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5899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

《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管理师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

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战略管理。

P294信息资源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核心。

P301、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部分组成。

P305组织行为学里这一“组织”概念的定义是强调组织的几大特征:

1、组织的目的性2、组织的结构性3、组织的系统性4、组织的开放性

P310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建立层次基础标准:

是面向资源的基本标准,如分类及编码标准、数据格式标准

P313信息化标准的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1、层级分类2、对象分类3、性质分类

P316信息化标准规范存在的问题1、标准化及企业信息化脱节2、企业信息化需要的许多标准缺乏3、标准的指定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

P318CIO处于企业战略决策层参及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具体负责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实施、全面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P337企业在指定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上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营销管理2、生产管理3、人力资源管理4、财务管理5、决策支持

P343设计项目组织时应遵循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统一指挥和分工协作原则3、集权及分权相结合的原则4、均衡性原则

P348项目管理中规模度量的一种方法是用程序的代码行数(LOC)来表示的直接度量方法

P352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传统的逻辑结构及应用BPR目标逻辑结构有如下差别:

1、逻辑的主体2、逻辑的联系3、逻辑结构的特征

P356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后结果它通过图表和文字说明描述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p357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奖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

信息系统的调试大致分为三步:

1、模块调试(程序调试)2、分调(子系统调试)3、总调(系统调试)

P362结构化方法是“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analysis简称SA)和“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design简称SD)的统称

P364结构化设计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2、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3、采用模型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P370在分析网络应用约束过程中需要分析的方面包括:

政策约束、预算约束和时间约束,并可以使用应用目标检查表进行自我检查

P373网络性能从系统设计、管理、维护的角度来考察需要有四个性能参数需要重点考虑:

吞吐量(throughput),利用率(utilization),时延(delay)和宽带(bandwidth)。

P377平均故障时隔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MTBF)和平均修复时间(meantimetorepair,MTTR)是两个表示可用性的参数。

P383网络WEB化的实现方式有两种:

代理方式,嵌入方式

P397信息系统维护的组织结构可参考三种形式:

1、单域控制模式2、部门域控制模式3、主域控制模式

P399系统维护人员岗位分析制度一般应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描述、工作详述等三个阶段

P410信息系统运作是指把信息系统当作一种特殊的生产经营工具,通过一系列围绕信息系统的技术操作、管理运行和业务应用等活动,使企业产生或提高经济效益

P411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知识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借助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的集约过程2、借助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的应用过程3、借助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的交流过程4、借助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的创新过程

P412战略信息化应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比较典型的应用系统有:

KM(知识管理)、CI(竞争情报)、BI(商业智能)

P413知识在企业中贡献的大小不在于数量上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知识的流动速度

P419决策分析系统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

数据仓库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两个方面

P427从技术方面评价信息系统的运作效果:

1、系统效率2、系统可靠性3、系统可扩展性4、系统可移植性

P435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化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1、依据科学理论确立规范流程2、组织上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

P438在制定企业信息管理制度之前必须明确企业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1、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调配和组织管理2、信息传递及交流组织3、信息的揭示、控制及组织4、信息研究、咨询及决策5、信息服务及用户管理

P439制定及执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1、及其他法规保持一致2、适度超前3、确保职责分明4、要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P444按照预测的性质大致可分为:

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法(包括计量经济学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法和组合预测法四类

P446决策支持过程中选择阶段是指对每种方案的利弊加以评价,评估每种方案的可能实施结果,并从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案。

P452概括的说结合信息系统规划完成三项任务:

建立全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建立全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建立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

信息规划的作用是:

1、帮助清理并规范表达用户需求2、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已有应用系统的集成和集成化的系统开发3、指导SCM、ERP、CRM等应用软件的选型及实施

P455IEM认为信息工程的基本原则是:

1、数据位于现代数据处理系统的中心2、数据结构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3、最终用户必须真正参加开发工作

网上经典课程

ERP

1、ERP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基本MRP阶段、闭环MRP阶段、MRP-Ⅱ阶段及ERP的形成阶段

2、为了不出现物料短缺而影响生产的情况出现,则应该在安全库存量的基础上增加—定的数量库存,因为物料的供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提前期。

3、订货点法应用条件/局限:

物料的消耗相对稳定;

物料的供应比较稳定;

物料的需求独立;

物料的价格不是很高

4、建立基本MRP的两个假设

基本MRP是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

一是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即假定有足够的设备、人力和资金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

二是假设采购计划是可行的,即有足够的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来保证完成物料供应。

5、运行MRP的主要数据:

物料的需求信息;

产品结构;

采供提前期;

库存信息

6、MRPⅡ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企业生产计划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信息集成系统。

7、工作日历(生产日历):

在日历中标明了生产日期、休息日期和设备检修日

8、计划BOM

主生产计划项目就是通用件、各种基本组件,而系列的变型产品用一个产品大类代码来表示,此时,进行主生产计划生成,需要使用计划BOM作为拆分的标准依据,及标准的BOM相比,它用于主生产展开,因此称为(主生产)计划用物料清单。

9、MRP运算及制订的基本原理

由最终产品的主生产计划导出有关物料(组件、材料)的需求量及需求时间;

根据物料的提前期确定投产或订货时间

10、MRPⅡ管理模式特点:

①计划的一贯性及可行性;

②管理的系统性;

③数据共享性;

④动态应变性⑤模拟预见性;

⑥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11、准备阶段数据可分为三类:

初始静态数据;

业务输入数据;

业务输出数据

供应链

12、一个严格的供应链(SupplyChain)定义是: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13、供应链分类: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4、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深入整个供应链的增值环节,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最小。

15、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领域:

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

16、供应链流程的环节法分析

17、在拉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

18、供应链管理运作机制:

合作机制(CooperationMechanism),决策机制(DecisionMechanism),激励机制(EncourageMechanism),自律机制(Benchmarking)

19、供应链管理中的决策机制,要求节点企业的决策模式是:

群体决策模式

20、SCOR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

21、功能性产品,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性产品

 

功能性产品

革新性产品

有效性供应链

匹配

不匹配

反应性供应链

22、虚拟供应链,它可以被看作是:

合作伙伴基于专门的信息服务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而组建的动态供应链。

23、企业流程重组(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思想的产生背景并不是偶然的,是来自三个方面的驱动力:

(1)组织环境的变化;

(2)组织内部的变革;

(3)管理理论的发展

24、组织环境的变化;

全球化浪潮(全球化意味着竞争的加剧)。

技术快速更新;

顾客至上

25、组织内部的变革:

部门割裂完整的流程;

员工缺乏顾客导向的思想;

官僚习气严重;

缺乏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26、管理理论的发展:

流程重组理论的诞生有三种理论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价值链理论;

供应链管理理论;

核心竞争力理论。

27、BPR业务流程的特点:

目标性;

逻辑性;

层次性

28、BPR从实施范围分:

内部重组;

外部重组

29、BPR实施的七原则说:

原则一、围绕最终结果而非具体任务来实施重组工作;

原则二、让后续过程的有关人员参及前端过程;

原则三、将信息处理融入产生该信息的实际工作中去;

原则四、将地域上分散的资源集中化;

原则五、将并行工序连接起来而不是集成其结果;

原则六、决策点下移并将控制融入过程中;

原则七、在源头获取信息。

30、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创业期-成长期,企业业务量迅速增加,BPR的特点是内部流程规范化改造

31、BPR项目实施的四个阶段步骤:

流程识别、流程创新、流程试运行、了解顾客需求

32、标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及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33、流程优化技术中,具体的流程设计基本原则是:

E(Eliminate):

清除S(Simplify):

简化I(Integrate):

整合:

A(Automate):

自动化

商业智能(BI)

34、联机分析处理OLAP:

它的技术核心是“维”这个概念

现代管理理论及方法

35、约束理论(TOC)准时制生产(JIT)柔性制造(FMS)

36、TOC理论帮助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TOC理论称之为“约束”),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消除这些约束,(识别及改进)

37、TOC理论是一套日常管理工具。

38、思维流程分析法及现实树(结合现实树来去除约束因素)

思维流程分析法:

现实树;

当前现实树;

消雾法;

未来现实树;

负效应枝条;

必备树;

转变树

39、描绘当前现实树(CRT)时,即要回答“改进什么”

40、V型物流的特点:

(1)最终产品的种类较原材料的种类多得多;

(2)所有的最终产品,其基本的加工过程相同;

(3)企业一般是资金密集型且高度专业化的。

41、三步诊断法:

明确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

改善内部环节;

改善外部环境

42、JIT(准时制生产)的目的是减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3、JIT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管理的问题

44、从JIT的4个基本成功原则,即消除浪费、员工参及决策、供应商参及、全面质量管理

45、JIT应用及开发的研究:

消除浪费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采购研究;

质量研究

46、敏捷制造(AM)是指“能在不可预测的持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使企业繁荣和成长,并具有面对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驱动的市场做出迅速响应的能力”

47、敏捷制造(AM)三要素中人员自信心和责任心强调员工不光是有熟练的劳动技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和自主意识。

48、柔性制造(FMS)系统软件:

包括设计规划软件、生产过程分析软件、生产过程调度软件、系统管理和监控软件。

49、并行工程(CE)最大特点:

强调所有的设计工作要在生产之前完成

案例分析:

需结合案例所描述内容根据以下要点自行扩展!

案例分析一,大致的题目内容:

某个著名的零售商,最求低价战略,利用技术手段降低经营过程中各个成本,保证零售商品低于同行价格获得竞争优势。

(该题有3个小问题,请依次回答)

第1小题:

从战略层面论述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答:

该企业以成本领先作为发展战略;

有什么要求;

根据案例说明企业用了哪些信息技术,怎么使用。

1、讨论信息化必要性,明确公司经营的战略是低价,要想获得这个目标必须改造原有的体系,否则无法到达低价低成本目标,不得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这样的供应链系统。

2、使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和后勤系统能大幅度降低他的运营成本,信息系统是怎么样帮助他降低成本,用什么怎么做,要讲出来怎么做

3、总结,战略是成本领先,主要是依靠了信息化的手段,保证了供应链各个环节以最低的成本最小的费用最快的速度满足了消费者快速多变的需求。

信息化的作用是对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撑。

第2小题:

用到EDI系统,论述EDI带来了什么好处,EDI对商业模式有什么样的影响,

1、EDI系统系统及供应商合作是必要的手段,为双方的合作营运提供了便利,为他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条件

2、陈述他的EDI系统是怎么用的,案例里面能找到资料

3、总结,EDI系统的使用奠定了产销联盟的基础,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大降低了双方的合作成本,企业边界模糊了,企业的社会资本增强了,新的商业模式达成了。

第3小题:

供应链,scor模型,利用五个基本流程进行对供应链运作过程进行分析

SCOR是由供应链协会开发支持的,它是一种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

SCOR模型的第一层描述了5个基本流程:

计划(Plan),采购(Source),生产(Make),发运(Deliver)和退货(Return),请根据5个流程自行扩展描述。

案例分析二:

信息资源及信息系统开发利用:

生产管理比较复杂,没有办法为客户提供服务,很多数据也不准确,计划也没法按时执行,基于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怎么去解决

关于他的信息资源利用的评价,给出总体评价:

信息资源利用状况不是很好,说明具体表象:

该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状况不是很好,说明具体表象(自行扩展,如有没有做信息资源规划,有没有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企业没有信息资源整体规划,没有对信息资源利用,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对此负责,没有人整理信息资源,对信息可靠性和及时性进行负责。

信息的传递是否畅通,有没有相应的机制保障,有没有信息增值(整理加工),信息的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利用。

如果做信息资源规划,参考信息资源规划那部分内容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利用的全面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的三项任务是

(1)建立全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

(2)建立全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

(3)建立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

信息资源规划分两个阶段开展工作:

第一个阶段做需求分析:

包括定义职能域,对企业的主要管理活动领域的职能范围、业务范围进行识别定义。

各职能域的业务分析,分析定义各职能域包含的业务过程,识别各业务过程所包含的业务活动。

各职能域数据分析,对每个职能域汇出一二级数据流图,识别出内部信息流;

分析并规范化用户视图,进行各个职能域的数据流量化分析。

建立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数据元素、信息分类编码、用户视图、概念数据库和逻辑数据库标准。

第二阶段系统建模

建立信息系统功能模型,在业务模型的基础上,对业务活动进行计算机化的可行性分析,并综合现有应用系统程序模块,建立企业系统功能模型。

建立信息系统体系数据模型,信息系统数据模型由各子系统数据模型和全域数据模型组成,是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的基础。

建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用C-U矩阵把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联系起来。

用ERP的理论解决企业生产管理问题,掌握ERP的核心思想,解决企业仓库管理,生产管理,生产计划一些问题

除了系统建设外还要做哪些工作,提一些建议

1、更为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

2、生产计划的严格执行

3、建立销售订单的优先等级制度

4、关注物料使用预测及实际使用之间的差异,物料使用的进度,

5、对供货商的评价,供货商质量等评价

论述题:

论述题一:

作为高级信息管理师,应该如何做好企业决策支持工作?

答案:

1、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决策分析是现代企业决策管理的基本活动,此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通过建立数据仓库系统,快捷、便利、准确、高效地向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

(2)通过建立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决策者正确研判、选择和优化各种解决方案。

2、在进行企业决策支持工作时,应注意:

(1)决策支持既要有战略高度,又要保证信息的完备和全面。

(2)培养高度的信息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3)从企业决策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保证能够满足企业各级各类的决策信息需求。

(4)运用正确的决策工具及模型,对信息进行汇总处理,为企业高层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决策信息。

论述题二、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

企业不但建立在有形资产的基础之上,企业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决定了企业的价值,我们将这些无形的东西称做知识资产,企业为了提升知识资产的价值而进行的管理称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涉及四个运作过程。

它们是知识集约过程、知识应用过程、知识交流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

这四个过程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

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隐形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内部化。

而知识集约促进隐形知识显性化,知识运用和知识交流促进显性知识内部化。

因此,知识集约、知识运用和知识交流是实现知识创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知识集约过程具体指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和管理的过程。

通常包含了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综合化这两个模式的知识转化。

知识应用过程指利用集约而成的显性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显性知识内部化的过程。

随着员工把集约而成的显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得出相应的体会和经验,显性知识便被内化为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内部化的结果导致员工隐形知识储备的扩展。

知识交流过程指通过交流来扩展企业整体知识储备的过程。

为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网络技术交流、网络技术及信息交流、利用知识库进行学习的方式将新知识内部化到每位员工。

知识创新过程指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

知识创新过程是前述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论述题三:

系统的总体规划

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其主要任务有三项:

1、依据信息化战略规划,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

根据信息化战略,研究制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将企业信息化战略转化为信息系统的具体目标。

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

(1)各管理层次的需求:

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控制层的管理活动有着不同特点的信息需求。

(2)信息的一致性:

一个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服务。

(3)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

信息系统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应尽可能地适应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改变。

2、主持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

本阶段应明确以下原则:

(1)一把手原则:

企业领导必须亲自抓项目的实施和运行。

首先要创造一种环境气氛,让企业人员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其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起到主要作用,保证具体政策的落实;

第三,要推进新的管理方法,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进行优化改革;

最后,要对企业变革承担责任。

(2)适度规划原则:

信息系统的规模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3)统一规划原则:

是指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目标出发,规划出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制定分期分阶段实施计划。

3、总体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总体方案制定后,要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开发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实现性、技术上的合理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等,对新系统要达到的功能目标、业务范围、系统配置、开发计划、资金投入、人员要求等提出建议。

可行性分析还应包括环境可行性、效益可行性等。

最终提出可行性报告,供项目审核部门讨论批准。

可行性论证一般采用论证会的形式进行,参加人员主要包括:

企业各部门的领导和主要业务人员、信息系统建设专家、计算机软硬件专业人员、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等。

综合评审:

小论文,3个题目,自选一个,1500字以上,要依据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论述,理论结合实际加案例分析。

1、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所遵循的原则

一把手原则、适度规划原则、统一规划原则。

P335

2、CIO的职能,P319

决策参谋作用,桥梁作用,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信息化培训。

3、关于BPR的7个原则在实际中的运用,每个原则怎么用别人怎么用,你是怎么用的P353

1)围绕最终结果而非具体任务来实施重组工作

2)让后续过程的有关人员参及前端过程

3)将信息处理融入产生该信息的实际工作中去

4)将地域上分散的资源集中化

5)将并行工序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