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794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

《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心理健康Word格式.docx

从教师电话咨询的基本情况公布看来电教师分布:

小学教师占45%,高中教师占29%,初中教师占37%,大学教师占5%,幼儿教师及退休占4%。

来电高峰期:

春季—4、5、6月,秋季—10、11月。

咨询内容:

职业压力占55%,人际冲突占22%,情感困惑占17%,职评、评优占4%,躯体化疾病占2%。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调查了解到的教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个人的层面:

学习:

学历、继续教育;

职称评定:

普通话、计算机、学科考试、面试、论文评审;

学校的各类评估:

成绩(素质测试)、达标生、行为规范;

人际关系:

学生难教、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参差不齐)

职业层面:

工作量大占84%,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认为低的占49.1%;

学生的问题难处理占38.4%;

教学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相冲突,新课改难适应的占24.6%;

个人的价值难体现占22.8%;

升学压力大占19.6%。

2、从上可以看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外界的客观因素和教师自身的内在的因素。

具体而言:

1)教师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引起教师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行业收入不公平的现象。

教师这一职业无论是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待遇等都与教师的付出有差距。

再加上学校的职称评定、成绩考核、晋职晋级等不合理、不公平因素,长此以往的理想与现实的背离,从而可能使部分教师心理失衡。

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师,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往往会有一种自卑和无奈,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对工作不满意、疏离感、工作压力等。

2)超负荷的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客观原因。

(1)工作繁重,累及身心。

《教师杂志》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征询三十万读者填答,其中百分之八十四的人认为繁重的工作压力是影响他们健康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创造性劳动。

备课、讲解、作业批改、辅导、等每一环节均不是简单的劳动,都需要教师呕心沥血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身心情况、情绪变化、成绩优劣等。

做班主任的教师还得负责班级日常事务。

这一切的工作,事无巨细都离不开教师的苦心探索和勤奋付出。

(2)社会期望值高,心理承载量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职称、学历、教学水平、普通话等级等各个层面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师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应加大。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由成绩的单一性向优课比赛、学历达标、论文发表情况等多元化转变。

教师为了达到一项项指标,教学之余,苦心努力。

有的教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面临着“末位淘汰”或“落聘转岗”等危机。

他们因之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指数也相对升高。

社会影响对教师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尤其是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较高。

他们往往将教师的优劣介定于升学率的高下上。

而且这些评价一般与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职称、晋职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所以,这些各种社会影响的价值观无形中奠定了教师所承载的心理压力必然比其它工作更大。

除此而外,教师的社会及家庭中的“压力”同样也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恋爱、婚姻、子女升学、家庭就业、人际关系等,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烦恼、痛苦和焦虑。

而教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又往往增加这方面的适应困难。

3)教师劳动的个体形式和集体要求之间的矛盾。

教师的劳动形式是个体作业,这易于形成孤独、乖僻和情感的忧郁,既会在自豪中产生自赏,也会因为挫折而形成哀怨情感。

另外,教师的劳动的性质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的本质就是自觉性和创造性。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开拓的科学创造力。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益更新。

许多教师因为知识陈旧、年龄老化等原因,而跟不上集体和时代的节拍。

由此,教师劳动的个体形式和集体要求之间的矛盾,也是构成教师心理健康的一大威胁。

三、教师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

神经官能症:

有自知之明,自己很痛苦,区别于精神病,睡不着觉又很疲劳,一般中年教师高于青年教师。

其心理本质是焦虑、紧张。

情绪异常:

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要么非常激动(情绪高涨),要么非常低落(抑郁),无怨无故流眼泪。

2、认知障碍(偏差):

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是别人不好,与自己无关。

凡自己做的都是对的。

3、个性缺陷:

主要是人格缺陷,如性格异常,存在猜疑、偏执、抑郁、自卑、妒忌、暴躁、爱发脾气等特点,这类人常会使周围的人很痛苦,很难与人相处,同时也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阻碍事业的发展。

4、在躯体上的表现:

不完全的调查结果,教师每星期工作时间长达53—55个小时(11小时/天),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时间的基本情况:

50—55小时占38.2%、45—50小时占31%、55小时以上占26.7%。

中老年教师中躯体上存在的心身疾病有咽喉炎占78.4%、偏头痛占40.6%、胃溃疡占23%、心脏病占15.8%、高血压占8.9%、神经官能症等。

例:

焦虑、紧张是教师常常面临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胃疼(中层干部)。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更是如此。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本身就是“心理学化了的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学校教育工作;

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教师的心理适应困难比其他行业高(新课改)。

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教师以接纳的、了解的、亲切的、协助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喜欢学校、喜欢老师,进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接受学校良好的教育。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除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妙的教学艺术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1、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的、有个性特征的青少年。

教师不仅以自己掌握的知识传给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去影响学生,以全部的心血去浇灌年青一代的心田。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使之完成光荣职业的前提条件。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

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教师是年青一代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导向性。

教师的精深的学问、高尚的品德、友好的态度、浓厚的教学兴趣与热忱、适当的情绪表现、合理的语言表达等特质,都会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

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健全,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往往会给他们潜移默化的负面效应或意想不到的心灵伤害。

所以,一个教师要圆满地完成“教师角色”,首先要培养和调适自身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向上的青年一代学生。

2、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是教师生活、教学和工作的基础。

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指出:

“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

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

”由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一般地说,教师应时时谦虚谨慎、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在师生的相互教学场中,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的和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但是如果教师的这一切劳动不以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作支点,其必然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最终影响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构建

1、整个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作为一种现象、一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重视。

我们应尽快建立心理测试机构,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测试和指导。

对人格有缺陷、心理有障碍或心理不良者应及时加以疏导、教育、治疗或劝其改行。

如果有严重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的教师,应立即停止其教师工作。

同时,对于将来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人,要建立个人心理档案,进行心理跟踪调查,严格筛选淘汰,让热爱教育事业且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品德至上的人投身于教育工作。

2、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要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创设有益的环境。

国家只有重视教师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地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

只有从外环境上、软环境上彻底为教师立法规范,“减负”“松绑”,谋求福利,创造发展的有利条件,才能真正地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除对教师的管理督促外,更要多渠道多方位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和服务。

有些政策应更多地考虑或有意识地倾斜于农村教师或客籍教师等。

作为学校领导,不仅要对教师的觉悟、师德、态度等作要求,同时应多关心教师的实际的工作和生活。

深入了解教师的需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

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能满足的,校方要耐心地解释或通过其它的方式加以补偿。

社会应确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建立科学而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行政领导还可开辟领导谈心日、“谈心热线”、谈心网络专栏等,通过这些方式了解体察教师的生活、情绪、思想、心理等状况,并及时加以解决。

3、教师个体应多从主观上确立心理保健意识。

身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地完善自我高迈的人格和崇高的师德。

生活中,教师应乐于进取,注重从有效率的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实现。

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整个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也能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有益于身心良好的平衡和发展。

工作中,教师要乐于合群,与同事彼此信任,和睦相处,对同学和蔼可亲,尊重爱护,言传身教,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平时,教师个人应多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掌握必备的心理保健方法,诸如一张一弛工作休闲并重、科学用脑脑体结合、学会交际调适身心、培养兴趣转移视点等。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自我调适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建设策略: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应对压力事件的比较常用的办法。

1、将自己的需求忽略,只是埋头工作,拼命工作。

2、寻找朋友进行交流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3、比平时吃更多的东西。

4、进行某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5、发怒,并将周围的烦恼统统赶走。

6、花些时间来放松,喘口气,做伸展运动。

7、抽支香烟,喝那些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8、面对压力的根源,做工作改变它。

9、收回自己的感情,远离人群只做自己的事情。

10、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求更加透彻地看待它。

11、睡觉的时间比我真正需要的时间长。

12、花一些时间离开自己的工作环境。

13、外出购物,用买东西的办法使自己感觉良好。

14、和朋友们开玩笑,用幽默的办法来钝化困难的锐气。

15、比平时喝更多的酒。

16、沉溺在个人的爱好或兴趣中,它使我放松并感觉良好。

17、吃药来使自己放松或者改善睡眠。

18、让自己保持健康的饮食。

19、我只是忽视问题,并且希望很快地过去。

20、祈祷,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21、对存在的问题担心,害怕去做任何触及到它的事情。

22、集中精力对付那些我能够控制以及能够接受的事情。

以上的各项条目中,序号为偶数的条目是一些更具有建设性的策略,而标有奇数号的条目趋向于不大好的应对压力的策略。

如果核对出了奇数序号的条目,那么就应该考虑一下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否要做一些改变。

同时可以尝试着采用过去没有采用过的偶数序号策略的方法。

常见策略:

1、常用方法

理智:

考虑消极情绪产生的后果,具体做法:

用10秒钟的时间考虑后果,可起缓冲作用,能有意识地克服这种不良情绪。

也可用数数的方法,美国总统林肯经常使用。

(教师在门口站一下)

转移:

生气时,大脑的某个部位兴奋灶很高,会越想越气,这时换件事情做做,避免伤害他人;

极度愤怒时,离开现场;

但也不要一个人闷在那里,郁郁寡欢,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可以走出去,找支持你的人说说。

升华: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宣泄:

a.直接宣泄:

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事不对人,如经常对人发脾气,易引起人际对抗,导致关系不好,有消极作用。

b.间接宣泄:

运用倾诉、记日记、听音乐、散步、打替代物(如对领导有意见)、揉纸团用力扔到垃圾桶里等形式宣泄不良情绪。

西方人信基督教,心中有烦恼,对上帝诉说,也是自我安慰。

阿Q精神、酸葡萄主义,适度运用有助于健康,那是在力所不能及的条件下。

但如果过度使用,会妨碍人们追求真正的东西,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病态。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父母、爱人、朋友、孩子、同事、邻居等人际群体。

应该让人相信:

人就是“人心”所认为的人。

记住自己在今天、最近或曾有过的成绩和进步上,并学会表扬自己。

肯定不能成功的,干脆放弃;

多与能给你心理支持的人交朋友;

调节方式因人而异,以把伤人伤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原则。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如果我们再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崇高而神圣,每每被冠以各式花环。

其实,教师是人而非神,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作为人的教师也有,所以,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正常。

心理学表明:

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受压力有关,如果人面临的压力越大,以至于无法承受,就会产生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就会由此而产生。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往往存在以下方面的压力:

一是工作压力大,很多教师工作量满负荷,节奏紧张而绩效慢,付出与回报之间巨大的落差使很多教师形成对职业的倦怠。

特别是目前,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因而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降低。

二是家庭压力大,教师家庭与其他家庭相比,在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可能有更高的要求,但期望值越大失望值也相应变大,这样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三是社会压力大,由于社会转型,贫富差距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有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社会比较过程中,引起心态失衡。

作为教师个体,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可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学会缓解甚至化解压力。

面对巨大的压力,教师要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首先,在课堂上要把不良情绪放在教室外面,教师的愁眉苦脸、挑剔不满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次,要善待自己,对工作、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克服负性情绪对自己的困扰。

美国的希尔教授说:

“人生要保持一种积极心态,成也积极、败也积极,顺也积极、逆也积极,始终积极。

”要相信,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也是微不足道的。

最后,也要善待学生,要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尤其是“差生”,要理解学生,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要承认他们人格发展中的幼稚与不成熟,还要善于与学生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出现的问题,做到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与理解。

当然,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自身,自我调节更重要,对自己宽容、更对别人宽容,让心中的那缕阳光灿烂起来。

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身体的健康,更要注重自己心理的健康,越是繁忙,越是要忙中偷闲;

越是压力大,越是要放松自己、调节心态,只有自己健康,才能培养健康的下一代。

 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半数以上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

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而《文汇报》的类似调查则显示: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中约有六成心理健康有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山东泰安师专学科教育教研室的徐富成先生,通过定性研究认为,随着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中小学教师感受到了越来越重的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所承受的工作负担压力和升学考试压力依然沉重,而聘任压力作为一种新的压力来源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属于较高压力的职业,而过高的工作压力会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工作绩效乃至身心健康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一问题到了引起我们重视的时候了。

  二、教师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部分高中教师的调查。

经半年综合起来的结果如下:

  l、高中教师的工作时间普遍过长,休闲时间缺乏甚至没有。

表面上看,每位教师的日平均工作量是两节正课,一节自习(有的学校自习也当正课上,这全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加起来时间也不过三个小时。

但加上备课、批改作业、坐班、应付各种检查,每位老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都超过8小时以上(据有关资料近期统计,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

带班主任的老师,工作时间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班主任看得见的工作时间除了上好两节课,还包括每天晨读(一般7:

00)前到校检查带操,课间操的跟操,下午三、四节自习的值班,晚上住校学生熄灯后的查宿舍等。

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时间付出,如个别谈话作学生的思想工作、打扫卫生、组织班团会、学校各项活动、抓本班学生学习、与家长联系沟通等,而且每一项工作都不能出错,一线教师的"

心累"

由此可见一斑。

(班主任的额外工作太多,好多不该班主任做的工作也压到班主任头上,如收费等,各校情况差不多)国家规定的"

双休"

更是难得一遇,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很多学校从高二甚至从高一起就开始星期六、星期天补课,"

上帝都得休息"

的日子我们的老师还得连轴转,长此以往,怎能不出障碍呢。

  2、除了工作时间的无限延长外,升学、评比压力的沉重也是造成教师心理负担加重的原因。

为了出成绩,为了自己所教的科目不扯班级后腿,为了不至于挨领导的白眼,为了有限的一点奖金津贴,为了在聘任中不至于落聘,即使工作压力再大,老师的工作也不敢稍有怠慢。

学生在"

减负"

,老师却在"

加负"

每次考试都得排名,不但校内排,区里、市里都得排,这无形中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

在这种关系下,很难体会到"

太阳底下最灿烂的事业"

的职业崇高感和乐趣,多的仅仅是疲于奔命。

  3、教学外工作过多,形式主义泛滥。

教育上很多问题的解决不从教育本身寻找,往往好从老师身上下手,这是当前很多地方的通病。

学校多如牛毛的活动、检查、考试、评比压的老师喘不过气来。

一位老师列举了他这一学期以来除了上课以外的工作:

补三年的教学笔记,补三年的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听课记录,还有计算机考试、法制考试、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备课上课的详案、个案分析、作业批改记录、三笔字达标等等诸如此类。

  4、教师多重心理角色也决定了教师比别人有着更多的压力:

他们既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传承者,又是管理者、学习者(评比进修),还得担当父母的角色(教育子女)、子女的角色(照顾父母双亲)。

多重心理角色的要求常常使教师左右为难,应接不暇。

而一旦为人师表,社会、学校、学生、学生家长无形中就给了你许多的限定,你就得随时应对来自社会的舆论、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家长的批评、学生的意见等等,这方面初出校门的年轻老师的感受尤为突出,压力尤其大。

  5、教师人际交往空间的单一封闭,使教师与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缺乏有效的交流。

教师的工作环境很封闭,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生活单调,使人生视野受到限制,由此带来心胸狭窄、孤僻,缺乏灵活性等障碍。

  6、教师的收入较低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原因。

由于收入的限制,他们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与自己同时毕业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这一种浓厚的自卑感挥之不去,长久笼罩心头。

  三、教师心理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切实作好"

工作,特别是为教师减负,体谅教师的处境,尽量给教师一个宽容的环境,同时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减轻其生存压力,这应是"

治本"

之策。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搞好"

心灵环保"

,避免不健康情绪的侵扰,进行"

心灵养生"

,解放自我,优化心理素质,作自己心态的主人。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11项,基本符合这11项标准的人,就可以认定是心理健康的人了,这11项标准是:

 (l)有适度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

有价值"

的感觉。

  

(2)充分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适当接受个人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5)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计,

  (6)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幻想。

  (7)能保持人格的完善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变化,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

(10)在集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集体的需要。

(11)在不违背集体的原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