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73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

41、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

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者:

“魏王这人怎么样?

”匈奴使者评价说:

“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

”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了这个使者。

一、词语解释

1、足:

2、使:

3、毕:

4、令:

5、何如:

二、翻译

1、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2、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3、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三、“魏武闻之,追杀此使”的原因是

表现了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42、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

”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

“你用这个干什么呢?

”那人说:

“我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陶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

“你又不种田,竟然还随意损害别人的庄稼!

”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

因此老百姓都勤垦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一、词语解释

1、出:

2、持:

3、之:

4、执

二、翻译

1、侃问:

“用此何为?

2、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3、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三、本文表现了陶侃

的品质。

 

43、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

他曾经教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

其中一个徒弟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完全按照弈秋说的去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大雁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

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

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

当然不是啊!

一、词语解释

1、善:

2、使:

3、其:

4、惟:

5、而:

6、然:

二、翻译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为是其智弗若与?

三、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4、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凡是顾炎武外出游历,(都要)用许多马和骡子载书随行。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伍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他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时,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查看。

一、词语解释

1、之:

2、至:

3、或:

4、径:

5、足:

6、即:

二、翻译

1、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三、这一故事表现了顾炎武的治学精神。

 

45、牧童指瑕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斗牛图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

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爱,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卷起来带在身边。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

“这画的是斗牛。

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如今却画成牛摇摆着尾巴斗角,真是荒谬啊!

”杜某笑了笑,认为是这样。

有句古话说: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果然是真的。

一、词语解释

1、宝:

2、曝:

3、拊掌:

4、乃:

5、谬:

二、翻译

1、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2、处士笑而然之。

三、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46、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mí)麑(ní),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

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就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临江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

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

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小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头鹿了,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

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上,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一、词语解释

1、畜:

2、自是:

3、就:

4、就:

5、俯仰:

6、时:

二、翻译

1、积久,犬皆如人意。

2、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三、麋至死不悟的原因是:

四、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47、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临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一、词语解释

1、一食:

2、食:

3、见:

4、临:

5、临:

6、知:

二、翻译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临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三、本文中哪些语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浅簿愚妄:

四、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

 

48、缇萦救父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淳于意受赂,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

意怒,骂曰:

“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

”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

上书曰:

“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⑾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路莫由,终不可得。

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

”上闻而悯其意,此岁即除肉刑法。

汉文帝的四年中,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

按照刑法应当专车押送他向西到长安。

淳于意有5个女儿,跟着(囚车)在哭。

淳于意生气,骂道:

“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

”这时小女儿缇萦因父亲的话而悲伤,就跟父亲向西行,上书说:

“我的父亲做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受刑。

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

我愿意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

”皇上听到后为她的意愿感到悲伤,这年就去除了肉刑法。

一、词语解释

1、言:

2、以:

3、之:

4、泣:

5、子:

6、伤:

二、翻译

1、乃随父西

2、今坐法当刑

3、虽欲改过自新,其路莫由

三、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缇萦救父需要具备什么精神?

 

49、管仲与鲍叔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说:

“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一、词语解释

1、尝:

2、与:

3、以:

4、时:

5、走:

6、知:

二、翻译

1、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三、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50、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车上都各有职责,而作扶手的横木,唯独好像是没有用处的。

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们看见的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了。

作扶手的横木,我担心的是你不会掩饰自己的外表。

天下的车没有不从车轮行迹上碾过的,而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在其中。

即使这样,遇到车翻马死的灾难,祸患也从来波及不到车轮印。

这车轮印,是善于处在祸福之间的。

车轮印啊,我知道你是可以免于灾祸的。

一、词语解释

1、乎:

2、为:

3、虽然:

4、去:

5、惧:

6、外饰:

二、翻译

1、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2、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三、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苏洵在这篇文章中告诫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什么:

 

51、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盛,也没有永久的弱小。

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

楚庄王吞并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当楚庄王死了以后,楚国就衰落了。

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