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0119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追究其原因,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成因之一。

其次是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从农村看,由于我国存在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造成农民可支配收入少,因而在城镇居民的一般耐用消费品普及之后,农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在短期内还不会出现热潮。

可见,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居民对消费出现了“买得起的不想要、想要的买不起”的怪圈。

第三是从长远来看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消费能力不高,无法有效拉动国家内需;

第四是违反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本来就是国家政策需要消弭的对象。

下面通过研究居民收入的现状,来寻找收入差距增大的原因,从中分析出消减收入差距的方法与建议,以达到稳定社会,使国家经济能在平稳、健康的快速增长的目的。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现状

一般来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总体上可以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加以体现,但仅从这三个方面直接体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难以反映我国居民多元化分层的收入格局,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建议方面过于宽泛笼统,不易于解决共性问题中的特殊性问题,更不易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实社会中多元化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其他经济社会问题。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形式分类

根据我国国情,为系统地反映我国全社会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中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并研究相应的具体对策,须以国际上通用的基尼系数为参考,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具体细分为城乡之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城镇贫困人口与城镇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乡村贫困人口与乡村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国家垄断行业与一般竞争性行业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公共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地方公共事业部门)与社会成员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同一行业(部门、企业)内不同职级或岗位成员间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等。

在分析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基础上,须结合居民实际可享受的社会基本公共福利(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才能够真正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出实际差距。

(二)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相关统计资料加以归纳总结,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可以通过各年度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比、生活水平差距以及细分的基尼系数变动等指标具体体现出来。

研究表明:

200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达到3.7:

1.0,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各类保障性因素,实际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之比将达到6∶1。

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1:

1.3:

1.0,如果考虑东中西部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各类保障性因素,实际上东中西部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将达到2.9:

1.5∶1.0。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与城镇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城镇贫困人口与城镇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已达到3.9:

1.0,如果考虑居民享有的各类保障性因素,实际上我国城镇贫困人口与城镇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差距将达到5.0∶1。

我国乡村贫困人口与乡村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我国乡村贫困人口与乡村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已达到7.2:

1.0。

②我国垄断行业与一般竞争性行业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我国垄断行业与一般竞争性行业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已达到7.1:

1.0,如果考虑行业内成员享有的单位福利和各类保障性因素,我国垄断行业与一般竞争性行业居民平均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已达到7.2:

我国公共部门与其他领域社会成员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亦迅速扩大,我国公共部门与其他领域社会成员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已达到3.3:

1.0,如果考虑居民享有的单位福利和各类保障性因素,我国公共部门与其他领域社会成员平均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已达到6.7:

近年来,我国同一行业(部门、企业)内不同职级或岗位成员间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显著分化,其中垄断行业、公共部门、外资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高层、中层和基层成员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达到12:

5:

1,如果考虑成员享有的单位福利待遇、职务消费和各类保障性因素,我国垄断行业、公共部门、外资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高层、中层和基层成员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已达到35:

13:

1;

我国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的高层、中层和基层成员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达到5:

2:

1,如果考虑成员享有的单位福利待遇、职务消费和各类保障性因素,我国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的高层、中层和基层成员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已达到12:

7:

1。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在2000年为0.717,2005年为0.77,在2000年已超过0.7这一国际警戒线。

二、居民收入差距会不断扩大的原因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

库兹涅茨在1955年提出了倒U型假说:

在经济增长初期(贫穷阶段),收入分配有恶化趋势,而在以后的阶段(富裕阶段)将得到改善。

如果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均程度,那么随着人均GNP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现出一条倒U型轨迹,被称为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

我国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中国是存在的。

从1978年改革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GNP的提高,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处于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的前半部分。

因此我国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必然的。

所以要想缩小收入差距,必须进一步发展经济,而且经济发展后,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但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过大并且在进一步扩大的问题不能用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来解释,其深层面的原因是非规范经济原因。

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均衡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差距扩大

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使城市的产业快速发展,而且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加强。

近些年尽管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等方面增加了投入,但国家重大电力、交通、通讯及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无不紧紧围绕城市展开。

城市在基础设施齐全,资金密集,信息畅通,市场活跃等方面优势已经是农村远远无法比的。

城乡物质基础的差距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差距,而经济发展的差距势必会造成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二)失业和职位资源分配

城镇中的贫困群体主要是失业下岗人员,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依然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也加入到失业队伍中。

对于没有能力进行资本投资的穷人,就业是国民获得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途径,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失业人员无法获得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

职位成为分配的一种凭据,而且职位显然存在占用性的问题,一定条件下就业空间是有限的。

职位资源的量不是以单纯的岗位多少来衡量,而与工作量、工作重要性和复杂度有关系的。

在我国存在职位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主要表现在有些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常存在加班加点和超长工时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减少了其它人的就业机会。

还有一些人身兼数职。

应当看到一些超负荷的工作是企业强迫的,一些则是自愿的,根源在于,通过提高工资加长工时,减少雇员,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利润,而且由于激烈的竞争、生存的压力和社会保障的不完善,一些雇员对于金钱的欲望增加以及需要储备足够的资金来防备不测,愿意拼命工作来获取高工资。

另外还有些职业的工作的强度大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造成人才紧缺,工作繁忙。

这使一些人无法就业,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

(三)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中国的个人税收的再分配功能不仅是很弱的,而且有强化收入不平均的趋势。

首先,我国居民的收入隐蔽性较强,很多高收入的阶层居民纳税意识淡薄,逃税现象普遍,而真正纳税较多的是财政拨款单位职工,这部分居民收入并不高,故个人税收并没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相反有拉大的趋势。

其次,从纳税占收入的比例来看,对农村居民来说这一比例远高于城镇居民。

有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而纳税及各种名目的杂费支出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0多倍。

不难看出,国家的税收政策实际在起到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

(四)行业垄断的影响

行业垄断属于传统计划经济特征即所谓“条块分割”中的“条状分割”部分(地方垄断属于“块状分割”部分)。

由于行业垄断由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实施,所以能够创造出完全排斥竞争的效果。

例如,中国的电信业几乎完全由“中国电信”一家公司所垄断,中国的棉花买卖完全由“供销合作社”所垄断,中国的教育服务业几乎全部由教育部系统所垄断,中国的银行业几乎全部由国有商业和政策银行所垄断,如此等等。

行业垄断形成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达到所谓“自然垄断”的规模经济,也可能是出于“安全”或“质量”的考虑。

但是,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已经对这些理由提出了质疑。

所以,这些行业垄断除了阻碍产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外,只是服务于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这些垄断利润中除了上交财政税收的部分(这部分可能构成中央政府维护行业垄断的原因)以外,大部分形成这些部门工作者的较高收入。

因此而产生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三、消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的建议与方法

(一)要提高认识,看到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最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会造成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生产的不平衡,也会影响社会我国居民收人差距不断扩人的深层原冈透视经济的发展。

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把它解决好。

但防止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不足要走回头路,不是恢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也不是抽肥补瘦,限制人们致富,而是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方针和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治国,坚决按照党中央新近提出来的“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同”的目标前进。

(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全面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环境,使得分配秩序和分配行为合理化、有序化,建立起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1、打破垄断行业。

其原来得到的政府管制和特惠将逐步取消,最终走向市场竞争。

应率先对垄断性行业改革,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消除行政权力的经济垄断行为。

2、必须出台严格、透明的法律规定,严厉打击以各种方式获取非法收入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有效率的、公正的市场环境。

通过政策、立法的透明性、统一性推进市场建设。

要大张旗鼓开展打击权力寻租活动。

3、要充分考虑农业等弱质行业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问题。

4、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调节机制。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着力改革税制,逐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5、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

(三)注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必须把解决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建国后,通过“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发展战略,为工业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格局一直未有大的改变。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的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

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城乡之间的矛盾会逐步加深,最终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为从总体上消除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应努力做到:

1、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3、认真研究和做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

4、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创造公平的环境。

5、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各种税费以减轻农民负担。

6、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有效制约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假借政府名义的行为,如各种不当罚款。

(四)建立对低收入群体保护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一方面下岗人员增多,职工货币收入增幅下降,导致社会中低收入阶层规模急剧扩大,另一方面企业保障制度正向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旧的福利制度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增加就业、扩大就业的有力措施。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要与国情结合起来,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薄弱环节入手,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

要建立合理的、可持续的养老基金补充机制,给老百姓以稳定的预期。

从长远看,政府应通过立法和规制,使城乡居民每个人有平等的受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机会。

(五)切实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以缩小收入差距

这也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

即通过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大再分配作用,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

具体是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

机关单位在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的基础上,提高其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

努力增加新型农业、规模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加强再分配,调节过高收入,规范分配秩序,这样就是将高低收入两类人群都往中间收入层赶,从而达到做大中间收入层的总体目标。

(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制,惩治腐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制,惩治腐败,消除贪污腐败和非法敛富的土壤和根源。

对贪污腐败,知法犯法,非法致富者,要坚决惩治,决不手软。

我们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秩序只保护那些勤劳致富,合法经营的人,而不能让那非法之徒钻空子,更不能为他们非法致富提供政策条件。

参考文献

林红玲.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制度解释[J].经济管理,2001.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

曾国安,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成因及对策【N】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1(4)

佘家金,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的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J】研究报告,2006(18)

余薇,中国当前收入差距问题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4,18(10)

藏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6):

5.

国家统计局.2006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赵人伟,李实,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J].

经济研究,1998,4:

23-25.

郭玮.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政策调整[J].经济研究,2003,4:

45-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