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38471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东湖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

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

”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

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9.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

“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

”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10.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11.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

下表评论是针对(  )

题目

所刊载的期数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第49期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第52期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第57期

排外平议

第68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2.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

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

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13.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

“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张

C.革命策略有所调整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

14.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这次“革命”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15.有学者提出:

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D.南昌起义

16.下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

它反映出(  )

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

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D.谈判未取得实质进展

17.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

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

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18.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

杰斐逊指出:

“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

”他强调了(  )

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

19.钱乘旦说:

“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

A.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D.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力”,“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说明(  )

A.统一后的德国不过是用议会装潢出来的封建君主专制

B.普鲁士的国家制度已经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C.普鲁士在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同时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D.普鲁士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1.起义后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说“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后来有调查说当晚共伤亡6人。

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坦言:

“当时只死了一个人”,米高扬则说:

“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

”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包围农村战略的胜利B.临时政府失去社会的支持

C.两个政权并存有利于革命D.列宁准确判断了俄国形势

22.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

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

①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向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鸦片战争后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化到独立后的现代发展轨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

“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新民主主义革命

24.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

“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

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

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  )

A.一度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B.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

C.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D.执行了全民抗战的路线

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

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万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8分)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6.(20分)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家观念与现代民族意识形成,爱国主义随之产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成王时代,“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

与《逸周书·

度邑》对读可知,这里的“中国”指的是河洛交汇的今洛阳地区。

《史记·

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

……不过,唐朝亦曾用“中华”表示国家意义上的中国。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至乾隆中期,“天朝”和“中国”才正式作为清朝对自己身份的确定称谓。

材料二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

《南京条约》

“兹因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

《虎门条约》

“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各方各就地方民情……”

《辛丑条约》

“大清国国家既如此……则中国愿将一千九百年夏间……”

——《中国:

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等

材料三 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为分界线,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

材料四 有一种爱国心……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

……这种爱国心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

同所有的轻率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虽能暂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

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宁中衰亡。

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

它虽然可能不够豪爽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

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

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掺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节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2)结合材料三并依据所学知识,叙述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演进的两个阶段。

(12分)(要求:

逻辑严密;

史论结合。

(3)概括材料四中两种“爱国心”的主要区别,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

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

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从上述材料中指出两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

东湖高中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B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解析:

选A 由“定天下”“立子立嫡之制”“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故A项正确;

题干不仅仅强调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还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处理问题,故B项错误;

题干不仅仅强调了巩固奴隶主专政,更突显对王权的巩固,故C项错误;

题干不仅仅提及礼乐制度,更强调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

2、解析:

选D 由“天下归心”可知,该制度注重对人的思想的控制。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形成人们日常行为规范,是文明礼仪的象征,有助于增强文化心理认同感,形成“天下归心”的效果,故D项正确。

3、解析:

选A 唐代尚书省在三省里面属于执行机构,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说明注重时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故A项正确。

4、解析:

选B 权力集中到中央不等于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

据材料“行动的中书省”及“集中在中央”可知行省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

材料所述与民族关系及提高汉族官僚地主地位无关,故C、D两项错误。

5、解析:

选B 宗法制不是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是以孝、廉为选官标准,孝、廉是伦理道德,作为选官标准可体现“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倾向,故B项正确;

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出身为选官标准,从题干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

科举制以分科考试方式选拔人才,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6、解析:

选A 从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元朝时中央行政制度是“一省两院”,中书省的长官是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这些机构都对皇帝负责,题干材料中“御史

7、解析:

选A ①解题关键:

理解西塞罗是自然法的代表人物及自然法的含义。

②关键信息:

据材料“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正义……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可知“大写的法”包含理性、正义等内涵,故其所指应是自然法,而非具体的法律。

8、解析:

选D ①解题关键: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准确判断。

②抓题眼:

材料信息显示,古代雅典所有公职人员都要受到民主机构的严格监督,违法者被惩处,这里强调了民主机构运作和法律制度存在的意义。

9、解析:

选B 《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故A项错误;

由题干“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等信息可知列强已控制了中国的内政,故B项正确;

《辛丑条约》签订与1901年,A项错误;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10、解析:

选D 题干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潮流,即开始了近代化。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些汉族士大夫进一步认识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巨大威力,他们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D项正确。

本题易误选B项,B项错在没有进行实践,因而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11、解析:

选C 由表格中“义民”“民气之可用”“排外”等信息可知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故选C项。

12、解析:

选D 从题干中的“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权思想,西方国家并不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故A、B两项错误;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从题干内容看,此时应是开始提出三民主义的阶段,尚未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

由题干中“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故D项正确。

13、解析:

选C 孙中山提到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国富民穷,贫富差距悬殊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即通过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改善民众的生活,表明孙中山确立了“扶助农工”的政策,革命策略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

孙中山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认为中国的出路是资本主义,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故A、B、D三项错误。

14、解析:

选D 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模式并不是现代国家,故A项错误;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对外并不独立自主,对内并未建立起权威体系的统一,故B项错误;

五四运动不算一次革命,故C项错误;

国民革命实现了多个阶级的联合,故是对政治共同性的新解说,国民革命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故追求独立自主,并通过打倒军阀建立起统一的权威体系,故D项正确。

15、解析:

选D 本题须依据材料观点得出答案。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的全面领导,故D项正确。

16、解析:

选B 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是为了早日结束战争才去参加谈判,表现了和谈的诚意,蒋介石政府却是“假和平,真内战”,缺乏诚意,故A项错误;

图画中共产党人物的下方是打狗棒,体现了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故B项正确;

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故C项错误;

谈判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漫画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17、解析:

选B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

从题干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让票”等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政治是相当脆弱的,这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故B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信息,故C项错误;

题干中反映的是中国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D项与题干信息的逻辑不符,故D项错误。

18、解析:

选B 托马斯·

杰斐逊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论证了权力制衡的必要性,即因为权势、地位和奢华生活的腐蚀使当权者人性中的善良和公正会逐渐归于泯灭,从而堕落以至庸劣无耻,由于人性的弱点,他们就必然会想方设法为谋求自己的私利而危害人民的权利,基于此,杰斐逊认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必要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19、解析:

选D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才最终巩固了共和政体,故A、B两项错误;

拿破仑帝国的统治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

工业革命增强了共和派的实力,最终法国确立共和制,反过来也推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

20、解析:

选B 1850年德意志尚未完成统一,故A项错误;

1850年普鲁士宪法给予两院一定的立法权和公民一定的选举权,反映出普鲁士的国家制度已经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故B项正确;

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后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出普鲁士的国王仍然拥有绝对权力,故D项错误。

21、解析:

选B 十月革命几乎和平完成与城市包围农村战略无关,A项错误;

革命之所以近乎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主要是由于临时政府不得人心,使得其统治一触即溃,B项正确;

两个政权并存同革命进程的顺利进行关系不大,C项错误;

列宁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决定了革命的成功,但并不必然导致革命以几乎和平的方式完成,D项错误。

22、解析:

选A 本题宜用排除法。

近代中国没有成为殖民地,故中国的资本主义是独立艰难发展的,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23、解析:

选D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实践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是推翻现实迁就制度,与材料观点相反,故A、B两项错误;

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制度,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故C项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符合材料“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观点,故D项正确。

24、解析:

选C 从题干中看不出“一度放弃”,故A项错误;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国民党主张联合所有抗日力量,而不仅仅是加紧同共产党的合作,故B项错误;

加强军队、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援助各地抗日武装等等,可以说明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故C项正确;

从题干中看不出具体执行情况,故D项错误。

25

(1)古代中国:

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

(2分)

古代雅典:

是奴隶制民主的组成部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交叉制约。

(2)思想:

法制;

分权制衡。

背景:

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影响;

中世纪的相关经验。

(6分,任意三要点即可)

(3)演变:

从传统的中央集权到近代的地方分权。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国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6分)

26.答案:

(1)特点:

中国称谓出现时间早;

由王朝、地域称谓向国家称谓变化;

缺乏一以贯之的“国家名称”;

国家概念模糊。

(2)第一阶段: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挑战传统心态,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爱国主义重在行动;

早期维新派提出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张,开始转向理性。

第二阶段: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中期,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