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538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

第三章围网渔业技术

第一节围网作业原理与特点

一、围网作业原理

围网作业是根据捕捞对象集群的特性,利用长带形或一囊两翼的网具包围鱼群,采用围捕或结合围张、围拖等方式,迫使鱼群集中于取鱼部或网囊,从而达到捕捞目的。

围网属过滤性渔具,其有两种结构类型,一种是由一囊两翼组成,形状如拖网,但两翼很长,网囊很短;另一种是长带形网具。

围网捕捞对象主要是集群性的中、上层鱼类。

目前有鲐、太平洋鲱、蓝圆鲹、竹筴鱼、金色沙丁鱼、脂眼鲱、圆腹鲱、鮀鲣、马鲛鱼、青鳞鱼、大黄鱼、带鱼、鳓鱼、鲈、海鲶、鮸、鳀、沙丁鱼、鲱、鲣、金枪鱼、鲑鳟、飞鱼和毛鳞鱼等。

随着现代化探鱼仪的使用以及捕捞技术水平的提高,捕捞对象不断扩大,除捕捞中、上层集群性鱼类,还能捕获近底层集群性鱼类,也可以将分散的鱼类采取诱集和驱集手段使鱼集群并加以围捕。

二、围网作业特点

1.生产规模大,网次产量高在渔业生产中围网是网具大,网次产量高的一种先进渔具。

我国的鲐鲹鱼围网长800~1200m,网高180~250m,世界上大型金枪鱼围网长达1500~2300m,高达250~300m,重达30t。

围网的网次产量高达数百t至上千t,挪威毛鳞鱼和我国的大黄鱼网次产量都曾出现过一次围捕1000多t的高产记录。

2.捕捞对象具有较稳定的集群性鱼群的大小和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围网的捕捞效果。

尽管围网网具的长度和高度都很大,但在实际作业和操作过程中,其实际围捕面积和体积是有限的,对于群体小而较分散的鱼群,必须采取诱集或驱集措施,将小群集成大群,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

3.生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探鱼和捕捞操作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围网生产效率。

现代大洋性围网渔船不但配备了传统的探鱼仪等助渔设备,并能利用卫星映像、传真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掌握海洋环境,以此判断鱼群的可能位置,提高找鱼的正确性。

在金枪鱼围网中直升机观察起水鱼也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

尽管如此,围网生产中在探鱼方面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在围捕过程中需要多船配合,操作复杂,在短时间内利用有限长度和高度的网具把运动状态下的鱼群包围并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因此空网率和逃鱼率还占相当大的比例。

4.作业渔船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好的捕鱼机械设备要求渔船有良好的快速性和回转性,以适应迅速追捕鱼群,捕鱼操作要求尽可能机械化和自动化,以提高围捕成功率,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作业安全。

5.围网渔业成本高,投资大如灯光围网以船组生产,除网船外,尚需有辅助灯船和运输船,网船上机械设备繁多,辅助灯船上也装备了先进的导航通讯设备和探鱼仪,投资极大。

近年来发展的大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则耗资更大,一艘围网渔船通常价格可达2000万美元。

同时大型围网所需的网具材料需十余t至数十t,其价格也相当可观。

第二节围网渔具分类

根据我国渔具分类标准,围网类按网具结构可分为有囊和无囊型,按作业方式可分为单船、双船和多船三个式。

图3-1无囊围网作业示意图

一、按网具结构特点分类

1.有囊围网有囊围网形似拖网,具有一囊两翼,它与拖网的区别在于网囊较短而网翼很长,网口大,左右对称的网翼长度各40~200m,网身和网囊的长度约为网翼长度的1/3~1/4。

作业中一般浮子漂浮在水面,沉子沉降至海底或近海底,用两翼包围鱼群,驱鱼入网囊。

且可常年作业,是一种捕捞多种鱼类的高产网具。

由于各地的捕捞对象、网具结构、作业方式略有差异,因此,网具的名称也有所不同。

如福建的大围缯,浙江的机帆船对网,江苏的大洋网等都属于此类。

2.无囊围网网具结构形状呈长带形,一般是中间高,两端低,由取鱼部和网翼等部分组成。

依其取鱼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单翼围网和双翼围网。

单翼围网的取鱼部位于网具的一端,其余部分为网翼;双翼围网的取鱼部位于网具中间,两边左右对称。

图3-1为无囊围网作业示意图。

依其网具下纲有无底环等收缔装置,还可分为有环围网和无环围网,如图3-2和图3-3所示。

无环围网捕捞效率低,随着有环围网的发展,已被逐渐淘汰。

有环围网在下纲上结有底环等收绞装置,提高了捕捞效能,是较为先进的网具。

现代大型围网均为单翼有环无囊围网。

图3-2有环围网

二、按作业船数分类

1.单船围网使用单翼无囊围网,一个作业单位包括一艘网船和几艘辅助船(或艇),操作灵活,行动方便。

我国机轮鲐鲹鱼围网、金枪鱼围网均为单船围网。

2.双船围网使用双翼无囊围网或大围缯等有囊围网,一个作业单位有两艘网船,同时进行起放网操作。

发现鱼群后,两船迅速围捕,有利于包围鱼群,尤其是围捕起水鱼群,较单船围网快,但在作业中两船必须协调一致,紧密配合。

目前双船作业仍在小型围网渔业中采用。

3.多船围网一个作业单位由三艘以上的网船组成.。

由于作业船只多,操作指挥不方便,目前此种围网在海洋渔业中基本上被淘汰。

图3-3无环围网(圆网)

第三节围网渔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围网是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的主要渔具之一,世界围网渔业的年渔获量约占海洋捕捞总渔获量的20%—30%,在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金枪鱼、鲱鱼、沙丁鱼、鲐鲹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可能开发量为5000万t以上,因此围网渔业有良好的渔业资源基础。

世界有关沿海国家,尤其是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开发和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

一、我国围网渔业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围网早在200多年以前,已在山东、广东等省沿海使用结构先进的有环围网捕捞鲐鱼,较欧洲早100多年。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围网渔具,如福建的大围缯、浙江的对网、山东的风网和广东的索罟网等,并积累了丰富的侦察鱼群、集鱼方法和捕捞技术等方面的经验。

这不仅对我国的围网渔业生产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世界围网渔业的发展亦有一定的贡献。

我国机轮单船围网是在机帆船有环围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于1948年在烟台近海试捕鲐鱼、竹筴鱼等获得成功,但当时未受到重视。

建国后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围网渔业生产也有较大发展。

1951年单船围网投入生产,1953年又开始利用对拖式渔轮进行围、拖兼作。

1959年围网渔轮总数增加到200艘左右。

作业渔场已由烟台、威海、海洋岛近海发展到外海生产。

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机轮围网渔船在广东群众渔船光诱围网的基础上,进行光诱围网试验。

70年代是我国灯光围网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中型围网船和配套灯船及运输船约300艘,灯光围网作业遍布全国各渔业公司。

网具材料合成纤维化,网具大型化,网具规格由原来的550m×50m扩大到900m×180m,捕鱼操作基本做到机械化,尤其安装动力滑车后,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

除此之外还利用探鱼仪探测鱼群,作业渔场由近海扩大到东经127°以东水域,作业水深不断扩大;80年代之后围网渔业的规模开始逐渐萎缩,机轮围网船只数量从当初最多时的60余组下降到2004年只有17组左右。

围网渔业的产量在整个海洋渔业产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在1979~1984年围网渔业平均渔获量约占海洋总渔获量的20%~30%,90年代后仅占海洋总渔获量的5~10%左右。

由于近海底层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导致机帆船灯围作业及浮拖作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与机轮围网争夺渔场和资源。

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也影响我国机轮围网渔业生产。

可见,资源状况、生产现实及国际形势都对我国机轮围网渔业的继续存在提出严峻的挑战。

在机轮围网大力发展的同时,我国机帆船围网渔业也相当迅速地得到发展,不仅有双船有囊围网,还有单船无囊围网作业,并且采用了灯光诱鱼技术,已成为围网渔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水深由30~40m扩大至60~80m。

尽管在过去的50多年间,我国的围网船队从最初的机帆船围网发展到灯诱围网,渔船功率逐步加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助渔导航仪器迅速更新;作业范围不断扩大;网具也随之趋向大型化和高强度化。

无论从围网渔业设备还是从技术管理水平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目前我国的围网渔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的围网渔业与渔业先进国家相比,围网船组产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渔场调查、鱼群侦察技术水平、灯诱设备和灯诱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常年作业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自20纪初,美国开始发展金枪鱼围网渔业以来,世界各先进渔业国家在大洋性金枪鱼围网渔业上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国的大型金枪鱼围网才刚刚起步,目前只有5组,与先进国家尚有很大差距。

为了赶上先进国家的围网捕鱼技术水平,进一步振兴和发展围网渔业,应加强对中上层鱼类的渔场资源调查,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积极研制或引进先进的鱼群探测仪器,使探鱼、诱鱼、集鱼走向电子化,提高鱼群侦察技术;同时进一步提高渔船性能和捕捞操作机械化水平,装备大功率的捕鱼设备;还要加强研究深海作业的渔具渔法。

二、国外围网渔业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渔业国家都十分重视开发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因而,围网渔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围网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挪威、日本、秘鲁、美国、前苏联、智利、丹麦、冰岛等国。

在捕捞技术上以日本、美国、挪威较为先进。

1.日本在日本近海、中国东海、黄海、北太平洋北部和中部等海区作业的主要是大中型围网;在日本沿岸或近海作业的为中小型围网;远洋围网渔业以鲣、金枪鱼为主要捕捞对象,采用200t以上的大型渔船,主要作业渔场为东部太平洋海区、南太平洋、非洲西岸的沿岸200海里范围内。

日本的围网渔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美国自1963年开始发展远洋围网渔业并很快取得成功,70年代初建造了许多大型金枪鱼围网渔船。

以金枪鱼围网和油鲱围网渔业为主,偏重于捕捞金枪鱼等价值较高的鱼类。

美国金枪鱼围网捕捞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并采用高空侦察鱼群技术,大大减少了侦察鱼群的时间,提高了捕捞效率。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金枪鱼围网捕杀海豚,遭美国国内的反对,金枪鱼围网渔业开始走下坡路。

3.挪威由于近海鲱鱼资源丰富,加上毛鳞鱼资源开发利用,因而围网渔业是挪威的主要渔业。

20世纪60年代末,为加强开发毛鳞鱼资源,围网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大船代替旧船和小船,大型网船达300多艘,船大且有加工设备,大部分渔船装有横向推进器。

先进、安全、可靠的三滚筒式起网机,已被不少国家所采用;船上的渔用电子扫描声纳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20世纪80年代挪威试验研究六角形网目围网,并获得成功,对提高下纲沉降速度,增加捕鱼深度和减小网圈变形等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三、世界围网渔业发展趋势

1.围网渔船的大型化和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网渔船发展总趋势是采用大型渔船,航程远,功率大,航速快。

美国大型围网船“阿波罗”轮船长76.9m,船宽13.6m,载重1800t,主机功率2867kW,航速15.6kn;日本围网船“日本丸”轮,999t级,2646kW,航速15.9kn,船长59.05m;挪威尾滑道围网船兼作拖网“丽巴斯”轮,船长71.31m,总t位1348t,5290kW,航速17.5kn;德国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船长53.95m,宽8.7m,主机功率1760kW;加拿大的大型围网船,船长51.4m,宽11m,载重800t,主机功率1100kW,甲板上设有直升机平台;1999年5月台湾制造的“丰祥666轮”登记长度71m,型宽14m,型深7.25m,总t2000t,总装载量1400t,主机马力3000kW,并配有直升机平台。

2.网具大型化围网网具发展总趋向为规格增大,长高比值明显下降。

世界各国为了捕捞上层大型鱼类和增加有效的捕捞深度,网具规格不断增大。

美国金枪鱼围网,网具长1500~2000m,网高210~260m,重30t;挪威金枪鱼围网,网长1500m,网高200m,重25t,前苏联金枪鱼围网,网长2000m,网高250m,重30t;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枪鱼围网网长2228.6m,网高315.1m,日本围网网重29.388t;我国台湾省的围网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