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812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

《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docx

微免实验知识点整理xyt汇编

微免实验考试整理

红色:

填空黄色:

重点

(一)实验一

步骤:

1、洗手→消毒 → 扎手指(一针见血)

2、一滴抗凝剂 →双凹片 →1滴血,用针混匀

3、点酒精灯→ 接种环烧3次→ 取3~4环菌液 → 加入血中用接种环混匀→ 温育(37度)30分钟→推片(慢、厚)  自然干燥

4、加瑞氏染液2滴20秒→ 加缓冲液4滴(染液与缓冲液比为1:

2)→ 混匀 → 染色10分钟→ 冲洗 → 吸干 → 油镜观察

示教片:

①大吞噬现象要认识“巨噬细胞”         

②小吞噬现象主要认识“中性粒细胞”(马蹄状形)

吞噬功能的测定计数方法:

吞噬百分率:

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中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数,即为吞噬百分率。

吞噬指数:

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数被吞噬的细菌总数,求平均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数即为吞噬指数。

①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原理、分型、意义)图片

原理:

T淋巴细胞可以在分裂剂的刺激下,向母细胞转化。

促分裂剂能选择性地激发T淋巴细胞合成DNA与细胞分裂。

转化百分率正常值为70%左右

分裂相:

即染色体型

母细胞:

较小淋巴细胞大4-5倍;核质疏松呈网状结构,有1-3个核仁;核周透明区;胞浆嗜碱性,有空泡

过渡型:

较小淋巴细胞略大;核质略疏松;着色较淡

小淋巴细胞:

核质致密;着色深;胞浆少

意义:

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可为测定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指标之一。

②E玫瑰花环实验(原理、判定结果、意义)图片

1、原理和意义:

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可在自然情况下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玫瑰花环,由此可区分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

判定结果:

凡是淋巴细胞周围围绕4个以上绵羊红细胞者为阳性

E花环形式率=E阳性细胞/(E阴性淋巴细胞+E阳性细胞)x100%

正常值40~70%

(二)实验二

血清学反应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分类

1、基础:

 抗原决定簇——抗体的互补决定区

2、特点:

 特异性、可逆性、 比例性、阶段性

3、抗原抗体反应因素:

 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4、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

I凝集反应:

(原理、种类)

凝集效价:

概念:

抗原+抗体=凝集团块

(1)直接凝集:

颗粒性抗原+抗体=凝集团块

分为 玻片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

可溶性抗原包被于载体+抗体=凝集团块

根据载体种类不同,分别称为间接血凝、间接乳凝、间接炭凝

(3)反向间接凝集:

抗体包被于载体+抗原 =凝集团块

(4)协同凝集:

抗体结合金葡菌SPA+抗原=凝集团块

II沉淀反应:

(原理、四种类型特点)

概念: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情况下(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抗原抗体二者比例适当)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者沉淀线,称为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抗体=沉淀物

1单向琼脂扩散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定量试验。

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于琼脂中,制板,在适当位置打孔,将抗原加入孔中扩散,与板中抗体相遇,在比例合适处呈现白色沉淀环,环的直径与抗原含量成正比。

意义:

主要用于测定血清中各种Ig和补体成分的含量

②双向琼脂扩散:

定性试验,在琼脂板上打孔,把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相应孔中,二者自由向四周扩散,在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

若同时含有若干对抗原抗体系统,可出现多条沉淀线。

意义:

用于分析鉴定标本中多种抗原成分(抗原、抗体同时扩散,自由、定向)

缺点:

所需时间长,不够敏感。

3对流免疫电泳:

在相应抗原抗体孔之间可见白色沉淀线。

打孔:

金属打孔器打两排孔,抗原孔与抗体孔间距离为4毫米至5毫米。

加样:

抗AFP血清加于抗体孔内;病人血清、AFP阳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分别加于抗原孔内。

电泳:

将琼脂板置电泳槽,抗原孔置阴极端。

板两端分别用湿纱布与缓冲液相连,通电20分钟。

观察:

在相应抗原、抗体孔间出现沉淀线。

④火箭电泳:

抗原定量试验(抗体琼脂板、抗原扩散(自由、定向)

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于琼脂中,制板,在板的一端打一排小孔,加入待检样品,置于阴极端进行电泳。

抗原在泳动过程中与抗体在比例合适部位形成锥形沉淀峰,状如火箭,称火箭电泳。

沉淀峰的高低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敏感度与单扩相仿,但需时较短。

III直接凝集反应—拨片凝集

 (三)实验三

①补体结合实验(简单了解)

方法:

待检系统:

Ag(未知)+Ab(已知)+补体

指示系统:

绵羊红细胞(Ag)+溶血素(Ab)

结果:

溶血——阴性

不溶血——阳性

②中和反应实验:

(病毒中和实验、毒素中和实验)

③免疫标记技术:

(原理、常用标记物)

概念:

 将已知抗体标记上显示性物质,通过检测标记物,反映有无抗原抗体反应,从而间接测出微量的抗原或抗体。

原理:

免疫标记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及显微镜术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

将荧光色素(常用异硫氰基荧光黄,简称FITC)与特异性抗体(或抗原)以共价键基团牢固结合,但不影响该血清抗体的免疫特性。

这种荧光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荧光灯源中产生的紫外光或蓝紫光激发产生荧光,而从荧光显微镜加以观察。

常用的标记物有:

酶、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胶体金、生物素、电子致密物等。

④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常用的方法及途径)

原理:

 把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仍保持其免疫和酶的活性。

结合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的酶在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可以催化底物水解、氧化或还原,从而产生有色的物质。

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抗体或抗原的量成正比。

方法:

 主要有间接法(用于测抗体)和双抗体夹心法(用于测抗原)。

实验:

(四)实验四

革兰染色(方法、意义、结果判定)

意义:

对细菌鉴别、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有重要意义。

原理:

1884年Gram创建,是细菌学中最为经典的染色法。

与细菌细胞壁有关,尚未完全阐明。

阴性—红色  阳性—蓝色

细菌学总论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一般以微米(µm)作为测量单位。

细菌按其外型可分为球菌、杆菌、螺型菌三大类。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大多数球菌直径约1µm,杆菌长2∼5µm,宽0.3∼1µm。

细菌的特殊结构(特点及意义):

荚膜、鞭毛、芽孢、菌毛

①细菌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

 沉淀生长、混浊生长、表面生长

(2)半固体培养基(0.1%~0.3%琼脂粉)

 混浊生长、线状生长

(3)固体培养基(1.4%~2%琼脂粉)

 菌落、菌苔

②细菌变异

一、菌落变异(S→R变异)

    S型菌落(Smooth)光滑菌落—表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

    R型菌落(Rough)粗糙菌落—表面粗糙而暗淡,边缘不整齐。

    菌落变异是由于菌体本身起变化。

一般光滑的细菌有毒力;粗糙的细菌没有毒力或毒力减退。

二、鞭毛变异(H→O变异)

细菌的鞭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消失而变成没有鞭毛的细菌。

 

③细菌色素

④细菌生化反应(分类、指示剂、变色)

消毒灭菌器材(看书)

细菌的划线分离和药敏实验

药敏实验结果判断:

用精确度为1mm的游标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

根据NCCLS标准,作出“敏感”、“耐药”和“中介”的判断。

药敏实验意义:

①可预测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敏感”治疗可能有

效;“耐药”可能失败;

②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AST的结果为“耐

药”,则应更换药物;

③提供所选择药物的依据;

④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

病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发生和流行

(五)实验五

1、常见化脓性球菌的形态及其培养特性

①化脓性球菌:

葡萄球菌(左上)、链球菌(右上)、肺炎球菌(左下)、淋球菌(右下)

②甲型(α)乙型(β)丙型(γ)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

1.甲型α—草绿色,不完全溶血

2.乙型β—透明完全溶血

3.丙型γ—不溶血

4.肺炎链球菌G+(血琼脂平板)(草绿色不完全溶血)

5.淋病奈瑟菌G-(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6.其中,链球菌的致病:

扩散因子(透明质酸酶)使脓液稀释扩散。

2、白喉杆菌((亚碲酸钾血琼脂、Albert染色—异染颗粒、Eleck平板—白喉杆菌毒力试验)

③炭疽杆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

④结核杆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抗酸染色

(齐-尼抗酸染色—红色)

(罗氏培养基(绿色)—菜花样(黄色)

(六)实验六

①肥达反应(原理、意义、凝集效价、结果判定)

概念:

 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结果判断:

②肠道杆菌(SS培养基、双糖铁培养基)

SS培养基:

 双糖铁培养基:

4生化反应表

④霍乱弧菌

⑤厌氧芽孢梭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破伤风、产气荚膜、肉毒梭菌)

1.破伤风梭菌G+(疱肉培养基)(毒素动物实验)

2.产气荚膜梭菌G+(疱肉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双层溶血环)(高层琼脂断裂试验)(汹涌发酵试验)

3.肉毒梭菌G+(疱肉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完全溶血)

(七)实验七

①白色念珠菌G+(普通琼脂、沙包培养基)

②新型隐球菌(血琼脂、沙包培养基)(墨汁负染)

③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

许多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中,由于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和损伤细胞结构,引起细胞形态的变化,如细胞皱缩、出现空泡、斑块、融合、变圆或坏死的现象,此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测到现象称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effect,CPE)

④包涵体

胞浆、胞核内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或嗜碱性的小体

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小体

鸡胚接种:

鸡胚在照蛋灯下标出气室和接种点,接种点一定要避开胚体和大血管。

用碘酒及酒精在标记处消毒,用打孔器按先气室后接种点的顺序打孔。

用注射器倾斜插入鸡胚2~3毫米,注入病毒0.2毫升。

用溶化石蜡按先接种点后气室的次序封口。

鸡胚置孵箱培养72小时后收获。

小白鼠脑内接种:

碘酒及酒精在接种部位(眼角与耳根连线的中点)消毒

用注射器倾斜进针2~3毫米,注入病毒0.02~0.03毫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