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260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案.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1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

  、

  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中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图。

  第一幅图:

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

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

  第二幅图:

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

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

  第三幅图:

城里的各种灯光,灯所发出的光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

电脑操作,引出一些射线。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填写表格。

  名称

  共同点

  不同点

  直线

  都是直的

  没有端点,可无限延长。

  线段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自学第16页的“读一读”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

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试一试

  

(1)(演示)通过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演示)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四、看一看、量一量

  第1题:

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

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

例如:

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第2题:

两个图中的方框是正方形。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平移与平行

  教学内容:

  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

  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

  2、

  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教学准备:

  、小棒、正方体、三角尺及直尺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平移

  出示(汽车平移)

  谈话:

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

对,车轮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

  动手操作(平移铅笔):

  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

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说说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试一试:

  第1题:

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用字母描述他们的关系

  AB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

  第2题:

本题平移小鱼后身上的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

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

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

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三、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演示)

  归纳:

  、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再画出另一条直线。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小棒、三角尺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看一看。

  、

  演示。

  两条相交的直线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2、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

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3、

  小结: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

  、

  学生折纸痕。

  2、

  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教师:

  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

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说一说

  、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

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

  问:

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

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相交

  垂直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旋转与角

  教学内容:

  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角、周角

  、动手操作活动角

  四人小组活动:

  

(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

  2、汇报总结

  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试一试:

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三、围绕哪一点旋转

  试一试:

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

  四、作业:

练一练1、2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平角

  周角

  课后回顾:

  第5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

  

(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

用更小的角去测。

  (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讨论、总结

  讨论:

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量角器的特点。

  

(1)中心点。

  

(2)认识零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零刻度线两头各有两个零。

一个0在内圈,一个在外圈。

  (3)认识内外圈刻度,读一读,引导学生观察内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里的各个部分。

  2、认识1度角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1小格是1度,几小格就是几度。

  

(2)认识平角=180°,周角=360°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先自己试一试:

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

  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

  3、总结测量方法: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从与边重合的零刻度往上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教师板演示。

黑板出示步骤。

  一盖:

有量角器把角盖住;

  二合:

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三看:

看另一条边,分清内外圈,读出度数。

  四、作业:

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

  测量角的方法:

  课后巩固:

  第6课时:

画角

  教学内容:

  画角

  教学目标: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

你能用几种方法画?

  2、交流、总结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

  用量角器怎样画?

要注意些什么?

(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

  用三角板怎样画?

要注意些什么?

(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3、画一个150度的角。

  你能用几种方法?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

如∠AoB=150°等

  二、试一试

  、试一试:

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个角的度数再画出来。

  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