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227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docx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

1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

  0.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教学思想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大气压的知识感到抽象难懂。

本案例设计了一系列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惊讶之余,引起思考,通过分析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使学生意识到:

在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启迪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器材

  学生活动器材:

玻璃管、滴管、两支试管、两个强力钩、集气瓶和硬纸片以及烧杯、毛巾等。

  教师演示器材:

马德堡半球、抽气机、托里拆利演示器、洗耳球、长玻璃管、烧杯、移液管、滴管、两支试管、两个强力钩、抽气筒、集气瓶和硬纸片以及烧杯、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

  教师展示一个饮料瓶,用手将饮料瓶捏扁。

  教师:

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饮料瓶变扁?

  学生用抽气筒将饮料瓶中的空气抽出,伴随着“咔咔”的响声,瓶子扁了。

  教师:

是“谁”把瓶子压扁的?

  学生:

外面的空气。

  学生:

大气。

  教师:

说得好!

是瓶子外面的空气把瓶子压扁了。

大气对物体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

  二、进行新

  教师:

关于大气压,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

大气压是怎样产生的?

大气压有多大?

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介绍地球周围的大气层:

地球周围有一层大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空气,大气有质量和重力,大气有密度,大气可流动,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最底部。

因为大气也受重力作用,所以浸在大气中的物体同样会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强,我们把浸在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教师介绍学生桌面上摆放的器材:

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滴管、两支试管、两个强力钩、集气瓶和硬纸片以及烧杯、毛巾等。

  让学生利用以上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一起观察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再完成实验。

  小组边做边摸索,找出多种方案后,相互交流和帮助,教师及时辅导点拨。

  教师对课堂调控时要注意:

①倾听各组讨论情况,②及时对各组的配合情况进行评价,③及时矫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

  小组汇报:

学生边演示,边观察描述现象;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小组甲:

把集气瓶倒满水,然后盖上硬纸片,倒过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教师:

谁托住了水和纸片?

  学生:

大气压。

  学生:

水和纸片受重力作用,本该掉下来,但没有掉落,说明硬纸片还受到向上托的力。

因为纸片下方接触的只有空气,所以我认为是大气压托住了它。

  教师:

改变杯口方向,大气压依然能托住纸片,这说明什么?

  学生: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小组乙:

把两个橡皮碗紧压在一起,很难拉开。

  教师:

为什么要“压紧”,即为什么要将橡皮碗内的空气尽量排出?

  学生:

残留空气过多,吸不住。

  学生:

两面都有空气,两面都有压强,内外的压力“抵消”。

  学生:

清除一侧空气,“去掉”一侧气压,另一侧大气压才能显示出作用效果。

  小组丙:

将玻璃管下端浸入水中,然后用手指按住玻璃管上端,将玻璃管移出水面后,水不掉下来。

  小组丁:

把试管灌满水后倒插入水中,水不落下来。

把试管往上提,只要试管口不离开水面,试管中的水总是满的。

  ……

  教师:

同学们做得很好!

现在请大家再观察一个实验。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把两个铁制的半球对合在一起,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来,先请两位力气大一些的男同学来拉,再把阀门打开,请两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来拉。

  结果这两位男同学用尽力气,也没有把两个半球拉开,而打开阀门后,两位女同学很轻松地就将两个半球拉开。

  教师:

这样的实验很早就有人做了。

  教师:

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

大气压到底有多大?

怎样才能知道大气压的大小?

  学生:

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大气压很大;如果知道拉力的大小,就能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

我们通过实验已经感受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知道大气压是非常大的,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大气压有多大呢?

  让学生利用吸盘式衣钩、注射器、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器材,类比马德堡半球实验,设计实验估测大气压,并动手做一做。

  教师巡视时可参与学生的交流,视学生讨论的情况适时点拨,使学生设计出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方案,例如:

  教师:

要计算大气对注射器活塞的压强p,需要测出什么?

  学生:

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

  教师:

怎样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

  学生:

把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排出管中的空气,用橡皮套封住针口。

在活塞上系根绳,用弹簧测力计拉,记下活塞刚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学生:

这样测不准。

你发现活塞被拉开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经变了。

可以在活塞上挂钩码,活塞掉下来时,钩码重多少,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就是多少。

  学生:

活塞的受力面是圆形,测出周长,就能算出面积。

  学生:

测出直径也可以算出圆底的面积。

  学生:

注射器上有刻度,读出它的容积,测出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就可以算出活塞的面积。

  ……

  学生利用利用注射器、钩码;或吸盘式衣钩、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估测出大气压的值。

  教师:

同学们很聪明,利用简易的器材就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呢?

  演示实验:

出示一个长滴管,将长滴管下端放进红墨水中,先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囊,再用力挤压,让学生观察液柱上升的情况。

  教师:

液柱为什么会上升呢?

假如玻璃管是足够长的,液柱会一直上升吗?

由此你能想到一种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吗?

  学生:

当用力把玻璃管里面的空气挤出来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使液柱上升;若把玻璃管内的空气全部排除,当玻璃管内水柱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水就不再上升了,而且保持一定高度。

测算出这段水柱的压强,其大小就等于大气压强。

  教师:

这个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由于水的密度过小,要求玻璃管的长度很大,所以,科学家们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来做实验。

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用多媒体播放托里拆利实验。

  教师:

根据实验结果,如何计算大气压强的大小呢?

  学生:

测量出水银柱的高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就能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让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大气压。

  教师:

通常人们把760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作一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

1at=1.013×105Pa。

  教师:

大气压作用在一个人手掌上的压力约为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为50g的人站在你手掌上产生的压力。

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何感觉不到呢?

这是因为人体内也存在压强,内外压力相互平衡;另外,人长期生活在大气中,已经适应这种环境了。

  教师出示金属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让学生读出教室里的气压值,并与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对比。

  教师:

大气压是固定不变的吗?

大气压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断——红军爬雪山的情景:

茫茫雪山上,狂风卷着雪花。

山高路远,气压又低,战士们呼吸困难,但他们仍然坚持着,相互搀扶着前进……炊事员支起铁锅,用那少得可怜的粮食和雪水做出“煮不熟”的饭……恶劣的天气,饥寒交迫,一些战士牺牲了……

  教师:

看了影片,你想到什么?

影片中哪些情景与大气压有关?

  学生: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学生:

我们要学习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难好好学习。

  学生: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

  学生:

在高山上做饭为什么“煮不熟”?

怎样才能把饭煮熟?

  ……

  让学生阅读自学课本内容“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举例说明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

  多媒体展示下列内容:

  ⑴大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

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稀薄,气压减小。

  ⑵大气压的大小与天气有关:

气压高的区域叫做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在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在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⑶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高山反应——初次进入高原,空气稀薄,吸进来的空气中含氧量减少,造成缺氧,加之气压较低,使人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⑷生活用品和大气压:

吸尘器等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食品、物品的真空包装,既可节省空间,还可防霉、防蛀、防菌、防潮等。

  ⑸宇航服的作用和基本结构。

  教师:

刚才同学们提到,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很难将饭烧熟?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演示实验:

用烧瓶、注射器、酒精灯等进行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结论:

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三、课堂小结

  教师:

本节课我们做了哪些实验?

请你用图形勾画出、或者用语言概括出这节课的所学所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触?

你还有什么疑惑?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阅读材料:

离心式水泵和活塞式抽水机。

  请你想像一下:

“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会发生哪些情况?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并与同学交流。

  大气压本来是看不见的,这里变形的瓶子和“咔咔”的声音,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受,并激发学生思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主题上来。

  借助多媒体介绍大气层,并类比液体压强说明大气压形成的原因,学生易于理解。

教师事先把实验器材全部摆在学生的实验桌上,学生不是按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而是自主选择器材,设计实验,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喜欢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心理特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发思维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边演示边讲解,大家既学会了知识,又加强了印象,学生还能获得一种“成功感”。

学生通过观看实验或亲身体验,感知“大气压是很大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提示学生类比马德堡半球实验设计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路,以避免学生茫然无措。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点拨者,是参谋和助手。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硬性“给出”托里拆利实验,学生难以理解。

这里通过“长滴管吸水”这样一个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循序渐进得出托里拆利测大气压的方法,学生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能体验到科学家当时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既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大气压的大小,又解除了学生的疑惑。

  既让学生体会到大气压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从物理走向生活”。

丰富的资料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这一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这里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学生很感兴趣。

  让学生尝试写出本节课的流程图,不失为学习总结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