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720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技术教育创新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青少年具有健全理想的人格,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保持内心的和谐和人格的完整,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科技、高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现代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已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特别在远程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后,国家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教育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远程教育设备被教师誉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快捷的教研平台;

最便利的培训学习基地。

通过设备的运用,一下子拉近了城乡教育的距离,使乡村娃也听到了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学新秀们的课,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显身手”的教学方式。

更重要的是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陶行知说过:

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教育能激起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信息技术可以融视觉、听觉于一体,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音、影像、音频、视频等信息以动态或静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在探究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迫切的探索欲望必然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接下来进行假设、实验与交流中进一步探究。

如《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由于本课内容不适合开展实验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链联系无法在课堂上通过实物观察得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如:

有位老师在教这一课时设计并利用了CAI教学课件:

“屏幕上出现一片金色的稻田,稻冥虫正在吞噬着绿油油的禾苗,一只青蛙眼看将把它作为一顿美餐,不远处却有一条黑蛇吐着红信,在稻田里爬来爬去,很快将向青蛙发出攻击。

突然,一只巨鹰从天空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水稻、害虫、青蛙和蛇、鹰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自然地开始进行食物链的研究。

好奇心可转化为求知欲,它可能是科学精神最初始最根本的内在动力。

中小学生具有天生的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疑问,因此,把与教材有关的现实世界的精彩部分展示在中小学生的面前,中小学生便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望。

比如小学生在学习《蝙蝠和雷达》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电脑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蝙蝠飞行的秘密,化难为易。

之后,让学生积极动脑,自己动手,设计雷达工作示意图。

学生兴致盎然,个个动手,在操作中锻炼严谨的科学态度。

最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说说还有哪些科学家根据什么现象,发明了什么?

,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又如学习《黄山奇石》,可指导学生观看《黄山奇石》录像片,把课文中作者没有具体介绍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人弹琴”各是什么样的景观?

还可能有什么奇石?

形状如何?

你要怎样给它取名?

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催生的好奇心必然会诱发怀疑和探索精神。

科学的探索精神既产生于人类生产实践的现实需要,也是来自于人类天然的好奇心。

人类出现以来,面对着斗转星移、日出日落、花开花落、季节变更。

科学探索总是同好奇心和求知欲联系在一起。

怀疑是科学的灵魂,著名科学论学者波普尔说:

“正是怀疑,提出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没有怀疑的科学是一条死路。

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史上诸多科学家获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而怀疑则是科学家创造活动的真正出发点。

以往,中小学生总是能从老师、家长或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然后把它反映在作业或答卷上,他们在迷信老师和书本的同时,遗失了怀疑、探索的精神和发现、创新的热情。

而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新奇中诱发了怀疑和探索精神,从而增强了钻研精神。

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表现形式生动、鲜明、动感的优势,设计游戏“小鸟回家”,热情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为衔着各种算式卡片的小鸟们找到写有相应得数的小屋。

变作小鸟的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快捷的办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目,随着一段又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小鸟们陆续飞回了自己的家,孩子们也从充满数学趣味的游戏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三、信息技术教育多角度的展示能激发中小学生的心智。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小学生“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

他们“逐步掌握书面言语”,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参加集体生活”。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

有效的学习必须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中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思维“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整合,适宜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界面。

动画、声音、影像刺激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结构体系的研究,忽视了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善,忽视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主导启迪思维的特殊双边活动,从而造成学生左半脑负担过重,右半脑开发不够,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就应该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也应注意教学即要符合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小小制作、电脑绘画,评选谁的解题思路佳、方法新颖、精益求精、素材广泛、独具匠心,这样有利于中小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人的一生中,中小学生对代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他们幼小的心灵是自由的、没有过多清规戒律的制约,要让他们标新立异,给予他们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燃起了他们智慧的火花。

如计算机里的小卡通人——一个小白兔子,张着大嘴,竖起双耳,和着音乐,高举双手,振臂高呼:

“真棒哟!

”这时,学生脸上荡漾着成功的喜悦,这时教师又让他们在心里对自己大声说:

“我自信,我成功!

”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已具雏形。

四、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思维发展,进而形成求真务实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以及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

科学精神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既是执着、理性、求实、求真、严格、精确,又是创新、协作、民主、开放、虚心。

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真务实,是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

科学精神是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思想和品质,今天,我们应该赋予它更多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严谨踏实,崇尚真理;

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就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丰富自己;

就是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和人民。

因为科学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真理是科学研究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求实、求真、严格、精确也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的崇尚和追求,实际上也是人文精神的真谛。

对中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说实话,做实事,不盲从,不迷信,学会操作验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索和科学学习。

中小学生时期主要是感性认识阶段,课堂上把动物、植物的实体用电视屏幕展示出来,利于中小学生思维发展,进而形成求真务实精神

五、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是科技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是科技工作者主要的道德品质。

团结协作是科技人才群体结构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离开了团结协作,科学技术事业就很难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事业的历史和现状雄辩地说明,科技工作者对问题解决的。

可通过有益的资源教会中小学生宽容,教会中小学生与人团结协作,将科学的、理性和谐的一面融入到教学中,这将使中小学生终身受益。

我们应把课堂看作小型的共同体,把它建设成为共同体成员之间交流思想的场所。

在这一场所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并提供交流合作的场景、空间和媒体,促使学生的个性能在交流中得到激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学会合作。

六、信息技术教育可拓展中小学生视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是感知,直观是领会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信息时代教学实践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改变了过去粉笔加课本的单调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

这种动态的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建构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使知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拓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利用信息技术,利用我们的校园网、网络资源,使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

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访问互联网是与世界沟通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我国台湾温世仁先生在其专著《教育的未来》中指出:

“我们把学习的触角切入互联网,那么将会将全世界的资源化为自己的资源。

”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小学生面前会呈现一个精彩的世界,他们会轻松的迈出乡村小天地,进入社会大课堂。

在无比喜悦中打开了探求新知识的闸门,激活了中小学生的思维,拓展了中小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为更好的接受新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中已成为现实。

计算机世界是一个其乐无穷的世界,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如绘画、颜色、二维、三维动画……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既可长知识,又是能悦心智陶冶情操……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无限的想象空间,他们的思维,可以在计算机世界里,纵横驰骋,心之所想,手为之动,便可实现心中理想找到自我;

通过画笔、颜色,勾画蓝天白云、山川江河、虫鱼鸟兽……加上二维、三维动画,使他们的画,色彩斑谰,活灵活现,使他们有神笔马良的感觉,有设计师的自豪,他们在勾画美丽家园时,实现自己驾太空飞船像孙悟空那样遨游太空的愿望,可以驾潜艇实现海底探奇的妙想……真是计算机世界,不学不知道,一学真奇妙。

在计算机世界里,可以“心想事成”,“美梦成真”,这是多么令人遐想心旷神怡的境界啊!

他们的想象,可以自由放飞,孕育着创新的种子。

总之,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图形、声音、动画的结合,通过人机对话,能使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问答变得有趣。

这样也就可以使中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刺激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所以,我们必须在积极学习、掌握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同时,达到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1-2、37-38;

2、吴杰.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引”[J].黑龙江教育(小学班),2006年Z1期:

91;

3、周清松.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J].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2004年第一期:

31.

4、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48;

5、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464;

6、曾巧巧.科学课里的虚拟实验[J].科学课(小学版),2006年1月:

38-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