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1854538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3.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

《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文档格式.docx

6.1地下水取用水量计量率管理指标 52

6.2地下水监测井密度管理指标 54

6.3地下水灌溉用机井密度管理指标 55

7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8

7.1实施方法和步骤 58

7.2保障措施 59

8结论与建议 61

8.1结论 61

8.2建议 64

附表:

65

附图:

68

43

1绪言

1.1任务来源

按照**文件要求;

为了加强**县地下水资源管理,预防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科学指导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县水利局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决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编制《**县地下水管控制指标方案》。

受**县水资源管理中心委托,长春市新浩源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接受了《**县地下水管控制指标方案》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项目组成员多次深入**县开展工作,收集了**县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等已有资料,调查了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及近年来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监测、计量等与地下水有关现状资料,通过对实地勘查和已有资料的综合整理分析,于2020年9月末完成了《**县地下水管控制指标方案》的编制工作。

1.2工作基础

多年来,**县一直在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为了更好的管理地下水资源,**县加强了地下水资源取水许可的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取用水量,预防地下水超采,编制了《**县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县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和2015-2018年《**县地下水动态报告》等报告;

**县长期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资料;

**县对农业、工业及城镇公共及生活用等地下水开采量进行计量监测及统计资料。

所有这些基础工作都为《**县地下水管控制指标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4)《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5)《水功能区管理办法》;

1.3.2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2)《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GB/T34968-2017)

(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2017);

(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5)《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51040-2014);

(6)《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7)《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

(9)《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试行)》(水利部水资源司,2020.02)。

1.3.3主要技术文件

(1)《省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报告》

(2)《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3)《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

(4)《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地下水部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12.12)

(5)《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12.9)

(6)《地下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水利部水资源司2005.8)

(7)《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试行)》(水利部水资源司,2020.2)

(8)《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的通知》(办资管【2020】30号)

(9)《省水利厅关于近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函》(吉水资函【2019】16号)

(10)《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地下水管控工作的通知》(吉水资函【2020】21号)

1.4工作范围与对象

此次工作范围为**县,工作总面积2491km2,包括12个镇、3个乡。

本次工作的对象主要为**县与地下水资源有关的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监测计量等与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

1.5主要目标与任务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确立**县2025年和2030年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和地下水开采水量控制指标,以及2022年和2025年地下水管理指标。

并制定实现指标的保障措施,以达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县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以**县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为基础,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划分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水位控制指标单元,对各单元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和**县的供水需求,制定不同单元的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地下水位埋深控制指标及地下水资源管理指标。

1.6水平年

本项目现状水平年为2019年,地下水开采水量控制指标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和2030年;

地下水位(埋深)控制指标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和2030年;

地下水管理指标规划水平年为2022年/2025年。

2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2.1地理位置

县(以下简称**县)位于省四平市的东南部,隶属四平地区,地处饮马河流域与东辽河分水岭,居于长白山区和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的低山丘陵区。

东与双阳区、磐石市接壤,南与东丰县、辽源市毗邻,西与公主岭市、梨树县接壤,北接长春市效区。

地理位置为东经124°

49′~125°

46′,北纬43°

03′~43°

38′。

东西长约76.5km,南北宽约66km,全县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幅员面积2491km2。

全县共辖12镇3乡,187个村,5个社区,9个居委会。

有满、汉、回、朝、蒙古等14个民族,总人口455242人。

**县委、县政府驻**镇。

2.2地形地貌

**县西北部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地堑平原区。

低山丘陵面积约占三分之二,山势一般较平缓,局部较陡峻,沟谷发育,切割深度50-300m,海拔标高270-500m,最高山峰青顶子山611.4m。

地堑平原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一,呈北东向狭长带状展布,地表具波状起伏,海拔标高217—270m。

并有七座巍峨挺拔的火山锥矗立其中,民间传之为“七星落地”。

另外,著名的松辽分水岭经由马青山、大孤山、莫里青山石官山至北西方向斜惯全区,并将本区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汇水盆地。

按其成因和形态划分为三个成因类型。

1.构造剥蚀低山

a.构造剥蚀低山丘陵

分布在西北部大黑山及南部碾子山,青顶子山一带,面积约40Km2,由燕山期花岗岩,志留系中酸性熔岩组成,山体坡角一般13°

—30°

之间,海拔高度300—611m间,相对高度差221—313m。

b.构造剥蚀丘陵

构造剥蚀丘陵分布在平原的两侧山区,组成岩性为华力西期,燕山期花岗岩和古生代轻微变质岩系,地表残坡积层1—5m,山体起伏平缓,海拔高程270—450m,相对高差50—150m。

2.剥蚀堆积地形

a.波状台地

分布在地堑平原区,呈波状起伏,西南部冲沟较发育,由中更新统冲洪积黄土状亚粘土和下更新统冰水砂砾石组成。

海拔高程223-270m,相对高差10—40m。

b.山前倾斜台地

山前倾斜台地分布在山间沟谷的坡脚地带,地表呈3°

—5°

,向河床倾斜。

由中更新统坡、洪积黄土状亚粘土和薄层砂,砂砾石组成,海拔高程280—340m,相对高差10—20m。

3堆积地形

a.二级阶地

二级阶地沿河谷多呈条带状分布,宽200—5000m,低于波状台地5—20m,地表较平坦,微向河床倾斜,组成岩性上部为上更新统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下部为砂、砂砾石。

海拔高程220—330m。

b.一级阶地

一级阶地,呈带状分布在河床两侧,上叠于二级阶地之上,宽100—300m,低于二级阶地1m左右,由全新统冲积亚粘土、砂和砂砾石组成。

海拔高程219-329m。

c.漫滩

漫滩呈断续条带状分布在河床两侧,上叠于一级阶地之上,宽5—50m,低于一级阶地0.5—1.0m,由全新统冲积亚粘土,砂和砂砾石组成。

2.3气候

**县属北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特点是四季气候分明,春季风大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雨雪稀少,大陆性气候明显。

全县多年平均气温为4.6℃,一年之中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17.1℃,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2.7℃。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0.2℃(1970年1月4日),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0℃(1972年7月8日)。

3月下旬或4月初,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

10月末或11月初,日平均气温≤0℃。

4月末或5月初,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9月下旬或10月初,日平均气温≤10℃。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的平均天数为149天,有效积温为2806℃。

**县太阳总辐射为120千卡/平方公里,日照时数为2536小时,无霜期从5月上旬至9月下旬,多年平均无霜日数为140天左右;

结冻期由11月初至翌年4月中旬,年最大冻土深度出现在3月份,平均冻深1.56m,1962年3月8日最大冻深达1.72m。

春季多西南风,最大风速可达23m/s以上。

2.4降水和蒸发

**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92.9mm,降雨量随着地势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在570~700mm之间。

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7%,降水量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分配不均,年际差异悬殊。

**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774.0mm,蒸发分布与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趋势相近,并与纬度、地势密切相关,由西向东呈递减趋势。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750~800mm之间,为我省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之一。

2.5河流水系

**县境内河流,分属松花江与辽河两个水系。

松花江水系主要有**河及其支流新凯河、伊丹河;

辽河水系有东辽河及其支流孤山河。

本县流域面积20~99km2的河流有21条,流域面积100~199km2的河流有1条,流域面积200~499km2的河流有2条,流域面积500~999km2的河流有1条,流域面积1000~4999km2的河流有2条。

1、**河

**河是松花江水系饮马河左侧一级支流,从南至北纵贯**中部。

**河发源于**县河源镇的青顶子山北麓。

出源后流经营城子镇、**镇、马鞍山乡等,在马鞍山幸福村出境进入长春市注入新立城水库。

**河在**县境内河长80.4公里,流域面积1596km2(含饮马河流域面积115km2),河道平均坡降3‰。

据位于**镇的**水文站(集水面积574km2)1957~2000年期间实测:

水位变幅4.5m;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7220亿m3,最大流量为605m3/s(1994年8月16日),最小流量为0;

多年平均年含沙量为4.23Kg/m3,最大断面含沙量37.3Kg/m3(1994年8月16日),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1.7万t,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552t/km2。

2、**河支流

(1)新凯河

新凯河是**河中游左侧最大支流,发源于景台镇大黑山北麓的青山村小放牛沟。

出源后北流,过景台镇后流入公主岭市响水镇。

在响水镇纳右侧支流响水河、左侧支流平洋河,在范家屯镇东盛家村纳右侧支流杨柳河,穿过京哈铁路后,在南河沿屯至翟家窝堡河段为四平与长春两市的界河。

新凯河在**县境内河长9km,流域面积90km2,河道平均坡降0.5‰。

(2)伊丹河

伊丹河是**河右侧较大支流,发源于**县河源镇流沙村夹槽子屯南。

出源后流向西北,于大桥村东纳支流四间房河,在二道镇袁家屯注入石门水库(中型)。

四间房河口到袁家屯间的河段,为**县与双阳市的界河。

流经二道镇纳左侧支流二道河、柳树河。

在伊丹镇西岭村电道屯建有伊丹拦河闸,拦蓄调节区间径流,为石门灌区补充水源。

过闸后于霍家店屯出境进入长春市郊区。

后三姓屯至霍家店屯河段为**县与长春市的界河。

伊丹河在**县境内河长52.2km2,流域面积403.5km2。

(3)干沟子河

干沟子河是**河左侧支流,发源于**县大孤山镇寥家村上沟屯。

出源后北流,于联家店屯北注入三联水库(中型)。

出库后转向东北流,在马鞍山镇境内先后纳左侧支流杨木河、司家河和陈刘屯河,于前进村石头哨屯注入**河。

干沟子河在**县境内河长39.7km,流域面积403.1km2。

3、孤山河

孤山河,又名北大河,是东辽河上游右侧较大支流。

发源于**县西苇镇刘家大院东南。

出源后西北流,自西苇镇的宏伟村至大孤山镇交界处,为**县与东辽县的界河。

流经靠山镇的宏胜村小孤家子屯东纳左侧支流杨树河,在靠山镇河沿村转向西南流,至周户村西注入二龙山水库。

孤山河长55.2km,流域面积531km2,河道平均坡降1.4‰,孤山河支流杨树河上建有欢欣岭水库(中型)。

位于河口上游7.4km处周户屯水文站(集水面积480km2)1956~2000年期间实测:

水位变幅4.0m;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5400亿m3,最大流量为674m3/s(1994年8月17日),最小流量为0;

多年平均年含沙量为4.83Kg/m3,最大断面含沙量46.0Kg/m3(1994年8月17日),多年平均年输沙量28.3万t,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589t/km2。

**县主要河流情况详见表1.1。

表1.1**县主要河流特征值

河名

汇入

流域面积(km2)

河长(km)

河道坡降(‰)

备注

河流

岸别

**河

饮马河

左岸

1596

80.4

0.3

 

新凯河

1361

59.0

0.5

孤山河

东辽河

右岸

531

55.2

1.4

2.6社会经济概况

**县辖15个乡镇,其中3个乡,12个镇,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89个村民委员会。

**县总人口44.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01万人,非农业人口10.85万人。

**县地处半山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金、锌、硫铁、煤炭、硅灰石、重晶石、大理岩、萤石、石墨、膨润土、麦饭石、石油、天然气、含锌矿泉水等29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

2019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3.5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0.4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67.4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2.98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600元、13380元。

3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3.1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3.1.1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

在地质、地貌和自然地理条件控制下,使本区形成了哈达岭山地、大黑山山地和**地堑平原等三个呈北东向展布的地下水单元。

哈达岭山地地下水单元以花岗岩大面积出露为主要特征,广泛分布有风化带网状裂隙水。

大黑山山地地下水单元,除花岗岩外,尚有大片碳酸盐岩,分布有裂隙溶隙水,局部有断层脉状水,形成小型的储水构造。

中部地堑平原地下水单元,为一山间盆地式平原,是区内最为重要的控水构造,其中有巨厚的新生界沉积物,以第四系白土山组、顾乡屯组和下第三系**组为地下水资源最富集的层位,从而构成了浅、深含水层迭置地下水盆地。

由于各含水岩层具有形成上的同时性,成因上的一致性,以及在侧向上连续性,加之含水岩层与隔水岩层的配置关系,因此,相应蕴藏有孔隙承压水和裂隙孔隙层间水。

全区晚近期构造运动上升比较明显,但上升幅度不一。

山区隆起量较大,西北部山区最为强烈。

在平原中部大孤山至莫里青山一线,形成北西向松辽分水岭,并有近期玄武岩喷发,导致了第四系白土山组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在分水岭两侧或玄武岩体间增厚,在平原区两侧边缘地带和分水岭等地变薄,局部被抬升出露地表。

同时,尚使下第三系地层褶曲形成向斜储水构造。

由于地质背景的复杂性,亦带来了全区地下水类型的多样性。

山区有碳酸盐岩裂隙溶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和断层脉状水分布;

平原区分布有孔隙承压水、微承压水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层间水。

地下水贫富不均,山区常见泉水流量仅为0.10L/s左右,而平原区深层水降深20m单井涌水量可达1843m3/d,浅层水降深5m单井涌水量最大可达3638.4~4435.2m3/d。

地下水化学类型,山区为重碳酸钙钠型或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低于0.3g/L,平原区矿化度达0.5g/L,水化学类型可见到重碳酸硫酸钙钠型和硫酸重碳酸钠钙型水。

综上所述,本区自西北、东南两侧山区到中部平原区,水文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即地下水类型由非均一的碳酸盐岩类裂隙溶隙水,断层脉状水等转变为均一的层状孔隙水和裂隙孔隙层间水;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由不稳定到稳定,地下水富集程度由弱到强;

地下水化学类型由单一到复杂;

水质也由好变差。

3.1.2含水层(组)特征及富水性

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全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四大基本类型。

基岩裂隙水依据裂隙性质分为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和断层脉状水两个亚类;

松散岩类孔隙水分为波状台地、倾斜台地孔隙承压水和河谷阶地孔隙微承压水两个亚类。

因此,全区共有六个含水层(组)。

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富水性,是根据含水层结构、补给条件以及单井涌水量(降深5m)等因素划分富水等级,区内划分为水量丰富、水量中等和水量较贫的三个富水等级(见表5.4)。

表5.4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等级

地下水类型

地貌单元

富水等级

单井涌水量(m3/d)

控制点(个)

微承压水

河谷阶地

水量丰富

1000~5000

38

水量中等

500~1000

8

水量较贫

<

500

4

承压水

波状台地

6

13

倾斜台地

碎屑岩裂隙孔隙层间水的富水等级划分是采用降深值为20m的单井涌水量。

水量丰富的为1000~2000m3/d,水量中等的为500~1000m3/d,水量较贫的为<500m3/d。

山区地下水单元,以常见泉流量(L/s)和相应的地下径流模数(L/s·

km2)划分为三个富水等级。

断层脉状水以采用降深为20m的单井涌水量,划分为>

500m3/d和<

50m3/d两个富水等级。

各含水层(组)详述如下。

1.河谷阶地砂、砂砾石孔隙微承压水

分布在伊丹河、**河和孤山河河谷及其它支谷,与阶地范围大体一致。

赋存在孔隙发育的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和下更新统白土山组地层之中。

含水层(组)岩性为冲积砂、砂砾石和冰水沉积含高岭土质砂砾石。

埋藏地面10.0m以下。

厚度变化较大,平原区一般为8.0~22.0m,局部可达37.7m。

山区因白土山组缺失厚度为1.0~8.0m,因上覆黄土状亚砂土或淤泥质亚砂土,使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局部为潜水。

水头高0.5~8.0m,从山区到平原逐渐增大。

水位埋深较浅,0.5~5.0m。

渗透系数为102.09m/d,水力坡度2~5‰。

由于含水层(组)岩性颗粒较粗,厚度较大,孔隙发育,透水性强,有利于地下水富集和运移。

有38个控制点证实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为1016.4~4435.2m3/d;

在阶地后缘地带,含水层(组)变薄,岩性为砂、砂砾石间夹粘性土,以及山间宽谷地区,岩石颗粒虽然较粗,但含水层厚度变薄,为4.8~8.5m,水量较为中等。

根据8个控制点水量资料,单井涌水量为634.8~915.6m3/d;

在宽谷的上游地段和支谷,含水层厚度仅有1.0~6.0m,水量较贫,生产井甚少,仅有4个控制点,单井涌水量为27.6~312.0m3/d。

2.波状台地、倾斜台地砂、砂砾石孔隙承压水

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波状台地。

赋存在孔隙发育的白土山组含高岭土质砂砾石层中。

个别地段有中更新统荒山组冲—洪积粉细砂、砂砾石,二者构成统一含水层(组)。

总厚度一般为4.0~8.0m,最厚可达15.0m。

局部甚薄或缺失。

含水层(组)埋藏地面8.5~45.0m以下。

其上普遍有厚8.5~45.0m黄土状亚粘土或淤泥质亚粘土覆盖,下伏第三系泥岩,构成含水层(组)隔水顶底板。

水头高7.0~23.0m,在分水岭两侧丁家岗子、小营城子一带较高。

水位埋深5.0~20.0m。

渗透系数为73.99m/d,水力坡度为7‰。

含水层(组)岩性颗粒较粗,透水性好,富水性较强。

在分水岭西侧丁家岗子一带、东侧马鞍山至西尖山一线以西等地区,因古地形低洼,含水层(组)厚度较大6.0~13.0m,根据8个控制点水量资料,单井涌水量可达1188.0~3638.0m3/d;

在平原区西北部边缘前张家店—康家屯靠山一线和东南部边缘车力屯—南岭屯—谢家屯一线以及分水岭一带,因基底隆起较大,含水层(组)变薄甚至缺失,一般厚1.0~4.0m,为平原区承压水较贫区。

根据13个控制点水量资料,单井涌水量为3.0~493.0m3/d。

此外,零星分布在山区的坡洪积倾斜台地承压水水量亦很贫乏;

在上述水量较贫区和水量丰富地区之间,即小孤山以北和西尖山附近,含水层厚度为4.5~9.5m,水量属中等,有6个控制点水量资料,单井涌水量为553.2~886.8m3/d。

3.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

含水层主要由第三系**组绿色砂岩段组成。

此外,尚有含煤砂岩段和灰白色砂岩段。

绿色砂岩段由上细下粗的12个正韵律层组成,主要分布在松辽分水岭以西地带,在300m勘探深度内,三道至赵家屯一线东侧SK2、SK4和SK18号孔,揭露含水层岩性为砂砾岩、砾岩、中粗砂岩和含砾细砂岩,多与泥岩互层。

单层厚度2.0~4.0m,最厚可达31.0m,累计厚度为70.0m左右。

在西侧SK1、SK3号孔内以粉细砂岩为主,砂岩单层厚度2.0~24.0m,累计厚度33.0~66.0m。

因上述砂岩、砂砾岩等间夹在泥岩之间,泥岩就构成了含水层隔水顶底板。

含水层埋藏在地面20.0~100.0m以下,水头高8.0~87.0m,水位埋深1.0~24.0m,渗透系数为5.4m/d,水力坡度为2‰。

因成岩作用差,含水层岩性比较松散,颗粒也较粗,故透水性较好。

但受构造影响,绿色砂岩段形成向西南倾伏的向斜,并被三道至赵家屯断裂横截。

断裂以东抬升量较大,遭受剥蚀,因此,在纵剖面相同深度内自东向西含水层岩性却由粗变细,累计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