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2995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

《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尔卡《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Word文档格式.docx

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情况下,诗歌话语就立足于社

会象征图示和个人感受性之间,诗歌话语从再现生

活情境转向以语言自身为对象.因此,象征主义诗歌

的内涵完全抛弃了字面上的含义,而转向语言与意

象的内在关联.

“意象的作用是使诗歌具体而不是抽象”,但

在洛尔卡笔下,通过意象的不同组合与叠加,原本具

体的感觉变得抽象起来,他所表达的普遍情感也随

之更加抽象,从而增强了对社会,人生乃至整个宇宙

的探问.

1.象征意象的组合

在诗歌中,每个意象都是诗人某种感觉的寄

托.洛尔卡关注弱势的人生,他的诗擅长运用自然万

物来阐释人类无法避免的爱与悲苦.而”意象”并不

是”物象”,它是从物中蒸发出情感的过程,是大自然

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为了要挖掘人心的复杂多变,世

界的无常难解,洛尔卡让不同含义的意象在他的诗

中互相组合,在碰撞中升华了诗歌的内涵.

《一只冒险蜗牛的战斗》(LosencuentrosdeHn

caracolaventurer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题目看,

它的关键意象是蜗牛,但全诗中的关键意象其实共

有3个,即蜗牛,青蛙和蚂蚁,它们在诗中占据的篇

幅相当,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内心带着各自不同

的疑问.其中,蜗牛贯穿全诗,青蛙和蚂蚁先后出现,

改变了蜗牛的信念.

开始,蜗牛是”和气的,小径上的资产阶级,无

知谦恭地观看风景”.它从大自然的神明那里得到信

收稿日期:

2011—11—22

基金项目:

2011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加西亚?

洛尔卡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2011106030703M22).

作者简介:

刘怡(1982一),女,天津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西班牙

语文学).

85—

仰,一心一意爬向小径的尽头,认为”如果到达终点,

上帝就会听见我们的歌唱”.这时候青蛙出现了,它

们生活在蜗牛惧怕的阴暗树林里.青蛙的生活萎靡

不振,甚至看不清周围的环境,但它们向蜗牛提出了

“生命永恒”的问题.青蛙所说的”永恒”指的是一成

不变的生活,因此,它们又告诫蜗牛,”要在永恒的生

命中创造永远”.

青蛙的信念是要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创造生命

的价值,对蜗牛原本的一成不变的爬行提出了异

议.在青蛙看来,蜗牛的想法是年轻人幼稚的想法,

“值得怜悯”.而蜗牛”从未唱过歌”,”也不学习”的盲

目行动,也被青蛙嗤之以鼻.在经过一番对话后,蜗

牛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它”恐惧,在雨林里迷失了自

己”,然后”转头回去”.

在回去的路上,蜗牛又遇到了一群蚂蚁.蚂蚁中

有一只长了一双剪短了的触角,蜗牛认为这是一场

折磨,上去安慰.这时,那只将死的蚂蚁说”我已经看

见了星星”.蜗牛与众蚂蚁都不知道星星是什么,因

为”杨树林里的树长的很高,视线中几英里内都一无

所知”.而那只蚂蚁看见的星星,其实是”我们头上带

有的光芒”.星星一词(estrella)也做”命运”讲.受伤

的蚂蚁看见了命运的美丽,但蜗牛的”视线中只有

草”.

最后,蜗牛茫然地感叹”小路并没有终点,也许

星星们会到达这里,但我太笨拙,无法到达”.当”钟

声在远处召集人们来到教堂”的时候,”蜗牛,小径上

和气的资产阶级,茫然不安地观看风景”.全诗的结

尾与开头对应,起初的无知谦恭”变成了最后的”茫

然不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蜗牛并没有与青

蛙或蚂蚁发生战斗,蜗牛的战斗发生在信念和命运

中.从这三种意象的交错组合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来

解读蜗牛的命运.起先,蜗牛是一心一意的奋斗,但

因为昕了青蛙和蚂蚁的话心生彷徨,最终未能实现

自己的目标.青蛙和蚂蚁说的话,既是蜗牛前进的阻

力,也是点醒痴人的至理之言.蜗牛朝着终点义无反

顾的爬行本身就是一种痴迷,它需要在一成不变的

生活中去创造价值,也需要看到生命本身的美丽.但

它领悟了这些之后又放弃了从前的执着.从蜗牛的

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很容易因为他人的意见

而放弃理想,但另一方面,理想本身也不一定就是可

信的结果.因此,蜗牛说”小径并没有终点”有两个原

因,第一个是因为它放弃了,所以没有看到这个终

点;

第二个是因为小径真的没有终点,所以它原先的

执着不过是浪费了生命.无论是哪一个原因,都终究

无法验证.这就是人生中必然的无奈,从”无知”走向

“茫然”.

通过三种意象的组合,洛尔卡成功构建了一个

杨树林里的世界,以蜗牛的精神战斗来验证人生的

彷徨.蜗牛的战斗也许是胜利了,它战胜了自己的盲

目信仰;

但也或许是一个失败,因为它轻易就放弃了

自己的追求.诗歌的创作中,每一个意象都是具体

的,有所指代,但它们组合在一起之后就反映了一个

抽象的命题.

在洛尔卡此后的创作中到处可以找到这种意象

组合方式的发展.在创作于1921年的《深歌集》中诗

人对意象组合的创作方式进行了更多尝试,比如,小

诗《以后》通过时间,心田,黎明的憧憬三个意象的消

散,来诉说”以后”“只剩下荒漠一片”,这几乎就是

《一只冒险蜗牛的战斗》意象组合方式的再版.但到

了1927年出版的《吉普赛谣曲》中,这种意象组合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更为复杂多变,例如《梦游谣》中的

风,树枝,船,马,阴影,月光,星星,山头,海洋等意象

交错组合,将各种思绪编织在一起.同时,诗人又用

“绿色”来统揽所有意象,给这种错综复杂又飘忽不

定的思想赋予了生命力.意象组合方式的逐步复杂,

反映出洛尔卡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渐深刻.最后在《诗

人在纽约》中,洛尔卡已经能用意象组合的方式来阐

释命运与世界的非理性,并深刻揭示人自我异化的

根源.例如其中的第六章《引向死亡》,马,狗,燕子,

蜜蜂都在努力变成他人,这种努力使人生荒谬,这种

意象的组合把每一个意象都引向了死亡,也把世界

引向了崩溃.

2.象征意象的叠加

反应不同情感的意象进行组合,可以使诗歌的

意义横向扩展;

而带有同样内涵的意象进行叠加,也

可以使诗歌的意义纵向加深.

《风标》(Veleta)中,”风标”其实就是”我”,进

步说就是”我”的心灵.”我”想象着南方的风,北方

的风,微风,暴风,清风,它们能使”我”的心灵转动.

这里出现的每一种风都是心灵转动的力量,这些意

象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将它们叠加之后,”竟没

有一丝风”这句感叹的分量就更加沉重.”我”渴望着

心灵的转动,而风却”对我无动于衷”,这种求之不得

的心情就更加悲凉了.

意象叠加在加重情绪的同时往往也加深着诗歌

的主题.有所追求却不被命运眷顾,的确是人生的一

种遗憾.如果说,风标只是渴望着风给自己带来动

力,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失望.但诗人在这里让”风”成

为一组叠加的意象,这就加深了风标的渴望程度,把

个失望变成了多个失望,不要说北风,南风,就连

微风,清风也”对我无动于衷”.”风标”进而成为了一

个想要改变平庸的现状,反复尝试,却被生活抛弃了

的人.

这样的意象叠加后来也成为洛尔卡常用的艺术

创作方式.例如《哀怨》(《深歌集》)中黄色的塔楼,黄

色的风,白色的六弦古琴,每一个意象都渗透了悲凉

的气氛,它们加在一起,成为死神边走边唱的特定环

境.

意象组合与叠加都扩展了单个意象的涵义,虽

然诗歌仍然由意象构成,但诗歌的内涵却在横向上

得到了扩展,在纵向上得到了延伸.这样,诗歌的深

度就脱离了意象本身的局限,真正到达了以艺术的

眼光关照整个世界的境界.

二,诗歌节奏与感受性

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

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

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虽然中西方诗歌的

创作和研究存在巨大差异,但在诗论中都不约而同

地注重诗歌的节奏.郭沫若在《论节奏》中曾强调过

“节奏”对于诗歌的重要性,他说:

”情绪的进行自有

它的一种波状的形成,或者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

抑,或者抑扬相间,这表现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所

以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

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这

无疑是对”节奏”研究的高度概括.

但诗歌节奏并不只是格律和韵脚,打油诗或押

韵的标语口号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诗歌.诗歌话语是

种非连续性的文体,它必须提供一种具有深度和

内在性的感受性.通常情况下,感受性是指人对外界

刺激具有的感觉能力,但”诗歌话语所具有的感受性

并不带有直接的感官满足,它指向对其他经验层面

的联系,没有话语在不同的经验层面所建构的关联,

就没有从诗歌话语中得到快乐的可能”.

基于这一特点,诗歌从诞生之Et起就很难摆脱

象征的影子,直至从语言到意象都陷入其中,形成象

征主义的风潮,诗歌在象征话语中找到了空前的默

契.在象征主义诗歌中,感受性往往通过更复杂的节

奏形式来表现.在加西亚?

洛尔卡的诗歌中,节奏是

个复杂的结构,是语言与意象,情绪相互沟通,内

在关联的产物.

1.语言与意象的沟通

任何文学现象都无疑会出现语言方面的不可替

代的特征.要评价洛尔卡作为象征主义诗人在整个

诗歌领域的地位,就不免要检视其诗歌文字的变化

和改造性质.象征主义的语言继浪漫主义之后”从寓

意向象征,从隐喻的封闭性向换喻的开放性并最终

向简单词语的唤起能力过渡,后者是联想和意义的

支柱”f61.伴随这一变革,洛尔卡的诗歌语言形成了

新的节奏,它脱离了传统诗歌单纯的格律,而转向

语义和格律的交融,从而发挥”简单词语的唤起能

力”.

在象征主义以非民族化的身份从法国走向欧洲

的时候,加西亚?

洛尔卡的”蓝玫瑰与秋风”的联觉

为其披上了拉丁传统的感官色彩.这种色彩的实现

首先以语言特点为基础.作为拉丁语系的一支,西班

牙语极富变化性和创造力,通过词性的变化,动词的

变位和句法的曲折多变,象征主义的语言节奏特点

在这里找到了天然的归宿.洛尔卡诗中的语言节奏

实现了对”易位书写”的创造性应用.”易位书写”又

称”隐形书写”,在索绪尔的语言学中它的目的是突

出一个名字,一个词,尽量重复这个词的音节,从而

使其具有第二种存在形式.因此,一些音节和句子能

够通过多种变体重复出现,形成呼应,加强了诗歌的

张力.

《吉普赛谣曲》中的《西班牙宪警谣》是典型的歌

谣体诗(romance),严格按照每行八音节和近似韵来

处理.其中有两行经典的诗句:

“Enlanocheplatinoche

noche.quenochenochera.’’①

在这里”noche”(黑夜)这个词根成为每一个实

词的构成基础,重复出现强化了全诗的阴郁气氛.同

时,重读音节的位置布局也遵循传统西语诗歌的规

范,(诗中划线部分为重读音节)前一句的重读在第

3和第7个音节,后一句在第1,第4和第7个音

节.值得注意的是,词根意象的重复和重读音节的布

局结合出现,还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自由体诗歌的语

法结构.因此,诗句中提供的”黑夜”的感受性已经超

出了语义能表达的范围,真正传达了”拉丁语传统的

感官色彩”,诗歌的感受性完全被noche这一简单词

语唤起.

在语言与意象相结合的诗歌节奏的表达上,易

位书写可以说是成熟的标志.但这是经过长期锤炼

的结果,把语言节奏与诗歌意象结合在一起的尝试,

其实在《诗集》中已经开始.

《秋歌》(Canci6noto~a1)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诗

87—

句:

”Todaslasrosassonblancas,/tanblancascomo

mipena,/Ynosonlasrosasblancas,/quehanevado

sobreellas.”(笔者译:

所有玫瑰都是白色,/白色是

我的惩罚,/所有玫瑰都不是白色,/是雪覆盖了

她.)虽然这四行诗中语言与意象的结合还并不成

熟,还没有达到易位书写的水平,但诗人已经在有意

识地重复blancas(白色的)一词,用”白色”链接了玫

瑰与灵魂.同样押韵在blancas上的第l行和第3行

在含义上构成了转折和对比,唤起了诗句中的感受

性.

而《明天》(Manana)中的诗句:

”Poralgomadre

Venus/ensusenoengendrose,/queamordeamor

tomamos/cuandobebemosagua.”l(笔者译:

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维纳斯母亲在她的怀抱里诞生/当我

们畅饮泉水/我们就拥有了爱情.)后一半”queamor

deamortomamos/cuandobebemosagua.”几乎无法

按照原文句法准确翻译,如果单从字面意思上看,

amor(爱情)一词是不需要重复的,原文可以改写成:

queamortomamos/cuandoaguabebemos.但诗人故

意利用西班牙语的语法变化重复了amor一词,也就

意味着”爱情”是这里要加强的意象.并且,在重复的

两个amor之前都是无重读的虚词,当amor重读时

就格外有力,如果前面冠以有重读的形容词,这种效

果就会明显减弱.

在《秋歌》中,洛尔卡是将一个形容词作为韵脚,

突出”白色”的含义来连接两个意象;

而在《明天》中,

被重复使用的”爱情”则是诗句中的关键词,它出现

在非韵脚的位置却同样给诗句带来了鲜明的节奏

感,为了突出它的地位,诗人特地对整个诗句进行了

特殊处理.这些都为”易位书写”技巧的最终形成埋

下了伏笔.

2.语言与情绪的关联

诗歌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表达情绪的过程,情

绪是情感的流动,推动着整个诗篇的发展,也决定了

作品以何种面目呈现于读者.象征主义的逻辑是把

大自然纳入社会心理,变成一种集体经验,并使之具

有戏剧式的结构.洛尔卡极其善于把握人类社会和

自然界之间的连续性,并通过情绪的起伏流动使诗

歌具有一种内在的心理节奏.

象征主义的原则是”每种感受或感官,每一刻的

意识都是独一无二的”[81.但是,当情绪在诗歌中形

成连贯的流动,诗歌也就更加指向人的内在,这种某

时刻独一无二的感受就获得了延续,从而具有了

持久性.为了充分表达瞬间感受的持久性,洛尔卡对

88一

诗歌的词句进行了锤炼.与一般诗歌的情绪起伏不

同,洛尔卡在表现情绪节奏时既没有语言节奏快慢

的变化,也没有修饰语数量上的变化.仍以《风标》为

例,诗歌在幻想南风,北风的时候,押韵的位置和诗

节的句式结构基本一致,每句使用的形容词数量也

相等.但是全诗的布局以畅想和失望交错出现,从而

形成了情绪上的节奏.诗歌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是写

风标想象中的风有多么美好,南风”染红了月亮”,北

风”闪着北极的黎明”,微风是”矮小的精灵”等;

但紧

接着就转换成彻底的失望,”竟没有一丝风,莫对我

无动于衷!

”失望情绪的表达与诗歌语句的重复吟唱

表现在同样的诗行.虽然风标每次抱有不同的希望,

但最后都面临着同样的失望,情绪节奏在反复的起

落中逐步加强.

这种在诗歌中创建情绪节奏的艺术手法成为了

洛尔卡诗歌生涯中常用的表现手段.虽然在每个具

体诗篇中采用的方式不同,但是都成功地使象征主

义诗歌的瞬间感受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扩展,使

瞬间与永恒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例如《歌集》中的

《最初的愿望小曲》(Cancioncilladelprimerbeso),根

据题目原意还可译作《初吻之歌》,这首诗中,洛尔卡

用同义意象的替换完成了情绪的节奏化.原诗如下:

Enlamananaverdeque~asercoraz6n.Coraz6n.

Yenlatardemaduraquerlaserruise~or.

Ruisefior.

(Alma,pontecolordenaranja.Alma,pontecolor

deamor)

Enlamafianaviva.yoqueriaseryo.Coraz6n.

YelllatamecaldaqueriasermiVOZ.Ruiseffor.

iAlma,pontecolornaranjaIiAlma,pontecolorde

amor!

译为:

在绿色的早上,我想成为一颗心脏.心

脏.

而在成熟的夜晚,我想成为一只夜莺.夜莺.

(灵魂,产下橙子的颜色.灵魂,产下爱情的颜

色.)

在活着的早上,我想成为我自己.心脏.

而在谢幕的夜晚,我想成为我的声音.夜莺.

灵魂,产下橙子的颜色!

灵魂,产下爱情的颜

色!

(笔者译)

诗歌的主旋律共有4节,均以”想成为”表达渴

望,但渴望的指向不是外在诱惑而是人的自身.在使

用”想”(querer)这个动词时,诗人选择了陈述式未完

成时的变位(querla),这意味着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

持续的,尚未停止的渴望,用”我自己”替换”心脏”,

用”我的声音”替换”夜莺”,它们又同时是”我”所渴

望的.而我所渴望的不仅有内在的本我(心脏),也有

本我的表达方式(声音).这里同样没有语言节奏的

快慢变化,修饰语的数量也没有改变.诗中每一节的

结构基本相同,前后两部分的语法和重音布局都没

有变化.

因此,在突出情绪节奏的诗中,情绪不是外张的

而是内敛的,它的展现不是通过语言本身的节奏,而

是以语言唤起的句式结构和意象变换,通过扩展诗

歌的感受性来发挥的.同时,情绪节奏的实现也反过

来加深了诗歌的内在感受性.

语言与意象,情绪的融合使洛尔卡完成了诗歌

节奏的复杂化.但是,正如卢文?

车所言,”所有节奏

复杂化都必须在音效记忆消退前完成”.诗歌节奏

可以不局限于语言,却必须依托于语言,洛尔卡广泛

采用西班牙传统的歌谣体进行创作,语言节奏明快

有力,这才保证了复杂诗歌节奏的有效存在.

综上所述,《诗集》中形成的意象组合与叠加,复

杂的多重节奏等艺术创作方式,为洛尔卡后来的诗

歌创作打下了基础,是他的作品不断走向成熟的关

键.因此,对《诗集》的研究成为窥探洛尔卡诗歌艺术

的窗口,对整个西班牙语诗歌的研究也有着巨大的

推动作用.

注释:

①参考译文(戴望舒译):

在这白金的夜里/黑夜被夜色

染黑.

参考文献:

[11Lorca.Obrascompletas,20thed【M】.Madrid:

Aguilar,

1977.vo1.I/,P.1077.

[2]【31[美]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M].北京:

京大学出版社,2009:

243.

[4】加西亚?

洛尔卡诗选【M】.赵振江,译.桂林:

漓江出版

社.1999:

3.

【5]耿占春.失去象征的世界——诗歌经验与修辞【M】.北

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47.

【6】【法】让?

贝西埃,【加】伊?

库什纳,[比】罗?

莫尔捷,

【比]让?

韦斯格尔伯.诗学史【M】.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

社.2002:

642.

【7]Lorca.Obrascompletas,20thed[M】.Madrid:

1977.vo1.I,P.29.

【8¨

关】埃德蒙?

威尔逊.阿克瑟尔的城堡【M].南京:

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6.15.

[9】ReuvenTsur.Poeticrhythm:

Structureandperformance--An

empiricalstudyincognitivepoetics【M】.Berne:

PeterLang,

1998:

72.

(上接第74页)

通过以上所举的理论和作品可以发现,西方的

艺术真实论总体上更侧重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现实

社会生活的一致,但是它也明确指出了艺术真实不

等同于生活真实,它不是真实的社会生活的重现,而

是一种融人作家主体意识的虚构的真实,是使作品

的认识价值得到更加文学化表现的一种特殊方法.

如韦勒克所说文学艺术”处理的都是一个虚构

的世界,想象的世界”[9l(15),但这是一个”建立在真实

世界基础上”的”想象世界”¨

真实是其中一个基

本内涵,因而艺术真实成为了文学中现实之真与创

造之虚相互融合的契合点,是文学自身的一种要求

和反映.通过上文的论述,虽然中西方文论对艺术真

实的理解各有其侧重点:

中国传统文论重视作品思

想内容与人的思想感情的一致,西方则强调作品内

容与现实生活的一致,但是二者都认为文学应真实

反映自己的描写对象,即表现内心之情或是再现客

观之事,在虚构的文学世界中见出人情事理的统

.透过这种特殊的真实,作品才能既有真实的内

涵,又不乏艺术的魅力,从而生成多重的审美价值.

所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历代的文学家,批评家都对

文学的真实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这也是造成中

西方在理解艺术真实问题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1】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

[2】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8.

[3]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M].北京:

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8.

[4】章安祺.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修订本)[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西方文艺理论史【M].北京: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6】于民,孙通海.先秦两汉美学名言名篇选读【M].北京:

中华书局,l987.

【7]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8】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

辽?

金)

【M】.上海:

上海辞书出

版社.1988.

【9]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