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教案(新).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233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静物教案(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色彩静物教案(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色彩静物教案(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色彩静物教案(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色彩静物教案(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彩静物教案(新).doc

《色彩静物教案(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静物教案(新).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色彩静物教案(新).doc

色彩静物的训练安排

课程编号:

003

任课教师:

李永杰

总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

色彩静物

任课班级:

高二学生

教材参考书:

《色彩表现技法》

《造型艺术技法理论——透视

色彩构图解剖》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地讲授色彩学的基本理论,规范色彩写生的基本要领,使学生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动态和运用色彩的基本能力。

学会研究和比较物象的色彩关系和色调倾向,增强色彩刻画能力和色彩塑造能力,从而实现表现写生对象的质感,体验空间关系。

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修养.色彩静物写生是进行色彩训练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途径.只有直接面对生活中各种物象的色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并艺术地表现它,才能有效地培

第一章色彩概述(12学时)

第一节光与色

一、色概念

大自然是美的,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更是丰富多彩。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美好的一切被我们感知,需要几个必不养色彩的感受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可少的条件:

①光。

试想,在一片漆黑的夜里或暗室里,再好看的颜色也会失去它的魅力。

②正常的视觉。

色盲色弱者都是无法感受色彩的。

③客观物体。

感受的对象必须存在。

④色彩差异。

各式各样的物体被认知,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同时出现的。

由此可给色彩下个定义:

所谓色是被分解的光进入人眼并传至大脑时开始生成的感觉,是光、物、眼、心的综合产物

二、色表现

色彩是情感。

原始图腾、壁画呈现的强烈、单纯的原始色感,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各种颜色图案充满了装饰风格,中世纪教堂神秘的彩色玻璃,罗马帝国浑厚温暖的颜色组合,中国的唐三彩、青花釉,阿拉伯宝石般闪亮、浓郁的色泽,日本那种审慎的中和性色调,以及非洲充满泥土气息的感觉,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色彩特征及民族文化特征。

色彩是力量。

在光给予的彩色世界中,敏感的艺术家们早就在研究色彩的运用和表达了。

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中,着色只局限于黑、白、灰三种,为了使画面生动一些,也会节制地多使用几种彩色,有一种现实主义的严谨效果。

达·芬奇反对强烈对比的着色方法,他用极细微的色调层次作画。

伦勃朗被认为是明暗对照法画家的典范,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变成物质化了的光能,具有令人振奋的力量。

印象派画家们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使得他们在光与物体之间的色彩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壁画色彩粗犷、有力;绢画色彩细腻、富有光泽。

传统的颜料(石色和草色)加上特殊的笔、墨、纸、绢、砚等,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独特风格。

三、光源

光进入视觉有三种方式:

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

其中反射光是人的视觉接受光刺激的主要来源。

当这样的光刺激眼睛内侧的视网膜时,视神经会将这种刺激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联系到了物体,我们就能辨清色彩了。

四、可见光

在物理学上,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它与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雷达、无线电波、交流电等并存于宇宙中。

由于辐射能是以起伏波的形式传递的,所以光又用波长来表示。

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最短的如宇宙射线,最长的如交流电。

在电磁辐射中只有从380nm—780nm波长的电磁辐射能够被人的视觉接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

五、光谱色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确定了色与光的关系。

他将一束白光(阳光)从细缝引入暗室,遇到三棱镜,光就产生折射。

当折射的光碰到白的屏幕时,在那里显现出虹一样美丽的色带,称光谱(图2)。

光谱色以红、橙、黄、绿、蓝、紫的顺序排列着。

如果将这个图像用聚光透镜加以聚合,这些聚集的色彩就会重新变成白色。

第二节色彩术语

1、原色:

凡不能被混合产生的色,称为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柠檬黄、湖蓝,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紫。

2、间色:

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3、复色:

两个间色的混合。

4、补色:

色环直径两端的颜色即为互补色。

红-绿 黄-紫等

第三节色彩的范畴

色彩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

无彩色与有彩色。

一、无彩色

黑、白、灰色属于无彩色,从物理学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

需要指出的是,在心理学上它们有着完整的色彩性质,在色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颜料中也有其重要的任务。

当一种颜料混入白色后,会显得比较明亮;相反,混入黑色后就显得比较深暗;而加入黑与白混合的灰色时,将失去原色彩的彩度。

因此,黑、白、灰色不但在心理学上,而且在生理学上、化学上都可称为色彩。

二、有彩色

光谱中的全部色都属有彩色。

有彩色是无数的,它以红、橙、黄、绿、蓝、紫为基本色。

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以及基本色与黑、白、灰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会产生出成千上万种有彩色。

无彩色是没有任何色相感觉的。

一个略带红味的灰属有彩色。

第四节色彩三属性

色彩都具有三种属性,即明度、色相、彩度。

它们是色彩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这三种属性虽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但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一、明度

明度指色的明暗程度,也可称色的亮度、深浅。

若把无彩色的黑、白作为两个极端,在中间根据明度的顺序,等间隔地排列若干个色,就成为有关明度阶段的系列,即明度系列。

由于有彩色中不同的色相在可见光谱上的位置不同,所以被眼睛知觉的程度也不同。

黄色处于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眼睛的知觉度高,色彩的明度也高。

紫色处于可见光谱的边缘,振辐虽宽,但波长短,知觉度低,故色彩的明度就低。

橙、绿、红、蓝的明度居于黄、紫之间,这些色相依次排列,很自然地显现出明度的秩序。

即便是一个色相,也会有自己的明暗变化,如深绿、中绿、浅绿。

二、色相

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

不同波长的光波给人特定的感觉是不同的,将这种感受赋予一个名称,有的叫红,有的称黄……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光谱色中的红、橙、黄、绿、蓝、紫为基本色相,像玫红、大红、朱红、橘红标明的是一个特定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属色相差另U;而一个颜色加白或加黑后所形成的深红、浅红,则属明度差别。

色彩学家把红、橙、黄、绿、蓝、紫等色相以环状形式排列,如果再加上光谱中没有的红紫色,就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循环,从而构成色相环(亦称色轮)。

色相环中要尽量把色相距离分割均等,一般以5、6、8个主要色相为基础,进而求出各中间色,分别可做成10、12、16、18、24色色相环等(彩图3)。

色相环一般均用纯色表示。

三、纯度

指波长的单纯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鲜艳度。

亦称饱和度。

一个色掺进了其他成分,彩度将变低。

有彩色的彩度划分方法如下:

选出一个彩度较高的色相,如大红,再找一个明度与之相等的中性灰色(灰色是由白与黑混合出来的),然后将大红与灰色直接混合,混合出从大红到灰色的彩度依次递减的彩度序列。

得出高彩度色、中彩度色、低彩度色。

色彩中,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色相的彩度最高。

无彩色没有色相,故彩度为零。

第五节色彩与感觉

一、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的冷暧是人体本身的经验习惯赋予我们的一种感觉,绝不能用温度来衡量。

“冷”和“暖”这两个词原是指温度的经验。

如太阳、火本身的温度很高,它们所射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使人的皮肤被照后有温暖感。

像大海、远山、冰、雪等环境有吸热的功能,这些地方的温度总是比较低,有寒冷感。

这些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使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只要一看到红橙色,心里就会产生温暖和愉快的感觉;一看到蓝色,就会觉得冰冷、凉爽。

所以,从色彩的心理学来考虑,红橙色被定为最暖色,绿蓝色被定为最冷色。

它们在色立体上的位置分别被称为暧极、冷极,离暖极近的称暧色,像红、橙、黄等;离冷极近的称冷色,像蓝绿、蓝紫等;绿和紫被称为冷暖的中性色。

物理学上的色温与色彩的冷暖是有区别的,色温越高色越冷,色温越低色越暖,如处在高温条件下的铁块,400℃以下无色,400℃—700℃为暗红色,700℃—1000℃为鲜红色,1000℃以上为白色。

灯泡也一样,瓦数越低越发红,越高则越发白。

二、色彩的空间感

在平面上如想获得立方体的、有深度的空间感,一方面可通过透视原理,用对角线、重叠等方法来形成;另一方面也可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彩度以及面积对比来充分体现。

造成色彩空间感觉的因素主要是色的前进和后退。

色彩中我们常把暖色称为前进色,冷色称为后退色。

其原因是暖色比冷色长波长,长波长的红光和短波长的蓝光通过眼睛水晶体时的折射率不同,当蓝光在视网膜上成像时,红光就只能在视网膜后成像。

因此,为使红光在视网膜上成像,水晶体就要变厚一些,把焦距缩短,使成像位置前移。

这样,就使得相同距离内的红色感觉迫近,蓝色感觉远去。

从明度上看,亮色有前进感,暗色有后退感。

在同等明度下,色彩的彩度越高越往前,彩度越低越向后。

面积的大小也影响着空间感,大面积色向前,小面积色向后;大面积色包围下的小面积色则向前推。

作为形来讲,完整的形、单纯的形向前,分散的形、复杂的形向后。

空间感在许多设计中就是体量感和层次感,其中有纯与不纯的层次,冷与暖的层次,深、中、浅的层次,重叠和透叠的层次等。

这种色的秩序、形的秩序本身就具备空间效应。

当形的层次和色的层次达到一致时,其空间效应是一致的。

不然,则会形成色彩的矛盾空间。

四、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主要与明度相关。

明亮的色感到轻,如白、黄等高明度色;深暗的色感到重,如黑、藏蓝、褐等低明度色。

明度相同时,彩度高的比彩度低的感到轻。

就色相来讲,冷色轻,暖色重。

通常描述作品用到的“飘逸”、“柔美”、“深沉”、“稳重”、“雕塑感”等修饰语,其中都含着色彩重量感的意义(当然也包括形的意义)。

五、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彩度,与色相关系不大。

明度较高,彩度又低的色有柔软感,如粉彩色;明度低,彩度高的色有坚硬感;中性色系的绿和紫有柔和感,因为绿色使人联想起草坪或草原,紫色使人联想到花卉。

无彩色系中的白和黑是坚固的,灰色是柔软的。

从调性上看,明度的短调、灰色调、蓝色调比较柔和,而明度的长调、红色调显得坚硬。

第二章水粉画技法(12学时)

第一节色彩画的种类与使用工具

一、色彩画的种类

纵观古今,人类对于色彩的研究从未间断,而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则源于上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色彩的教学课程。

人类对于色彩的表现更为多种多样:

远到原始社会的岩间壁画,近到现代的电脑绘画。

根据表现技法及其使用工具的不同,色彩画大致分为油画、丙烯画、水粉画、水彩画、色粉画等几种。

本书所讲授的是水粉画的表现技法。

二、使用工具

不同种类的绘画所使用的表现工具也不同,而且差别很大。

例如:

中国画的绘画工具为毛笔、中国画颜料、宣纸等;油画为油画颜料、油画笔、油画布、油画纸、油画刀、调色油、调色板等等;水彩画为水彩颜料、水彩笔、水彩纸、调色盘等。

下面着重介绍水粉画的使用工具。

笔:

水粉画笔种类繁多。

一般来讲,市面上常见到的方、扁的尼龙水粉笔、白色的软毛水粉笔都可以很好的绘制水粉画,但是各有利弊,前者含水性稍差一些,比较适用于厚画法。

后者含水性较强,对于薄画法及厚画法都很适用,而且对于形体的塑造、笔触的多样化表现较前者略胜一筹。

水粉画笔的选择也要根据画者的习惯及所刻画的对象来选定。

颜料: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水粉颜料(也称广告色或者宣传色)的种类大致有四十多种,但是通常来讲,选用其中的24色即可,分别为:

白、柠檬黄、中黄、深黄、土黄、桔黄、桔红、大红、深红、玫瑰红、土红、赭石、熟褐、粉绿、翠绿、中绿、深绿、墨绿、橄榄绿、湖蓝、钴蓝、普蓝、群青、青莲。

这些颜色足够可以调配出变化万千的色彩,当然,有时特殊的需求需要运用特殊的色彩也未尝不可,这要根据写生的对象而定。

建议初学者尽量避免使用黑色画写生对象的最暗处,运用普蓝混合其他的颜色可调配出具有不同色彩倾向的暗色。

例如,加深红可调出暖色倾向的黑,加墨绿可调出具有绿色倾向的黑。

调色盒:

现在市场上所见的塑料水粉调色盒一般分为盖盒连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