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3105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版教材Word格式.docx

学时

备注

第一部分

理论:

绪论

2

讲授

无实践:

0

第二部分

:

理论院前急救

实践:

第三部分

急诊科管理理论:

第四部分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

4

实践:

心电监护

实训

第五部分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理论:

心肺复苏实践

第六部分

理论:

常见各系统急症

6

:

无实践

第七部分

严重创伤

无:

实践

第八部分

多器官共能障碍综合征

实践无

第九部分

急性中毒的救护:

理论

洗胃技术

第十部分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理论:

第十一部分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及护理

第十二部分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讲授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

实践

实训

实践:

除颤术

呼吸机的使用

第十三部分

常用的救护技术

吸痰术实践

第十四部分

机械通气

四、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节概述(2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熟悉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

掌握:

1.现场急救的原则;

2.院前急救的概念;

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难点: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于发展、研究范畴、学科特点与要求

(二)主要内容

定义: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健康,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

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危重病救护、灾难救护、战地救护、中毒救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节无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本章节课后思考题

第二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难点: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

救网络。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

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

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

普及社会急救;

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和合理的组织体系:

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和急救站;

科学管理急诊科工作;

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

战地救护

第二部分院前急救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

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熟悉:

院前急救任务的重要性、特点;

转运与途中监护。

1.院前急救的原则;

2.现场救护要点;

3.急救技术的应用。

院前急救的原则;

现场救护要点;

院前急救转运与途中监护。

1.概念:

广义是指患者在进入医院前,有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

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狭义是从事专业急救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护服务的医疗活动。

(二)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节无

本章节课后思考题

第二节院前急救护理

急救技术的应用。

3.

(三)教学难点:

四、主要教学内容

1.现场评估:

环境评估;

病情评估;

初步评估;

进一步评估。

2.急救护理措施:

紧急呼救;

检伤、分类和分流;

3.院前急救物品

4.灾难现场救护

5.灾害急救的特点:

时间性强;

任务繁重;

伤情复杂;

工作条件差。

6.灾害急救的流程:

现场急救、分检与运送(脱离现场→检伤分类→现场急救→转运);

院内急救(抢救室→全面评估与诊断→多发伤救治)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护: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8.灾难救护常见灾害的特点与急救:

地震灾害;

水灾急救;

火灾急救;

交通事故;

矿难

急救;

急性放射性损伤急救;

第三部分急诊科管理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2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急诊科设置、管理;

2.急诊科的组织结构;

3.仪器设备维护。

1.急诊科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

2.急诊护理工作。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一)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1.定义:

是医院中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

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

2.急诊科的工作特点:

急、忙、多学科性

3.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科的设置有两种:

一类是急诊工作作为医院门诊的一部分;

另一类就是独立于门诊部的急诊科。

预检分诊处(急诊病人就诊第一站);

急诊专科诊室;

急救抢救室;

急诊监护室;

急诊观察室;

急诊清创室;

治疗室;

隔离室;

辅助科室。

急诊科的管理

(二).

(三)急诊分诊

1.急诊科的设置

2.急诊科的设置有两种:

3.预检分诊处(急诊病人就诊第一站);

(四)实践教学内容

第四部分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

第一节概述(4学时)

ICU的设置与管理。

重症监护中体温、循环功能、脑功能及呼吸功能的监护技术。

ICU设置与管理;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适应症、方法、意义。

(一)概述

(二)ICU的设置与管理

(三)ICU的感染管理与控制

实训内容心电监护(4学时)

实训内容(步骤):

1.实践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心电监护技术。

2.实践条件要求:

心电监护仪、电极片

3.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

急救实训室

评估:

1)转抄医嘱于生命体征单或特护单。

2)至病房核对床号、姓名,自我介绍,说明使用心电监护的原因以及目的。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皮肤情况、心理状态等。

4)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

准备要求:

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1)性能良好的心电监护一台。

3)备物:

上机时:

75%酒精、棉签、电极片3—5片、黄色垃圾袋一个、接线板。

撤机时:

松节油、纸巾若干张、黄色垃圾袋一个。

监护:

1)将监护仪连接电源,开机检查性能完好。

2)核对病人,取平卧或半卧位,解开衣服,暴露病人胸部,酒精棉球擦拭相应部位皮肤(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将电极贴于相应部位,遮盖病人胸部。

)血压袖带绑于病人肘窝上两横指,扪及搏动处。

3.

4)血氧饱和度仪夹于病人手指或脚趾上。

5)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导联、振幅,调节报警上下线,根据病情制定测血压的频次。

停机:

1)遵医嘱停机,停用时先向病人说明。

2)先关机,再断开电源。

3)取下电极、血压计袖带,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等。

4)清洁皮肤,协助病人穿衣、整理床单位及用物,记录并签名。

4.其他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中的注意事项

第五部分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心搏骤停(2学时)

复苏后的转归。

复苏中心脏循环支持方法及常用药物,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的诊断标准,正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技术及技术要求,单(双)

人操作的现场心肺复苏术,复苏后的重症监护内容。

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的诊断标准,正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技术及技术要求;

复苏后的重症监护内容,复苏中心脏循环支持方法及常用药物。

复苏后的重症监护内容,复苏中心脏循环支持方法及常用药物。

(一)心搏骤停

(二)心肺脑复苏

(三)实践教学内容:

洗胃法(4学时)

1.实践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术

2.实践条件要求:

操作程序(步骤):

用物准备:

根据复苏术要求准备好用物。

患者准备:

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

环境安全的评估。

呼叫:

双手拍打患者的双肩,同时对着患者的耳部各呼叫一声。

呼救:

及时拔打120,启动EMSS。

宽衣解带、去枕平卧。

判断颈动脉搏动:

在喉结旁开1-2cm或颌下角下二横指处触摸颈动脉,时间5-10秒。

胸外按压:

右手掌重叠于左手掌背上,将右手的手指交错插入左手手指间,使两手手指上

抬脱离胸壁,以左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两肘伸直,以髋部为支点,用肩部力量垂直下压胸骨,然后放松,掌根不离开胸壁。

清除异物,开放气道:

采用仰面举颏法或托下颌法开放气道。

重建呼吸:

人工呼吸或使用简易呼吸器。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1)一手掌根部按于患者前额并用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的鼻孔,另一手将颏部向前抬起;

2)术者吸气,双唇紧贴患)吹气毕,术者稍抬头部并侧转换气,同时松开捏鼻3者的口部,然后吹气,使胸廓扩张;

的手,让患者胸廓依其弹性而回缩。

判断复苏效果:

复苏5个周期后判断复苏效果。

3.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

急救护理实训室、心肺复苏模拟人

4.其他注意事项

操作要领:

1)颈动脉搏动的判断位置和时间;

喉结旁开1-2cm或颌下角下二横指处,时间5-10秒。

2)胸外按压的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

3)按压的频率:

至少100次/分;

4)

按压的深度:

至少5cm;

5)按压与解压的比例:

1:

1;

6)吹气频率:

10-12次/分;

7)吹气的时间:

1秒以上;

8)吹气量:

700-1000ml;

9)按压与呼吸的比例:

30:

2。

第六部分常见各系统急症

第一节各系统急症(6学时)

1.各系统急症的病因;

2.严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识别。

1.各系统急症的发病机制;

2.各系统急症的临床表现;

1.各系统急症的救护原则;

2.各系统急症的护理措施。

各系统急症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各系统急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呼吸系统急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主观上感到有呼吸气量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

客观上表现

为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分诊(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一)循环系统急症

胸痛(chestpain)是急诊常见的具有挑战性及重要意义的症状,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诊断,其在临床上的预后也是不同的。

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导致的胸痛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抢救,而神经症、带状疱疹等引起的胸痛则症状较轻,不需立即抢救。

2.分诊——护理评估

健康史(了解与胸痛发生有关的情况以及既往病史p32)

身体状况(胸痛的部位及性质、胸痛时间、伴随症状)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心电图、胸痛、胸部B超、心肌酶谱以及放射性核素实验、冠脉造影等等)

3.救护——护理措施

分诊处理:

对于胸痛患者,若涉及专科太多,先认真分析,然后根据评估进行分诊;

若突发胸痛的危急状态,应立即治患者于安静环境,卧床休息,迅速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和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即通知医师急救。

急救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药物及其他治疗、基础护理、心理护理。

(二)消化系统急症.

1.腹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淀粉酶、血糖、心肌酶谱)

3.分诊护理,急救护理(静脉通道,病情观察,休息饮食)

(三)代谢系统急症

(四)神经系统急症

1.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气味)

2.瞳孔改变

3.GCS评分

4.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血常规、心电图、脑电图)

5.急救护理(静脉通道,呼吸道通畅,病情观察,卧床禁食

(六)实践教学内容

第七部分严重创伤

了解;

创伤的评分。

创伤的病理生理。

1.创伤的概念,分类;

2.多发伤、复合伤、多处伤、联合伤的概念;

3.颅脑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骨与关节创伤的伤情评估与急救护理;

多发伤、复合伤、多处伤、联合伤的概念。

颅脑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骨与关节创伤的伤情评估与急救护理。

创伤(trauma)的概念:

是指机械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的破坏。

(二)多发伤、复合伤

急救原则:

保存生命第一,恢复功能第二,顾全解剖完整性第三。

判断伤情:

最优先处理的损伤:

颈椎损伤、呼吸机能减弱、心血管机能不全、严重外出血等。

现场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肺复苏;

有效止血;

休克的防治;

骨折的固定;

颅脑伤的防治;

安全转运病人);

转运途中的护理(病情观察;

伤员体位;

脊柱损伤搬运方法;

保持输液管和各种引流管的畅通);

一般救护(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缓解疼痛;

心理治疗;

防治感染);

伤口处理(开放性损伤------清创前准备了解病情,判断伤口,选择麻醉;

清洁伤口;

皮肤消毒;

清创;

缝合)。

创伤急救的“七救”:

解除窒息;

控制出血;

改善呼吸;

简单固定;

包扎伤口;

防止休克。

(三)创伤心理反应与干预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第八部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

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特点、病情评估;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监护与预防;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要点。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特点、病情评估;

监护与预防。

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急性功能障碍。

2.导致MODS的常见原因:

严重感染;

休克;

心肺复苏后;

严重创伤;

大手术;

严重烧伤及严重冻伤;

挤压综合征;

重症胰腺炎;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二)病情评估

1.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MODS分类;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

治疗要点。

2.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气体交换受损;

清理呼吸道无效;

组织灌注量改变;

排尿异常;

营养失调;

有损伤的危险;

焦虑/恐惧;

知识缺乏。

3.护理目标:

及早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并处理;

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通畅;

维持正常组织灌注;

维持正常尿量;

保证营养供给;

避免或减少出血发生;

患者及家属恐惧减轻;

明确疾病相关知识;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三)救治与护理

1.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重症护理;

健康教育。

2.护理评价:

呼吸困难是否及早发现并处理;

呼吸道是否保持通畅;

能否维持组织灌注;

能否位置正常尿量;

能否保证营养供给;

是否避免减少出血的发生;

患者家属恐惧知否减轻;

是否明确疾病相关知识,能否配合治疗。

第九部分急性中毒的救护

第一节概述(6学时)

1.急性中毒的健康教育;

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概述;

3.一氧化碳中毒的概述;

4.安眠药中毒概述;

强酸强碱中毒概述;

5.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措施;

3.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急救措施;

4.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5.安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6.强酸强碱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1.急性中毒的主要护理措施;

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3.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

4.安眠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5.强酸强碱的护理措施。

急性中毒的主要护理措施。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

安眠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强酸强碱中毒的护理措施。

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各种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概述:

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和有毒植物,毒物的毒性较剧烈或短时间内大量、突然地进入人体内、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称为急性中毒(acutepoisoning)。

(二)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护理

护理措施:

迅速清除毒物;

解毒剂;

对症治疗,吸氧;

清除毒物;

使用解毒剂;

对症护理;

病情观察;

生活护理;

心理护理;

(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

现场急救;

氧气吸入的护理;

防治脑水肿;

(四)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护理

应用特效解毒剂;

健康教育

(五)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护理

催吐洗胃后用活性炭和硫酸镁口服导泻;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观察生命体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