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586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doc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老试高(福建卷)

理科综合能力侧试化学试题

6.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A.橡皮擦——橡胶工业 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D.铅笔漆——涂料工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橡皮擦的原料是橡胶,涉及到橡胶工业的生产,正确.B.铝合金片涉及金属的治炼过程,

与治金工业有关,正确.C.铝笔芯的原料是石墨,与电镀工业无关,错误.D.铅笔外边刷的油漆,与有

机合成的材料及涂料工业有关,正确.故选项是C.

考点:

考查制作铅笔涉及的工业生成的关系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聚氢乙烯分子是以氨乙烯为原料,通过分子之间的加成反应形成,分子中不再含碳碳双键,

错误.B.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乙醇氧化产生乙醒,乙醛在进一

步氧化产生乙酸.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酚化反应形成乙酸乙酚.因此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

乙酚,正确.c.丁煌有正丁烷和异丁烷2种同分异构体,错误。

D.油脂的早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错误。

考点:

考查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的知识。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夭平的使用原则是左物右码,而且NaOH有腐蚀性,不能在天平上直接称量,应该在烧杯等

仪器中称量,错误.B.FeCI3是强酸弱碱盐,Fe3+泼生水解反应是溶液显浑浊,所以配制FeCI3溶液时,应

该将FeCI3固体;容解于适量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错误.C.检验;容液中是否含有NH4+的方法是取少

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为蓝色,就证明产生了NH3,原溶液中含有NH4+,正确.D要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应该将铁钉放入试

管中,用食盐水浸没,而不能使用酸性物质,否则发生的是析氢腐蚀,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操作正与相应实验目的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9.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是金属铜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D.Z可能是三氧化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若X是Cu,Y是Cl2,Cu在Cl2燃烧产生CuCl2,电解CuCl2溶液产生Cu和Cl2,符合上述

转化关系,正确。

B.若X是Cl2,Y是氢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HCl,电解HCl的水溶液,产生氢气

和氯气,符合上述转化关系,错误。

C.若Z是氯化钠,则X、Y分别是Na和Cl2中的一种;电解氯化钠

水溶液产生氢气、氯气、氢氧化钠,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错误。

D.若Z是三氧化硫,而X、Y可能是

O2和SO2中的一种,SO3溶于水产生硫酸,电解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不符合上述

转化关系,错误。

考点:

考查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

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X>W>Z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短周期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是P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关系可确定:

x是N元素,Y是O元素;z是Si元素.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

半径越小:

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

Z>W>X>

Y,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X>W>Z,

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W>Z,正确.C_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

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Y>X>W>Z,正确.D.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不确.

考点:

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11.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

(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每生成1molO2,有44gCO2被还原

D.a电极的反应为:

3CO2+16H+-18e-=C3H8O+4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该装置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的原则,该装置工作时,H+从阳极b极区向阴极a极区迁移,正确.C.该反应的总方程式是:

6CO2-8H2O=2C3H8O+9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O2,有2/3moICO2被还原,其质量是88/3g,

错误.D.a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的反应式为:

3CO2+18H++18e-=C3H8O+5H20,错误·

考点:

考查电解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1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6.00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b<318.2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

在328.2T时,蔗糖的浓度越大,水解的速率越快,根据浓度与速率的

变化关系可知蔗糖的浓度每减小0.100mol/L速率减小1.50mmol/(L·min),所以在浓度是0.400mol/L时,水

解的速率是a=6.00mmol/(L·min),正确.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增大浓度,水

解速率也增大,若同时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的温度,则对反应速率的w响因素相互抵消,反应速率可

能不变,正确.C.在物质的浓度不变时,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降低温度,水解速率减小.由于在物

质的浓度是0.600mol/L时,当318.2T时水解速率是3.60mmol/(L·min),现在改反应的速率是2.16

Mmol/(L·min)<3.60mmol/(L·min)所以反应温度低于318.2T..即b<318.2,正确.D.不同温度时,蔗糖

浓度减少,所以速率减慢,但是温度不同,在相同的浓度时的反应速率不相同,错误。

考点:

考查蔗糖水解的速率与温度、物质的浓度的关系的计算与判断的知识。

23.(15分)

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①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25℃,在0.10mol·L-1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右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mol·L-1.

②某溶液含0.020mol·L-1Mn2+、0.10mol·L-1H2S,当溶液pH=时,Mn2+开始沉淀。

[已知:

Ksp(MnS)=2.8×10-13]

(3)25℃,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右表。

Ka1

Ka2

H2SO3

1.3×10-2

6.3×10-4

H2CO3

4.2×10-7

5.6×10-11

①HSO3-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0.10mol·L-1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5分)

(1)①;②C+2H2SO4(浓)2SO2↑+CO2↑+2H2O;

(2)①0.043;②5。

(3)①;②c(Na+)>c(SO32-)>c(OH-)>c(HSO3-)>c(H+);③H2SO3+HCO3-=HSO3-+CO2↑+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S是16号元素。

S原子获得2个电子变为S2-,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加热

考点:

考查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物质性质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盐的水解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应用。

24.(15分)

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

如下:

已知:

物质

SiCl4

AlCl3

FeCl3

FeCl2

沸点/℃

57.6

180(升华)

300(升华)

1023

①步骤Ⅰ中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其作用是(只要求写出一种)。

②步骤Ⅱ中若不通入氯气和氧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

③已知:

(i)Al2O3(s)+3C(s)=2Al(s)+3CO(g)ΔH1=+1344.1kJ·mol-1

(ii)2AlCl3(g)=2Al(s)+3Cl2(g)ΔH2=+1169.2kJ·mol-1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④步骤Ⅲ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NaOH冷溶液吸收,生成的盐主要有3种,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

⑤结合流程及相关数据分析,步骤Ⅴ中加入铝粉的目的是。

【答案】(15分)

(1)Al3++3H2OAl(OH)3+3H+

(2)①防止后续步骤生成的AlCl3水解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Fe或铁;③Al2O3(s)+3C(s)+2Cl2(g)=2AlCl3(g)+3CO(g)ΔH=+174.9kJ/mol;

④NaCl、NaClO、NaClO3;⑤除去FeCl3,提高AlCl3纯度。

考点:

考查盐的水解、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反应充分的确定及化学试剂的作用的

判断的知识。

25.(1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氯酸钾与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