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0377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讨论】测量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其它方法:

第1种方法:

用金属容器在土壤中挖取一块土壤,然后用量筒向金属容器中加水,这时的注水量相当于空气的体积大小,然后洗净金属容器,再向容器中注水,测出容器的体积,它相当于土壤的体积,这样便可求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第2种方法:

用金属容器在土壤中挖取一块土壤,放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这时液面上升的量就是土壤中非空气部分的体积,再通过测量金属容器的容积,就可以测量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了。

【拓展3】土壤中的有机物

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应含较丰富的有机质)50-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

出现有机物的碳化分解和燃烧现象;

称量时,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

土壤中有有机物。

说明: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无机物,储存在土壤中。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拓展4】土壤中的无机物

①将燃烧过的土壤用手搓一搓,发现:

土壤颗粒很细,没有粘性。

颗粒大小基本不一致。

②溶解,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

③蒸发皿中加热滤液,使水分蒸发。

观察蒸发皿上的残留物。

可见:

蒸发皿上有很细的结晶物。

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物(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这些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

【小结】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土壤的形成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

即存在地表岩石从大到小的过程和有机物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过程。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

①自然外力:

风力、水流外力、水形成冰产生的外力、热胀冷缩:

骤热骤冷使岩石爆裂;

②植物和动物的作用:

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是土壤腐殖质和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③土壤的形成目前还在正常进行,土壤的形成速度极其缓慢——注意保护耕地。

【典型例题】

1、以下不属于土壤中物质的是()

A.矿物质B.氧气C.水D.臭氧

【答案】D

【解析】土壤由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组成,土壤非生物包括:

有机物、水、空气、无机盐,矿物质属于无机盐,因此A、B、C不符合题意。

臭氧分布在地面10~50km的大气中,土壤中并没有,因此D项符合题意。

2、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答案】A

【解析】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土壤是岩石长期在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故选A

3、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在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原因是()

A.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

C.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解析】这道题要求同学们理解蚯蚓是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这些有机物经过蚯蚓消化吸收后,会产生无机物排出体外,从而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

答案:

D

4、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以下哪种生物的出现使这成为可能()

A.低等植物B.高等植物C.动物D.真菌

【解析】这道题结合性比较强,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这就意味着一开始地球上并没有大量的有机物,动物和真菌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很难生存下去,但对植物来说,只能从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因此选择答案A最为恰当。

A

5、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

从图中的对照实验来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

【答案】B

【解析】从这三幅图的实验操作上分析,可以看出是测定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因而选择B选项。

B

【变式训练】

1、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C.微生物分解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变成无机物。

2、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A.小细砂B.蛋白质

C.无机盐D.金属

【解析】A、B、D均不溶于水,故土壤浸出液中不含有,故选C。

3、下列事例与岩石发展成土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岩石风化;

B、水流碎石;

C、冷热聚变破石;

D、水结冰能裂石;

E、动植物在地表上活动,死亡;

F、大气中氧气含量缓慢减少

【答案】F

【解析】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土壤是岩石长期在风吹雨打、水流外力、水形成冰产生的外力、冷热交替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故选F

4、“小草依依,踏之何忍”。

设置这条提示语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

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植物根呼吸D.植物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解析】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

C.

5、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应含较丰富的有机质)50-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

(1)观察到的现象是:

称量时,发现土壤的质量。

(2)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中有(也称);

(3)其主要来自;

(4)其作用是为土壤动物提供,为植物提供,增强土壤。

(5)有机物的性质是加热时易炭化分解,易。

【答案】

(1)出现有机物的碳化分解与燃烧现象、减少;

(2)有机物、腐殖质;

(3)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4)食物、养分、肥力;

(5)燃烧。

【解析】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其作用主要是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为土壤植物提供养分,增加土壤肥力。

加热时会碳化分解与燃烧。

3、各种各样的土壤

(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

(2)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

砂粒(最粗2.0~0.02mm)、粉砂粒(0.02~0.002mm)、黏粒(最细<

0.002mm)。

(3)土壤颗粒性状:

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黏粒空隙小,透气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好。

(4)土壤的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中的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

水和空气各占25%。

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

疏松,不易粘结;

通气、透水性最好;

保水保肥性差;

易干旱;

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性最好;

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注:

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

4、保护土壤

(1)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

在陆地中,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外,而有土壤覆盖的土地更少。

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不宜农业生产。

原因:

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2)我国的土壤资源也不丰富。

陆地约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1.39%;

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50%左右;

耕地面积仅137万平方千米;

高产耕地仅29.4万平方千米。

(3)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土壤的污染:

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失去其原有的土壤功能。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够和性质;

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核反应的辐射性污染、白色污染,可能导致土壤的物理污染。

土壤的过度开发(如:

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或过度垦荒等)

影响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因素: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黄土高原,沙漠化现象严重——主要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一带,我国盐渍化耕地约为10万平方千米。

(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

(4)防止土壤污染和保护土壤可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如:

废渣不露天堆放,深埋地下;

废水、废气先处理后排放);

②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提倡以虫治虫、用有机肥代替化肥、佶杆还田等);

③生活垃圾要分类放置,回收利用,不使用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白色污染物;

医院污水要消毒处理,生活污水、粪便要无害化处理,废电池要回收。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肥的大量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也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B.水土流失是个全球都存在的大问题

C.北京频频出现的沙尘暴说明我国华北、西北等地的沙漠化现象严重

D.工厂的污水应治理后再排放

【解析】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尽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却严重污染了土壤、水体和粮食,所以要合理使用.错误.

故选B

7、以下关于土壤的描述中: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选择是()

①砂粒多,黏粒少;

②黏粒、砂粒均多;

③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

④土壤颗粒粗;

⑤土壤颗粒细;

⑥土壤质地均匀

A.①④B.②④C.③⑤D.③⑥

【解析】三种土壤中,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而壤土类土壤的质地是:

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土壤质地均匀,所以选择D选项。

8、下图为壤土类土壤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如果因为外界影响导致以下变化:

空气含量增多,水分含量减少,则说明()

A.通气性好,保水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

B.通气性好,保水性差,有利于植物生长

C.通气性好,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D.通气性差,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解析】壤土类土壤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如果因为外界影响导致以下变化:

空气含量增多,水分含量减少,则说明该土壤通气性好,保水性变差,因缺水而不利于植物生长。

C

6、雨后天晴,有经验的农民常给农作物中耕松土,其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B.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增加土壤中的肥力D.减少土壤中的生物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植物的根要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B.

7、下列各项中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秸杆后土壤无须再施肥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A绿色植物的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故正确。

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减少,从而引起沙漠化,故正确。

C焚烧作物秸杆能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但无机盐还是会用尽的,故错误。

D烧山开荒不但破坏生态环境,使生物种类减少,还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故正确。

故选C

8、为研究某区域土壤的污染情况,小明同学选择了4个地方的土壤进行研究,分别测量土样的pH,结果如下图所示,小明计划用环毛蚯蚓作为实验动物(环毛蚯蚓适于生活在弱酸性的环境中),研究上述土壤对动物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你预测最不适合环毛蚯蚓生活的土壤是____________。

(2)如果该地区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则土壤中的环毛蚯蚓将_______________。

(1)A、B、C;

(2)死亡消失;

【解析】

(1)从土壤的酸酸碱性考虑,你预测最不适合环毛蚯蚓生活的土壤是应该选ABC。

(2)如果该地区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则土壤中的环毛蚯蚓将死亡消失。

1、土壤物质包括()

A.矿物质、腐殖质B.矿物质、腐殖质、水

C.矿物质、腐殖质、空气D.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

【解析】土壤最初是岩石在植物的作用下形成的,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水分,空气,并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植物根部活动。

当植物死亡后,植物体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腐殖质,腐殖质对活的植物体能提供很多有益的成分供其生长。

所以土壤中含有矿物质,腐殖质,水分,空气和各种微生物。

选D

2、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

【解析】D是错误的.因为土壤的形成是物理、化学有时候还有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岩石的热胀冷缩只是岩石风化的一个因素,也就是说是母岩形成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土壤形成的充分条件

3、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 

A.水 

B.空气 

C.腐殖质 

D.矿物质颗粒

【解析】有机质(腐殖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故选C

4、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解析】蚯蚓在土壤中生活松土能使空气进入土壤,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下,在叶绿体中,故选D

5、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A.乱石堆里B.干硬的土堆中C.小水洼D.湿润的草地

【解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故选D

6、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为()

A.砂土类土壤B.黏土类土壤C.壤土类土壤D.粉砂类土壤

【解析】选C壤土,壤土的肥力水平,可耕性,疏松度,都比较适合于大多数作物生长。

7、某地试行用“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酸性溶液)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①促进呼吸作用;

②促进光合作用;

③改良碱性土壤;

④加强植物的蒸腾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①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增加二氧化碳的量不利于植物的吸收,①错误,

②因为碳酸受热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水都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②正确;

③“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改良碱性土壤,利于植物生长,③正确;

④“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与植物蒸腾作用没有关系,④错误.

8、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土壤生物

【解析】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总称为土壤生物。

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5大类群。

是土壤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9、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生物的排泄物、死亡的生物

【解析】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

10、土壤中的__________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__________,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__________。

【答案】腐殖质营养物质矿物质

【解析】该部分知识属于记忆了解部分,需要记忆。

11、岩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变为越来越小的碎块。

【答案】风吹雨打、水流外力、冷热交替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

12、农民有时为了改良土壤结构,在土壤中掺入砂子,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为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常生理活动创造了条件。

【答案】增加透气性、呼吸作用

【解析】农民有时为了改良土壤结构,在土壤里掺入砂子,目的是为了增加透气性,为作物的根系和土壤中呼吸作用正常生理活动提供了条件.

13、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在长期的自然条件作用下,岩石被风化,最后形成了含有砂粒、_____________、水和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土壤。

根据土壤颗粒所占的比例,可将土壤分为 、 、 三种,其中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答案】矿物质、有机物;

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14、如果土壤黏性差,表示土壤中___________性能好,但_____________性能差。

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中的空隙就较小,土壤中的和就越少。

大部分的植物适于生活在既不太疏松,也不太黏,、、能保水、保肥的土壤里。

【答案】通气、保水保肥;

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

黏性适度,通气性良好

【解析】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大部分的植物生长的土壤既不疏松,也不太黏;

黏性适度,通气性良好;

能保水.保肥的土壤里。

15、将足量的土壤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后让它慢慢沉淀,发现土壤颗粒越大则沉降速度就。

【答案】快

【解析】密度大的沉的快

16、若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那么雨后堆中空气含量最多,堆中水分含量最多。

【答案】砂粒,黏粒

【解析】砂粒颗粒大,空隙大,空气含量高;

黏粒保湿保肥。

17、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值为4—8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性,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PU值的测定:

(1)把适量土样放人烧杯,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得到土壤浸出液;

(2)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将其与_______________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性。

(1)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浸泡  

(2)pH试纸  (3)标准比色卡 

【解析】解析:

(1)要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度,首先制取土壤溶液,

故答案为: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浸泡.

(2)(3)测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是:

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将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pH试纸 

(3)标准比色卡

18、长、宽、深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其被浸没为止,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的水,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的水的量为__________,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的水的量为____________。

(2)体积相同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__________之间。

【答案】650ml、750ml;

土壤有空隙;

20%;

15%~35%;

【解析】装满量筒的水为200ml,所以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650ml,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750ml.由于土壤中有空气,所以加入土壤中的水的量较多。

土壤与铁块的体积为10*10*5=500cm3,空气体积为100cm3,所以其体积分数为100/500=20%。

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既要通气、透水,又要保湿、保肥,这样才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19、如下表所示,这是我国广东省兴宁县下堡乡封山育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请看表回答:

时期

水土流失面积(×

100米2)

封山育林前

1330

500

封山后增减数

—830

封山后增减率(%)

一62

(1)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使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