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1714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之欧阳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1.基址概况3

1.1基地位置范围3

1.2自然地理条件3

1.3基址分析3

2.规划依据、目标与基本原则4

2.1规划设计依据4

2.2规划目标4

2.3基本原则4

3.概念方案设计5

3.1概念分析5

3.2概念设计的生态策略6

4.总体规划布局6

4.1功能分区6

5.竖向设计7

5.1竖向控制点高程设计8

5.2地形设计8

6.景观总体规划8

6.1静与动的对比8

6.2开与和的对比8

7.植被规划9

7.1规划原则9

7.2规划特色9

7.3树种规划9

7.4植被分区及内容9

8.道路交通规划11

8.1交通方式11

8.2交通设施11

8.3道路分级11

9.服务设施规划12

9.1规划思路12

9.2建筑物和构筑物规划12

9.3公园其他常规设施规划13

第二部分景区及景点详细设计15

1.人文历史展示区15

1.1设计思路15

1.2景区详细说明15

2.湿地观光体验区15

2.1设计思路15

2.2景区详细说明15

3.中心湖面景观区16

3.1设计思路16

3.2景区详细说明16

4.山林生态保护区16

4.1设计理念16

4.2景区详细说明16

5.高新科普展示区17

5.1设计理念17

5.2景区详细说明17

结语18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项目名称

项目背景

武汉后湖曾经一度是汉口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东部,三环线以南,横跨黄孝河两岸,周边紧邻三环商贸城,以及三金潭立交桥、规划市民中心等。

周围一带水景丰富,人文历史背景丰厚,在武汉城市的发展历程上曾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如何结合水景并充分发挥水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空间组织、景观质量等潜在功能,并结合基址所处的地理环境,周边其他环境、以及城市文化与形象,打造武汉一带十园的沿湖美景是目前一个重大问题。

方案简介

武汉后湖水景公园项目选址武汉后湖地区,其于1996年开始被列为后湖新城的建设对象,属于武汉市的重点建设区域。

基地总面积约65公顷,其中有黄孝河和幸福河贯穿,场地现状多为工业厂房、农田和水塘。

本项目基于武汉“一带十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其中的一园进行了以水景园为主题的规划设计。

通过对现状生态景观的重塑和休闲游憩功能植入,打造集滨水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民活动公园。

经过对场地历史文脉的提升,在设计中表达场地的历史变迁,将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相整合,为社会和人民创造不一样的生态休闲体验区。

园区中通过对地形的整合,结合武汉市常用的植被设计,通过对树木高度的控制,展现层次感丰富的景观林缘线。

总体规划成为五个功能区:

人文历史展示区、湿地观光体验区、中心湖面景观区、山林生态保护区、高新科普展示区,将历史写入园区中,将水体、植被、建筑等充分的与历史结合在一起,打造不一样的水景公园特色。

Projecttitle

WaterfrontParkofWuhanHouhu

  ProjectBackground

WuhanHouhuwasonceafamoustouristattractioninHankou,whichislocatedintheeasterncityofForestPark,southofThirdRingRoad,acrosstheriverHuangxiaohesurroundingsnextringtradecity,aswellasSanjintanoverpass,planningcommunitycenter.Theareaaroundthewater,culturalandhistoricalbackgroundarerich,andinthecourseofdevelopmentofWuhancityhashadanimportantrole.Alongwithsocialprogress,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ndhowtocombineandleveragewaterscapetoimprovethe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andspatialorganization,howtocontrollandscapequalityandotherpotentialfunctions,andalsocombinedwiththebaseaddressofthegeographicalenvironment,thesurroundingotherenvironmentalandurbancultureandimage,tobuildWuhan'

slakesceneryalongthetenParkisamajorproblem.

 BriefIntroduction

WaterfrontParkofWuhanHouhusiteafterthelakeregion,whichwaslistedin1996aftertheconstructionofobjectsLakePark,belongingtoWuhan,akeyconstructionzone.Basedwithatotalareaofabout65hectares,ofwhichtheriverrunsthroughHuangxiaoheandhappinessRiver,andthecurrentstatusofthelandismostlyindustrialplants,farmsandreservoirs.

TheprojectisbasedinWuhan"

thearea10Park"

constructionoftheoverallplan,basedonwhichawatergardenparkconductedwiththethemeofplanninganddesign.Throughthestatusquoofecologicallandscaperemodelingandrecreationalfunctionsimplants,tocreateasetofwaterfrontrecreation,entertainmentandotherfunctionsasoneofthepublicactivitiesofthepark.Afterupgradingthehistoricalcontextofthesite,expressedinthedesignhistoryofthevenuechange,naturalresourceswillbeintegratedwiththeculturalandhistoricalresourcestocreateanindifferenteco-leisureexperienceforthecommunityandthepeople.Inthepark,wethroughtheintegrationoftheterrain,andcombinedwithvegetationWuhancommondesign,throughthecontroloftreeheight,toshowalayeringrichlandscapeforestedgeline.Byorderoftheoverallplanningforthefivefunctionalareas:

humanitiesandhistorydisplayarea,wetlandssightseeingexperiencezone,centrallakelandscapeareas,forestconservationarea,high-techscienceexhibitionarea.Theparkwillbewritteninhistory,combiningwater,vegetation,buildingsandotherfullyhistorytocreatedifferentviewsofthewaterparkfeatures.

第一部分武汉后湖水景公园总体规划

1.基址概况

1.1基地位置范围

项目选址位于武汉市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东部,三环线以南,横跨黄孝河两岸。

该用地位于郊区后湖,汉口市中心以北,属于平原地带。

紧邻府河、三金潭立交、后湖大道,地处偏远。

距汉口江滩及汉口火车站约6公里。

基地总面积约63.94公顷,其中水面37.44公顷,现状为工业仓储用地、鱼塘、河流、耕地和村镇建设用地。

1.2自然地理条件

1.2.1地形地貌

地形:

后湖地貌类型主要以河湖冲积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地形平坦开阔,地面起伏不大,一般海拔高程为21.0~23.0m。

基地内地形条件匮乏,总体高程除河流外均在19.0—21.0m之间,地形缺乏变化,一目了然。

场地西边有黄孝河、幸福河穿过,水流流向为从南向北,场地整体南部比北部略低。

土壤:

荷塘及河流周边以河流冲击潮土为主,肥力较好,非常粘重,现状用于水田种植。

农田以及工业用地以湖北地区常见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

1.2.2气候、水文

气候:

武汉地处中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雨热同季、温光同季的特征。

年平均气温15.8-17.5℃,平均年降水量1200mm。

夏季极长可达135天。

场地内部暴晒区面积广大,晴天多扬尘,雨天多污泥。

水文:

基址内水体面积较大,占场地面积的58.6%。

主体为场地西部穿过的黄孝河及紧邻并行的幸福河以及场地东部的大片荷塘、水塘,水资源丰富。

水体污染非常严重,河流中的水体均为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散发恶臭,颜色乌黑,急需整治。

1.2.3植被

植被:

由于基址中的黄孝河曾经由政府主导整治过数次,所以黄孝河沿岸植被资源条件优良,列植杨柳,丛植桂花石楠,长势均良好。

工厂区几无绿化,仅内部道路两边列植少数广玉兰长势良好,应与保留。

荷塘基本均被晒干,偶生灌木小乔,场地东边大部植被覆盖极少。

1.3基址分析

1.3.1基址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

基址位于武汉后湖地区,其于1996年开始被列为后湖新城的建设对象,属于武汉市的重点建设区域。

交通优势:

交通便利,紧邻市区,便于项目中心服务的社会化,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发达的高架、高速铁路公路,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同时与府河、三环线、后湖大道紧邻,交通便利。

生态优势:

场地沿河岸部分经过政府的多年治理,植被丰富且长势良好,周边荷塘种植状况也较为良好,吸引了一些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栖息。

景观视线优势:

场地东边为大片农田及水塘,水塘水质优良,农田整齐有序,长势良好,观景视线良好。

1.3.2基址劣势分析

1)基地地形平坦,造景时土方挖填量大,应考虑场地内的土方量平衡。

2)基址植被欠缺,后期栽植量大,造景难度较高,应考虑移植易于成活的乡土树种。

3)水体水质状况恶劣,水位偏低,应考虑自然生态湿地对水的过滤净化与利用。

4)场地区位缺乏文化背景,几乎无文化特色可提升,所以应考虑抓住场地的历史条件,利用历史脉络对场地进行提升。

2.规划依据、目标与基本原则

2.1规划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公园设计规范》

武汉市后湖航拍图

基址地形图(1:

2000)

2.2规划目标

规划设计为以武汉市后湖水景为特色而打造的湿地生态体验园。

2.3基本原则

2.3.1尊重场地条件

在尊重场地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场地原有的植被河道以及建筑,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加以改造利用,赋予其以新的功能,使其得到新生。

同时尊重场地历史文脉,在设计中以历史线表达场地的历史变迁。

2.3.2多样统一性原则

全园设计为五个不同的功能区,各局特色,分别表现场地滥觞期、兴盛期、衰颓期、复兴期、展望期的场地景观。

造景上做到空间旷奥变化,步移景异,植被群落丰富多样。

在多样性的同时坚持以水景体验为主线,做到多样性中保持统一。

2.3.3因地制宜原则

因为基址内自然地形植被条件都并不优越,不过每个功能分区自然条件特色都比较明显。

比如以河流、荷塘或者工业厂房用地为主。

所以在总体规划时每个功能分区着重考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主要元素和生态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规划。

3.概念方案设计

3.1概念分析

公园规划的主题围绕“拾孤·

流淌的时光——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后湖水景公园”来展开。

拾:

拾取、重现;

孤:

遗落、被遗忘。

拾孤:

拾取一段被遗忘的历史,重现一段美好的时光。

拾孤,就是重现包括黄孝河在内的后湖片区的以水体为主体的良好的生态景观功能,在恢复黄孝河的水体生态的同时重现黄孝河的人文历史风貌,营造一个适宜城市居民假日休闲、人文科教、生态改善的水景风光流淌的时光:

就是穿越千年,追溯黄孝河最初的风貌,并沿着这条历史脉络,缓缓而下,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迈向未来,展现以黄孝河为主体的后湖片区的时光脉络。

以黄孝河的前世今生为主,将这段时光旅程划分为滥觞期、兴盛期、衰颓期、复兴期、展望期,展现各个时期的人文生态特色。

滥觞期:

明末清初,黄河河最初是由18个四季潴水不涸的湖淌子经联通港串成一条河流,从孝感、黄陂来汉口的人,多坐船从府河顺流而下,经“十八淌子”,穿过淌子之间的连通港,直达汉口集市中心,有一首描写亲友送别的《竹枝词》这样描述:

土荡临歧即灞桥,不曾离别即魂消.青青惯送朝天客,也向风尘折瘦腰。

兴盛期:

淌子之间的港道,起初宽窄不一,窄的地段两舟须相擦而过;

秋冬水浅,还得拉纤而行。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汉口开埠后,连通港往来船只日渐增多,英商在黄陂、孝感廉价收购的蛋品,也多用木船从此处运抵亚单角(今解放大道北侧,模范路西)起坡,加工后运销西欧北美。

为便利运输,宽窄不一的连通港被扩展,形成一条横卧汉口北部长12.4公里、宽10米的河道,以黄陂、孝感各取一字得名黄孝河。

其时,黄孝河河宽水清,鱼虾成群,野生水产资源丰富。

也是一条水上交通线。

衰颓期: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黄孝河,承担着130万汉口居民的生活污水和400家工厂企业废水的排放任务。

但是因为它的自然坡度小,上下游落差小,流速缓慢,加之排放的都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久而久之,恶臭熏人、蚊蝇滋生。

由于沿河的湖泊大量填埋,河道的蓄水量大大降低,每遇大雨,便污水四溢,渍水成灾。

复兴期:

随着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后湖水景公园的建成过程,黄孝河的水体将会得到有机科学的的治理,恢复其本身良好的生态景观功能。

使其重现其原始时期的自然野趣以及运河时期的人文风貌。

来以此彰显地域文化及人文风情。

展望期:

在公园建成后的几十上百年间,公园所采用的低影响开发理念,所以用的高新水体处理技术能起到一个良好的水体治理的里程碑,并一直能作为汉口后湖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城市居民假日休闲好去处。

3.2概念设计的生态策略

1.生态修复策略

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以减轻自然生态的负荷压力,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群落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2.低影响开发策略

低影响开发(LID) 

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

公园设计主要通过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渗透性铺设、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原有河、塘的水文条件,恢复建设湿地结构及类型。

减少污染排放,控制径流污染,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

3.低碳策略

公园中设有风力涡轮发电设施及太阳能照明设施,利用清洁能源满足自身需求。

雨水收集净化用于公园内的灌溉。

强调公众参与,重视科普教育内容,帮助人们树立低碳意识,使低碳不再只是技术。

4.降噪策略

为减轻来自周边车辆的噪音,公园边缘的防护林采用降噪效果好的树种,且密度科学合理,使其发挥最大效果。

4.总体规划布局

4.1功能分区

在综合基址条件和确定的设计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全园的规划结构及场地内的交通的便捷性,对场地进行功能区的划分。

划分上基于场地本身的生态恢复和人文教育的特殊功能,公园的功能分区主要从生态功能人文功能的角度上考虑,将场地分为人文历史展示区、湿地观光体验区、中心湖面景观区、山林生态保护区、高新科普展示区这五个区域。

4.1.1人文历史展示区

人文历史展示区以运河文化广场为主体,对场地原有的硬质肌理以及厂房建筑进行科学的整改、保留及利用,形成一个个围绕层叠花台建立的工业文化展馆及运河文化馆,记录黄孝河及后湖片区的历史变迁及人文风采,通过景观以及展馆的形态记录场地几百年间的风云变幻的点滴,向游人述说感人的片段,回味历史。

4.1.2湿地观光体验区

湿地观光体验区在具有公园的服务功能的同时,具有其特有的污水净化体系及生态恢复景观。

该区域以净化恢复黄孝河水体为目的,将黄孝河的水体引入人工湿地,在多级湖淌中分级沉淀、净化,植物降解、摄取,通过呈带状种植的湿地植物得以完全的过滤,在流动的过程中完成最终的净化过程。

其中的十八湖淌是更是动植物的家园,人工湿地中巧妙的构筑亲水平台并设计了一些木栈道、观鸟廊,增加湿地景观的可达性,是游人观赏游览的场所。

湿地与云涯湖交相辉映,成为园区最为主要的游憩佳处。

4.1.3中心湖面景观区

中心湖面景观区以云涯湖为中心,将云涯湖景区以及卧龙山景区有机的集合在一起。

将万商别苑、记忆水韵、交汇广场、莺鸣柳岸、瞻星问月、新月广场、沉沙湾等景点有机的连成一片,并堆砌包括云归岛、云憩岛在内的中央湖区的湖心岛,使湖泊区域的景观游憩功能变得丰富而有层次。

游客除了沿湖畔游线游赏玩憩外,也可以通过千帆蚁岸码头乘坐游船游湖,选择泛舟湖上,摇曳梦回。

4.1.4山林生态保护区

山林生态保护区是在场地废弃平地的基础上人工人工营造的一个小地形,以山林地貌与湖泊地貌结合,有效改善场地小气候。

同时与景区结合的满山的松树和高乔木,作为中心湖区的背景为有人提供一个整体较为封闭的空间。

保护区内树种繁多,生态系统稳定,其连绵的的山林,幽闭的空间感受令将令游人深深体会郊野游憩之乐。

4.1.5高新科普展示区

高新科普展示区是重点体现低影响下的水体处理体系的区域,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对公园进行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将水体净化的高新科技与园林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游人在游赏的同时进行最新水体治理的理念的人文教育。

5.竖向设计

场地原本地势平坦,在做竖向规划时尊重原地形,尽量避免大的地形改动,减少土方工程量。

在沿湖游览观光带、中央湖区、生态林区以及综合服务区等处,根据造景特色的需要,局部改造了地形。

考虑到林地草坪灌溉的需求,稳定了全园灌溉系统的管理需要。

5.1竖向控制点高程设计

竖向设计根据场地现有的地形标高和规划分区的主要景观结构,在保留原有自然形态和地势地貌走向的前提下,依据不同景观节点、场所高程以及对环境地形的要求进行控制。

竖向规划主要需要控制这几项内容:

坡顶、驳岸顶部、道路转折点、交叉点及变坡点、三种水位主要建筑底层及室外地平、各出入口内外地面高程、园内外景色相借地点的地面高程等。

5.2地形设计

依据竖向设计各主要控制点的高程,进行具体的地形设计。

场地内最高坡顶高程为46.0米,位于园区东北部卧龙山顶。

东北部堆高成山,主要作为涵养风景林种植区及缓坡草坪区,而中东部的低洼藕塘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央湖泊。

在微地形的营造上,顺应卧龙山方位,利用过渡地形及植被的变化作为山林与湖景的交接带,同时为南面的湖泊景区营造了一个绿色的巨幕屏障,更显开阔的水面景观。

园区内水体的最高水位为20.3米、常水位为20.0米、最低水位为19.7米。

对于水体的开挖改建,是在确立了中央藕塘改建为大水面后调整周围地形,使之成为一个下凹地区。

6.景观总体规划

6.1静与动的对比

场地的空间被中央湖泊区域和贯穿场地的城市干道分界开来。

道路以南以运河文化广场、云栖栈台、儿童活动广场、鱼戏荷叶中、钓台春昼、荷叶田田、漂浮栈道、记忆水韵等为典型的动态空间结构,将人类活动与植物、湿地景观哟记得结合在一起,流水的活力带给了公园生气,带给生物源源不断的生机,飞雁浮萍,稀稀人语,都将为公园增加灵动的意趣。

以云归岛、莺鸣柳岸、尘沙湾、鉴池、芳林草地、瞻星问月等为典型的静态空间结构,亭台栈道幽藏于林间、曲折于静谧的湖面之上,却又是鸟类栖息的佳处,鸟鸣林更幽。

道路以北的科技风采景区,形成一个园中园,既有动之水车广场、科普展馆,又有静之梯田、生态浮藻,自成一体,动静宜人。

6.2开与和的对比

主入口广场与十八湖淌之间形成相互串接的开敞空间,开门见山式地向游人展现公园宽敞的空间;

云涯湖与新月广场、芳林草地之间形成相互遥望的开敞空间。

而以鉴池为中心有密闭的涵养林将其环绕,形成和的空间,开与和的自然空间在密林、湖泊、岛屿、河流之间循环变化,既对立又统一,借卧龙山之景,自得丰富的园林山水空间。

7.植被规划

7.1规划原则

1.充分发挥植物自然特性,灵活采用多种配置手法,形成丰富多彩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

2合理制定常绿与落叶树种、速生与慢生树种、乔木与灌木的比例营造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同时兼具空间层次性与景观观赏性的植被群落。

3.整体性与区域性结合,各植被分区体现自身不同特色;

4.植物配置与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相协调,符合功能要求;

5.适地适树,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

6.有效利用现状树木;

7.注重植物的层次营造及色彩搭配,重视景观季相变化;

7.2规划特色

引进生态修复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植物学为指导,综合考虑生态修复地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