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9.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

“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这里的“‘混合’经济”是指D

A.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

B.工农业生产与市场、商品流通的混合

C.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

D.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

40、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

"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

周"

)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C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41、表1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C

表1: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D.西文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42.多数经济史家认为其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它与1776年、1789年和1917年的政治革命相比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

它是在一个个地区逐步发生的,而不是一下子席卷全国。

它的重要意义不亚于从旧石器时代原始的狩猎人向新石器时代定居的务农人的转变。

材料重在说明B

A.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的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的扩展是渐进而深远的

C.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影响到整个欧洲

D.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的逐步扩展

43.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

“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D)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4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A

模式

将中国近代史看作

①“冲击—反应”模式

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

②“侵略—革命”模式

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③“早期启蒙”模式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

A.①和③B.①和②C.②和③D.①和②③

45.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C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43%

37%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二、非选择题

46.(25分)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力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

……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

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

……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

材料二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

其中1925年,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

不久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萎缩,许多人拖欠贷款。

1929年10月,美国房地产市场骤然滑坡。

——龙福永《中美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业概论》

材料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达20%,对GDP的贡献,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则更大。

——徐挺立《改革开放30年房地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

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房地产业产生巨大泡沫的原因。

(4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如何解救那些受房地产泡沫冲击的行业?

(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业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5分)发展中有何隐忧?

(2分)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出的深刻启示是什么?

(2分)

答案:

(1)原因:

1《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吸引大批外国人来沪;

2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政治动荡,促使周边地区大量人口涌入上海租界;

3国内外房地产商大量资金投人开发;

4上海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吸引大量农民入城工作。

(2)原因:

1银行贷款推动炒房;

2房地产商肓目扩大开发。

解救:

1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2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贡献:

拉动了相关产业和GDP的增长;

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5分)

隐忧:

经济的增长和财政收入过分依赖房地产,容易产生房地产泡沫。

启示:

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

47.(16分)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历程曲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6分)

材料二《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

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