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746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

《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doc

苏南四市2017届高三一模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一、关于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只有一个句子,这个句子以假设的口吻阐述了“我”过去的经历对现在之“我”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深刻的,而不是浮泛的可有可无的。

说其深刻、影响深远,是指这些经历(或其中之一)一定参与了“我”的生命构造,比如思想认识的变化、人格的形成、人生价值的实现等。

总之,有了那样的过去,才有了现在这样的“我”。

换言之,“我”过去之种种经历,无论大小,无论成败得失,无论顺境逆境,无论主动迎接还是被动应对,都成就了今天的“我”。

没有那一个(一些)经历,“我”成为不了“今天的自己”。

这段材料的主要矛盾是“经历过的瞬间”与“今天的自己”。

学生作文只要抓住这组矛盾关系来写,即视为符合题意。

可以展示、剖析两者间的关系,也可以作整体观照,立足“经历”对人生之重要影响,指出要“珍视过程”、“珍惜经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如果对材料进行质疑,谈一个人不受经历、遭遇的影响,不改初心,只要言之成理,亦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浮泛地叙写某一次经历而未揭示对“我”思想、人生等的深刻影响,或只是停留在对过去经历的简单感动、感谢、难忘上,而未能揭示过去的经历对现在之“我”的影响;或并未立足于过去的经历与现在的“我”之间的关系而空泛立论的,均视为偏题,赋分不宜超过42分。

二、关于判分

1.判分原则

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1)关于题中的“瞬间”。

瞬间,意思是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在作文评判中,不必拘泥于它的短暂性。

学生只要是写一段经历,或一个个经历,都视为符合材料中“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的意思。

(2)议论文重点判断是否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如果能紧扣概念内涵,围绕矛盾关系进行分析,观点及构思有独到处,判为一类卷。

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能就中心论点展开分解与剖析,并能在分析说理的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判为二类卷。

如果观点比较正确,论证分析比较简单,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

如果只是简单堆砌事例,基本不作分析,虽然切题,也只判为四类卷。

缺少对材料本身的分析,“整体打包”,论述重心偏移的,判为四类卷。

明显没有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来写,硬贴标签,四类卷以下。

(3)记叙文重点判断所描写的人、事、物是否体现材料的内涵,对暗扣材料的作文更要谨慎赋分。

因文体的特殊性,记叙文要进入一类卷,立意的深刻、独到不是必备条件。

(4)建议均分不低于47分。

4.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这次写作,属于“大多数都写对了,但写好的不多”。

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群庸现象比较明显。

开学已经过去一个月,学生似乎还没有进入状态,“退潮”现象明显,具有典型的“一模作文”特征:

1、审题上思维飘忽。

从以上审题可以得知,命题者要求围绕“经历”与“现在的我”之间的关系,分析经历对现在自我的影响。

从关系入手,分析其中的影响,这应该是本次写作的核心意蕴。

虽然说,本次写作,大多数考生并没有明显离题,但也没有击中核心意蕴,他们的立意命中三四环处,思维不够聚焦与清晰。

如个别学生的立意是:

“删除过去”,“先谈过去、再谈未来”、“后悔过去”、“坚持自我”、“保持完整自我”、“独一无二的自我”、“拾起记忆”等。

从这些立意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立意大而空,如“先谈过去再谈未来”,有的立意“滑行分析”(往前走一步,立足于“怎么办”),如“删除记忆”、“拾起记忆”,有的立意只抓一点不及关系,如“坚持自我”等等。

2、议论文说理空洞与无力。

这是本次议论文写作最大的问题,学生并没有在立意上化大为小,只是泛泛地地谈过去的经历对现在自我的影响。

就本次写作而言,说理空洞与无力的表现有三:

“形而上”空谈,很多学生喜欢抽象地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角度,来分析“经历”对自我的影响,可是,是哪些经历对现在自我形成影响?

逆境还是顺境?

逆境中的什么精神对补充了现在自我的精神图谱呢?

是所有的逆境都能有如此大的作用吗?

对此,学生选择性地回避;“整体打包”、“伪逻辑链”分析,如有些同学把“经历对自我影响”作为一个标签,然后从失败者、成功者、拼搏者角度分析,或者从个人到他人再到社会与国家,或者从个人到文化再到历史,拿腔拿调,说教味浓;以例代议、用例肤浅,经过一阶段的搜集与整理,较之零模考试,很多学生的素材努力向“新鲜度”、“个性化”、“文学化”靠拢,高频的人或事有:

武亦姝、《朗诵者》、“诗词大会”、葛兰西、李渔、张岱等,然而,在论证分析时,并没有深入分析武亦姝的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没有联系李渔与张岱的经历来进行分析,只是作为一个标签在使用,在事例与子论点之间的对接,学生做得还远远不够。

3、记叙文套作明显。

部分执着于写记叙文的同学,现在已经有了自我的素材,或传统工艺(煮茶、年画、煮粥、剪纸),或传统习俗,或者某个人的故事(文人柳如是、“阿婆”系列)等等。

这一点固然好,但是是否运用得当关键还在于对接与转化。

此次写作,生搬硬套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

很多文章,如果不从本次主题角度来看,是一篇上乘之作。

但是,结合本次“经历与自我”之间关系来看,发现旧作中的“坚持”、“理想”、“执着”、“工匠精神”等等套作痕迹依然明显存在。

【教学建议】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用好这段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以为,在接来下的时间内,要有三个意识:

1、个性意识。

俗话说:

“一招鲜,吃遍天”。

如何寻找与建立自我写作的“银河系”,应该成为学生接下来要思考的重点。

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从群庸中突围出来,体现出写作的个性与独到。

就本次写作而言,如果你能读懂一位文学家、思想家的经历与思想,深入了解一段历史、一种习俗与一种文化,完全可以将题目化大为小、化意为象,运用具象思维,写出独到的文章。

“与其挖坑三千,不如掘井一口”,建议考生,在接下来有限的时间内,有意识地围绕一位作家或者一种文化,全面了解与深入理解,努力建构相关思想体系,打造专属自我的写作领域。

2、打磨意识。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是整篇写作还是微型写作,就当下而言,打磨意识显得非常重要。

我以为,最需要打磨的是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如果是围绕一位文学家,考生要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了解与理解该作家的经历与思想,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等等,尽量能够全面立体地理解专属素材;打磨“半成品”,对于议论文写作,非常需要打磨一两段说理性文字;对于记叙文写作,需要精心打磨一两段描写性文字,使之成为整篇之中“萤火虫的屁股”;最后是打磨“成品”,对于以前所写的文章,如果有比较满意的作文,完全可以尝试打磨成精品。

3、多写意识。

在复习迎考阶段,特别需要多写,最好保持“一周一作”的节奏,保持写作手感,“保温”思维速度。

在多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写”不仅是数量多,而是多主题的写作,努力将自身建构的素材,不断地“打碎”与“重铸”,强化对接与转化佳作意识;“多写”要有精品意识,努力做到“写一作、改一作、成一作”;“多写”中的重点意识,“多写”的“多”,是多次关注记叙文中的描写与构思,多次关注议论文中的推理与论证意识,重点部位,定点敲打与锤炼。

总之,“多写”中要注意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而不是低效负效的重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距离高考,即便所剩时间不多,我们的作文还是可以大有可为,相信自己。

没有宫刑,怎么会有《史记》

——漫谈2017届苏锡常镇高三一模作文

苏大附中严爱军

“没有宫刑,怎么会有《史记》?

没有文革,怎么会有杨绛?

在2017届苏州一模考试中,一位同学写出了上面的话。

此话换成陈述句是:

宫刑成就了司马迁的《史记》,文革成就了今天杨绛。

貌似,历史上的司马迁还得感谢宫刑,杨绛还得感谢文革。

因为这些人生逆境成就他们今天的伟大。

是这样吗?

我想问。

为了分析和说明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先回到本次考试的题目:

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删除”=“如果没有”,所以说,作文所提供芥川龙之介的这句话,是句双重否定命题。

如果根据“逆否命题=原命题”的逻辑原则,这句话可以如此表述成:

“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能成为今天的我”,简而言之,“经历的瞬间成就现在的自我”。

命题者的意图很明显,引导学生认识到:

过去的瞬间,汇聚成现在的自我。

围绕“经历”与“现在的自我”之间的关系,深刻进行分析。

当然,此处的“自我”是形而上的“我”,不一定指向现实中的个体,也可以指文化、历史、建筑、宗教、艺术等等。

此处,为了表达方便和论述问题集中,我想“我”主要指向个体的“自我”。

古希腊有个德尔菲神庙,专门解答人生疑惑。

神庙旁边有两道神谕:

“认识自己”、“凡事勿过度”,引导从知行角度讲目光向内转。

是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外向”看世界,一只眼睛“内向”审视自我。

“今天的自己”,是时间角度上的人生切片,此语意在引导学生精神目光内转,回溯人生走向,寻找过去闪光的瞬间,剖析对自我精神面相、人格力量等方面的影响。

是的,“现在的自我”,是从过去的自我发展而来。

法国存在主义有句很重要的话,所谓存在,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

人一出生,犹如一张白纸。

对此,洛克说,“心灵在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世界的书写”。

而人的存在就是,从当初的“白纸”到现在的“五颜六色”,也就“自我的形成”。

而“现在的自我”是个复杂的存在,如果按照荣格的完整理论来说,应该包括“身心灵”三个方面,“身体的成长是需要的,精神成长是必要的,而灵性修养是重要的”,这与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观点暗合。

即人生的成长与存在,应该包括身体健康、精神成长与灵性修养。

身体健康来自于前期的自然需求。

然而,精神与灵性呢?

这些抽象的内容,一般包括知识、情感、意志以及终极信仰等等。

那么,这些内容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此,大致有两种认识,一是“内求说”,意是向内心探求,即人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等,可以通过内在的自求自养,能够构成自我,正如尼采说过类似的话,人生要想发展,要完成四个阶段:

“自我认识、人生期许、自我成长与自我超越”,这才能达到你要发展的“自我”。

另一种是“外铄说”,认为人的发展由环境、他人、各种教育力量所决定的,直至发展到现在的自我。

对此,我以为,“今天的自我”,应该是两种说法综合的产物。

自期与自律,是每个人的行动准则,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而这应该是人们最为内心深处的渴望;“离群索居者,不是神明就是野兽”,一般人,不可能揪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个体的形成肯定需要外在环境因素。

而这些,都需要个体的参与才能完成。

然而,如果你在文章中写这些内容,阅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