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812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届:

2015届专业:

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

指导老师:

李淑钗职称:

讲师

 

2016年3月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摘要]近年来银行不良资产持续膨胀,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依靠银行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并且制约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在一定条件下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和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银行业的风险也将随之加大。

我国长期以来积累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旧有体制造成。

除此之外,政府、银行和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也对不艮贷款的形成负有一定责任。

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良贷款呈现出新的特色。

笔者就不良贷款成因的特殊性、不良贷款治理过程、及其治疗后果等思路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论文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包袱;其次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最后,给出了降低不良贷款的对策;论文认为,我们应该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预,让商业银行真正按商业原则经营,成为真正的银行。

[关键词]不良贷款;成因;债转股;对策

Thecausesofnon-performingloansofcommercialbanksin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continuousexpansionofnon-performingassetsofbanksandhugenon-performingloansreliesonthepresencethebank'sownstrengthisdifficulttosolve,andcontrolofthefinancialsystemreformandfurtheropeningtotheoutsideworld,incertainconditionsthesystemicrisksinthebankingsystemwillendangerthecountry'sfinancialsecurity.WiththefinancialglobalizationprocessandChina'saccessiontotheWTOafterthepaceofChina'sfinancialsystemreformtoacceleratethe,bankingriskalsowillsubsequentlyincrease.China'slong-termaccumulationofnon-performingloansismainlyduetotheoldsystem.Inaddition,thegovernment,banksandenterprisesasstakeholdersontheformationofGenloanbearssomeresponsibility.WiththeestablishmentofAssetManagementCofinancialandCommercialBankshareholdingreform,non-performingloanshasshownnewfeatures.Theauthorputforwardhisownviewsontheparticularityofbadloans,themanagementprocessofbadloans,andtheresultsoftreatmentandsoon.Firstofall,thispaperexpoundstheimportantroleandhistoricalburdenofcommercialbanks;second,analysisofthecausesofnon-performingloansofcommercialbanks.Attheendofthepaper,reducingnon-performingloansmeasures.Authorconsidersthatweshouldreducegovernmentinterventioninthebanking,commercialbankaccordingtotherealcommercialprinciples,businessandbecometherealbank.

[Keywords]LoansCausesDebtCountermeasures

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财力所限,只能依靠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资金,一些企业盲目扩大投资,造成企业利润率低,重复贷款,占了大量银行贷款。

银行信贷质量的下降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目前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量偏大,不良贷款结构严峻,关注类贷款大量增加,不良贷款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信贷风险期不仅仅表现在表内业务的长短期贷款上,表外业务如梦担保等中间业务所包含的信贷风险也不断增加。

巨大的不良贷款酝酿着经济危机,因此,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找出合理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改革发展,商业银行纷纷大量的发放贷款,把钱大量的贷给了国内的大企业、房地产商,使国内的房地产价格和股价飞速上涨,接着又以这些高估了的房地产和股票作抵押继续向这些企业贷款。

我国的不良贷款问题由来已久。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资料表明,2006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5.3万亿元,不良资产比重在20%以上。

2007年底根据“一逾两呆”的分类标准,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比重已达25%。

可以说,我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的问题已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而作为主体的商业银行的形势更为严峻。

2013年初,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额为3.2万亿元,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就占1.8万亿元。

2014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906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7.80%,比年初下降5.32个百分点。

其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达20.36%,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39%,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为7.92%。

笔者认为,这些数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银行业贷款质量的稳步提升,但是由于2013年我国新增贷款2.99万亿,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稀释不良贷款的作用,因此不良贷款率的进一步降低,仍然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大,不良贷款率在下降,可见贷款规模同不良贷款率呈反比的,但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将两者的关系理解成:

贷款规模越大,则不良贷款率越低;贷款规模越小,则不良贷款率越高,归根结底,不良贷款率的高低从根本上还是跟信贷质量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其中,表1为2014年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增长率和不良贷款上升率。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探析

(一)政府行政干预不良贷款是主要原因

四大商业银行都是国家独资银行,政府常常干预不良贷款。

2004年,中国政府出资救助四大银行,但异乎寻常的注资方式和非常规的渠道(动用中国的外汇储备)使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仅仅会助长银行长期以来的盲目放贷行为。

最重要的问题是,此次注资限定不能用于冲减不良贷款。

这笔资金是以美元方式注入的,这对调整银行的资本机构是有益的,但对冲销人民币不良贷款毫无用处。

从这可以看出,银行内大量的不良贷款中行政干预发放的贷款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有时把商业银行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部分,经济过热时让其压缩贷款,经济萧条和需求不足时又让其增加贷款。

在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增长仍然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缓解不良贷款,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但我们不应忽视准备金率上调的隐性含义,即经过了这些宏观调控举措,中国的经济仍处于过热的风险之中。

上调准备金率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银行被迫调整资产负债表,被迫将越来越多的资产转为央行的负债,无法自由放贷、自定利率的结果是使得银行资产劣质化,导致银行不愿意吸引过多的存款,然而不良贷款又没有办法真正的下降。

第二,中央级政府把商业银行贷款于财政资金的替代。

例如在安排大型项目建设计划时,部分资金缺口留给商业银行贷款安排;援助性贷款,例如灾后贷款、工人安定团结贷款;政策性的扶贫贷款,等等。

第三,地方政府的干预手段和形式很多。

各级政府通过指令性贷款、强制贷款、关系贷款、强制担保等手段干预金融机构的业务。

例如通过现场办公,帮助项目取得银行贷款,导致政企不分,官商套取贷款不还,有些行为实际上是严重的金融腐败。

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向银行施加压力,以便为本地区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性贷款;在清理银行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则对本地企业竭力维护,甚至帮助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等途径逃废银行债务。

利用地方司法部门帮助地方企业逃废贷款债务

(二)银行的负债经营管理不当

“银行是企业,不是政府的提款机。

”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仍在不同程度上扮演着提款机的角色。

本来银行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货币资本商品的企业。

但由于货币资本商品是价值形式,与千差万别的普通商品不同,资本商品具有同质性,体现了购买能力。

这种同质性在经济运行中货币的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市场供求,这就使银行具有二重性,既是企业,又直接影响经济供求总量的平衡,具有宏观经济调控的功能。

在公有制银行体制下,各级行长必然以贷款为筹码作交易,交易对象可能是各级政府,高级官员,也可能是非政府企业或个人。

决策权过分集中,对经营决策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组织结构不合理,依然具有行政色彩,机构庞杂,环节众多,责权不明确;稽核审查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的信贷行为时有发生。

此外,没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统计信息披露制度。

金融机构内部上下之间也不知道真实信息,业务经营的透明度极差,违规经营、账外账现象普遍。

此外,商业银行“自愿”的不良贷款。

有许多贷款在发放之时就知道收不回来,从银行方面看完全是“自愿”造成不良贷款。

这里边有个人行为,也有机构行为,有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易行为,也有以贷谋私、违法行为。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行为对不良贷款的影响

从宏观体制上讲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资金实行供给制,无风险约束的影响。

银行的放款意识不强,只是政府部门的出纳;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由政府计划,产品的销售也由计划决定,企业没有压力。

但自从实行改革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企业受到市场的冲击,有些负债经营的企业大量亏损,在银行的账户上则表现为不良贷款的增加。

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银行替财政还账。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上,以往受体制的约束,国有企业只重视向国家上缴利润,忽视自身积累,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缺乏资金。

现在,面对市场竞争,要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难以得到上级拨款,只有依靠银行大量贷款。

一旦企业效益滑坡,债务负担就会增大。

可以形象地说,传统的利润分配体制对企业的“抽血”,在新体制下由银行承担了“补血”、“输血”的任务。

同时,传统财政体制下不重视呆帐的冲销,银行提取的呆帐准备金比例也很低,冲销就更少,致使呆帐越积越多。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提高了呆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但也很有限,实际上不仅无法对付过去遗留的呆帐,也难以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