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训练案及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180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训练案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训练案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训练案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训练案及答案.doc

《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训练案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训练案及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训练案及答案.doc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训练案

课题

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训练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编号

备课教师

备课组长

课型

学习目标

一、选择题:

1.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2.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D)染色体变异

3.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发生了变化

(D)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变化

4.人工诱变区别于自然突变的突出特点是()

(A)产生的有利变异多(B)使变异的频率提高

(C)可人工控制变异方向(D)产生的不利变异多

5.下面列举了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射线的辐射作用(B)杂交

(C)激光照射(D)秋水仙素处理

6.人类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A)减数分裂的间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D)有丝分裂末期

7.人工诱变是创造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人工诱变()

(A)易得大量有利突变体

(B)可按计划定向改良

(C)变异频率高,容易获得有利变异

(D)以上都对

8.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尔出现一朵白花,将白花所结的种子种下,后代仍为白花。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基因互换

9.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外祖母正常,母亲正常,儿子色盲

(B)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

(C)纯种红眼果蝇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

(D)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

10.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环境的影响

11.如果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则这种变化叫()

(A)遗传性变化(B)遗传信息变化

(C)遗传密码变化(D)遗传规律变化

12.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该人群生殖细胞发生()

(A)基因重组(B)基因分离

(C)基因互换(D)基因突变

13.下列生物的性状中,都是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的是()

(A)无籽番茄和无籽茄子

(B)人类白化病和无籽草莓

(C)安康羊和人类镰刀型贫血症

(D)无芒小麦和无籽西瓜

14.基因突变发生在什么过程中()

(A)DNA-DNA(B)DNA-RNA

(C)RNA-蛋白质(D)RNA-DNA

15.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C)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不利

(D)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利

16.某基因的一个片段中的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C,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

占该基因总数的()

(A)100%(B)50%

(C)25%(D)12.5%

17.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

A.碱基发生改变(替换)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C.增添一小段DNAD.缺失一小段DNA

18.一个碱基对可加到DNA分子或从DNA分子上除去,这种生物体DNA碱基顺序的变化是一种()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D.不遗传的变异

19.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D.生活条件改变

20.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养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21.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果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该株番茄()

A.发生基因突变B.发生染色体畸变

C.发生基因重组D.生长环境发生改变

22.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株株穗小粒瘪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

D.小麦花药的离体培养所发育成的植株产生的变异

23.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化D.染色体数目变化

24.秋天在桃树上如发现个别芽变,欲将变异芽的性状保留下来,则应()

A.等开花时进行授粉B.等开花时接受同株花粉

C.等开花时接受异株花粉D.取变异芽嫁接到砧木上

25.下列生物的性状都是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的一组是()

A.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B.人类的白化病和矮杆水稻

C.无籽西瓜和人类镰刀型贫血症D.无籽番茄和果蝇残翅

26.下列变异属可遗传变异的是()

①玉米单株自交后代出现白化苗,后代仍白化②由于肥水充足,玉米的穗大粒度多③四倍体西瓜的产生④豌豆的黄皱和绿圆新类型的出现⑤旧社会妇女缠足而产生的“小脚”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

27.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的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化

28.有性生殖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A.基因突变频率高B.染色体结构变异机会多

C.生产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D.更易接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29.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是该人群生殖细胞发生()

A.基因重组B.基因分离C.基因互换D.基因突变

30.某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一部分

器官和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

A.茎尖B.子房壁C.叶片D.花粉粒

31.上眼睑下垂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某一男性患者,其父母正常,请判断这个性状最可能是()

A.伴性遗传B.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

32.基因突变发生在()

A.DNA→RNA的过程中B.DNA→DNA的过程中

C.RNA→蛋白质的过程中D.RNA→氨基酸的过程中

33.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二、填空题:

1.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_______条件和_______因素作用下,基因的_______发生改变的结果。

即由于基因中_______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

2.基因突变按照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突变和生殖细胞突变。

若是前者,应发生在_______分裂_______期;若是后者,则发生在_______分裂_______期。

3.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一个大约有109个的果蝇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A)2×109(B)2×108

(C)2×107(D)108

4.下列图解简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1)境往日中括号里①、②、③文字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简答

①在DNA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差错,使________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②研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规律,证明此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致。

设正常人的显性基因为H,患该病的基因型为________。

H基因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h基因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杂合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杂合体的表现型是________。

5.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

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菌体内,并与细菌内的DNA分子结合起来。

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1)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能提高________,通过人工选择获得________。

(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基因控制酯酶合成要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

(3)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具体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园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