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814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7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

《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2.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3.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学写课文提纲。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搜集有关西藏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1.(板书:

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

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

认真默读课文,体会文中意境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

(随机板书)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

“先……然后……再……最后……”)

2.认识课文提纲。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

(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

(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内容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二、阅读对比,体会表达

1.出示部分段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互读比较,交流意见。

3.学生在班上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三、欣赏奇观,激发情感

组织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内容做解说。

四、拓展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

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

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无与伦比”

3鸟的天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

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

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

去了几次?

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

5、学生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

(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

(树大、美)

4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

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五、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六小结课文。

4火烧云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二、熟悉课文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词。

(2)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两边。

(3)思考:

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样的云?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2)抢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鼓励学生读好课文。

(3)说说思考题及自己读出的知识,互相交流,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3、在此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作业:

1、两字一词。

2、查字典,弄懂字、词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再想想看: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课文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

(一)、一组讨论火烧云上来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2、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3、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

(读读、划划)

  4、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二组讨论火烧云变化着这部分课文。

看不懂的问题问老师。

1、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重点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

(形状)

  3、火烧云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在文章中划出来。

  4、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写了那些变化?

(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什么也不像)

5、说说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

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

(三)、三组讨论火烧云下去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2、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排比句,仿照原句各写一个句子。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摘抄一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内容。

2、课后,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话整理到笔记本上。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

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

为什么?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

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5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题西林壁》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一、场景设置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师: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2、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3、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配乐朗诵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

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4、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5、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6、巩固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7、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诗人眼中的庐山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

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

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

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8、背诵生背诵古诗师检查背诵情况

  9、总结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不同。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3,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4,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过程:

 一、学习"

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

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

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2、导语:

同学们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二、检查预习:

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

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

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

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

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一、复习:

检查练习3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

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3、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

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

(注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7、指导朗读

8、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

(观察细致、耐心)

六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7蟋蟀的住宅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

叫什么?

 蟋蟀。

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蛐蛐)

   板书:

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

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

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2、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

有什么特点?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

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