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2172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Word下载.docx

(3)井幹式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不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如同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井幹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因此受到限制。

将圆木或半圆木二端开凹榫,级成矩形木框,层层叠置做为墙壁,实际上是木承重结构墙。

消耗木材较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较厚重。

主要用在盛产林木的林区。

叠梁:

式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支梁,梁的两端并承懔;

如是层叠而上,再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懔。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

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

它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

(一).斗拱的作用

1.增加承托的作用

2.出跳形成悬臂梁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

均匀传递荷载

4.减少净跨:

减小弯矩.剪力

5.减震:

吸收震波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

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

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建成于唐代;

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佛光寺大殿唐大中十一(公元857)年建山西五台山,后代改动较少。

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

立面图绘制要点:

七开间、方板门、直棂窗、庑殿顶、正脊长三间、台基低矮、斗拱占檐下的1/3高度,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有明显区别,上出檐大于下出檐。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采用金厢斗底槽的平面柱网形式;

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升起,阑额上无普拍枋;

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区别明显;

脊下不施侏儒柱而仅用叉手,是现存木建筑中的孤例,天花用小方格的平,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内部空间处理:

1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

2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

3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

④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

建成于宋代;

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山西太原晋祠:

圣母殿:

正面朝东,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实际是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加副阶周匝)重檐九脊殿顶。

平面中减去殿身的前檐柱,使前廊深打两间,内柱除前金柱外全部不用,这种处理方式在我国古建中尚属少见。

前檐副阶柱身施蟠龙,柱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已用普拍枋,下檐柱头铺作五铺作外出两跳昂式华拱,单拱计心造。

河北正定隆兴寺

①摩尼殿:

面阔七间(35米)进深七间(28米)重檐九脊殿顶,四面正中出抱厦。

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二圈内柱组成。

面阔和进深方向上的次间比梢间狭,檐柱有侧脚和升起,阑额上以用普拍枋,阑额端部伸出柱外作卷云头式样。

下檐柱头铺作用五铺作双抄偷心造。

上檐柱头斗拱出单抄单下昂。

②转轮藏殿的平面方形,每面八间,入口处加雨搭,上用九脊殿顶,内柱向两侧移动使与檐柱组成六角形平面。

这种改变柱子位置的方式,是宋金建筑常用的手法。

殿内梁架都用彻上明造,正面与山墙当心间的檐柱上使用了曲梁。

上掩柱头铺作的第二跳昂又延伸到平梁下作为大斜撑,补间的昂则延伸到下平下。

内外柱柱径已有区别,上下层柱交接处使用叉柱造。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

建成于辽;

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河北蓟县独乐寺

①山门: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椽,单檐四阿顶,平面如分心槽式样。

柱的收分小,有显著的侧脚。

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双抄偷心造。

阑额出头垂直切割,未用普拍枋。

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较矮。

②观音阁:

面阔五间。

进深四间八椽,外观二层,有腰檐平座,内部三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上下层柱交接处使用叉柱造。

独乐寺观音阁

独乐寺在河北蓟县县城内,相传始建于唐,后经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现存辽代建筑尚有山门及观音阁二处。

观音阁山门面阔三间(16.63米),进深两间四椽(8.76米),单檐四阿顶,举高约1/4。

建在石砌台基上。

平面有中柱一列。

此门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较矮,形成庄严稳固的气氛,在比例和造型上是成功的。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亦建于统和二年,面阔五间(20.23米),进深四间八椽(10.52米)。

外观二层,有腰檐平座,内部三层(中间有一夹层)。

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

平面上减去当心间缝中柱,形成了六边形的井口,以容纳高16米的辽塑十一面观音像。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

上下层柱的交接用了叉柱造,由于上层和夹层的檐柱较底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

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这种做法和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同出一辙,它经受了近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验,证明结构是合理的。

独乐寺观音阁作了那些抗震处理?

整体构架浮摆余石柱基础上;

三个辅作层形成三个刚性环;

采用多种斜向构件;

柔性构造的斗拱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

建成于元代;

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加砍削而成。

山西芮城永乐宫:

是一组保存的较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建于明清时期;

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宫殿

1.沿革

  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商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的宫殿基址和偃师尸乡沟的宫殿遗址

  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

岐山的凤雏南周宫室已明显成对称布局,围成几组院落的建筑群

  春秋至战国宫殿的新风尚是大量建造台榭---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在分层建造木构房屋(河北易县燕下都老姥台、邯郸赵王城的丛台、山西侯马新田故城内夯土台)

  西汉长安城的宫殿分为各自独立,各有城垣的几区,主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于前朝。

  东汉的宫殿与苑囿相结合,高台风尚已趋衰落。

  晋、南北朝相沿以太极殿为大朝正殿殿侧建东西堂为常朝及宴会、居住用,前朝和后寝分区,东西堂制出现延续到隋代。

  隋唐恢复周制,改用三朝五门的周制,纵向沿轴线布置,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周制三朝五门:

外朝——决定国家大事;

治朝——王视事之朝;

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

外朝|治朝|内朝

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东西堂制:

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

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

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隋唐的三朝五门:

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三朝: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

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

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轴心舍:

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

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宋代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和使用工字形殿。

元代皇城包含三组宫殿:

大内、兴圣宫和隆福宫,还包括御苑和太液池。

元代的宫殿往往为前后殿宇中间连以穿廊的工字殿形式。

它也有自己的特点:

保持游牧生活习俗和喇嘛教建筑、西亚建筑的影响,产生许多新异的手法,例如:

大量使用多种色彩的琉璃,使用高级的木料紫檀、楠木;

喜欢金红色装饰;

墙壁挂毡毯毛皮和丝质帷幕;

出现顶殿畏吾儿殿、棕毛殿等新型式;

使用石料建造浴室和藏所。

元代的特色影响了明代宫廷建筑和装饰。

  明代的宫殿有:

南京宫殿、中都临濠宫殿、北京宫殿。

1.明清故宫的布局特点及艺术成就

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

5,象征"九五之尊".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是保存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组。

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在雕刻,绘画,文学等其它的艺术手段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故宫建筑成就:

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②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以建筑围绕成院—一个闭合空间,作为单元;

若干院组成建筑群;

各个院的空间尺度加以变化对比来产生不同气氛:

这些是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又一特色。

     

 故宫建设成功之点:

(1)中轴对称:

主体对称,实则灵活;

次轴线与主轴线平行;

(2)院落空间:

大清门到乾清宫,形成八个院落,三个高潮;

(3)建筑尺度:

大典用处,高大宽阔;

起居场所,尺度宜人;

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突出主体

(4)装修色彩:

尊者金、黄,次则赤、绿、青、兰、黑、灰;

(5)技术设施:

金水河,(防卫,排水,防火用),八十口井,火道地面,自天安门始地面铺砖5—7层;

紫铜下水管;

屋面的锡箔苫背等

各典型民居类型的特点: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其过程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倒座(会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房(小姐居),抄手廊.构成模式为一名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总宽,坎宅巽(音讯xun)门;

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徽州民居A、“四水归堂”以天井为中心四周高墙围护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

B、设有平房多、楼上厅。

C、精美砖雕。

D、楼层面铺方砖利于放火隔音。

克家土楼A、以家族利益为核心。

B、秩序性、整体性、怀旧情结。

C、渗透风水理论。

D、防卫体系严密。

窑洞天然土起拱为特征。

隔音防噪冬暖夏凉、生态平衡。

潮湿、不通风、施工周期长。

名词解释

照壁在大门里面,座落在厢房山墙上的称照壁。

倒座四合院的前院部分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

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

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最佳位置,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点常互为对景。

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

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

生土建筑泛指由未经过焙烧,而仅仅经过简单加工的原状土质材料建造的建筑,包括土坯建筑、土窑洞...生土夯筑的台墩、城墙、烽火台等。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庭院式布局的特点

 

1.突出内向性的布局

• 

空间聚合功能:

适和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

安静、私密性强

气候调节功能:

围护墙——遮阳、挡风

内院——采光、绿化

形成小气候

防护戒卫功能:

内部开敞、相互照应——外部封闭,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

伦理礼仪所需:

主从、正偏关系

三、庭院式的构成形制和组合方式

(一)构成形制1廊院式2合院式

(二)组合方式1.对称式的组合2.半对称的组合3.不对称的组合

单体建筑的构成

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2.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3.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建筑群的组合

1.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型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2.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为三合院。

宋代的材分制和清代的斗口制的比较

宋代是断面模数,双向控制,清代是单向模数、宋代的斗口(10分)和比材(15分)小,可供选择的余地大、清代等差容易记住

4.大小式建筑区分的标志是什么?

大式做法

小式做法

间架

间:

5~11开间

架:

5~11架,13架

3~5间3~7架

出廊

四种情况均可

无周围廊

屋顶

可用琉璃瓦和筒瓦

可用各种屋顶形式

不可用琉璃瓦和筒瓦

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

斗拱

可有可无

无斗栱

构架细部

有飞椽、随梁枋、角背、扶脊木节点构造比较复杂

无飞椽、随梁枋、角背、扶脊木节点构造比较简单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态有哪几个特点,它们的性格序列又是怎样的?

深远的出檐、凹曲的屋面、反宇的檐口、翘起的翼角、突出的脊饰、丰富的瓦件

庑殿顶性格——宏大、壮观

歇山顶性格——华丽、丰美

悬山顶性格——舒放、大方

硬山顶性格——朴素、拘谨

攒尖顶性格——高耸、活跃

变体:

卷棚——弱化了硬山、悬山、歇山的性格

重檐——强化了庑殿、攒尖顶的效果

(3)传统建筑的屋顶反映了哪些传统?

(a)理性传统:

指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有机结合

(b)惰性传统:

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其既有功能需求,又符合审美要求,发展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但还被保留下来,变成了虚假的构件

功能语义、文脉语义、结构语义、等级语义

二):

屋面

特征:

凹曲面,以折线做成

1排水有利(下檐平直,上檐高)

2对木结构起保护作用

3有利于采光举架的高度都有所不同,在宋辽以前,建筑屋顶的坡度一般都比后代低缓,自金以后逐渐加陡,到明清尤甚。

屋顶坡度的陡缓变化是我国历代建筑演变的一大特征。

宋《营造法式》

此书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

1、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

着力于制订严密的制度、规范、功限、料例,以便于核算工料,照章关防。

全书用了13卷的篇幅来规定用工、用料的定额。

2、制定严密的模数制

确立“以材为祖”的设计原则,把一整套材分制用文字确定下来。

3、功限定额的制定,达到十分细密的程度。

如功分三等(按工艺技术的难易和劳动量的大小,将构件加工分为上中下三等),役辨四时(按四季白天的长短,分为中工、长工、短工)。

4、注重设计的灵活性。

各作制度均有明确细致的规定,但没有硬性限定建筑组群布局和建筑单体的平面尺度。

5、广泛吸收工匠经验。

全书36卷,257篇,3555条。

其中除49篇、283条从经史群书检寻考究外,有308篇、3272条都是来自工匠相传,并是经久可以行用之法,充分显示了对工匠实践经验的重视。

6、图文并茂。

全书图样占了6卷篇幅,共绘图541幅。

这些图样提供了文字难以准确表达的清晰的、具体的形象的做法、样式,也留存下珍贵的、实物上难见到的建筑纹样、图案,显示出宋代所达到的建筑制图水平。

营造法式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

它为我们保存了宋代建筑设计、建筑做法、建筑施工的系统知识,全书纲举目张,条理井然,其科学性是古籍中罕见的。

有关建筑的著作和匠师

1、鲁班,春秋鲁国,公输般

2、伍子胥,春秋末,吴国(原为楚国)吴阖闾城(B.C.514)设计者

3、李冰父子,战国,都江堰排灌水利工程

4、阳城延、汉、汉长安的规划

5、李春,隋,赵州桥(河北安济)

6、宇文恺,隋,隋大兴城的规划修建者《明窟图说》

7、喻浩,五代,擅长造塔《木经》三卷(已佚)

8、李诫,北宋,《营造法式》

9、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北宋,卞梁(开封)

10米芾,北宋,将叠石之法用瘦透竣漏四字加以概括

11、刘秉忠,元代,设计元大都

12、郭守敬,元代,元大都水系规划

13、蒯祥,明代,北京城规划及故宫建设

14、计成,明代,《园治》(又叫《园牧》)

15、李渔,清,《一家言》中“屋室部”对园林建筑的阐述;

16、“样式雷”,清宫廷建筑世家,雷发达第一代

17、《工程做法则例》(清,《营造法源》清,姚承祖

18、《考工记匠人》(《周礼考工记》齐国官书,记载周朝礼制

二、希腊的三种柱式:

1、多立克柱式(DoricOrder)

起源:

B.C.1000-B.C.600年出现于希腊大陆的多立安民族;

细长比:

1:

4-1:

6,柱子粗壮雄伟,故开间较小;

性格:

刚劲、有力、率直,表现了柱或支撑物的建筑学作用;

同时象征了男性;

横截面:

柱身带有明显的凹圆槽,而且凹槽相

交成锋利的棱角,共20个;

(如图)

装饰:

没有柱础,只有平淡的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

2、爱奥尼柱式(IonicOrder):

较多立克柱式稍晚一些起源于希腊爱奥尼亚族;

9-1:

10,柱子比较纤细轻巧,故开间较宽;

精致、典雅、柔和,让人留下弹性的优雅形象,象征了女性;

柱头:

柱头横长,由装饰颈带和通过颈带

的两个相连而又相对的大卷涡构成,

卷涡表明雕以花形;

凹槽上窄下宽,凹槽端头呈扇形,凹槽彼此

间有窄平的隔条,共形成24个平齿凹槽;

腰线与山墙几乎全部以雕刻装饰,柱有柱础,柱础上有圆形石盘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Order):

产生于古典文化末期的希腊科林斯,后来被罗马人继承

为倒钟形,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象盛满卷草的花篮,有时中间还有成对的卷涡;

细长比和横截面与爱奥尼柱式相同;

造型纤巧华丽,装饰奢华。

(四)美学思想与风格特征

古希腊建筑中反映出平民的人本主义世界观,体现着严谨的理性精神,追求一般的理想的美。

其美学观受到初步发展起来的理性思维的影响,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

当客体的和谐同人体的和谐相契合时,客体就是美的。

建筑风格特征为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活力。

“表现明朗和愉快的情绪……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的白昼,……”。

三、雅典卫城:

1、雅典卫城布局:

按照祭祀行为活动,考虑不同视点,采取非对称的布局方式灵活布置。

体现出对立统一的美学原则。

组成:

山门、胜利神庙、伊瑞克仙庙、Parthenon神庙、Athene雕像…

2、山门:

依山就势,分两段处理;

柱间距

3、帕提农神庙:

意义:

为了纪念波希战争的胜利,同时祭祀守护神雅典娜而建

选址:

a.神迹地

b.最高处:

卫城的中心,重视形象雕塑感

入口:

入口设在东面

东立面:

山墙上山花雕刻的主题是《雅典娜的诞生》

西立面:

山墙上雕刻表现了海神波塞顿和雅典娜争做雅典保护神的故事

其它处雕刻:

“视差校正法”——多立克柱式的典范

a.柱子有收分、卷杀;

b.两侧柱子、外墙垣略向中倾斜;

c.转角柱粗壮些,缩小角开间;

d.所有的水平线条中部稍向上隆起。

内部:

叠柱式

4、伊瑞克先神庙:

a.基地是一块神迹地;

b.位于山下能够观察到的地方

规模:

三个小神殿,二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

处在断坎上,设有两套柱式;

南立面:

采用一大片封闭的石墙,主要是为了起到衬托的作用;

北立面:

有意识地将门厅拉出,便于山下的观瞻

伊瑞克先(Ereetheion)庙,BC421-406

IonicO.代表之一,体形变化大,为非对称构图,但构图生动、完整、均衡;

各立面相互呼应,交接妥贴,比例雅致、秀丽,装饰丰富,在古典时期有很大的创新。

在卫城群体构图中与帕特农神庙形成对比。

4、雅典娜雕像

三、实例:

圣索菲亚大教堂

成就:

1、成熟的结构体系,具有经验型受力分析能力;

2、采用“穹顶-鼓座-帆拱”

3、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

4、内部采用玻璃镶嵌画

(1)条理分明的结构体系

(2)丰富多变的内部空间

(3)华丽多彩的内部装饰

(4)外部以穹顶为主体的体量构成

古代罗-q建筑

一、建筑成就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二、建筑技术

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151)技术。

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种类有:

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

创造出一套复杂的拱顶体系。

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三、建筑艺术

(一)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