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1716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2、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10

(四)共建研发中心的基本情况11

1、共建研发中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包括经费情况)11

2、研发团队基本情况12

3、现有校方和企业技术试验条件、基础设施和设备情况17

4、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及取得的成果19

5、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20

6、组建以来对企业发展发挥的作用21

7、共建研发中心今明年工作目标与任务22

三、相关附件(提供复印件)23

1、企业的营业执照;

2、校企共建协议、合作开发合同、共同承担研发课题等文件;

3、企业近三年投入校方经费的证明,包括规范的票据、银行单据、投入校方设备的校方入账凭单等证明;

4、共建研发中心开展科技研发及取得科技成果的证明材料,包括申请及授权专利、植物新品种、软件著作权、行业以上技术标准、成果鉴定、科技成果获奖等证书,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等;

5、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

6、共建研发中心开发的科技成果在企业应用后新产生的效益证明,包括新产品销售合同、销售收入单据;

新工艺、新技术产生的效益证明等,企业销售收入及利润情况,如提供上年及前年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7、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证明,如企业加计抵扣的账务证明,税务部门认定加计抵扣的证明等。

一、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申报信息表

企业情况

企业名称

某某公司

所属地

恩施州巴东县

邮编

444300

通信地址

巴东县信陵

所属行业

农业

高企认定

□是■否

负责人

Xxx

职务

董事长

联系人

XXX

联系电话

0718-XXX7133

133********13307265678

职工人数

68

注册资金(万元)

1050

上年度销售增长率(%)

13.5

主要产品

主要产品名称

销售收入(万元)

是否高新技术产品

1、黑色杂粮

1650

□是■否

2、红薯紫薯食品

850

近三年企业研发费用情况

项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三年合计

1200

1800

2500

5500

研发经费(万元)

12

27

37

76

研发费占比(%)

1.00

1.50

1.48

1.38

投入校方运行研发费(万元)

20

28

35

83

校方情况

校方名称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主要依托院系

粮食作物研究所

依托校方研发平台(实验室)名称

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主要合作技术领域

特色杂粮生产

校方用于共建机构的设备原值(万元)

1100

其中40万元以上设备(件)

5

校方联系人

研究室主任

138********

共建研发机构情况

管理负责人

技术带头人

室主任

共建机构成立时间

2012年

研发人员数

21人

近三年授权发明专利数

2

校方主要研发人员

姓名

工作单位

学历

专业方向

职称(职务)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学士

特色杂粮育种

研究员

硕士

特色杂粮栽培

副研究员

企业主要研发人员

巴东县易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科

农艺

农艺师

巴东县易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食品加工

工程师

共建机构主要研发转化项目

项目名称

研发及转化应用情况

1、鄂绿4号黑绿豆

□在研√□中试□成交■已投产

2、鄂西稀特蔬菜有机无公害栽培

□在研■中试□成交□已投产

3、紫薯、红薯深加工技术研究、鲜薯保鲜

■在研□中试□成交□已投产

二、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申报书

(一)共建研发中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巴东地处鄂西山区,山清水秀,无工业污染,土壤中富含天然硒,具备生产富硒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独特优势。

但长期以来,由于巴东的基础条件差,对农业投入不足,种植、加工缺乏科技支撑,特别是在特色、优质农产品的标准化种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严重滞后,制约了巴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步伐。

某某公司坚持以科技助推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为宗旨,与湖北省农科院共同建设了“湖北省农科院易达稀特农产品种植加工巴东研发中心”,目的是将湖北省农科院在良种选育、种植、加工的技术优势与某某公司的基地建设、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的推广体系、加工场所、市场体系对接,打造富硒特色农产品的科研、种植、加工、市场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巴东乃至恩施州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落实《恩施州特色农业产业千亿元发展规划(2012-2020)》,为加快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推动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高校(科研院所)在共建领域的基本情况

1、高校(科研院所)专业设置和实验室建设情况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为粮作所)是在原中南、华中农科所作物系和湖北省农科所水稻系、旱粮系的基础上,于1978年合并组建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2001年与原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合并后更名为湖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2005年分出经济作物研究所后恢复原名。

主要从事水稻、小麦、大麦、甘薯、玉米、食用豆等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农业新成果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种子种苗产业化开发。

在农业部组织的“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研究能力评估中,粮作所名列百强所第54位。

依托粮作所建设有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有PCR仪、电泳仪、超净工作台、超低温冰箱、各种培养箱和水浴锅、灭菌设备和离心机、高速冷冻离心机、真空干燥设备、核酸电泳设备、紫外检测仪、分光光度计、梯度PCR仪、凝胶自动分析仪、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FPLC、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自动摄影系统等300多件套,总值1100多万元,其中40万元以上设备5件套。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9人,有博士18名、硕士25名,国家级专家3人、省级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人。

同时,还聘请有5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担任客座研究员。

粮作所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南郊,在武昌南湖地区拥有305亩高标准的核心试验区。

在海南省正在筹建100亩永久南繁试验基地。

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和网络信息实物共享平台,常年保存有水稻、小麦、玉米等27种农作物种质资源24000余份。

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具备开展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工程等基础研究的实验设施和条件。

湖北省粮食作物育种中心、长江流域水稻区域创新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武汉分中心、湖北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粮食作物分中心等六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相继建成挂牌运行。

粮作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综合研发能力强。

建所以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100多项,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72项(次), 

其中国家发明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4项。

多项成果填补了省内和国内空白。

“十一五”期间,粮作所在科技创新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行业计划、948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以及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项目150多项。

二、先后有23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认)定,其中水稻14个、麦类4个、特用玉米1个、红薯3个、绿豆1个。

三、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项,其中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

四、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27项,9个稻麦新品种获得了国家新品种保护权,14个稻麦薯新品种实现了生产经营权转让。

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是粮作所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20多个稻、麦、薯、玉米、食用豆新品种和多项种植新技术在省内外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常年选派三分之一的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参加科技下乡、科技扶贫活动,运用网络、媒体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常年为农民提供各类生产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常年创办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点30多个,示范面积百万亩以上,技术惠及湖北全省及长江中游广大地区。

粮作所同国内多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墨西哥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澳大利亚西澳洲作物改良研究所、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东部禾谷类研究中心等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交流、技术引进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先后选派50余人出国考察、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多篇。

出版专著、编著30多部。

2、高校(科研院所)在共建技术领域的地位和优势

项目研究团队现有科研人员15人,知识、年龄、学科层次结构合理。

其中高级职称9人,博士5人,硕士6人,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

团队在特色作物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面,在省内处于前列,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

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万正煌,研究员,为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目前主持和参加的项目:

①主持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食用豆类新品种选育及利用”;

②主持湖北省科技厅条件平台项目“湖北省作物种质资源信息与实物共享平台建设”,主要负责湖北省食用豆地方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和利用;

③主持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豆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

主持湖北省重点基金项目“杂粮标准化生产及功能食品开发”。

取得科技成果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育成新品种3个。

合著论著6部,发表相关科技论文20余篇。

(三)企业的基本情况

1、企业在业内所具有的特色、技术优势和竞争能力

某某公司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州级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黑色杂粮种植加工、红薯紫薯食品加工,蔬菜种植加工储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

巴东地处鄂西山区,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具备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理想环境。

(2)独特的硒资源优势。

巴东属“世界硒都”—恩施天然富硒生物圈,其中巴东为大面积富硒区,土壤含硒量平均为9.54mg/kg。

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硒含量明显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同类物种。

粮食作物平均含硒量玉米2.67mg/kg;

豆类2.75mg/kg;

小麦1.17mg/kg;

稻谷0.78mg/kg,为世界植物含硒量之最,在巴东种植加工的农产品天然含硒。

(3)种植推广网络优势。

为推进杂粮、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公司不断探索,大胆创新。

在组织机构上成立了“巴东县易达聚农杂粮专业合作总社”和“巴东县易达聚农杂粮蔬菜专业技术协会总会”,分别在10个镇乡设立了105个专业合作分社和技术分会、10乡镇设有咨询管理服务处。

在服务方式上发展电脑农业,建立网络视频监控和短信平台服务体系,对技术协会与公司、专业合作社及其下属机构实行联网管理,基地实行网络适时监控,技术协会对会员实行短信平台服务,全县6500名合作社社员和协会会员全部纳入短信服务范围。

(4)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战略使公司的到较快发展,到2013年,基地规模达到3.5万亩,建成了鄂西地区第一个红薯食品加工厂和黑色杂粮加工生产线,占地15亩的蔬菜冷藏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2012年被审定为恩施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聚农杂粮蔬菜合作社2011年度被省科协授予“优秀科普示范基地”,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州政府授予恩施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巴山明珠”牌红薯紫薯食品系列、黑色杂粮原粮系列产品亦多次在武汉农博会、武汉粮油精品展会上获奖,并进入中百、新一佳等超市和网上销售,年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基本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2、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

某某公司以富硒黑色杂粮、红薯紫薯、蔬菜的基地种植、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主,主要加工产品有富硒黑色杂粮、红薯紫薯两个系列共32个单品,有“巴山明珠”、“土家之星”两个注册商标,正在申报黑色杂粮六个产品的有机认证。

公司具有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内设办公室、检验科、财务科、基地发展科、加工厂、市场部、技术部(技术协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公司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聚农杂粮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公司的二级法人,注册资本580万元,实现独立核算,重点是在公司的指导下发展基地,组织社员规范种植。

公司按市场需求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合同,统一保护价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加工增值后实现的利润比例返还。

技术协会是公司、总社内部的技术创新服务组织,现有分会105个,拥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签约专家4名,省科技厅下派的科技特派员4名。

主要职责是对外与各科研院所实行科技合作,实行产品研发,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在种植上进行新品种引进、试种示范,对合作社及全体社员实行免费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技术协会的所需运行费用由公司全额负担。

(四)共建研发中心的基本情况

1、共建研发中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包括经费情况)

某某公司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在省科技厅下派我公司4名“科技特派员”的支持下,组建专家团队,培育本土科技人员,于2012年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建立了“湖北省农科院易达农产品种植加工研发中心”,重点转化农科院的科研成果,选育适合巴东生产的新品种,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改善加工艺,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

研发中心由农科院和易达公司共同管理。

室内研发试验以农科院为主,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化验室、化验检验设备、选育基地、场所作为粮食作物研究所的部分投入,供研发中心免费使用。

选育、试种、试产以公司为主,公司建设标准化的良种选育基地、试验示范基地,提供必须的试验加工场所、加工设备设施及一般性的检验检测设备,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员。

公司承担研发中心所须的科研经费,来源为公司按销售额的1.5%提取科研经费单个研发项目获得收益后,单独核算所实现的税后利润的20%,国家专项资金的50%。

经费使用上,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根据具体的科研项目双方共同确定预算,严格按预算分项管理使用。

对于具体的研发项目,公司提出具体的要求和需达到的最终目标,提供产品试制加工场所和所需设备实施,负责建设实验基地。

农科院负责独立组织完成科研课题,帮助公司培养相应项目的技术人员,搞好从研发、中试到最终产品定型生产的技术跟踪服务。

研发中心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共同所有。

2、研发团队基本情况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设旱粮研究室、作物耕作栽培研究室、品种资源创新研究室、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等5个研究室,在武昌南湖地区拥有305亩高标准的核心试验区,建有多品种繁试验基地;

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和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具有设备齐全的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作物品质分析实验室。

自70年代以来就致力于湖北省豆类地方种质的收集鉴定和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及开发研究等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湖北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0多项,选育19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并在省内外推广应用,培育并审定食用豆类新品种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1项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次,创办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点30多个,示范面积百万亩以上,技术惠及湖北全省及周遍地区。

(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主要从事棉花、蔬菜、蚕、桑、园艺等经济作物的新品种选育,杂种优势利用、高产栽培技术、蚕饲养技术、蚕病防治、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解决全省棉花、蔬菜、蚕、桑、园艺等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并组织以棉花、蔬菜、蚕、桑、园艺作物种子种苗为主的科技开发工作。

该所设有3个管理机构、7个研究开发机构和1个附属机构,即办公室、科研与产业管理科、人事科,棉花育种研究室、棉花栽培研究室、蔬菜研究室、蚕桑研究室、蚕病研究室(蚕药厂)、生物技术研究室、科技开发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

先后承担省、部级等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选育棉花新品种2个,蔬菜新品种11个,桑树新品种2个,家蚕新品种2对,鉴定(验收)成果30余项,有15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

(3)某某公司

某某公司是以黑色杂粮、特色红薯、蔬莱产业化种植加工为主的州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册资本1050万元,固定资产680万元。

公司现有职工68人,季节性用工150人,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利税300万元以上。

公司下设“易达聚农杂粮蔬菜专业合作总社”和“易达建设协会总会,在全县九个乡镇下设分社管理处九个,以村为单位成立105个专业合作分社和技术协会分会,实行“专业合作社+乡镇分社管理处+村级合作社分社+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经营模式,常年代动农户8500户,基地辐射全县9个乡镇。

公司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为常年技术依托单位。

省科技厅分别委派国家级科技特派员专家万正皇、何建军、李金权、赵应中为公司科技特派员合作社顾问,以科技为支撑最大限度提高基地农民收入,促进企业发展。

(4)研发团队人员简介

研发中心负责人万正煌:

男,1972年生,研究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从事食用豆科研工作以来先后承担并主持湖北省财政重大专项“湖北省种质资源更新与利用”、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食用豆类新品种选育与利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出口杂豆品种改良及产业化示范”、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食用豆类资源初级核心样本和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国家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食用豆类种质收集与鉴定”等。

取得科技成果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育成豆类新品种3个。

副研究员:

李金泉简介:

男,1972年出生,。

1992-1996年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植物遗传育种专业,1996年毕业并获取学士学位,2000-2003年在福建农林科技大学作物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长期主要从事蔬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996-2000年在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从事长江流域两系法杂交早稻新品种选育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田间工作和常规育种经验,并配制出了几个特殊配合力很好的两系法杂交早稻新组合,其中有一个组合(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自2003年7月到经作所蔬菜研究室工作以来,先后参与了豇豆新品种“鄂豇1号、3号、4号”、西瓜新品种“鄂西瓜8号、10号、12号”、辣椒新品种“鄂椒1、2号”选育的部分工作,作为品种第一选育人选育了“鄂瓠杂3号”、“银玉苦瓜”、“翠秀苦瓜”的菜用瓜新品种,同时参与了组织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的部分实验室工作。

先后参与了省攻关“青皮春萝卜双单倍体新品种选育”、“红菜薹杂种优势利用”、“湖北省园艺作物引进与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无籽西瓜品种鄂西瓜八号的示范推广”、省国际合作项目“国外优良蔬菜瓜果新品种的引进及健康种苗生产技术示范”、农业部948项目“水生蔬菜优质品种资源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引进”、等课题的部分工作,分别作为副主编和编写人员编写论著8本,发表论文10余篇。

李莉简介:

女,1974年出生。

从事食用豆科研工作以来先后参与湖北省财政重大专项“湖北省种质资源更新与利用”、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食用豆类新品种选育与利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出口杂豆品种改良及产业化示范”、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食用豆类资源初级核心样本和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国家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食用豆类种质收集与鉴定”等。

取得科技成果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育成豆类新品种3个。

合著论著2部,发表相关科技论文11余篇。

副研究员邓晓辉:

男,博士,1970年出生,现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蔬菜研究室副研究员,曾参与了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不结球白菜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进行了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开发了普通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的SCAR标记,用SRAP标记发现了其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差异谱,发现了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叶绿体基因组SSR标记差异条带;

2009-2010年主持并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2008CDB062),开发了红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的SCAR分子标记1个,克隆了2个红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运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建了大量DH株系和新的种质资源,建立了红菜薹DH作图群体;

正在筛选早抽薹、耐寒、多薹、苦味和腊粉等的分子标记,开展SSR标记序列收集和红菜薹SSR标记的筛选、图谱文献资料查阅等红菜薹遗传图谱构建的前期工作。

发表相关论文6篇,2010年获湖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

农艺师易美萍:

女,1958年生,任巴东县易达聚农杂粮专业合作社经济师,易美萍从198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及技术食品化验及企业管理工作,她先后担任过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的领导,具有丰富的食品检验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曾获得2009年度“恩施州优秀企业家”称号。

她的工作阅历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全能胜任本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公司项目负责人易美洪:

男,1968年生,任某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

易美洪从199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食品化验及企业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食品检验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曾获得2009年度“巴东县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度“恩施州优秀企业家”称号。

3、现有校方和企业技术试验条件、基础设施和设备情况

(1)项目主要参加单位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的技术实验条件、基础设施和设备情况。

在农业部组织的“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研究能力评估中,名列百强所第54位。

在武昌南湖地区拥有305亩高标准的核心试验区。

拥有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湖北省粮食作物育种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