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2292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l、细菌2、中介体3、质粒4、异染颗粒5、荚膜6、鞭毛7、芽胞8、L型细菌

二、填空题

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

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5.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和——多层结构组成,其——是G—菌的内毒素的毒性基团。

6.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7.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和——。

8.细胞质含有——、——和——等有形成分。

9.mRNA与核糖体结合成多聚核糖体时,就成为——合成场所。

10.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

11.革兰氏染色的意义有——、——和——。

12.荚膜是构成——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器官。

13.菌毛有——和——两种,与致病有关的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

14.临床上常以杀灭——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15.细胞壁的功能有——、——、——和——。

16.G+菌肽聚糖的结构由——、——和——组成三维网状结构。

17.革兰染色的步骤分——、——、——、——四步。

18.革兰染色阳性菌呈——色,阴性菌呈——色。

19.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位于胞浆内的——,某些细菌胞浆内的——可用于鉴别细菌。

20.细菌荚膜最重要的功能为——,此外还有——、——、——等作用。

三、最佳选择题

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

A.μmB.nmC.cmD.pm E.mm

2.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芽胞E.核质

3.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蛋白D.外膜E.脂多糖

4.内毒素的毒性基团是()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壁酸E.粘肽

5.维持细菌故有外形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浆D.核质E.芽胞

6.溶菌酶的杀菌机制是()

A.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B.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

C.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7.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

A.破坏磷壁酸B.裂解肽聚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E.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

8.对细菌细胞核描述错误的是()

A.由裸露的双股DNA堆积而成B.无核膜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D.无核仁E.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9.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

10.与细菌粘附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11.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C.具有抗吞噬作用

D.有抗原性E.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12.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荚膜B.芽胞C.鞭毛D.菌毛E.核质

13.缺乏哪一种结构,细菌仍可生长繁殖()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质E.核糖体

14.对鞭毛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某些鞭毛与细菌致病有关

D.根据鞭毛的位置、多少,可进行细菌鉴别E.以上均是

15.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A.均为G+菌产生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D.对外界抵抗力强

E.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

16.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是因为()

A.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有外膜覆盖B.细胞壁含有类脂A

C.细胞壁缺乏磷壁酸D.细胞壁含脂多糖E.以上均可

17.对荚膜叙述正确的是()

A.菌体分泌到体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B.化学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C.可抗吞噬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E.以上均是

18.对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菌毛比鞭毛细短而直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是细菌的运动器官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E.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性菌毛传递

19.细菌芽胞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特有化学组分是()

A.核酸B.肽聚糖C.磷脂D.多糖E.吡啶二羧酸

20.关于脂多糖错误的是()

A.类脂A是内毒素毒性基团B.核心多糖具有属和组的特异性

C.特异多糖构成重要菌体抗原D.特异多糖决定细菌种和型的特异性

E.类脂A有种属特异性

21.革兰氏染色法在临床上可用于()

A.解释发病机理B.鉴别细菌菌型C选择用药D.确定诊断E.以上都不是

22.革兰氏染色使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B.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

C.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一稀释复红D.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

E.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乙醇

四、问答题

1.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对其抑制的作用机制。

2.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有那些?

3.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

4.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

5.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6.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那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

1.细菌:

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2.中介体:

是指某些细菌的细胞膜反复折叠并内陷于细胞质内,形成的囊状小体,一个细胞内可有一个或数个。

中介体类似于线粒体,参与细菌的呼吸、生物合成及细菌的分裂。

3.质粒:

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

4.异染颗粒:

是细菌胞质颗粒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具有嗜碱性,所以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光镜下明显不同于菌体的其他部位,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5.荚膜:

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6.鞭毛:

是指菌体上附着的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所有弧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的球菌附有鞭毛。

7.芽胞: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体内的细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由多层膜包裹着的、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8.L型细菌:

是指细胞壁受损或其合成受到抑制,仍可存活的细胞壁缺陷细菌。

1.微米(μm)2.球菌,杆菌,螺菌3.弧菌,螺菌4.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芽胞,菌毛5.肽聚糖,磷壁酸,脂蛋白,外膜,脂多糖,脂多糖中的类脂A6.物质转运交换,分泌胞外酶,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形成中介体7.染色体,质粒8.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9.蛋白质10.细菌鉴别11.鉴别细菌,指导选择药物,了解细菌的致病性12.细菌致病性,运动13.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14.芽胞15.维持细菌外形,支持保护细菌,物质交换,具有抗原性16.聚糖骨架,短肽侧链,五肽交联桥17.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18.紫色,红色19.核糖体上,异染颗粒20.抗原性,抗吞噬,抗补体,使细菌具有毒力

三、选择题

1.A2.D3.B4.A5.A6.C7.E8.E9.B10.E11.C12.E13.A14.E15.C16.A17.E18.C19.E20.E21.C22.C

1.肽聚糖的结构和青霉素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

肽聚糖又称粘肽,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

(1)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籍β一1,4糖苷键连接组成;

(2)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

(3)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链桥)或肽键交连构成交连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

青霉素可抑制交连桥的连接,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β—l,4糖苷键,均能破坏胞内的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

2.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表10一1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细胞壁结构G+菌G—菌

肽聚糖组成、含量聚糖、侧连、交联桥聚糖、侧链含量少

交连方式肽桥交连肽键交连

结构类型三二维片层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机械强度高差

磷壁酸特有无

脂蛋白、脂多糖、外膜无有

胞质周围间隙无有

3.细菌的基本结构:

是指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从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1)细胞壁:

是紧贴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故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

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菌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

(2)细胞膜:

有物质交换、分泌胞外酶、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

(3)细胞质:

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

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和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

(4)核质:

由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

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

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

⑴荚膜:

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主要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它具有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等作用,是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同时它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分型。

⑵鞭毛:

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胞外的细长而弯曲的蛋白丝状物。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有鞭毛的细菌又可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

⑶菌毛:

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蛋白丝状物。

它又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的粘附性、致病性有关;

后者比前者数量少(1—4根)、稍长而粗,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⑷芽胞:

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它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它的结构复杂,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有很强的抵抗力。

临床以消灭芽胞为灭菌的标准。

芽胞的形状、大小、位置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芽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一个新菌体(繁殖体)。

5.革兰氏染色、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如下:

(1)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是:

①涂片制备:

涂片、干燥、固定;

②染色:

a.初染:

结晶紫初染1分钟;

b.媒染:

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

c.脱色:

95%酒精脱色半分钟;

d.复染:

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半分钟。

该过程可简述为紫、碘、酒、红,一一半半。

(2)染色结果是:

G+菌呈紫色,G—菌呈红色。

(3)革兰染色的意义:

有助于鉴定细菌、指导用药、研究和了解细菌的染色性、致病性等。

6.与芽胞抵抗力强的有关因素如下:

(1)芽胞内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

(2)芽胞含水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3)芽胞形成时能合成一些具有抗热性的酶类。

(4)芽胞核心和皮质中含独有的吡啶二羧酸,与耐热性密切相关;

芽胞发芽时,该物质从芽胞内渗出,耐热性随之丧失。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

1.热原质2.细菌素3.菌落4.培养基5.专性厌氧菌6.纯培养7.外毒素

1.G+菌的等电点为PH——,G—菌的等电点为PH——。

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是——。

3.按细菌对氧气环境的需求可分为——、——、——和——。

4.细菌以——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一般细菌繁殖一代只需——min,结核杆菌繁殖一代需——小时。

5.细菌生长繁殖的曲线可分为——、——、——、——。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

6.根据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五种。

7.根据物理形状,可将培养基分为——、——、——三大类。

8.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呈——、——、——生长现象。

9.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和——两类,病原微生物多属于——菌中的——菌。

10.细菌摄人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和——。

11.细菌合成的色素分为——、——两种。

12.抗生素用于——和——的治疗。

13.细菌素的产生受——控制,其控制机理主要是——,具有——和——的特异性,临床上主要用于——。

14.细菌的核酸包括——和——两种;

DNA碱基配对中的——和——在四种碱基的总量中所占百分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故——的测定可作为细菌分类的主要依据。

1.下列那种代谢产物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A.内毒素B.硫化氢C.热原质D.透明质酸酶E.外毒素

2.下列那些代谢产物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A.热原质B.毒素C.维生素D.抗生素E.吲哚

3.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A.硫化氢B.色素C.细菌素D.维生素E.热原质

4.对人类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

A.自养菌B.专性厌氧菌C.异养菌D.专性需氧菌E.微需氧菌

5.细菌繁殖的方式一般为()

A.有性二分裂B.无性二分裂C.复制方式D.菌丝分枝E.菌丝断裂

6.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可能原因是()

A.氧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合成B.缺乏细胞色素,使细菌不能合成色素

C.缺乏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D.氧能阻碍细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半渗透作用

E.有氧环境中专性厌氧菌糖酵解不完全

7.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A.营养物质B.酸碱度C.温度D.气体E.以上都不是

8.研究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为()

A.迟缓期B.稳定期C.衰退期D.对数增殖期E.A+C

9.人工培养细菌可用于()

A.细菌性疾病的诊断B.细菌性疾病的治疗C.细菌的制备

D.基因工程E.都对

10.下列错误的是()

A.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B.平板培养基主要用于分离培养

C.斜面培养基主要用于纯培养D.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动力

E.以上都不对

11.关于热原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由G一菌产生B.是G一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和G+菌的多糖

C.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D.可被高压蒸气灭菌破坏

E.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

12.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

A.色素B.毒素C.热原质D.抗毒素E.维生素

13.不符合菌落的描述是()

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B.是一个细菌细胞

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D.肉眼可见E.可分为S、R菌落

14.具有抗原性、毒性、特异性强等特点的物质为()

A.内毒素B.外毒素C.热原质D.侵袭性酶E.以上都对

1.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3.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那些?

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热原质:

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

热原质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

除去热原质的最好办法是蒸馏。

2.细菌素:

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可抑制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的生长,故名细菌素。

其抗菌谱较窄,其产生受质粒控制。

3.菌落:

单个细菌经分离培养(约18—24h)后,在平皿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多个菌落连在一起称菌台。

4.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培养基本身必须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

5.专性厌氧菌:

由于缺乏呼吸酶系统,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存,故称其为专性厌氧菌。

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中99.9%为专性厌氧菌。

6.纯培养:

多用于菌种的传代和细菌的扩增。

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如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可获得大量的纯种细菌。

7.外毒素:

一些细菌(大多为G+菌,少数为G—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1.2—3,4—52.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生长因子3.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4.二分裂,20—30,18—205.迟缓期,对数增殖期,稳定期,衰退期,对数增殖期6.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7.液体,固体,半固体8.均匀浑浊,沉淀,菌膜9.自养菌,异养菌,异养菌,寄生菌10.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基团转位11.水溶性,脂溶性12.感染性疾病,肿瘤13.质粒,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种,型,细菌的分型14.DNA,RNA,鸟嘌呤(G),胞嘧啶(C),(G+C)mol%

1.B2.E3.A4.C5.B6.C7.E8.D9.E10.E11.D12.D13.B14.B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⑴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生长因子、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

⑵适宜的酸碱度,大多数致病菌所需的最适PH为7.2一7.6。

⑶适宜的温度,大多数致病菌的最适温度为37℃。

⑷必要的气体环境:

细菌的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气体主要是O2和CO2。

根据对O2的需要情况,可将细菌分为:

(1)专性需氧菌一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

(2)微需氧菌一在较低的氧气分压下才能生长繁殖。

(3)专性厌氧菌一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

(4)兼性厌氧菌一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

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有:

细菌在合成菌体成分的同时,还能合成许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产物。

(1)热原质:

细菌菌体中的脂多糖,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后,可引起发热反应,故称其为热原质;

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

热原质耐高温,可通过一般滤菌器,没有挥发性,因此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

制备生物斜品和注射用水必须用无热原质的水。

(2)内毒素与酶:

细菌可产生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

①内毒素即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毒性成分为类脂A,在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出来。

②外毒素是由G+菌及少数G—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出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③某些细菌可产生侵袭性酶。

侵袭性酶可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

(3)色素:

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细菌色素有两类:

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

有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它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

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细菌仅产生少数几种抗生素。

(5)细菌素:

某些细菌产生的仅作用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抗生素类物质,称细菌素。

细菌素的产生受质粒控制,抗菌谱较窄。

3.细菌的培养方法及条件:

(1)细菌培养:

可分为分离培养和纯培养两种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多用于从临床标本(混杂细菌)中分离某种特定的细菌(致病菌)。

一般利用固体培养基(如选择培养基)通过划线法接种,使标本中的细菌分散为单个生长,形成菌落而获得纯种细菌。

纯培养多用于菌种传代和扩增。

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纯种细菌。

(2)培养条件: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提供必需的气体环境;

一般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空气中培养即可;

专性厌氧菌则必须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培养。

温度一般为37℃。

培养时间一般为18—24h,应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酌情处理。

为获得大量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采用连续培养法,在培养过程中不断通人适当气体、更换培养液并校正PH值,可维持细菌较长的对数生长状态。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

(1)在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生成菌落,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分为三型光滑型(s型)菌落,其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如此。

粗糙型(R型)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有皱纹,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

粘液型(M型)菌落,菌落表现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粘液层的细菌。

(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动,培养后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清晰,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

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

(3)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呈三种状态。

浑浊生长,菌液呈均匀浑浊状态,可见于大多数细菌的培养。

沉淀生长,细菌在试管低部形成沉淀,上部形成上清液,如链球菌的培养。

菌膜生长,即在培养液表面生长,形成菌膜。

菌膜生长多为专性需氧菌的培养,如霍乱弧菌。

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有:

(1)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分离培养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用药。

(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要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

(3)生物制品的制备和基因工程。

(4)做细菌的毒力分析和卫生检测。

第三节细菌的致病性

1、菌群失调症2、条件致病菌3、细菌的致病性4、细菌毒力5、感染6、侵袭力7、菌血症8、败血症9、隐性感染10、带菌者11、非特异性免疫12、医院内感染

1、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可出现——。

2、由菌群失调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