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3998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王建《汴路即事》。

诗歌中的“草市”应是(  )。

A.唐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

B.宋代的农村集市

C.唐代的农村集市

D.汉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

6.4.右图所示《晋商》一书所反映的时代背(  )。

A.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B.宋元时期,商业发展进入高峰期

C.秦汉时期,商运比较活跃

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7.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

8.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成分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10.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其主要依据之一是(  )。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B.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C.地域性商帮的形成D.雇佣劳动关系产生

11.观察下图,图中政策开始于何时(  )。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2.中国古代,国家对盐铁管制非常严格,尤其是明清时期。

以下盐商的合法行为是(  )。

A.粤商把盐从广州通过海运到北京销售

B.晋商在官府办完手续后按要求把盐卖到蒙古

C.徽商以扬州为中心向全国销售食盐

D.闽商把中国的优质食盐自由销往东南亚

1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从军”。

材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二十家合之八百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

A.人口的大量减少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衰退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5.清政府曾经规定: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反映的实质(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6.宋代有“榜下捉婿”的习俗,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商大贾争相挑登第士子做女婿,其情景近乎是抢,这说明(  )。

A.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科举制度庸俗化

17.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1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9.“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

”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

20.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过程

B.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D.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1.清末状元张謇说:

“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

知识之本,基于教育。

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

”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B.实业救国C.变法图强D.罪责政府

22.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诱导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政府政策的调整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

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由引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A.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无丝毫关联

B.是“欧风美雨”外力作用下的产物

C.诞生前的中国没有出现过手工工场

D.最早来源于对外国资本的直接引进

24.据时人(1846年)记载: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时人”所说的“吾村”应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南沿海D.京津地区

25.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26.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

F1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D.解放战争期间

27.某时期农村大部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而大部分城市却出现“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畸形状态。

该时期是()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28.《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

“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

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29.(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

“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

……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

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30.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

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31.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

另一碑刻资料记载: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3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33.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34.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35.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

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

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总分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

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

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业企业,从生产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及新生产方式建立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

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对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扩展有内在的联动作用。

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

但这些企业生产活动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展,私营企业的市场基础日益稳固。

材料三:

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成的。

西方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生产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企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庇护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材料二、三均选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和“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7分)

(2)根据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指什么?

(3分)

 

(3)通商口岸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使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现代企业”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原因。

分析通商口岸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客观作用。

(6分)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

记葛贤》

材料二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

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

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

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

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材料三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

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

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概括其本质特征。

(4分)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三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

(2分)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2分)

(3)结合所学谈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6分)

历史答题纸(30分)

36题(16分)

(1)(7分)

(2)(3分)

(3)(6分)

39题(14分)

(1)(4分)

(2)(4分)

【答案】

B

C

D

A

36

(1)宋代:

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早市、夜市、草市兴盛;

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监管;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清:

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出现商帮。

(2)势力: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3)原因:

原有经济基础较好;

交通便利;

随着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较早解体;

便于获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免受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和损害。

作用:

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和重心;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是了解、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