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1997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屏边苗族自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6.《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

7.《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二)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

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三)相关规划

1.《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屏边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4.《屏边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5.《屏边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年)》

7.《屏边县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8.《屏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四)前期成果

1.《屏边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2.《屏边苗族自治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

3.《屏边苗族自治县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

4.《屏边苗族自治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5.《屏边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专题综合研究报告》

6.屏边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图成果

第四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屏边县行政辖区的全部土地,包括1个镇:

玉屏镇,6个乡:

新现乡、和平乡、白河乡、白云乡、新华乡、湾塘乡,1个自然保护区,国土面积为1844.23平方公里。

第五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09年为基期年,2015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二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县域概况

第六条屏边县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屏边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屏边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

位于东经103°

24′至103°

58′,北纬22°

49′至23°

23′之间。

东西宽55.5公里,南北长63.0公里,总的土地面积为1844.23平方公里。

东面连接马关、文山两县,南面为河口县,西南面与个旧市相接,北面和蒙自县相邻。

2.地形地貌

屏边县地处云南高原的六韶山南延部分,地形大致北高南低,由北向东南倾斜,哀牢山脉为境内最高山系,全县山高林密,沟谷深切,重峦叠嶂。

境内高低悬殊,最高点为县境东北部的巴巴坡,海拔2590米,最低点为东南部的那么果河与南溪河汇合处的三岔河,海拔为154米。

境内99.00%为山地,地形以“V”型谷地为主。

全县初溶岩地形区有少量的溶蚀凹地、山间谷地分布外,无明显的坝子,属典型的山区县。

县境内地貌主要有:

岩溶地貌、深切割中山、中等切割低山,这些地形地貌是制约屏边县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3.气候

屏边县属于低纬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具有阴雾寡照、潮湿多雨、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大、日温差小及立体气候显著的气候特征。

随地形的高低而出现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中温带等多种气候带,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年平均日照1547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6.4℃,昼夜温差小;

雨量充沛,雨季集中在5—10月,干湿季分明。

多种气候类型为多种林木、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土壤

屏边县土壤可分为8个土类、14个亚类、23个土属、62个土种。

土壤类型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砖红壤分布于海拔600米以下的北热带地区;

赤红壤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的南亚热带地区;

黄壤分布于海拔1000-1800米雨量较多的中、北亚热带地区;

红壤分布于海拔1300-1800米的少雨地带;

黄棕壤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南温带地区;

其余土壤类型为非地带性土壤,有石灰土、水稻土、火山灰土。

屏边县土壤具有如下特点:

土壤类型多,水热条件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是林木和农作物生长较为有利的生长条件。

5.水资源

屏边县内雨量充沛,属红河水系支流,共有14条,呈树枝状分布,由北至南有那么果河、南溪河、新现河、绿水河等,在熔岩区域地下水较丰富,年产水量28.7亿立方米。

由于降水不均匀,河流洪枯流量变化幅度大,河流深切、水高田低,给利用带来困难。

河流总径流面积为4770.55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4.52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6.9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20多万千瓦。

6.矿产资源

屏边县矿产资源丰富,大理石矿、硅铁矿储量较多,其次还有云母石、煤、磷等非金属矿,锑、铅、锌、钨、锰等有色金属矿。

(二)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概况

2009年全县人口154380人,其中农业人口136042人,非农业人口18338人。

屏边县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县域内有苗族66141人,占总人口的42.84%,汉族占总人口的35.41%。

2.经济结构概况

2009年,屏边县生产总值为102074元,第一产业产值33834万元,第二产业产值3026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3797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33.15:

29.65:

37.20,农民人均收入为1860元。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9年,屏边县土地总面积184423.47公顷,土地利用现状为:

农用地165298.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63%;

建设用地2749.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

其他土地16375.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88%。

农用地中,耕地41470.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49%;

园地1257.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8%;

林地106520.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6%;

其他农用地16048.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0%;

屏边县无牧草地。

城乡建设用地2404.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344.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其他土地中,水域663.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6%;

自然保留地1571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2%。

(二)坝区土地利用现状

据云南省坝区核定数据成果,屏边县共划定底咪坝子、洒卡坝子、底咪底坝子、营盘坝子和玉屏坝子共5个坝子,面积965.17公顷,涉及新现乡、白河乡、湾塘乡等5个乡镇。

其中农用地748.13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77.51%;

建设用地200.61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20.78%;

其他土地16.43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1.70%。

农用地中,耕地552.59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57.25%;

园地9.49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0.98%;

林地85.54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8.86%;

牧草地0.00公顷;

其他农用地100.51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10.41%。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94.70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20.17%;

交通水利用地5.44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0.56%;

其他建设用地0.47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0.05%。

其他土地中,水域5.55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0.58%;

自然保留地10.88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1.13%。

第八条土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自然保留地为主

屏边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自然保留地为主,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76%、22.49%和8.52%,其它类型的土地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23%。

(二)耕地较多,但质量低、生态环境脆弱

全县耕地面积为41470.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49%,耕地所占比例较高,但中低产田多,良田好地少。

耕地中灌溉水田、水浇地、菜地、平旱地、梯地等良田好地占耕地总面积比例较小。

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屏边县耕地坡度大,陡坡地较多,而且土地垦殖率较高。

地表裸露,造成水土流失严重,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

(三)林地面积广阔,但总体质量不高

全县林地面积为106520.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6%,但是林地总体质量不高,林地中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等低产林所占比例较大。

(四)农村居民点布局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2111公顷,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达154平方米,分布散乱。

这种结构松散的布局体系,造成了农村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益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投资,且村庄数量过多过散,所以农村居民点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娱乐、科技、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五)坝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

屏边县坝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占坝区总面积的57.25%;

建设用地占坝区总面积的20.78%,建设用地中尤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占到坝区总面积的20.17%。

由此可看出,屏边县建设用地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多集中在坝区

第九条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林地面积较大,园地、交通用地面积过小,影响了土地整体功能的发挥。

园地面积为1257.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8%,结合屏边县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香蕉、芭蕉、菠萝、荔枝、柑桔等生产周期较短、经济效益较高的热带水果以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林地面积大(106520.85公顷),但灌木林和疏林所占比例较大,林业生产效率较低。

交通用地面积过小,且路线远离居民点,不利于商品流通,也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耕作粗放,生产方式落后

屏边县不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农业生产耕作粗放,生产方式落后,长期存在毁林开荒、毁草种地的现象,广种薄收。

(三)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和稳定

屏边县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水利设施差,屏边县属于溶岩地貌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地表干旱缺水,主要靠沟渠引水灌溉,由于森林植被受到破坏,多数沟渠水源减少,甚至出现了枯竭的情况,常常影响播种和栽种节令。

二是农田基本建设差,坡地面积大,而梯地面积少,不利于精耕细作,施肥管理,在夏秋两季降雨频繁的情况下,表层土极易被冲蚀,致使耕地失水、失肥、失土,日渐贫化,严重影响农业产量。

三是由于耕地零星分散,距村寨较远,道路崎岖、设施差,运输艰难以至大部分农田长期不能施肥或少施肥,耕地肥力逐年下降,同时也影响了收获运输。

(四)非农业用地增长较快

非农业用地增长快,建房用地盲目零乱,规划不够合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及居民用地逐渐增加。

居民用地,特别是农村居民用地增长过快,并且建筑盲目无统一规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十条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桥头堡战略的政策机遇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是国家针对云南的区位优势做出的战略要求。

其内容涵盖了富民固边、绿色经济、民族文化建设和西向贸易通道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实施中国向西南全方位开放,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展对外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及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屏边县作为红河州紧邻河口、面向越南的边境县,既处于建设中的昆河经济带上,又处在泛亚铁路线上,还是全省惟一的苗族自治县,要抓住这一良好机遇,突出自身在“桥头堡”战略中昆明——红河——越南干线上“南接河口、北通蒙自”不可替代的动脉节点地位,凭借云南省将建设昆明-河内经济走廊,以泛亚铁路东线、昆河高速公路及红河国际航运为依托,以个旧、开远、蒙自为重要节点城市,重点发展以烟草、矿冶、物流、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推动中越昆明-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两廊一圈”经济合作的有利时机,以边境安全建设、国际铁路、公路建设及国际航运河流整治、跨境民族文化建设等为支点,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更多支持。

(二)承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生态建设机遇

世纪之交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将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及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等多达八个方面的内容汇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包括中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并达成一致,要按照此目标制定国家层面的具体计划以保障该目标的实现。

在“桥头堡”战略中,云南省也做出了以加强高原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来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

屏边县要借此机遇,围绕建设“绿色屏边”这一主题来力争国家和省、州的资金支持,实现南溪河、新现河等出境重点河流流域污染的综合整治,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标准化建设及管理,在水资源利用、治理农村面临污染等方面争取得到国家、省、州的项目资金支持。

同时,还可在稳步扩大已经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后续加工业,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

我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机遇,国家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要达到50%。

屏边县作为红河州“个、开、蒙”中心城市群发展格局中北邻蒙自,南接河口,处在昆河经济带通道节点上的县,又在“滇南中心城市后花园”发展圈的核心地带,要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屏边县城镇建设、合理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突出生态城镇发展模式、培育城镇产业聚集能力和建立城镇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顺势推进自身城镇化规模发展,努力推进县域内道路交通“三纵两横高等级化,县道提质,乡道硬化,村道通达”等基础设施条件,健全城镇功能,提高管理水平。

第一十一条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一)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新的发展机遇使屏边县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将与日俱增。

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展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耕地,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将发生明显变化,农村土地利用将呈现新的格局;

农转非人口增加,城镇规模必然扩大,基础设施增加,内部结构会相应调整。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安排、优化城乡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土地利用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三)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加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压力。

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土地利用中体现人地协调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解决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屏边县土地利用的一大挑战。

(四)保护坝区耕地面临巨大压力

坝区优质耕地集中,是全省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保护好坝区耕地事关粮食安全和民生大计。

目前,坝区优质耕地被建设占用呈加速发展趋势,已危及到屏边县长远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

因此,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坝区优质耕地,是确保屏边县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

第三章规划目标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一十二条社会经济发展定位

规划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昆河经济带建设三大机遇,发挥区位、资源两大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四大结构,实施全方位开放、科教兴县、扶贫开发、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推进城镇化、市场化、生态化、农业产业化、知识化和信息化六个进程,着力培植生物药业、电矿、旅游、畜牧、经济林果五大产业,实现绿色经济强县、民族文化兴县、个开蒙城市群的“后花园”三大目标,努力实现屏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一十三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5年,2015年屏边县总人口将达到15.46万人,其中2015年城镇人口为4.8万人,农村人口为11.2万人,城镇化率确定为30%。

根据《屏边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20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00元左右,年均增长10%;

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7151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

财政收入达到14300万元,年均增长10%;

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7800万元,年均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225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到2015年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

42:

36。

2020年屏边县人口规模16.89万人;

到2020年城镇化达到34%,城镇人口规模为5.74万人;

农村人口规模为11.15万人。

2020年屏边县的发展目标是: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至2020年将达到28.3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20年达到20880万元,缩小与全州的差距。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按照城乡统筹、山坝结合、保护耕地、保护坝子的要求,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保护坝区耕地,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推进山地城镇建设,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坝区耕地和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走云南特色的山坝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的要求,规划期间,实施保障、保护和节约集约并重的土地利用战略。

第一十四条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战略

坚持“用养并重”,增强科技、资金投入,积极推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不断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景观美化能力。

加强坝区耕地保护,把坝区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调高基本农田中坝区耕地比例。

通过完善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坝区100.82公顷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使屏边县坝区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比例达到80%以上。

表3-1屏边县坝区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

单位:

公顷

序号

坝子名称

平均海拔(米)

坝区面积

坝区耕地面积

坝区耕地划入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占坝区比例

1

底咪底坝子

1950

376.59

226.28

198.66

87.79%

2

营盘坝子

1190

104.98

80.46

80.04

99.48%

3

底咪坝子

1560

117.13

84.19

83.58

99.28%

4

洒卡坝子

1000

116.94

88.8

87.14

99.13%

5

玉屏坝子

1260

249.53

72.86

1.40

1.92%

合计

965.17

552.59

450.82

81.58%

第一十五条优化布局战略

有序供应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各类、各区域用地。

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和屏边县经济带的发展。

切实推进山地综合开发,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城镇、工业、基础设施、旅游等建设项目使用山地,提高规划建设用地中山地比例,建设山地城镇。

第一十六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科学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产出率,积极开展旧城旧村改造和废弃建设用地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有关政策,确保规划范围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优化土地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稳定辖区范围内基础性生态用地的数量和布局;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第一十七条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优先考虑国家粮食安全要求,全面落实州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实现耕地和基本农田特别是坝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