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934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docx

设备检修与维修管理制度3

设备维护检修保养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设备维护检修及保养的管理,规范公司设备检修保养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设备维护保养原则

1、生产设备是公司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生产能力的基础,设备修理必须坚持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的方针,实行专群结合、群管群修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好设备检修的工作,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和增长,为生产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

2、生产部门在下达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下达设备的检修计划,检查生产计划的同时,检查检修计划。

总结评比生产计划和检修计划。

3、在生产与设备维修发生矛盾时,应当根据“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

在设备检修中,操作工人要紧密配合维修工人,坚持“修用结合”的方法。

4、要对员工进行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的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培养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觉爱护设备的习惯,在搞好群众性维护保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修理质量和修理效率,缩短停歇时间,降低修理成本,是设备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三、设备在中修、大修前检查

1、设备在中修、大修前必须进行一次检查,一般称预检,再修前三个月左右进行,修前检查要列入月份检修计划内,可以结合二级保养工作进行,不列入周期结构中,以尽量简化周期结构,减少计划人员的繁琐工作。

修后检查要检查下次计划修理时需要修复的缺陷,确定修理内容,为下次修理做好准备。

2、设备的清洗和油箱的换油。

设备的清洗和油箱换油是根据设备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和油箱换油的周期进行的。

清洗和换油工作可结合一、二级保养同时进行,不单独安排计划。

四、检修计划编制和修理工作统计

1、检修计划的分类和内容

按完成时间、进度的安排分:

⑴、年度检修计划-安排全年的检修任务。

⑵、季度检修计划-按年计划,安排季度检修任务。

⑶、月份检修计划-按季度计划,安排每月的检修任务。

按修理的程度和内容分:

⑴、年度大修理计划(包括年度贵重关键设备的局部大修计划)。

⑵、年度中修、二级保养(预防性试验)计划。

2、设备年度技术状况的普查鉴定

设备技术状况的普查鉴定,是编制年度检修计划的重要依据,设备技术状况普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如下:

⑴、每年第三季度由机电设备部进行全公司设备普查工作。

⑵、各车间的普查工作,由车间主任负责组织有设备技术员、工段长、班组长、维修工人参加的车间普查工作。

查清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使用情况。

由设备管理员填写“设备技术状况普查表”,提出下年度需要修理的设备申请项目,同普查表一起报机电设备部。

3、机电设备部负责设备普查鉴定工作,会同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工人对设备普查提出大中修的设备逐台进行技术鉴定。

初步确定大、中修项目。

3、计划的编制

(1)、为了保证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年度检修计划最迟应当于年前两个月编制完成。

(2)、年度检修计划应当包括:

年度大修计划(包括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的局部大修)中修、二级保养预防性试验计划等部分。

(3)机电设备部根据公司设备的普查情况对各车间提出申请大、中修设备技术鉴定,以上述各项编制为依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提出下一年度的设备大、中修计划意见。

二级保养计划由车间自行编制,报机电设备部归口。

(4)、年度大、中修和二级保养计划编订后,分发各车间征求意见。

各车间应当根据下年度的生产任务以和各方面情况对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5)、机电设备部根据各车间的意见和要求,机修车间修理能力,各车间自己维修的能力和技术准备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编制正式的年度设备大修、中修、二级保养计划,并分车间、分季度编制计划明细项目和各季度的检修台数和验收要求。

4、检修计划的审批和下达

(1)、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编制后,中修报生产设备经理审批,大修需转报总经理批准,计划批准后,由机电设备部发送各有关部门(生产、计划、财务等)和各有关车间。

(2)、车间维修,有能力承担中修和二级保养的,则计划下达到车间,如车间维修只能承担二级保养而无能力承担中修的,则中修任务由机修车间承担,由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合作完成的中修任务,计划分别下达到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

五、建立设备检修文件资料

1、设备检修必须建立检修卡片,修理卡片是编制修理工作和编制修理计划的主要资料,由设备部管理员填写(承担车间存一份)。

其内容包括设备修理周期、周期结构、历次修理时间、实耗工时、停歇天数和设备每次的开动台时。

六、设备修理的技术准备

1、预检:

在大修前三个月左右进行。

预检内容有:

(1)、设备主要精度和性能的检查。

(2)、查清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确定修理项目。

(3)、电器部分检查。

(4)、根据设备磨损情况和资料分析,拆卸分解必要的部件,了解内部情况,确定更换或修复零件,以便编制缺损明细表。

(5)、测绘必要的图纸,核对已有修理图册和有关资料。

(6)、研究关键零件部件的修理方案和制造工艺。

2、复检:

在大修拆机时进行,由主修人员、维修钳工和使用车间设备管理员参加,对预检作核对和补充。

3、编制修理技师准备书

在预检测绘后,由设备技术人员编制“修理技术准备书”,其主要依据是设备的历史情况(指历次大中修、事故损坏和改装情况等),修理前的设备技术状况和送修车间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预检记录等,主要内容是:

(1)、编制缺损件明细表,绘制修换零件图纸。

(2)、编制修理方案,包括改装方案和重要零部件修复方案。

(3)、编订修理后验收精度标准和技术要求。

(4)、其它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修理技术准备书一式三份,经会签后分别交使用车间。

承修车间和机电设备部设备管理员存档。

七、验收和移交

1、设备二级保养后的检查验收

二级保养后的检查验收由生产车间组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填写检修记录。

二级保养后应当对所修部位进行检查、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

2、设备中修后的检查验收

设备中修后由机电设备部组织设备主修人员,车间设备负责人,设备技术员、操作工人参加验收。

进行外部质量检查和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技术性能试验。

检修部位应当按技术准备书中所规定的内容和项目进行检查,检查部位的主要精度应当能达到最低工艺要求。

验收后,由设备技术员填写设备修理完工验收单,一式三份,送机电设备部、设备使用车间、财务科各一份。

3、设备大修后的检查验收

设备大修后由机电设备部组织设备主修人员,车间设备负责人,设备技术人员、操作工人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修理验收单”一式三份,送机电设备部、使用车间、财务部各一份。

(1)、设备大修后,应当全面恢复原设计能力、技术性能和精度应当达到大修质量标准,配齐安全装置和必要的附件。

(2)、对老旧设备和原制造质量较差设备,在保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精度标准。

(3)、长期用于单一工序的设备与加工工序无关的精度项目,也可适当降低精度标准。

(4)、大修后,应当进行外部检查、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对动力设备应当进行耐温、耐压等必要的技术性能试验。

(5)、验收后由设备技术员将有关的修理资料(包括设备送修移交单、大修技术准备书。

缺损件明细表、精度检验记录、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设备修理完工验收通知单等),收集整理交设备管理员存档。

(6)、验收投产三个月内,由于维修质量造成设备故障,由原承修人员负责返修。

(7)、验收中交接双方意见不统一时,应当由机电设备部组织研究并作出决定,任何一方不得拖延。

八、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内容及考核,按照包机制管理办法的职责及考核条款进行。

九、设备检修质量的考核,参照设备包机管理办法执行。

 

 

机电设备部

2009年10月15日

档案编号

GOODWAY-011

有效日期

2014年4月1日生效

文件名称

《设备维修及保养管理制度》

文档管理级别

通报文档

审批

日期

宗旨:

为了确保公司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使设备运行处于最佳状态,规范设备维修、保养管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结合目前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1、检修计划:

维修计划由工程部负责编制,检修计划分为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年度计划在每年年底前制定下一年的年度计划并上报;月度计划在每月月底前制定下一月的月度计划并上报。

1.2、检修计划的上报和管理

设备年度检修计划:

技术部→生产部经理→总经理

设备月度检修计划:

技术部→生产部经理→总经理

设备检修计划上报批准后,技术部经理、生产部经理、常务副总均应保存备查。

1.3、检修计划的执行和检查

技术部经理为检修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根据年度检修计划和月度检修计划的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检修计划任务的完成。

每台设备检修完成后,应填写《设备检修记录》,并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判定,使其达到应有的技术要求。

1、故障性维修的管理

1.1、设备故障性维修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会影响和危机到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时,应及时停止该设备的运行,立即组织对该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故障维修完成后,并对该设备进行检测,检测该故障是否已经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

2、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根据设备类别、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

3.1、日常保养

日常维护保养是由操作工人每天下班前必须进行设备保养工作,内容包括:

设备的清洁、加油、设备调整、更换个别零件、检查润滑、声音、是否漏油、安全附件及磨损等情况,并做好日常保养记录。

3.2、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是对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一般每周一次,一级保养以检查为主,其中主要的内容是:

检查、清扫、调整各操作参数等;检查油路、油质、油量,检查、调节各指示仪表和安全防护装置,发现故障隐患要及时排除,设备经一级保养完成后,要达到一下要求:

设备清洁、明亮,油路畅通、润换良好,操作灵活、运转正常,安全防护、指示仪表齐全、可靠。

保养人应将主要的保养内容、保养过程中发现和排除的隐患、异常、试运转结果、运行性能等作出记录。

一级保养是以专业维修人员为主,设备操作工为辅配合完成。

3.3、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是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修,一般每月一次,是以维持设备的技术状况为主的检修形式,二级保养的工作量介于中修理和小修理的部分工作,主要针对设备易损件磨损与损坏进行修复或更换。

二级保养要完成一级保养的全部工作,还要求润滑部位全部清洗,结合换油周期检查润滑油质,并进行清洗换油。

检查设备的动态技术状况与主要精度,更换或修复零部件,检查各模具的安装情况,检查修复安全装置。

二级保养前后应对设备进行动、静态技术状况测定,并做好保养记录。

二级保养以专业维修人员为主。

3.4、三级保养

三级保养是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修,一般每年两次,列入年度维修计划,为了使三级保养规范化,应根据设备各零部件的磨损情况、性能、精度及故障发生的可能性等,在每年生产任务淡季时,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制定出设备的保养维修内容和计划、更换零部件计划表和维修费用的预算,报总经理审批后方可执行,维修内容包括二级保养的全部内容。

3、特种设备的检定检修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定检修,根据设备的相关检定检修周期规定,每半年对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起重设备、高压电器等特种设备进行周期检定检验,检定检验主要是外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出现故障需维修时应按照相关技术规程组

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维修,如无专业技术人员或无资质无法维修时,应请有资质的单位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各使用单位配合,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和准确运行。

5、设备维修管理的检查与考核

公司每半年对设备维修管理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检查考核内容为:

维修管理制度的执行、维修计划的合理性安排、维修计划的完成情况、设备维修的质量等,根据检查结果按照考核细则计分。

对考核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