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9183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

《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酸检测工作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政府版Word格式.docx

11.采样室人员离开采样室前必须检查水、电、门窗的安全,做好采样室安全管理工作。

12.需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项目,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及时查询检测结果。

13.加强采样室的防火、防水、防电、防盗意识,出现事故应追查责任。

14.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等隐私,严防信息泄漏。

15.核酸采样人员需加强培训学习,确保规范使用仪器及熟练采样操作

16.医务人员按规范顺序着防护用品,手卫生后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工作圆帽、穿医用防护服、戴面屏、戴双层乳胶手套

17.核对病人信息,登记身份证号码及手机号码.

18.咽拭子采样:

让病人采取坐位,嘱病人张口,取压舌板或棉签轻压患者的舌根部,用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擦拭患者咽扁桃体及咽后壁3-5次,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19.脱去一层手套,75%酒精擦拭或喷洒咽拭子及采血管外部,将消毒后的标本置于密封袋内,密封后,再次用75%酒精擦拭或喷洒密封袋外部。

20医务人员按规范顺序脱去防护用品,摘除护目镜、乳胶手套,手卫生,脱医用防护服,手卫生,结束工作摘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圆帽

21对被采集标本人员接触过的物品及区域,每人次进行消毒。

每班次结束后,对工作区域所有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进行消毒。

22所有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分层封扎,严格交接与记录。

如为高度可疑/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鹅颈结式封口,双层分次封扎,标明“新冠”,单独与转运人员交接及记录。

医疗废物交接后,对医疗废物桶及废物收集地点进行消毒有记录。

23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及时送检。

24标本采集人员防护要求:

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工作鞋、防水鞋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25工作人员严格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规范》执行手卫生,遵从手卫生时机,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

26新冠病毒核酸标本采集点工作人员遵从流程管理,不得穿戴防护用品离开工作区域。

27.加强采样室的防火、防水、防电、防盗意识,出现事故应追查责任。

医院核酸采样室工作制度

一、新冠病毒核酸标本采样室工作人员遵流程管理,不得穿戴防护用品离开工作区域。

二、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规范》执行手卫生,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

三、防护要求。

1、常规筛查核酸检测标本采样人员防护要求:

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戴手套、隔离衣、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工作鞋。

2、有流行病学史或疑似患者核酸检测标本采样人员防护要求:

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戴手套、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工作鞋、鞋套/靴套(防护服有鞋套的不用另外穿鞋套/靴套)。

四、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做好交接。

五、所有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严格交接与记录。

六、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1、采集点保持通风,每班结束后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2、对被采集标本人员接触过的物品,每人次进行消毒。

3、每班结束后,对工作区域、物体表面、地面用1:

100(含有效氯5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4、重复使用的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消毒、清洁后,才能再次使用。

遇污染,随时消毒与清洁。

新冠病毒核酸标本采集工作制度

为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样本采集点感控管理,杜绝疾病传播,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等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新冠病毒核酸标本采集点工作人员遵从流程管理,不得穿戴防护用品离开工作区域。

二、工作人员严格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规范》执行手卫生,遵从手卫生时机,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

三、标本采集人员防护要求:

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工作鞋、防水鞋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四、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及时送检。

五、所有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分层封扎,严格交接与记录。

六、采集点保持通风,每班次结束后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七、对被采集标本人员接触过的物品及区域,每人次进行消毒。

八、重复使用的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消毒、清洁后,才能再次使用,遇污染,随时消毒与清洁。

九、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核酸采样流程

1、医务人员按规范顺序着防护用品,手卫生后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工作圆帽、穿医用防护服、戴面屏、戴双层乳胶手套

2、核对病人信息,登记身份证号码及手机号码

3、咽拭子采样:

让病人采取坐位,嘱病人张口,取压舌板或棉签轻压患者的舌根部,用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擦拭患者咽扁桃体及咽后壁3-5次,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4、脱去一层手套,75%酒精擦拭或喷洒咽拭子及采血管外部,将消毒后的标本置于密封袋内,密封后,再次用75%酒精擦拭或喷洒密封袋外部。

5、医务人员按规范顺序脱去防护用品,摘除护目镜、乳胶手套,手卫生,脱医用防护服,手卫生,结束工作摘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圆帽

16.采样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院和检验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坚守岗位。

17.采样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规定进行,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采样人员采取二级防护,防护得当。

18.严格按照采样流程、采样规范操作,遵守职业道德。

19.做好采样前准备,确保各种器材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20.熟练仪器性能及操作流程。

21.采样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要求。

22.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保证信息准确对应,保证样本流转无差错,质量不改变。

23.做好采样后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工作。

24.对采样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25.按照样本转运要求对样本进行包装、消毒、转运。

26.采样室人员离开采样室前必须检查水、电、门窗的安全,做好采样室安全管理工作。

27.需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项目,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及时查询检测结果。

28.加强采样室的防火、防水、防电、防盗意识,出现事故应追查责任。

29.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等隐私,严防信息泄漏。

核酸采样点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一、采样点选择与要求

1.新冠病毒采样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

采样点应当为相对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免洗手消毒装置,采样过程要做到“一人一室(区)”。

室外采样点要根据人员数量合理安排采样空间,统筹设置等待区。

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2.室内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每天3次消毒,每次1小时,桌面、台面每天用1000mg/L有效氯或75%乙醇擦拭消毒3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

3.采样点环境标本每周1次,由检验科人员负责采集。

二、人员管理

1.从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监测技术培训并合格,熟悉标本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采样,按要求做好标本信息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2.采样时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

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如果接触了患者鼻咽分泌物,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3.等待人群应佩戴口罩,在等待采样时应远离采样区,被采样人员逐一进入采样区,全程应确保被采样人员不与采样工作人员之外的任何人员有近距离接触。

三、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标本的采集、运送、存储严格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通知》中“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执行。

2.标本运送与消毒管理

(1)包装:

标本采集后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标本容器外表面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然后放入带有生物安全警示标识的专用标本自封袋中包装,并对自封袋外表面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然后置于专用密闭转运箱,并对转运箱外表面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

(2)运送:

由经过生物安全培训的专人运送至实验室,运送人员应佩戴帽子、一次性外科口罩、手套、隔离衣,转运期间保持转运箱平稳,避免剧烈震荡、颠簸。

(3)接收:

实验室接收人员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转运箱消毒后方可打开,再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自封袋进行消毒,自封袋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取出标本,详细核对标本信息,做好交接登记。

四、手卫生及皮肤黏膜污染的处理

1.手卫生。

参与采样点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标本采集人员,采集完一个患者后,应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手套有明显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手套,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一手消”,防止交叉感染。

工作完成后,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进行消毒。

2.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

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六、医疗废物的处置

采样结束后,采样人员写好封贴(感染性医疗废物标贴),填写采样点、送交日期,将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鹅颈结封口,分层封扎,做好标识。

医疗废物达到装量3/4时封口。

填写医疗废物登记表,与收集人员交接,双签字。

收集人员携带医疗登记表,医疗废物放入转运箱中,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由中心暂存处工作人员称重,双方交接,双签字。

转运车转运结束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

七、环境消毒

1.采样点用空气消毒机进行不间断空气消毒每天3次。

无人条件下,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紫外辐射照度应≧70μW/cm2,照射时间大于1小时。

2.地面和室内的物品,桌、椅等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含氯消毒液(500-1000mg/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液。

每日3次消毒。

3.地面、墙壁或上述物体表面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发生分泌物等物质溅污时,应及时用消毒湿巾或一次性吸水材料(如吸水纸、纱布等)沾取有效氯含量10000mg/L的消毒液去除可见液体污染物后,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擦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