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4755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地理图表的判读文档格式.docx

1.00

52.57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4.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5.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据表中数据,浙江的人均GDP最高,但其水资源压力不是最大,A项错误;

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但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小的是黑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小的是青海,B、D项错误;

根据表中前两列数据可以判断C项说法正确。

第5题,青海地处我国西部,不具有科技优势,A项错误;

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B项错误;

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C项错误;

黑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低,适合发展商品农业,D项正确。

6.(2012·

浙江文综)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3.5

24.5

22.0

19.0

16.5

17.0

20.0

21.5

22.5

降雨量/mm

118

128

113

91

59

36

26

39

63

85

121

124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从表中可知,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以上,是热带气候类型。

且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干湿季明显交替,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7.(2013·

广东文综)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宁市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

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

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

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解析 第

(1)题,西宁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同时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夜晚气温较低。

(2)题,西宁地处湟水谷地,城市形态受到地形和河流的影响呈条带状。

第(3)题,由材料一可知:

西宁市耕地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地生态退耕,以及其他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

第(4)题,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较小。

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很容易造成当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1.坐标图的判读

(1)平面直角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读图时要积极思考,既要有定量的认识,又要做定性分析。

解读此类统计图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点状图和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对或绝对数量。

②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

③当出现左右纵坐标甚至多个纵、横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④特别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简单以“柱”或“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

⑤判读坐标的变化趋势时不能有思维定势。

如横坐标不一定总是向右增大。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在判读时要掌握两种方法:

①箭头指向法:

第一步:

先在坐标轴的外侧按照三角坐标值由小到大画三个箭头。

第二步:

从图中某点分别做平行于三个箭头的三个箭头,其与所对应坐标轴交点对应的值即为所读取的数值,如下图所示甲点:

(a:

20%,b:

40%,c:

40%)。

②最小值法:

从图中某点(如图中F)分别做三个轴的平行线,与每个坐标轴均有两个交点,取这两个交点中数值最小的点,即为该点的数值。

如图中F点与第一产业有两个交点R、P,与第二产业有两个交点N、K,与第三产业有两个交点O、M,图中F点的数值即R、N、O对应的数值。

(3)三维坐标图

三维坐标图可以用来表示某点的空间位置,如某点的经纬度及海拔,也可用来表示影响某一地理事物三个要素的关系(如图甲),图乙反映的是月份与降水、气温的关系,据此可判断气候类型。

此类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基本相同,但在读数时,要注意取坐标轴的平行线,而不是垂线。

2.扇形图与饼状图的判读

扇形图通常把圆面划分为若干个扇形面,每个扇形承载一项数值,其大小用来表示相应数据项占该数据系列总和的比例,可以用来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

饼状图是在扇形图的基础上派生出的一种统计图。

饼状图在反映某些地理事物比例关系的同时,也可反映总体的绝对值。

扇形图和饼状图的判读步骤:

①审清题意,阅读图名;

②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上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

③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在脑海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

④了解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的数值特征,对数值进行排序。

3.统计表格的判读技巧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

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阅读表格,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

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第三,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解答表格题通常重视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做定性认识。

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

若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第四,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1.(2014·

泰安质检)下图表示2010年某种地理事物占全球的比重,该地理事物是(  )

A.耕地B.人口

C.森林D.水能

解析 读图可知,中国该地理事物占全球的21%,比重最大。

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四个选项可知,该地理事物表示人口。

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劳动参与率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

读“2010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表,完成2~3题。

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

100%

劳动参与率(%)

女性劳动参与率(%)

中国

80.4

75.2

印度

57.7

30.3

越南

81.2

78.1

日本

74.1

63.2

2.表格数据反映(  )

A.印度女性因性别比低参与劳动的人数少

B.劳动参与率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

C.日本男性劳动参与率比女性约高10.9%

D.中国的劳动者总量比其他三国劳动者总和更多

3.越南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

A.第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

B.旅游业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多

C.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D.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

答案 2.D 3.C

解析 第2题,劳动参与率受到劳动力工资水平、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印度女性参与劳动人数少,与性别比关系不大,A项错误。

劳动参与率高往往说明社会就业压力大,且图表中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但其劳动参与率低于中国,所以B项错误。

表中没有男性劳动参与率的数据,无法比较男、女性劳动参与率,所以C项错误。

中国人口总数最多,且劳动参与率较高,虽然印度的人口总数也较大,但其劳动参与率大大低于中国,大致推算得出D项正确。

第3题,A、B、D项描述与越南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因此不会是越南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部分老年人需要靠超龄参加劳动来维持生活,以及大部分人都需要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从而导致劳动参与率偏高,C项正确。

南通模拟)图甲为“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为“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图”。

读图完成4~5题。

4.从1990年到2050年,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最接近于图乙中的(  )

A.①→②B.①→④C.③→②D.②→③

5.与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相比,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2050年我国人口的变化是(  )

A.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B.60~79岁人口比重上升

C.15~59岁人口总数增加

D.80岁以上人口总数下降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读图甲,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老龄化转变,0~14岁人口比重逐渐减少,老龄人口比重增加,所以人口结构变化最接近图乙中的①→④,B对。

第5题,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2050年我国人口因出生率上升,0~14岁人口比重上升,A错。

60~79岁人口比重下降,B错。

现在出生率上升,到2050年已经是劳动力人口,15~59岁人口总数增加,C对。

人口寿命延长,80岁以上人口总数不会下降,D错。

规律技巧 在阅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时,要把握的四个关键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③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

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考查点二 地理示意图

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①和②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在②之下,故①形成的年代较早,故A正确。

根据图例可知①为页岩,其硬度比②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故B错误。

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故C错误。

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故D错误。

第2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故A、B、C错误。

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故D正确。

(2011·

广东文综)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4.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B.市场C.动力D.劳动力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从题干要求“从产业链角度看”,即“从产业之间的关系看”,可以看出,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P代表的产业比较符合配套产品生产,所以A项正确。

第4题,汽车服务业主要是销售和售后服务,因此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上海地理)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图回答5~6题。

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B.③C.④D.⑤

答案 5.C 6.C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过程①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发生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

第6题,大洋中脊的形成是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形成的。

结合图示可看出④代表岩浆喷出。

1.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2)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其变化趋势;

(3)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关联图通常是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网成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在分析该类图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的主题是什么。

(2)分析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4)通过分析之后,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5)最后,在确定出所有的框中内容之后,按箭头连结关系,重新梳理一遍,对应设计的地理规律或原理,进行查缺补漏,确保对应完整准确。

3.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

(1)识别图中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2)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3)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泰安模拟)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图甲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

hPa)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

2.在图乙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的分别是(  )

A.a地、b地B.b地、c地

C.b地、d地D.a地、c地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中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内部两侧的空气则沿灯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

选B。

第2题,b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在b地会上升得最高;

而d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在d地会飞得最远。

选C。

3.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N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 

(1)M处是背斜。

地壳运动使M处岩层向上拱起。

(2)(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

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裂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运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

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

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解析 第

(1)题,M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是地壳水平运动岩层上拱形成的。

(2)题,N为向斜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最终形成。

第(3)题,花岗岩球状地貌是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和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4.(2014·

合肥模拟)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

(1)黑河属于________河(内流、外流),该河径流量从中游至下游逐渐________,形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除降水外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三区域最可能形成大面积冲积扇的是________,有大面积沙丘分布的是________。

造成黑河

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4)简述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内流 减少 蒸发 下渗 

(2)甲 丙 气候干旱 (3)年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位于冲积扇,土壤肥沃;

河流多,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

 (4)(在山地生态系统)保护森林,涵养水源;

(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种植人工林,节约用水;

合理规定载畜量;

(在荒漠生态系统)退牧还草。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信息,根据内、外流河流的概念判断黑河性质。

根据黑河流域示意图中有关信息可知,黑河从中游到下游降水量逐渐减少、蒸发量逐渐增多,所以受降水、蒸发和下渗等因素影响,该河径流量从中游至下游逐渐减少。

(2)题,甲地位于山前河流冲出山谷地带,利于大面积冲积扇的形成。

丙地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为沙漠化提供了条件。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是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量很少。

第(3)题,甲位于山前洪积扇上,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方面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第(4)题,结合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及退牧还草等方面的措施,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规律技巧 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关联示意图的各构成部分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读图的关键在于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的文字表述与关联图之间的互译,透析各部分的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整图“动”起来。

在解读这类示意图时,应先弄清楚该图的中心思想,要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然后根据图中的符号,如箭头指向以及箭头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各关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顺序、因果关系等。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学生填空或者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判读关联图时一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