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0087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1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语文教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习作5

(2)练习5

(2)机动(3)

16

12.11-12.15

20.诚实与信任

(2)21.珍珠鸟

(2)机动(3)

17

12.18-12.22

22.九色鹿

(2)习作6

(2)机动(3)

18

12.25-12.29

练习6

(2)23.雾凇

(2)机动(3)

19

1.1-1.5

24.春联

(2)25.故事两首

(2)机动(3)

元旦放假

20

1.8-1.12

习作7

(2)练习7

(2)机动(3)

21

1.15-1.19

期末复习(7)

22

1.22-1.26

期末复习(7)

23

1.29-2.2

期末检测

教学课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和读书做笔记的方法。

2.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流程

教学改进措施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

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

(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

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

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

制作名言书签。

心得反思

 

第二课时

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做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

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

(学生交流:

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

“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

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方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一、导入板书

问: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像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活动:

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

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

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

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

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

一周观察日记

(1)选定目标反复看。

(2)写出所得至少3篇。

1.老师,您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理解及体会教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老师,齐读讨论: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承生答师述:

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

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补充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全诗

1.教师范读:

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自读:

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

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

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齐读全诗:

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

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共有几句,写些什么?

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指名读: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追问:

“崇高”是什么意思?

(最高尚,最受崇敬)

3.过渡:

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

找一找。

4.交流:

(1)出示: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

b.比较句子:

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古今中外,每个…都…(前一句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2)出示: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说说意思。

(创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创造的人是由老师培养的)

5.指导朗读这三句。

6.过渡: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7.出示: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

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指导理解句意。

8.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

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

(1)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3)再读:

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四、作业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

第一节哪一句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按顺序从前往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在昨天--------架起金桥)指导理解: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B.小结: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C.指导朗读这两句。

(2)(映示文字灯片)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指导理解:

A.这里:

“哪个人”是指哪些人?

(所有人,每个人)

“哪一项”是指多少项?

(所有的,每一项)

把这两句话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B.举例说明(名人名家都是在教师的培养下成才的。

如--------)

4.引读:

教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我们对教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齐读第一节最后一句。

(每当看到-------老师您好!

A.指导理解:

这句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对老师的感情强烈?

(“涌起”——这种感情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强烈)

B.指导朗读这一句。

C.指导朗读第一句。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自由读,指名读,要有感情地读,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啊!

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默读课文,思考:

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

按顺序从前到后找。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A.释词:

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

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

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春蚕编织丝线;

甘露洒向新苗)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

(教师粉笔书写,钢笔备课批改作业)“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

(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C.指导朗读。

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教师,您好!

释词:

“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四、听录音,欣赏;

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背,齐背。

板书设计:

1.老师 您好!

事业崇高

每当--------就--------

成长浸透心血     涌起

创造蕴含辛劳

事业美好    每当---------就-----------

像春蚕编织丝线祝愿

似甘露洒向新苗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2.但愿人长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热爱人生、积

极豁达的襟怀。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的原因。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

<

水调歌头>

>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

的歌曲,小黑板出示<

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

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背诵<

,并描红。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复习

1.指名背诵<

2.学生齐背<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

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生: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

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

心绪不宁

师总结:

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

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

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联系上下文理解)

“宽慰”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古诗两首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思。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插图多媒体课件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望洞庭》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的美景。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3.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4.引出课题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

ng、潭tá

n、螺luó

、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哪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

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

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

谁愿意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

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