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615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历史学考 必修二专题训练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材料反映了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行于195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于1978年以后。

故本题选B项。

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

……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直接因素是(  )

A.“大跃进”的开展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D.人民公社的建立

B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私营企业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部分,直接导致其“集体消亡”,故B项正确;

A、D两项是在1958年开始,此时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已经建立,排除。

“一五”计划包括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两个方面,不够准确,故C项错误。

4.社东有条清河水,河岸是个小山坡;

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

“谁不小心掉下河?

”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

“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

”此诗折射出中国农民(  )

A.土地改革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期待

B.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去

C.对经济领域中“左”倾错误的讽刺

D.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丰收的喜悦

B 该歌谣字里行间均是对公社所种红薯不切实际的夸大,可见当时浮夸风盛行,这符合“大跃进”运动时期的特点,土地改革时期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

由题干主体“中国农民”可判断B项正确;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左”倾错误泛滥的表现,但不是讽刺,故C项错误;

题干不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故D项错误。

5.(2017·

浙江金华十校期末)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冷战到全球化:

意识形态的终结?

》一书中描述:

“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

”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相吻合的是(  )

A.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

D.乡镇企业

B 结合所学可知,大搞公共食堂等,强调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人民公社,其超越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6.(2017·

浙江杭州期末)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

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

A.人民公社 外交政策 包产到户

B.中共八大 大炼钢铁 “共产风”

C.“求同存异” 公私合营 和平共处

D.“一大二公” “大跃进” 改社建乡

B 包产到户是1978年出现的,与题干时间“1956~1966年”不符,故A项错误;

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后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中大炼钢铁,“共产风”盛行,故B项正确;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改社建乡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某同学在查阅一篇文章时发现这样一段话:

“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

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这段话出自(  )

A.《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 “按劳分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等信息不符合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因为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故A项错误。

据“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和“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可以判断出是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渡,故B项正确。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是1984年颁布的,内容是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故C项错误。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主要开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8.“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A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1978年12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题干中现象的出现,因此答案为A。

B、C、D三项均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故排除。

9.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一年。

下列事件发生在1980年的有(  )

①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②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取消人民公社 ③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D 本题用时间对改革开放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结合所学知识,①②③④均符合1980年时间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

10.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初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等各种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

在人民公社体制之下,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实行各种责任制就是要改变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实行权力下放,故C项错误;

依据材料“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可知当时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进行的,故D项错误。

11.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油产量统计表,此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

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

油料产量(万吨)

1978年

304.77

5.21

1980年

320.56

7.69

1984年

407.31

11.91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

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

D.城乡经济交流稳步发展

B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故A项错误;

1978年到1984年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显著增加,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见成效,故B项正确;

促进农业发展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城市改革,故C项错误;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油产量统计表表明农业的增产增收,没有涉及城乡经济交流,故D项错误。

12.(2017·

浙江杭州期末)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四大经济特区,其中汕头经济特区位于下图的(  )

A.①B.②C.③D.④

C 1980年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省有三个,①为珠海经济特区,②为深圳经济特区,③是汕头经济特区,④为福建省的厦门经济特区,故C项正确。

13.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G20峰会。

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一个城市——杭州对外开放始于(  )

A.1978年左右B.1980年左右

C.1985年左右D.1990年左右

C 长江三角洲开放于1985年,选择C。

14.1990年,邓小平与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说:

“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此后把上海搞起来的一个重要决策是(  )

A.把上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

B.开发开放浦东

C.开辟经济开放区

D.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材料中提到的时间是1990年,国家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B项正确。

把上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故A项错误;

1985年起国家相继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故C项错误;

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5.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B 根据所学,“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于1980年建立。

大连、秦皇岛、上海等14个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于1985年开辟,环渤海地区于1988年开辟。

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5个内地港口城市,选择B项符合题意。

16.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与这段歌词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扩展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扩展是在1984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放了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故B项正确;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7.(2017·

浙江衢州期末)“(1992年)消息很快传了出来。

不久前还在说‘市场经济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那些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打开门被警察拷走的民营企业家……确定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后,当即抱头痛哭。

”“这条消息”指的是(  )

A.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中国政府从此不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D.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A 本题关键信息是“1992年”和“市场经济”,由此可知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消息,故A项正确。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1988年,且与市场经济的论述无关,故B项错误。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并不意味着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故C项错误。

国有企业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是从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故D项错误。

18.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三中全会: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年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关于这三次三中全会,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三次三中全会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具体化,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19.(2017·

浙江温州期末)下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某次重大会议报告的部分标题及摘选。

该会议是(  )

……

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故D项正确。

20.下图反映了1978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C.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D.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

A 题图中的时间是1978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了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是在1992年之后,不能完整概括这一时间段的原因,故B项错误。

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是在1992年之后,原因概括也不完整,故C项错误。

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也不全面,故D项错误。

二、材料题(共1题,10分)

21.(2017·

浙江七彩阳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内各地区的对外开放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展开:

中国政府于1990年4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

1992年,国务院又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也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

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

1993年,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11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4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理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面临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邓小平于1992年春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就“市场经济”是不是必然姓“资”,以及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问题,做了清楚明白的回答,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模式。

——马远之《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

(1)阅读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5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有关市场经济思想的表现,综合材料一、二,简要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有益经验。

(1)问第一小问两个方向,据材料一“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省会城市”“沿边城市”等信息概括。

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教材回答出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逐步开放的过程。

(2)问第一小问表现,结合教材回答出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贡献即可;

第二小问有益经验,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与时俱进、循序渐进回答。

答案:

(1)方向:

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开放内地、沿边城市(省会城市)。

(2分)

特点: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分,只答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即可给分)

(2)表现: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分)

经验:

循序渐进;

不失时机地在重要环节取得突破,带动全局。

(2分,如答解放思想也可给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