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729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docx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附答案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A.2200千米B.1000千米C.550千米D.500千米

2.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B.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早于6时

C.非洲最南端气候高温多雨D.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有关图中海峡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信风带,风急浪高B.位于海沟,地壳活动活跃

C.寒暖流交汇,鱼类丰富D.纬度较高,结冰期长

【答案】1.B2.A3.D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Q两点位于60°N纬线上,而且两点之间的经度差是20°;根据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计算公式可知,PQ两点间距离为111×cos60°×20=1100千米,故选项B正确。

2.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可知,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表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晚于6时,故排除选项B;非洲最南端处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为夏季,应该炎热干燥,故排除选项C;冬季时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排除选项D;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所以亚欧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故选项A正确。

3.图中海峡是白令海峡,处于北极圈附近,受极地东风带影响,故排除选项A;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部位形成的地貌,而白令海峡处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汇处(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部位),故排除选项B;北极圈附近受单一寒流影响,没有寒暖流交汇,故排除选项C;由于白令海峡处于北极圈附近,纬度较高,结冰期长,故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经纬网的应用、等值线的判读、海峡的地理特征。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中心位置:

42°22′N,116°53′E),海拔1010~1940米。

55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86万亩,创建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图b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局部卫星地图(图中河谷地带林木稀少);图a为图b中一处风电铁塔的放大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林场人工种植的树种主要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5.该林场河谷地带林木稀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地下水位高,盐碱化严重

B.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C.地形不利于机械化造林

D.河谷以水田为主

6.图a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推断正确的是

A.拍摄卫星位于风电铁塔东南上空

B.拍摄于当地的上午

C.风电铁塔位于图中地势最高处

D.道路沿等高线分布

【答案】4.D5.A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地图知识。

4.承德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但林场位于海拔1010~1940米,热量条件变差,因此温带落叶阔叶林被针叶林取代,D正确,B错误。

常绿阔叶林与常绿硬叶林为亚热带植被,故A、C错误。

5.本区多荒漠沙地,说明降水少,蒸发作用强,强蒸发导致土地盐碱化。

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导致植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因此林木稀少可能与之有关,A正确。

河谷地带相对于周边地区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故B错误;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利于机械化造林,故C错误;本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故D错误。

6.故根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影子位于塔的西北方位,因此太阳位于东南,为上午。

故B正确。

拍摄卫星应位于影子的上方,因此拍摄卫星位于风电铁塔西北上空,A错误;风电塔位于道路旁边,而山区道路应位于谷地中,故C错误;由谷地和坡地可判断,图中弧线与等高线平行,而道路与等高线相交,故D错误。

下图为杭州(30°N)沿海某座山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甲乙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30°,沿虚线L2坡度为45°。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若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甲地最强正午太阳辐射日期约为

A.6月下旬B.9月下旬

C.11月中旬D.12月中旬

8.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元旦日乙地

A.上午无下午有日照

B.正午有日照

C.白天都无日照

D.白天都有日照

9.在两个风景点中,夏天游客多选择乙地看日出,对此解释最不合理的是

A.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日出更早

B.甲地海拔低,早晨冷空气易集聚,大雾天气多

C.乙地海拔更高,视野更开阔

D.夏天日出在东北方,乙地观日出视线更佳

【答案】7.B8.C9.A

【解析】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7.因为甲处的坡度为30°,所以,当正午太阳高度为60°时,坡地被直射,正午太阳辐射最强。

而此处的纬度为30°N,所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时,季节为春分或秋分日附近。

B正确。

8.元旦(1月1日)离冬至日近,乙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90°-(30°+23°26´)=36°34´,小于沿虚线L2的45°坡度,正午乙地无日照;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且太阳高度角小,乙地也被地形阻挡太阳光线,导致无日照,所以白天都无日照。

C正确。

9.夏天游客多选择乙地看日出,甲地海拔低,早晨冷空气易集聚,大雾天气多,B正确;乙地海拔更高,视野更开阔,C正确;夏天日出在东北方,乙地观日出视线更佳,D正确;甲乙两地位于同一地点的山地,经纬度基本相同,日出时刻相同,A错误。

所以对此解释最不合理的是A项。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

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0.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A.海风B.陆风C.山风D.谷风

11.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A.长城站B.昆仑站C.泰山站D.中山站

【答案】10.C11.D

【解析】

10.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所以C正确。

11.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中山站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所以D正确。

【点睛】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家住南京(118°46′E,32°03′N)的小明每天早晨沿着玄武湖边绿道(如下图)跑步锻炼。

他从A地出发,按照顺时针方向的线路匀速绕湖一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小明想要做到每天都在日出时出发跑步,有关其出发时间(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

A.3月1日到5月1日出发时间推迟B.4月1日到6月1日出发时间提前

C.5月1日到7月1日出发时间推迟D.6月1日到8月1日出发时间提前

13.某日小明出发时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他看了一下手表,下列时间最接近的是

A.5时30分B.6时00分C.6时05分D.6时12分

14.湖面的漂浮物在风和湖岸的共同的作用下不断地运动聚集,形成“漂浮体”。

在一年中下列地点看到“漂浮体”的机率最大的是

A.A地附近B.B地附近C.C地附近D.D地附近

【答案】12.B13.C14.B

【解析】

12.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期间,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变长,南京日出时间提前,小明出发时间提前;每年夏至日直至冬至日期间,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变短,南京日出时间推迟,小明出发时间推迟。

因此B正确。

13.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时春分日或秋分日,该地6:

00(地方时)日出;该地位于东经120度以西,相差1度14分,因此北京时间比该地地方时早约5分钟,因此手表上(北京时间)最接近的是C。

14.根据风向图可知,该地盛行风向是东南风,在风力作用下,漂浮物向西北方向移动,集聚在B地附近。

【点睛】风向图又称风向玫瑰图,图中曲线上各点距原点的远近表示自该点向原点方向的风在一年中出现的频率。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大陆是

A.亚欧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

16.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B.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答案】15.D16.B

【解析】

15.图示大陆西海岸分布在南纬10°到南纬60°,所以不可能是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只有南

美大陆在该纬度范围内有大陆分布,降水量变化趋势符合图示趋势,澳大利亚大陆只在南纬

10°到南纬40°之间,故答案选D。

16.纬度10°~30°地区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地貌较少,A错误;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大气环

流的影响,D错误;纬度40°~60°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

错误;纬度30°~40°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区,所以冬季水循环更强烈,B正确。

故选B。

读下面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7.2015年2月该区域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8.关于乙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平坦,西北部地势较陡峻

B.该岛因火山喷发而形成

C.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

【答案】17.B18.D

【解析】

17.据图中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知图中为日本,在冬季时,吹西北季风,在日本地形的抬升下,多形成地形雨,此时(2月份,冬季),日本西岸的降水量大于东部,故①、②地降水量大于③、④地。

故选B。

18.:

根据放大图判断,河流中间流向四周,故中间高,四周低,排除A;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此地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排除C;此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隆起成山,不是火山喷发而成,排除B;由于受日本海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在乙岛则有一些可以全年通航的天然良港,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某岛屿区域略图,该岛屿降水充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岛屿降水充沛的主要原因为

①地形阻挡②受盛行风控制③寒流降温④受海洋影响大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岛屿封闭B.地形单调C.降水过多D.人类破坏

【答案】19.B20.D

【解析】

19.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岛屿处于南纬51°至52°之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降水多;同时该岛屿周围被海洋包围,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故选B。

图中最高海拔698米,整个岛屿海拔不高,地势起伏不大,地形阻挡作用小,①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