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3668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断句和翻译单元测试3Word下载.docx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

去私》)

注释:

【1】祁黄羊:

人名,晋国大臣。

后文解狐、午、腹(黄+享)(tū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至公也

A.到达B.极、最C.至于D.导致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B.容忍C.对……狠心D.抑制

【答案】①B②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第一小题“至公也”中的“至”的本义是动词“到”和副词“最、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

比如本题中的第一小题中的“至”,因其在句中是修饰后面的“公”,“公”意思是“公正”,而“公正”是形容词,故“至”应解释为副词,这就可以排除其他三项。

还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比如第二小问中的“忍”,如不看文章,似乎哪个词义都合适,但回归文本即可发现问题,腹把自己的儿子杀了,故“忍”肯定不是“忍耐、容忍”的意思。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其谁可而为之B.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今者有小人之言

C.而遂杀之D.伤人者刑

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

【答案】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名师点睛】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

比如本题A项中的“其”就可以从它在句中位置上进行区分。

“其”放在疑问句或感叹句的句首,一般是语气词,表反问或表猜测;

“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是语气词,一般表商量或者命令的语气,“吾其还也”中表商量,“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表命令,“一定”;

“其”放在句中的其他位置,一般是代词。

依据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解决其他几项,“之”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就相当于今天的“的”,“遂”放在动词的前面,自然是副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答案】B

本题借助选择的形式来考查翻译。

这与直接要求翻译的做法差不多。

首先浏览句子,找得分点,也就是关键词、关键句式,然后回归文本,利用上下文和个人的文言积累,看选项中对这些关键性的东西解释准不准。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这句话的关键点是“君问”“可”“非……也”;

回归文本,先要找到“君问”的内容,可以发现前面“晋平公”是问祁黄羊谁可以担任南阳的县令,故此处的“可”应理解为“可以、适合”;

“非……也”是否定判断句,意思是“不是问我的仇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

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本题的B项就属于曲解实词的意思。

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

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名师点睛】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本题中的“烛”是名词做动词,“行其德”省略主语“日月四时”。

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

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

①晋平公②祁黄羊③腹

【答案】晋平公——从谏如流,择善而从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腹——大义灭亲,铁面无私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特点。

题干中说“为人处事”方面的特点,那么首先应到文中找到这三者各自所做的事,然后就事情本身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晋平公在文中的表现有,一开始先问“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当祁黄羊给出建议并给出解释之后,他“遂用之”,这里就可以看出为君者的从谏如流、择善而从的美德;

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人才的时候,一开始推荐的是自己的仇人,他的解释是“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后来推荐自己的儿子,他的解释是“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从两次回答及其做法可以看出,他的推荐完全是出于公心;

腹,当秦惠王念其年长又没有其他的儿子想要赦免其子死罪的时候,腹的反应是“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最后是“而遂杀之”,这里可以体现出其大义灭亲,铁面无私的美德。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是考查人物的形象特点,与现代文中的做法一致。

人物的塑造主要有两大方法,一是正面描写,二是侧面衬托。

正面描写就是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侧面衬托就是借助环境和他人对主人公进行衬托。

本题问的是三个人物在“处事为人”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求使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这就加大了难度。

首先应到文中找到这三个人所做的是事,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别人的评价是什么。

比如祁黄羊,他做的事就是向君王推荐人才,他推荐的依据就是“可”,国人和孔子分别给出评价,结合这些内容,就可以概括出其特点。

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

①平公曰:

”②国人称善焉。

③孔子闻之曰:

“善哉!

【答案】

(1)晋平公认可并批准祁黄羊的建议。

(2)国人对祁黄羊的荐贤,晋平公的纳谏以及解狐、祁午的称职表示赞赏。

(3)孔子对祁黄羊的荐贤原则表示赞赏。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要理解题干中所给三句的意思,然后要回归文本,找到这三句话所在的语境,最后才能判断这三个“善”字所指向的对象。

这三个“善”字指向性比较明确的是孔子说的“善”,因其后面紧跟着就解释原因了;

另外两个“善”就要仔细理解前后的句子,看前后语境中出现的对象有几人,他们的做法如何。

【参考译文】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

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

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

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

“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

”祁黄羊回答说:

“解狐可以担任。

”晋平公说: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

“好啊!

”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

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

“祁午可以担任。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

“好啊。

”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

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黄享,居在秦国。

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

“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

”腹黄享回答说:

“墨家的法规规定:

‘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

’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

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

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

”腹憞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黄享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2.(2015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武王问太公曰:

“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

“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

‘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

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

‘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

‘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

“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

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

军不许陈,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去。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

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

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

“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

”武王曰:

“敢问其目?

“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

白刃始合,士争先赴。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专:

独掌

B.敢问其目目:

条目

C.军皆定次,次序

D.白刃始合合:

交锋

【答案】C

题中,将A.B.D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都能与上下文吻合,唯有C项解释有误,在这里,“次”不是“(定)次序”之意,而是住宿之意;

全句意思说:

一直要等到部队都住下安定下来了,将领才能在住处睡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是否合乎语境。

需要注意的是,此题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因为题中所要解释的实词,都具有多种意义;

若只是就句论句,很容易做错。

因此必须代入原文语境,结合上下文仔细考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虚则进B.是故智者为之谋

置杯焉则胶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的理解能力,解题时需要既注意该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主要指该虚词前后的词性),又注意结合全句大意进行分析。

比如,A项的“则”字,两句中都作其后动词的状语,意思都相当于“就”。

B项的“谋”虽然在两句中的位置相似,但表意不同。

C项中的“之”,在第一句中连接定语和中心词,在第二句中虽也是连接定语和中心词,但定语却在中心词的后边。

D项中的“乃”,第一句中,“炊者皆熟”是“将乃就食”的条件,“乃”相当于“才”;

在而第二句中,“乃”字用在“夜驰”之前作状语,相当于“就”。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名师点睛】解答断句题的关键在弄清句子大意。

因此解答前务必先通读一遍,明白其大致意思,然后在其中寻找带标志性的词语,或者依靠寻找动词,确定该动词的主语宾语或补语,同时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一般来说,或补语后要断句,有时,动词的结果如果已完成,该动词之后也可断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任命将军是,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过和将军的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B项错误在于,同文本“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

‘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

君不许陈,臣不敢将。

’”的意思不符。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要在读懂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对各选项表述作仔细审读,努力核对是否有错误。

一般来说,尤其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无时空错位、张冠李戴、臆断有无、无中生有等错误。

本文是议论文,特别要注意对原文的理解有误错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1)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身上,现在某国不遵守臣属的职分,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前去讨伐。

(关键词:

社稷、一、不臣、应,全句大意)

(2)士兵并不是喜欢送死,高兴负伤,而是做将领的能够了解士卒寒暑饥饱的详细情况,士卒才愿尽死力相报效。

好死、乐伤、为、审,省略句)

(1)句中,“社稷”即江山、国家;

“一”作形容词,全部,完全;

“不臣”是“不遵守臣属职分”之意;

“应”应翻译为“回应、讨伐”。

(2)句中,“好死”即喜欢送死;

“乐伤”即愿意受伤;

“为”作动词,做、当、担任;

“审”是了解、知道之意。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题中第

(1)句,“社稷”“不臣”是古代专用词,今天已不常用。

【参考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

“任命主将的方式如何?

太公说:

“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主将命令他说:

‘国家安危全靠将军,现在某国背叛,望将军率军征讨。

“主将接受了任命,国君就命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钴龟甲,择吉日,授给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着;

主将进太庙门,面向北站着。

国君亲自拿着钺的头部,把钺柄交给主将,说:

‘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

’又亲自拿起斧柄,把斧的刃部交给主将,说:

‘从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

”见敌虚弱就前进,见敌坚强就停止,不要以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以为任务重大就拚命,不要以为身居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背众意,不要把诡辩游说当成真理。

“主将接受任命后,再拜并回答说:

‘据我所知,国事不应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内遥控指挥。

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的牵制,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专意地去对付敌人。

我既已奉命掌握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

请你允许我照上面的话去做!

你不允许,我就不敢担任主将。

’国君允许了他,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

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听命于主将,临敌决战,意志统一。

这样,就能使有知谋的人都为他策划,有勇力的人都为他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腾,兵未交锋而敌已降服。

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卒都得到奖赏,百姓欢欣鼓舞,将帅没有罪过。

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武王说:

“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

”太公答道:

“将帅有三个克敌致胜的要领。

”武王说:

“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

“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

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

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叫力将;

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

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

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

将帅不能克制自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

将帅能同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喜,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

攻打高城深池时,即使面临箭石如雨的危境,士卒也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

进行野战对,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士卒并不是天性喜欢死亡、乐于伤残,而是由于将帅关心自己的冷暖和饥饱,体恤自己的劳苦,因此深受感动而甘心尽力报效。

3.(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

初读《诗》,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

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断句的题目,课标卷已经第二次出现,应该会坚持,总体上句子较长,比去年的难度有所提高,文言断句的基础是读懂句意,然后才是技巧,主要的技巧注意一些经常用在句首和句尾的虚词和句式的对称,但主要好要看陈述对象的变化和事件的变化,所以断句时看人称的变化,尤其是省略的人称,还要关注动词,往往动词变化意味着事件的变化。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应为“嫡长子继承制”。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

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

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

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

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

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又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