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人生观后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灿烂人生观后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灿烂人生观后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本能地更喜欢哥哥Nicola,从他在电影里第一次出现—手上转着一支钢笔,在门后面温文一笑—开始。
我喜欢他哄着Giorgia入睡时候的温柔表情,喜欢他在开往北极的航船上胡子邋遢却一脸随遇而安的表情,喜欢他被Giulia拉着双手时候无奈的幸福表情。
那时候我会为有关爱情的离合流泪感慨,却不懂两兄弟真正的苦痛与悲哀。
二十岁的末尾我再看这部电影,才渐渐看清了最终会沉淀在生命长河水底的东西,不会是爱情的泡沫;
它的名字,叫做理想。
Matteo无疑从青年时期起就怀揣着沉甸甸的梦想;
每一个还有梦的少年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看到Matteo对文学教科书不屑一顾时候会心一笑,但又有多少人敢于像他那样在毕业大考中顶撞老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们看到社会上的种种弊端与丑恶之时,谁人不会皱皱眉头或表示痛心或抒发愤慨,但又有多少人敢像Matteo那样投笔从戎,追随自己的良心与正义做些什么,哪怕最终失败也无愧于心。
Matteo是孤独的,每一个不光做梦,而且追梦的理想主义者都是孤独的。
他想抗拒世间一切的丑恶和不公而不得,郁郁恰似Mirella为他拍下的那帧手掌挡住半张脸庞、姿势苍凉的照片。
从某种意义来说Matteo是个完美主义者,当理想破灭、青春的锋芒被无情的现实磨尽之后,孤独就将他吞噬。
但关于Matteo的真正死因,我想没必要给出一个标准版本的解释;
这就好像关于青春的解释大家各有不同一般。
青春是什么?
一位豆友的话却让我感慨良久:
“我说在青春那儿,定格在Matteo有如体操运动员般完美的单手一跃,坠落,青春满地红。
”是的,死亡会把理想主义者的形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就好比我无法想嫉恶如仇如是的Matteo,会最终变得世故狡猾,成为一个意大利普通站街警察。
理想是美好的,理想主义者永远不应该受到嘲笑。
如果说社会能够进步,是因为我们有一代代像Matteo这样的理想主义者;
那么Nicola,我们亲爱的Nicola,则是每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脊梁。
我们弄不清楚Nicola是否也像弟弟一般在青年时代就怀揣着梦想,至少影片中只把Nicola刻画成一个率性可亲的大男孩形象。
但是有一种东西,一种只属于人类高贵而美好的感情,最终唤醒了Nicola,指引他走向一条终其一生为他人奉献的道路。
这种感情,叫做同情。
卢梭认为“同情心是人类具有的唯一的自然美德”,正是同情心促使我们不加思索地去解救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弟弟Matteo无疑也是充满这种温情的人,但是在他身上这种感情不像它在他哥哥身上保存的那样长久。
Nicola几乎是怀着一种天然的同情心去救助别人,比如Giorgia,比如那些在精神病院里遭到虐待的病人,还比如千千万万不知名的人——他们因为Nicola忍痛帮助警方逮捕了身为极左地下组织成员、正准备发动恐怖袭击的妻子Giulia,而免受了暴力的伤害。
他以另一种温和的方式完成了弟弟Matteo的梦想,精神科医生Nicola用他所做的一点一滴改变着社会,哪怕一丁点儿也好。
印象里影片的开头,Nicola在参加口试的时候,因为欣赏他“富有同情心”而给他加分的教授曾经不无调侃地告诉Nicola:
如果有出国工作的机会,请一定不要留在意大利,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
Nicola当时只是费解地一笑。
我想,Nicola眼中的意大利,从来便没有失去过希望:
在见到弟弟盖在床单下冰冷的尸体时候没有,在目睹妻子被捕一转身那凄然的眼神时候没有,在看清世间丑陋不公与罪恶时候没有。
正因为有了Nicola,社会才不会失去希望。
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拥有Nicola那样的父亲;
如果我是妻子,我希望拥有Nicola那样的丈夫;
如果我是母亲,我希望拥有Nicola那样的儿子。
最好的青春,我们要最好的青春。
这应该便是Carati兄弟心心念念,还有你、我,所有的理想主义者们共同的,所谓理想。
我说青春在那儿,也定格在Nicola温柔地抱紧小侄子Andrea的那一刻,阳光洒满碧蓝的海面还有小孩子甜美的脸,四十年的岁月轻轻流过,却带不走永恒的希望。
PS:
最后写一笔,饰演Carati兄弟的两位男演员:
LuigiLoCascio和AlessioBoni,都是近年来演技一流,不可多得的意大利优秀男演员。
其中AlessioBoni还经常在欧洲片中饰演冷面伯爵之类的角色。
LuigiLoCascio更是拥有威尼斯影帝的头衔,被誉为意大利最适合出演知识分子的男演员。
有趣的是,Luigi念大学时候所学的专业同影片中一样,也是精神病学;
如果不是Luigi一心想演戏的话,说不定现在正做着Nicola在戏中的工作。
灿烂人生观后感【2】 政治的尽头是同情心,马蒂奥和朱莉娅的尽头是尼古拉。
《灿烂人生》里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
防暴警察马蒂奥的同事鲁伊奇被左翼者打成了瘫痪,马蒂奥在哥哥尼古拉家悲愤地说起这事,尼古拉的妻子朱莉娅,一个激进左翼分子,当时就不干了。
“太糟了,你站在错误的一方。
”
“你肯定?
那什么是正确的?
穷人的一方算是正确的吗?
“对。
“鲁伊奇比你更懂什么叫贫穷。
他是个穷人,把他打成植物人的人却不是。
我们在这里吃蛋糕,他却躺在医院里。
“我受够了你的垃圾言论!
尼古拉只好出来调和:
“请你们都别说了!
”朱莉娅转身弹琴去了,马蒂奥调侃道:
“你老婆不错”。
尼古拉笑道:
“你俩相处的也不错”。
“她是那种永远正确的类型吧”。
“嗯,跟你类型一样”。
于是两人会心地笑了。
《灿烂人生》里有好几个类似的情形:
一场充满火药味的争论,最后以温情脉脉的谈笑收场。
尼古拉的父母争吵时是这样。
妹妹的婚礼上,尼古拉被解雇的工人好友和银行家好友之间的对话是这样。
尼古拉父女在争论一个腐败官员是否值得同情时也是这样。
对此女儿是这样解释的:
我太爱你了,我不会真的跟你闹翻。
“我太爱你了,我不会真的跟你闹翻”,似乎道出了人世间喜剧和悲剧分叉的那个秘密。
很多时候,你以为你的所作所为是出于爱,其实还是不够爱。
另一些时候,你忙着轰轰烈烈地爱人类,却忘记了爱身边一个一个的人。
马蒂奥和朱莉娅都未曾深入这个道理。
他们都试图通过政治斗争的途径去改变身边的世界,结果发现政治斗争的前提是对真理的掌握,而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确切地掌握了真理。
朱莉娅在60年代的左翼运动中越来越激进,抛家弃子投奔了一个恐怖组织,从事暗杀工作,最后沦为阶下囚,世界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好一些。
马蒂奥终其一生都在和丑恶的制度作斗争,从僵死的考官到野蛮的精神病院,从等级森严的军队到黑幕重重的警察局,但他被碰得头破血流,在一个新年之夜,他迎着窗外绽放的烟花从阳台上纵身跳下。
而朱莉娅的丈夫、马蒂奥的哥哥尼古拉则不同。
他温和而不消极,明辨是非但不急于求成。
改造世界对他来说不是将一个制度连根拔起,而是从给予身边的人一点一滴的温暖开始。
佐珍,片中那个被精神病院非法电击的女孩,最后不是被左翼朱莉娅或者警察马蒂奥拯救,而是在尼古拉几十年的照看下慢慢恢复。
当佐珍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时,他对她说:
你每天来给我的植物浇水吧,它们需要你。
如果说改造世界是一场龟兔赛跑的话,马蒂奥就是那个兔子,而尼古拉则是那个跑得慢却跑得远的乌龟。
马蒂奥在不断的碰壁中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那样的耐心啊,在与可爱的姑娘美瑞娜相识之时,他这样自我介绍:
我叫尼古拉。
也许为我们的行为守卫底线的,不是政治、不是宗教、不是法律,而是尼古拉的考官所说的“同情心”。
读书读到文革时某派怎样毒打某派或者纳粹集中营里的暴行时,我总是惊骇不已,因为这全都是假真理的名义。
若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同情心的底线呢?
一个政治、法律、宗教都无法突破的底线呢?
也许人世的希望不在于发现真理,而在于追问一句,发现真理又如何。
该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片中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美好,美好却不虚假。
我想导演真是个善良的人,简直可以说是柔情似水。
他让激进的朱莉娅弹得一手好钢琴,让暴躁的马蒂奥成为一个书迷,让美瑞娜在失去马蒂奥之后得到儿子,让尼古拉在女儿离开后重新得到爱情。
他端详、雕刻、安抚每一个辗转反侧的灵魂,让你觉得世界可以变得更好,正在变得更好,还会变得更好——只要你象尼古拉的父亲所提醒的那样,不放弃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发掘他们的动人之处:
“你要让朱莉娅弹琴,告诉她她有多美好,你要说,朱莉娅,为我演奏吧”。
灿烂人生观后感【3】 最难以忘记的是,Giorgia重新出现后,兄弟两人也不知是谁说了,“我想当时我们都爱着她。
年轻时的两人带着疯女孩的那次出行真是最美好的时光,一路上有女孩枕着Matteo酣睡时哥哥掩不住欣羡之色的捉弄,也有Nicola温柔体贴的无微不至。
然而忽然间一切就让被警察带走的女孩惊慌失措的眼神打破。
Nicola继续前行,而他身后的Matteo却沉默地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其后佛罗伦萨抗洪相见时的一个拥抱,父亲死时返回罗马途中的激烈争吵,20年内两人确实并未再有太多交集。
我们看到的是人生乃至人性的两面,却还要为其间挣扎维系的血浓于水唏嘘不已。
看完整部电影后再重新回顾的片断之一,有疯女孩发现Matteo看到自己日记之后的歇斯底里,我记得那上面写了Matteo的名字。
大雨中试图自我辩驳的Matteo在哥哥的劝说下仓皇离去,而后者不出意外地安抚了女孩。
被雨淋湿的Matteo一侧脸部的特写阴郁低沉地出现在了镜头前。
身后Nicola的发问没有得到任何回答。
17年后打开屋门的Matteo欲言又止,送别的Nicola依然是一句困惑的“怎么了”。
对方笑了笑,迅速地走入了夜色。
也不知那夜是不是在Matteo纵身一跃之后,才下起雨。
Matteo之死在一瞬间突兀无比,此时电影还余下两个小时,要讲其后的20年。
瞬时空白的思绪开始往前捋,从那夜哭诉着找上门来的Mirella和警局里的穷凶极恶,到另一夜望着女人背影猛的一个急转,到多年前与父亲的最后一面,到一次失控的袭击,到学生时代一次离经叛道的自我表达。
看到母亲珍藏的Matteo学生时代全A的成绩单,我们应该还没有忘记多年前坐在教授面前的Nicola,甚至清楚地记得那位老人说:
“你的成绩本应得B+或者A-,但是因为你的态度,我给你一个A。
理所当然地,我们为Matteo的迷人、骄傲、自我、孤独、反叛、矛盾,甚至是难以理喻而无法自已。
在面对Nicola时却不失一刻从容与淡定。
可我也没有忘记他对被自己投进监狱的Giulia说,“嫁给我”。
记得上一部看至流泪的意大利电影是,昨晚面临Matteo死后的片断又有了相似的冲动。
母子三人的哀痛是在走出Matteo公寓之后才昭示的。
蹒跚的母亲松开了手里的三本书,妹妹Francesca哭着捡起,而另一边的Nicola也早已泪至失态。
而Matteo与哥哥一家赶回父亲葬礼的片断更是难忘。
暴怒失控在下车后瞬间化为软弱的眼泪,他和Nicola在阴冷的夜色中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母亲的死讯由医院的孩子不连贯地读出,两鬓斑白的Nicola去到海边小城在坟头摆上一束花,业已平静的还有时代。
印象中最深的一个淡出般的镜头停留在Giorgia似空白却又饱含神情的脸。
随着点唱机奏响的一曲,我们希望或者肯定,Matteo本可以向前一步。
他没有走到那一步。
多年后变得和当时的他一样高大挺拔的年轻人踏上他从未驻足的土地,来信告诉另一位父亲Nicola,“生活正如你所说的那样美好”。
落日因此是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