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496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8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docx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的探索

内容摘要

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倍受全社会关注,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研究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小学德育主题教学的探索,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活动探索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它明确地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而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校本课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校和课堂将拥有部分课程决定权。

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但从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多年来“计划德育”的模式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研究德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有如下意义:

1.1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是学生品质形成的需要

新课程对人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是一种强调活动、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方式,这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

同时,主题教学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讲究合作者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所有这些都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是学生体验学习的需要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品德学科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强调的是体验式的学习。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获得体验。

但是,小学德育主题教学的开展,真正做到了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因此,它最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

1.3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对德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品德》学科教学依然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教育途径,但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学科已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对原先《思想品德》、《常识(人文部分)》、《劳动》、《社会》等几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这一课程设计采用了“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

“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

这样的思路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由点向面的延伸,但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真正做到点和面的结合。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改变了品德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为拓展课程内容的“面”创造了条件。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提法: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这段话概括地说,就是《品德》学科的教材内容所反映的只是一个很大的面上的一个或者几个点,而主题教学则引导学生由这些点向更大的面延伸。

1.4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文明迈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网络大潮对传统教育的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自教育事业诞生以来最富冲击力的挑战。

面对飞速到来的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工作也要有创新,要去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开展针对网络文化的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教育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对小学德育教育更好地应对网络的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5小学德育主题教学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学校的亮点,也是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德育主题教学”的提出,是符合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的。

究其原因,首先,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思路来说,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品德良好、心理健康、能力全面、知识丰富的德胜人”是我们办学的宗旨。

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凸显出了“以德为先,德胜万物”的理念,小学德育主题教学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和巩固这种理念的层次和深度。

其次,我们将“探究”作为校风,将“实践、合作”作为学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态度,而小学德育主题教学,则能在最大程度上培植这种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再次,德育学科是我校的一个优势学科,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思品特级教师为龙头,品德学科市教坛新秀、区骨干教师、校骨干教师多级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

先前所进行的一些课题研究,执教的一些观摩课都在省、市、区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德育教学研究现状

20世纪后期以来,重新重视道德教育已经在一些国家中形成共识。

其共同趋势是:

提高道德教育在公立教育中的地位;创造一个支持道德行为和道德教育的背景,加强在教师、家长、媒体、法院、企业以及民间团体之间的合作;对作为道德教育者的教师和校方提出更明确的角色期待;把培养批判的思考和决策能力纳入道德教育的内容。

此外全面开展主题教学以及学习平台的建设,以提高学生自我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例举的表1-4,试图通过中、美、日、韩四国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研究,从中寻找一些对我国小学道德教育有启示的内容,旨在学习借鉴别国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效果。

表1四国小学道德教育目标比较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把小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培养道德上成熟的人;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关心他人幸福;把个人兴趣融于社会责任中;为人正直;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以求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要把尊重人,敬畏生活的观念具体地体现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中,努力去创造有个性的丰富的文化促进民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在国际社会中为和平作出贡献的有主题精神的日本人。

向学生提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基本礼节及行为规范的内容及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道德矛盾的能力;培养正确合理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律与自制。

表2四国小学道德教育途径的比较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直接途径

思想品德课

公民教育课

法制课

道德时间

道德课

间接途径

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劳动和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家庭的社会教育。

校园环境布置和校园活动;课外和校外活动;社区活动;家庭联系。

学科渗透;校园环境布置和校园活动;课外和校外活动;社区活动。

校园环境布置和校园活动;课外和校外活动;社区活动。

表3四国小学道德教育内容的比较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基础文明行为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

尊重所有人的权利和价值、诚实、平等;关心国家、寻求社会帮助、助人为乐;参加社会活动,完成社会赋予的合理的工作、自我控制、勤奋、有礼貌、履行诺言;坚持捍卫道德原则、具有道德勇气、能为大局达成和解或作证、有责任感;考虑行为后果、关心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平解决个人与社会冲突,避免身体和语言的侵犯,倾听他人意见、为和平而工作。

包括四方面:

关于自身;关于与他人的关系;关于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由四部分组成:

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国家民主生活。

个人生活内容为:

尊重生命、诚实、实践意志、自主节制等要素;家庭近邻生活内容:

敬爱、家庭、礼节、学校礼节、宽容、热爱家乡等;社会生活内容;社会秩序、相互协助、公益、公正、民主秩序;国家民主生活内容:

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统一、国际友好、热爱人民等。

表4四国小学道德教育方法的比较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语言说理法;榜样示范法;形象感染法;实际训练法;品德评价法。

正面灌输法;价值分析法;实际锻炼法。

社会学习法;劳动实践法;志愿活动;例行活动。

社会学习法;实践法;传统文化熏陶;道德评价法。

从上述四个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近年来,四国社会强烈呼吁加强道德教育,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如日本在其规定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教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

”美国教育部长理查德RichardWriley指出: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会学生避免暴力和吸毒的社交与涉世技能。

”目前美国在21个州正在接受美国教育部“思品教育试点合作计划”的拨款,十几个州在1999年春天得到了资助。

韩国第七次教育课程出台于1997年10月,并准备从2000开始正式启用。

本次课程对道德教育课进行了性质规定:

“道德课是人性教育和民主市民教育的根本。

”同时也提出了道德课的两大目标。

★四国的小学道德教育都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从目标的设置到内容的确定,从途径体系的建立到道德教育方法、评价体系的构建,从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到人、财、物投资的到位,四国小学的道德教育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状况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