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4722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

《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5图画类选择题学案Word格式.docx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真题过关】

1.(2018·

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2.(2018·

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解析】根据漫画采矿的信息,结合1953年的时间,可知:

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实施初期,D选项正确。

A项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

B错在“开始”二字。

C项是在1965年。

3.(2018·

全国卷Ⅱ,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

“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4.(2018·

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

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

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

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

5.(2018·

北京卷,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6.(2018·

天津卷,7)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

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7.(2018·

天津卷,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A.①B.②C.③D.④

【解析】①为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在1949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故A项错误;

②为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被视为“革命圣地”,故B项错误;

③为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

④为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定都,直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为中共根据地,故D项正确。

8.(2018·

江苏卷,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9.(2018·

江苏卷,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解析】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而图片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属于写实画作,不是写意,故A项错误;

图中人物有不少很传统的打扮,国民共识夸大其词,故B项错误;

图中仅见马车、黄包车,而“清朝末年”的最新成果已经有汽车、飞机,故C项错误;

“清朝末年”中国的社会生活总体上呈现新旧杂陈,与图中的人物服饰、西式马车等相符,故D项正确。

10.(2017·

全国卷Ⅰ,3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11.(2017·

全国卷Ⅱ,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12.(2017·

全国卷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

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

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13.(2017·

全国卷Ⅲ,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与图5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

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5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

图5真实再现建国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热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

图5符合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

14.(2017·

海南卷,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

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15.(2017·

海南卷,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16.(2017·

北京卷,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北京卷,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描述的是美洲的发现和罗盘针,由此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密切,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

17.(2017·

北京卷,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

【解析】题目时间是1949年,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且与漫画中欧洲自立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

“铁幕”演说是丘吉尔在1946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美国和欧洲无关,故B项错误;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的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

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于195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8.(2017·

江苏卷,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

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

19.(2017·

江苏卷,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

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拾穗者》B.《格尔尼卡》C.《日出·

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解析】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脱离常规建筑风格,属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

《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故B项正确;

《日出·

印象》是印象派,故C项错误;

《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故D项错误。

20.(2017·

天津卷,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右图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1.(2017·

天津卷,1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模拟演练】

1.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

纺织》邮票。

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解析】据画像石上每个纺织工序由一个人完成和一台织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画像石反映的事家庭纺织业,所以可以了解家庭手工纺织业的生产状况,所以B项正确

2.右图是一幅约成于1900年的漫画,其左右两旁配有字联,为“葛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头,问畜牲还想来麽”。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充斥着强烈的反封建迷信思想B.批判清政府投降于外来侵略者

C.控诉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镇压D.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特点

3.右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

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解析】解读图中信息,迁移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在苏俄的帮助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各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具有较为广泛的基础,故选B项。

4.右图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

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内战”字样的标语。

这表明()

A.延安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B.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决心

C.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成为可能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解析】题干材料“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内战”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可能性,故选C项。

5.某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用到下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D.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

6.右图漫画中人物的装扮讽刺了()

A.顽固派的“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移花接木”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解析】观察漫画中官员穿洋装,却带着清朝官帽,留着长辫子,显然是洋务派,故选B项。

7.右图是著名画家沈嘉蔚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8.右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

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

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

这表明()

A.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B.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

C.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D.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

【解析】题干信息“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体现了旧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学习内容杂陈,故选C项。

9.右图是某一时期的纪念状。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落实

C.“左”倾思想影响比较严重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解析】据材料中的“大办钢铁运动”“工作积极,干劲冲天,发挥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等可以看出当时“左”倾思想影响比较严重,故选C项。

10.右图是1985年拍摄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

对这张照片合理的解读是()

A.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人力缝纫机成为家庭最重要财产

C.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额供应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

11.下图是《全球通史》中“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插图,出现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C.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根据图片主要体现的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故选A项。

12.下图阴影部分展示了一个庞大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若为该图加一名称,最恰当的是()

A.“走向会合的世界”B.“海上马车夫”的足迹

C.“日不落帝国”D.“主导世界的山姆大叔”

13.下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A.白银外流使欧洲落后于世界潮流B.东方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欧洲殖民贸易加剧了东方的贫困D.白银流通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白银外流使欧洲落后于世界潮流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从16世纪到18世纪,大量白银流向东方,说明东方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B项正确;

图示说明白银流向东方,“加剧贫困”之说不合逻辑,故C项错误;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图片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4.如漫画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

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解析】观察图,结合所学,可知德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规定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可以任意罢免官员,故选B项。

15.下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3AEM”意为财政贷款)反映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主地位B.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C.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恢复D.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

16.对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D.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解析】三幅图分别代表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标志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因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故选B项。

17.下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

A.法国强调与加强欧洲各国的联系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抗衡

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

【解析】漫画标题“欧洲,即我”,反映了戴高乐希望法国取得欧洲的领导权,故C项正确;

北约诸国依附法国说法欠妥,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