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2031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南岳区Word格式.docx

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14

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15

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15

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15

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17

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17

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及科普电影馆17

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宣传门楼17

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17

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18

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18

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19

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20

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20

第三十五条教学实践活动20

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21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22

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22

第三十八条公园推广计划22

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22

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23

第十二章公园信息化建设24

第四十一条地质遗迹数据库24

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24

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24

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25

第四十四条道路交通25

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25

第四十六条环境卫生26

第四十七条服务设施26

第十四章土地利用28

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28

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29

第四十九条社区行动计划29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0

第五十条管理机构设置30

第五十一条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30

第五十二条导游员及其培训30

第五十三条管理层培训30

第五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计划30

第五十五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31

表格目录

附表1南岳衡山地质公园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32

附表2南岳衡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表34

附表3南岳衡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综合价值评价表36

附表4南岳衡山地质公园景区划分表46

附表5南岳衡山地质公园一级保护区拐点坐标表4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公园位置

南岳衡山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境内,距衡阳市50km,北靠长株潭,南临粤港澳,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35′18″~112°

45′25″,北纬27°

12′07″~27°

20′00″。

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公园地跨南岳镇、龙凤乡、拜殿乡、岳林乡四个乡镇,自北而南由水帘洞—龙凤溪景区、老龙潭景区、祝融峰景区及卧虎潭景区共四个景区组成,总面积为100.70km2(公园边界拐点坐标见附表1)。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期年为2012年,期限为2013年~2020年:

近期2013~2015年,为科普设施提升建设期;

远期2016~2020年,为建设管理完善期。

第四条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

1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12.《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原地矿部1995年21号令)

13.《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80号)

1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15.《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

1.《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9号)

2.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

3.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8.06)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5.《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

6.《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7.《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

8.《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

(三)相关规划

1.《南岳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1~2015)》

2.《南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3.《南岳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2005~2020)》

4.《南岳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10~2025)》

5.《南岳镇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2005~2020)》

6.《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

7.《南岳区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8.《南岳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规划》

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一)公园发展概况

1.1982年11月,南岳衡山被批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2007年7月,南岳衡山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2012年6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南岳衡山省级地质公园资格。

(二)规划编制背景

公园于2012年6月通过了省级地质公园资格审查,根据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应在3年内编制规划并进行建设,通过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验收后才能正式授牌,因此进行本次规划。

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一)公园性质

南岳衡山地质公园是一个以花岗岩峡谷、瀑布、峰丛、洞穴、构造形迹等地质遗迹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性和美学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二)公园特色

南岳衡山地质公园是花岗岩地貌的典型代表,是研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的理想场所。

第七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有效保护各种地质遗迹前提下,建设以花岗岩地貌、水体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科普设施完善、自然风光秀丽、旅游价值突出的综合型省级地质公园。

力争达到国家级水平,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项目标

1.保护目标:

实行“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对公园内各类地质遗迹实施有效保护与开发,维护公园内地质遗迹及其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自然状态。

2.教育目标:

主动推行科普教育、环境友好教育、地质科普教育,实现寓教于游,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花岗岩地貌科普教育基地。

3.旅游目标:

继续打造公园的旅游知名度,年游客总量突破六百万。

4.科学研究目标:

完成6个关于公园内地质遗迹属性、保护与开发、科学解说、地质遗迹发育特征及形成演化等研究课题,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

5.带动社区发展目标:

通过公园旅游的发展,改善公园内的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2013年~2015年)

⑴完善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建设,推进地质遗迹调查研究与保护建设;

⑵完善公园内各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设施建设。

串联好各景区间旅游道路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内涵;

⑶在开发地质景观的同时,开展地质遗迹科普知识宣传和业务培训,使公园周边的居民具有一定的地学科普知识,通过南岳衡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宣传地学科普知识,提高地学旅游品位;

⑷建设地质公园数据库、监测系统、网络系统。

建立好地质公园网站,及时向广大公众、国际社会传播推广公园形象为主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并为游客提供远程票务、住宿预定等服务,初步实现“数字地质公园”;

⑸完善公园管理机构体系建设,健全园区管理的规章制度,充实各部门人员及技术力量,通过机构整合,加强对整个园区的统一管理,增加管理信息透明度。

2.远期目标(2016年~2020年)

⑴进一步完善公园内各类保护设施和游览设施,建成较完备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使园区成为景观优美、环境宜人、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适宜人们科学研究、科学考察、风光旅游和休闲度假胜地。

⑵公园自然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公园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挂,环境清新,清水长流的宜人景区。

⑶进一步完善公园内的科考、科普设施,将南岳衡山地质公园建设成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地学研究和科学考察、科学普及基地。

⑷进一步完善公园信息中心建设,开展和完成三维建模,使公园的建设更为透明,与外界的信息联系更为紧密,真正实现“数字地质公园”。

⑸通过不断的努力,造就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保护到位、开发适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成为具有先进水准的省级地质公园。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一)地层

公园所在区域出露地层以元古界、新生界为主,其次为晚古生界和中生界侏罗系。

(二)岩浆岩

公园区域内全部出露岩浆岩,包括东部南岳花岗岩体和西部白石峰花岗岩体。

(三)地质构造

公园位于湘中凸起中部,浏阳—衡山北北东向隆起带西南部。

区域上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以东北向为主体,少量北西向构造。

公园区域属南岳背斜隆起中部,为花岗岩体侵位,岩体内无大的断裂构造,主要发育节理、裂隙及小断裂构造。

(四)地貌

南岳衡山是湖南省湘中丘陵盆地中的一座孤山,公园处于该山的主体部位,山体连绵起伏,是以花岗岩断块组成的峰林状的垒形中山地貌。

最低海拔80m,最高海拔1300.2m。

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坡度多在30°

~40°

,南端边缘悬崖地带坡度最大可达60°

以上;

山谷深度达300~400m,而在报信岭一带谷深达700~900m,峰林状景观突出。

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南岳衡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划分为三大类:

即地貌景观类、水体景观类、构造类。

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见附表2。

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有国家级地质遗迹点4处,省级地质遗迹点54处,地方级地质遗迹点8处。

省级以上等级的地质遗迹点的发育特征及综合评价见附表3。

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一)动物

公园共有昆虫17目、186科、1835种;

两栖类2目、6科、15种;

爬行类有2目、9科、34种;

鸟类13目、33科、104种;

哺乳类7目、16科、33种;

其中国家保护动物I级1种,II级29种。

(二)植物

公园植被覆盖度高,植物种类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163科、579属、1122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46属、72种,祼子植物5科、8属、10种,被子植物131种、525属、1046种。

野生维管植物中有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11种。

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

南岳衡山文化,是以祭祀为本的儒释道合融的五岳名山文化。

在与中华文明史的同步发展中,鉴于国家象征的崇高地位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衡山文化以祭祀文化为本底,结合五行文化,吸收、发展和衍生了丰富的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科技文化等历史文化,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

公园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主要有南岳庙、祝圣寺、福严寺、祝融殿、藏经殿、石雕石刻、近现代史迹、近现代主要史迹。

现存古遗址7处,古墓葬3处,古建建筑25处,摩岩石刻223处。

这些人文资源不仅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还对研究中国人文历史、古建筑、园林和传统艺术具有突出价值。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景区划分

(一)总体布局

南岳衡山地质公园只有一个园区,以花岗岩地貌、水体景观为主,按自北向南划分为:

水帘洞―龙凤溪景区、老龙潭景区、祝融峰景区、卧虎潭景区。

各景区之间以景区支路为纽带,辐射至各旅游景点。

(二)景区划分

1.水帘洞—龙凤溪景区:

位于公园北部,面积29.10km2,景区以峡谷、溪流、瀑布、峭峰、陡崖、峰墙、峰林、水体景观为主要特色。

公园景区划分见附表4。

2.老龙潭景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面积9.70km2,景区以峡谷、瀑布、峰柱为主要特色。

3.祝融峰景区:

位于公园中部,面积28.15km2,景区以峭峰、陡崖、峡谷、溶洞、水体景观、叠嶂、层峦、奇峰、陡崖、峡谷、瀑布、构造地貌和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

4.卧虎潭景区:

位于公园南部,面积33.75km2,景区以峰柱、峡谷、溪流、瀑布为主要特色。

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服务区、地质遗迹游览区、自然生态区和居民点保留区。

(一)服务区

包括公园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门区等,共有9处,总面积1.21km2。

占公园总面积1.20%。

其中,科普广场和公园大门位于南岳古镇服务区。

(二)地质遗迹游览区

该区包括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点,面积15.33km2,占公园总面积15.22%。

(三)自然生态区

位于地质遗迹游览区以外,面积78.76km2,占公园总面积78.21%。

(四)居民点保留区

公园内居民主要集中于南岳镇,居民保留区面积2.15km2,占公园总面积2.14%。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的确定

本公园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面积73.93km2,占公园总面积的73.42%。

(一)一级保护区

公园内共有4个一级保护区,总面积12.64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10%。

包括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点及部分省级地质遗迹点,分别位于水帘洞—龙凤溪景区、祝融峰景区、老龙潭景区及卧虎潭景区内,一级保护区边界拐点坐标见附表5。

(二)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以省级地质遗迹点为主,面积23.44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70%。

(三)三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以地方级地质遗迹点为主,面积37.85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1.20%,以峡谷、瀑布、石蛋、峰柱等地质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

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各级保护区内均禁止采石、采矿、取土、伐木、放牧、开荒活动。

禁止破坏区内一切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和科普设施。

1.控制要求

⑴除必要的地质遗迹保护巡视道和相关设施外,禁止建设其它无关的设施和建筑;

⑵可建必要的标识牌、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

⑶控制游客数量,严禁区内行驶机动交通工具;

⑷对景区进行生态建设,适当区域实现绿化培育。

2.保护措施

⑴设立一级保护区的界碑、界桩,解说牌,警示牌;

⑵容易损坏的地质遗迹点附近设置保护隔离措施;

⑶对保护区内地质遗迹及保护设施进行监测,及时维护;

⑷对地质遗迹形成发育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⑴允许设立少量道路、观景台、旅游服务设施等,按规划建设区内道路等;

⑵限制与地质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

⑴控制园区居民数量,在不影响地质公园发展的前提下,允许合理的增长;

⑵有计划的恢复生态环境,对已经出现植被破坏的区域,进行封闭性保护。

⑴允许设立少量不影响地质景观欣赏的地学旅游服务设施。

⑴统筹规划安排保护区内居民点,进行综合的村容村貌整治;

⑵规范游客行为,通过各种途径倡导文明旅游。

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本公园内无特殊地质遗迹。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环境容量控制

本公园的年环境容量为558.78万人次,日环境容量控制在27746人次。

市场预测至2020年公园游客数为548.30万人次/年,少于公园年环境容量。

规划在完善景区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分时间段对各景区进行合理的游客控制,使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生态环境保护

1.贯彻有关政策、法规,坚持依法保护

广泛宣传和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相关规范、《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执行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违反法令破坏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行为。

2.景观林、水土保持林建设

在不影响地质遗迹的基础上,结合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防火道等功能,营造针阔叶混交景观林,以绿色为主基调,配以黄色、红色等彩叶树种,形成春花秋实的景观效果。

3.地质公园绿化美化

公园绿化与自然景观和地质景观相协调,园区绿化应自然而有特色,尽量保留原生植被;

在转折部位,点缀种植不同景观造型植物,配以特色的导游图,有利于游客观察识别。

4.保护古树名木

对公园内的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对50年以上的登记挂牌,设立专项经费,分级保护。

公园及其周边区域要及时采取复壮和抢救措施。

5.引进本地适生的珍稀濒危植物

在保护与恢复天然植被的同时,适当引种适于本地生长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中国红皮书收录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以丰富园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一)地质灾害的防治

1.成立地质环境监测小组,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宣传防灾避灾知识。

2.针对危岩等易发地区,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以防治。

3.大力推广植树造林、荒山绿化。

4.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二)森林火灾的防治

1.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

2.建立森林防火监控预测预报系统。

3.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火灾抢救系统。

4.设森林防火隔离带。

(三)消防规划

1.建立完善的消防体系。

2.疏通消防通道,设置一个小型消防站。

园区配备相应消防设施,在消防车辆进入困难地段配备小型灭火器。

3.结合公园建设设置相应的储水设施,保障消防用水。

4.做好建设工程的消防审查、管理和监督工作。

(四)病虫害防治

1.划定疫区和保护区,新种林木时进行严格检疫。

2.监测树木病虫害,培训护林员的森林病虫害知识。

3.在病虫害高发季节,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飞机喷洒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性防治,同时保护天敌和森林内其它生物。

(五)游客安全事故防治

1.所有临崖观景台,危险栈道及其它危险地段,均要建立牢固的护栏,并经常进行巡查和维修。

2.清理威胁游人安全的危岩体,采取支撑、加固、柔性网等防护措施。

3.限制旅游高峰时人数,有序地组织游人安全进出和通过。

4.危险地段设立明显的警示牌,游道每隔一定距离设立温馨提示牌。

5.在公园内建立安全事故应急系统,配备必须的交通、通讯救护装备。

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一)珍稀物种名录

公园有维管植物163科、579属、1122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3种,二级保护植物有篦子三尖杉、金钱松.、榉树、樟树等11种。

公园内已发现有记载的野生动物2021种,隶属41目250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鹇、勺鸡、红腹锦鸡等29种。

(二)保护措施

1.加强执行和检查力度,严禁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违反法令破坏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行为。

2.对物种有重大影响的工程项目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是否影响珍稀物种的数量、分布、生长特点、栖息地和产卵环境。

3.对珍稀濒危动植物实行就地保护、异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引种繁育研究工作。

4.建立公园生物多样性及珍稀物种基因库。

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

(一)人文景观名录

本公园有南岳庙、祝圣寺、福严寺、祝融殿、藏经殿、石雕石刻、近现代史迹、近现代主要史迹等人文景点。

1.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

2.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人文景观进行修复或重建,景观保护落实责任人,禁止游客对景观造成威胁破坏。

3.重点保护具有当地风俗人情的建筑,不允许现代化的建筑,保持原有建筑风貌,新建筑必须与当地风格相协调,修旧如旧、适当修复。

4.适度管理从事宗教活动的寺庙场所,培养宗教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对寺庙保护、修缮和建设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第八章科学研究

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1.地质科研

南岳衡山拥有省内典型的花岗岩峡谷、山峰。

洞穴等。

对南岳衡山花岗岩地貌的深入研究,将丰富、完善和发展峡谷地貌的理论体系。

2.科学解说

公园缺少科学解说系统,科普读物基本还是空白,需要通过对每处地质遗迹的深入细致研究,为科普解说提供科学支撑。

3.科学保护

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公园扩容做好准备;

对园区内的地质遗迹特别是南岳衡山内的珍贵地质遗迹的保护展开科学研究,为保证其在日后风采依旧提供技术支撑。

4.地质公园经营管理

公园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地质公园营销模式探讨;

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地质公园管理模式探讨等,是地质公园未来开展的研究方向。

此外,随着公园游客的增加,游客安全的研究课题也日趋重要。

5.数字地质公园建设研究

数字地质公园建设及其他研究工作需根据公园的发展情况及时提出。

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园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方便游客旅行,扩大宣传力度和品牌效应,对公园的数字化建设开展科学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成果用于公园数据库建设、网站建设、监测系统建设。

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规划期内开展的科学研究课题如下:

1.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花岗岩地貌发育特征及形成演化研究;

2.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花岗岩洞穴形成机制研究;

3.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花岗岩地貌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4.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其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研究;

5.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经营管理体制研究

6.南岳衡山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1.2014年完成《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地貌发育特征及形成演化研究》,采用与相关单位联合研究的方式,完成时间1年,计划经费30万元;

2.2014年完成《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花岗岩洞穴形成机制研究》,实施单位拟采取招投标确定,完成时间2年,计划经费50万元;

3.2015年完成《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花岗岩地貌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实施单位拟采取招投标确定,完成时间3年,计划经费60万元;

4.2015年完成《湖南南岳衡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其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研究》,实施单位拟采取招投标确定,完成时间3年,计划经费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