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章程及制度制定的几个问题文档格式.docx
《学校章程及制度制定的几个问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章程及制度制定的几个问题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怎样制定学校章程
(一)学校章程的基本特征
学校章程在学校管理中的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前瞻性
学校章程应该对学校期望达到的办学境界进行定位,为全体师生员工描绘出一幅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它对全校师生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激励。
因此,制定时必须体现“超前性”.另外,学校章程还应该反映时代的特点,适应社会进步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学校章程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就应该及时地作出修改。
2、规范性
学校章程是学校的一部内部“法律”,其规范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内容设定规范;
二是表述方式规范;
三是制定程序规范,必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四是对校长的办学行为有制约作用,校长行政,必须以《学校章程》为准绳,自觉维护《学校章程》的严肃性,努力达成《学校章程》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不允许出现与《学校章程》相抵触的行为,不得随意修改《学校章程》的内容,校长可以围绕《学校章程》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当时的实际,确定自己任期内的办学目标和治校方略,分步实施。
当校长发现《学校章程》不能与教育、学校发展相适应时,有权提出修改建议并组织修改.
3、指向性
由于学校章程的内容中包含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所以发挥学校章程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实施目标管理的一项具体举措。
目标管理是领导者引导被领导者共同努力追求未来新成果的组织行为。
无论是目标还是理念对管理活动都具有指向性,对人的行为能够产生激励与导向作用。
4、可控性
学校章程所提出的预期目标应该是可以控制的,学校章程的可控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章程所提出的目标与策略是否符合学校实际;
二是能否根据这些目标与策略来制定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可以操作、可以检测的具体措施,并且,通过对这些具体措施实施,可以评估学校章程提出的预期目标的达成度。
也就是说学校章程的内容表述只能是提纲挈领的,它还需要一系列根据章程所制定的相关制度与之配套。
5、特色性
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每一所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性质、办学基础、师资水平、生源结构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学校章程在兼顾共性的同时,更要突出个性(即特色),必须明确只有个性才是学校发展的支点.那么,怎样建构学校的特色蓝图呢?
其基础是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劣势、潜能和生长点。
只有共性没有个性的学校章程,是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的.
(二) 制定学校章程的依据
制定学校章程的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有法律依据,当前制定小学学校章程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
国务院制定的《教师资格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规;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小学管理规程》等章程,以及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及规章等。
在制定学校章程时绝不能与这些法律法规相抵触.另外一个制定学校章程的依据是指从学校客观实际出发的客观依据,它包括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由于各学校实际情况不同,制定出的学校章程也就不可能一样。
如学校章程中有关学校领导体制的内容、内部管理体制的内容、学校发展目标等,都会因各学校实行的体制、机制、办学目标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三) 制定学校章程的基本原则
既然学校章程是学校的“小宪法”,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在制定学校章程时决不能草率,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学校章程的制定首先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要求,不能与现行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如法律规定学校应当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作为学校章程就不能另行规定本校的收费标准。
同时学校章程不能越权,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不能超越本校的职权范围,把本来应由法律法规或上级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制定在章程中。
如学校章程不能自己改变学校的性质;
不能对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或非学校人员等提出义务或禁止性要求。
另外制定学校章程要将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学校章程作为学校的“小宪法"
必须对学校重大的基本问题做出原则的规定,而对于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以及许多具体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出具体规定。
对于这些局部性问题,须通过制定其他管理制度来加以规范,从而形成完备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
同时,学校章程的法律地位也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政府监督调控和学校自主管理的正常运行,不具有操作性的学校章程其实是一纸空文。
其次制定学校章程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脱离本校现实的办学条件和特点、生搬硬套别的学校的经验。
当然不容否认,同一类学校由于具有诸多共同特性,决定了其学校章程的基本内容是大致相同的.
(四)制定学校章程的程序
学校章程的制定程序一般为先由学校成立专门的章程起草小组,负责章程的调研起草工作.起草小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及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完成学校章程草案。
然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起草小组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将章程草案提交学校决策机构(校长办公会和校务会议)审议.审议后,再将学校章程草案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将学校的章程报送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
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学校章程制定程序也就宣告结束。
此时的章程,也就具有了法律上确立的地位。
外界形式的变化以及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对学校章程都将不断提出修改要求,因此我们在学校章程的附则中规定了修改程序,学校章程的修改必须经校务会议讨论,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生效。
(五)学校章程的内容与实施
关于学校章程的内容,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定。
但如前所述,学校章程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一般应该包括学校名称、办学宗旨、主要任务、教育教学形式、内部管理体制、财务和人事管理制度、章程的修改程序以及其他必要事项等内容。
我们在制定学校章程时把章程分为八章:
总则,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学校、社会、家庭和附则。
1。
总则
总则一般应对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一个简单地阐述,包括如下内容:
学校的名称、学校的性质、学校隶属关系、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整体目标、学校的教育培养目称、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及学校的管理体制等。
2.行政管理
作为第二章行政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学校法人、学校校长的任免、学校校长的权力和职责、党支部的任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学校干部的任免、学校的管理机制、学校内部分配制度、学校会议制度等。
3.教育、教学管理
第三章教育、教学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作为教育教学职能部门教导处的职能、学校教学目标、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科研室工作职责、学校教研活动制度、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作息制度、学校考试制度、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等。
4. 教职工管理
第四章教职工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教职工任职资格、教职工队伍管理、教职工的权力与义务、继续教育、见习教师制、教师考核与奖惩、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学校临时工的聘请等。
5。
学生管理
第五章学生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学生学籍管理、教学形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奖惩条例、帮教帮困条例、毕业证书的发放等。
6。
总务管理
第六章总务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学校经费来源、学校经费的使用、学校校产管理、学校校园建设、捐资助学、校办企业等。
7.学校、社会、家庭
第七章学校、社会、家庭应包括如下内容:
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家长委员会等。
8.附则
第八章附则应包括如下内容:
本章程制定与修改的程序、章程的实施等。
由于国家对学校章程的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学校章程的框架、章节的划分标准、章节的标题等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益,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政府及社会的监督管理.
三、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学校管理制度的作用
无论从学校管理角度、改革的角度,还是教育角度、社会角度,加强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
1.导向作用
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起着导向作用。
制度的权威性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我们的管理制度有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学校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还有对工作的考核评估条例,通过这些管理制度,学校可以使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它要求每个人都要按“规矩”做事,受“规矩”制约。
各项管理制度还从保证质量出发,明确规定了各部门该达到的目标要求和岗位职责,以建立和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校园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领导工作作风,并使之不断地良性循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发挥出整体效益.
2. 沟通、协调作用
科学的管理制度对校内的人际关系起着沟通、协调作用.制度是集体意志的体现,也是集体行为的准则。
它明确具体地规定处理师生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等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守则和要求,它对加强纪律,增进团结,发展友谊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并最终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职能和管理效能的发挥。
3。
激励作用
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通过管理制度奖勤罚懒,对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调动有着一定的刺激作用。
优胜劣汰,竟争的动力和目的,往往包含着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满足.合理的分配制度,保证竞争机制的引入,实现优化劳动组合,保证了人员素质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4. 保证作用
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各层次的领导者职责清楚,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把矛盾解决在基层,防微杜渐,从而又可以保证校长可以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他即深入其中,又超乎其上,把精力集中到统全局、抓中心、带队伍、管班子上,集中到处理“大事”、“新题"
上,运筹帷幄学校新的前景。
(二) 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
1.政策性
政策性指学校管理制度应遵循学校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它与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保持高度的一致,并保证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和落实.我们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就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并切实贯彻学校章程,具体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还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其他一切政策、法令,因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同其他的政策、法规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学校管理制度无论违反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法规,还是违反其他政策和法规,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具有约束力的。
2.科学性
科学性指学校管理制度应符合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不带主观随意性.我们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制定的管理制度符合教师劳动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各类工作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学校工作的本质属性。
制度中各项要求合理,既严格要求,又切实可行.因为我们认为只有用这样的管理制度去管理,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3. 民主性
民主性指学校管理制度应符合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并获得大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
学校管理制度不是学校领导单方面的需要,而是学校工作和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共同的客观需要。
所以我们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始终相信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尤其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更注意让大家参加讨论,共同研究制定。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循环往复,不仅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而且制定制度的过程成了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的过程,使大家明确了制度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大家贯彻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制度制定都要经过大家讨论,但要加强调查研究,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将群众的意见得到反映.
4.教育性
教育性指学校管理制度具有教育作用。
学校管理制度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因此我们在制度中注意向师生员工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制等教育,我们制定了教工行为规范条例、小学生一日常规、学校禁烟制度、教职工义务献血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师生的行为。
5.激励性
激励性指学校管理制度带有强制性,它既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又是激励师生员工奋发进取,勇于开拓的教育手段。
我们制定的管理制度每一项规章制度和每一条内容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大家在规章的压力面前,变压力为动力,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6.稳定性
稳定性指学校管理制度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
如果管理制度朝令夕改,就会使人们无所适从,这样也会使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严肃性,不能发挥其规范化的作用。
管理制度只有相对稳定,才能发挥它在建立正常工作和学习秩序、培养师生员工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形成优良校风等方面的作用。
但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校也是这样。
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的今天,要不断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校内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适应总体形势变化,作为管理制度就必须及时修订,不适用的要修改、不全面的要补充、不适应的要删去,做到“适时、适度”,使管理不断处于新水平上、高水平中,以适应新的形势。
所以管理制度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因此我们规定学校管理制度可以通过校务会议和教代会进行修订,以此保证制度的相对稳定。
7.系统性
系统性指学校管理制度具有系统、整体的特点.由于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人事、图书资料、总务、财务以及服务等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在有些管理制度的制定时,如岗位责任制,既要注意使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有明确分工,职责分明,又注意使各个部门明确自己所管理的范围只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部分,必须自觉地把本部门放在学校整体范围内,做到上下畅通,同心协力。
另外,我们认为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该有制度,做到常规的事情,“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章可循”。
同时学校校长室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个较为系统的工作计划,根据学校章程的要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配套的学校管理制度。
(三) 制定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学校管理工作是有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建设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能使学校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
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积极稳妥推进素质教育,在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时必须从它的特点出发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要以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学校的任何管理制度都是一定办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学校在组织制定任何一项管理制度时,都应组织全体师生员工或有关人员一起深入学习有关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以及上级有关指示、条例等,把制度别定的过程转度为学习教育思想的过程,为建立上下一致、纵横交错、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为保证责任制的落实奠定思想基础。
2. 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学校实际。
学校的管理制度,首先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符合后校教育工作市管制工作的客观规律。
这是制定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若违背或脱离了这个依据和原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制定管理制度的意义。
其次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学校实际,体现本校的特点,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绝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其他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脱离了学校的实际特点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不但执行不下去,而且还会带来许多负作用。
3.既要注重教育性,又要减少惩罚性。
学校管理制度具有强制性,在强制性中就寓于惩罚性。
谁违背了,难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管理制度又是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富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在体现强制性、惩罚性的同时,更要充分体现其教育性。
决不能在制定制度时,不管什么方面的制度都充满惩罚性的内容,给大家造成一种压抑感,形成心理上的反感,从而阻碍了以后制度的执行。
制定的每项管理制度的内容,都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规定,有什么作用,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大家自觉自愿地执行与遵守,形成一切工作都要符合管理制度要求的这样一种思想观念。
4.讲究民主性,防止片面性.
学校管理制度能否行之有效,不仅在制度本身的科学性,还在于是否能反映群众利益、群众要求。
有些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过程中,往往由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根本不到群众中去征求、吸收群众的意见。
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在很多内容上往往脱离实际,具有很大的主观片面性,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广泛听取、吸收广大师生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强群众的参与性。
这样,既可以防止不切实际的主观片面性,又可以提高大家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因为大家参与了制订制度的过程,既是动员、教育大家的过程,又是为执行制度大造舆论的过程。
只有经过大家参与制定的制度,才能充分体现大家的意志和要求,成为大家的“公约”,从而产生强大的约束力。
5.内容统一,文字简明。
学校管理制度很多,从大的方面说,如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育工作管理制度、总务工作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虽然它们性质不同、内容有别,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内容和效能往往互相依存、互相配合、互相照应、互相补充,绝不能互相矛盾、互相抵消。
否则,将会造成混乱,无法执行。
同时,管理制度的条文要精炼,语言要简明,力求便于掌握、记忆,利于贯彻、执行。
(四) 学校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实施
《一》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首先应该要从学校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出发,对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主要任务,完成任务的质量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使之目标一、岗位明、职责清。
其次,要从学校育工作的整体性出发,对一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同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协作关系作出明确规定,使之协调运转。
再次,要从学校工作的程序性出发,对一个部门及其工依人员的工作程序作出恰当的规定,使之有序同步运转。
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1。
学校各部门的规章制度
学校的正常生活是由校内各个部门的工作构成的,并且各个部门之间既不胜相互干扰,也不能各行其是,只能是在学校整体目标的指导下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协调地工作。
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行科学管理。
首先在学校行政方面建立一套会议制度。
学校行政作为校内上层管理机构,有着沟通信息,调控学校各部门工作的作用。
而会议是学校行政方面实现领导之间、上下之间交流,各部门之间协调的主要手段。
如校长办公会议是领导之间协调的主要手段。
如校务会议是领导人之间相互交流,制定决策,避免互相扯皮.教研组长今没是利于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再如班主任会义、年级组长会议等都对学校各项工作有重要影响。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会议制度有利于学校各部门的调整和协调,实现学校正常工作.其次学校各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如教导处还应健全学生学籍健康以及教师业务等管理制度,这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也可以建立对教师奖惩的依据,实行赏罚分明,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
总务处应健全财经心管理制度,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进行,为学校工作提供物质基础。
另外对于教学设备和设施的管理,例如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也应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以保证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也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组织规章的指导下,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2.学校岗位责任制
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虽然不同,但其总体的目标与任务则是相同的.为了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管理上必须明确分工,分线负责,合理各部门的职能,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学校岗位责任制是各部门中各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同时岗位又涉及到每个人的具体责任.岗位责任制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确立个人责任。
个人明确各自工作责任,按岗位设人,按责任行事,有助于实现各尽其责,各尽其能,推动学校工作前进,有利于调动个人积极性,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表现。
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是全校管理协调统一的基础。
个人责任的明确与执行才能保证学校各部门,各方面工作的统筹协调。
责任落实到人是执行其他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也是评定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
因此岗位责任制是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的核心。
3.学校集体活动制度
由于学校部门、人员、工作极其复杂,为了保证学校集体目标的实现,合理的集体活动制度必不可少,以促使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有一个统一的准则规范,统一全体人员认识,协调一致,实现统一管理。
对于教职工,要健全考勤制度,建立政治学习、业务进修等制度,设立师德准则等.对于学生应建立在校常规、优秀学生评比条件等.另外,要制定所有师生员工都要遵守的作息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设置,还可以作为奖惩依据,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
4。
学校奖惩条例
奖惩条例的设立有助于保证其他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维持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益处,要求制定此项制度要合理而科学,实施要功过分明、奖惩分明,同时奖惩要全面,领导、教职工、学生均有相应的奖惩条例。
奖惩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要树立正确的奖惩观,这样才不致于产生错误导向。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是一项细致、艰苦的工作,而贯彻执行管理制度则更加艰苦和困难。
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执行,不执行,制度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完全失去了制度的意义。
因此,有章可循固然重要,有章必行就更重要,管理制度一经建立,学校就必须花大力气组织广大师生员工,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
1.广泛宣传,统一认识
学校管理制度的确带有强制性,具有约束力,但毕竟它不是“管、卡、压"
的工具,而是使学校各项工作遵守规范和秩序,以取得最佳效益的手段.因此,在贯彻实施管理制度过程中,必须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员工进行宣传,讲明管理制度的意义、目的,讲清管理制度的内容、要求,使大家理解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变强制性为自觉性。
只有全体人员一致自觉执行制度,才能有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