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7754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

《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Word文件下载.docx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二、太阳病本证

桂枝汤证

1、条文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瑟瑟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

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则愈,宜

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2、释义:

本证为太阳中风表虚证

辩证要点:

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病机:

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

(9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炙)

(6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12枚)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服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

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现代用法:

上5

味,以水1400ml,微火煮,去渣,取药汁600ml,先温服200ml,药后须臾,服热粥200ml,以取微汗为佳,不宜大汗。

如病未除,可昼夜连服。

3、方歌方解

A方歌

B方解

桂枝汤以主药而命名,方中桂枝辛温,温经通阳,疏风散寒。

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配伍,一辛一酸,一散一收,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调和营卫。

生姜大枣益脾和胃。

炙甘草补中气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

与芍药,大枣酸甘化阴。

诸药合用,外调营卫,内和脾胃,滋阴和阳。

桂枝汤禁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下)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7)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19)

提示:

伤寒表实证,湿热内蕴证,里热盛者禁用桂枝汤。

4、常用药对

大枣+甘草=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功效:

甘温补中

主治:

中虚咳嗽。

(食饱而咳。

按语:

甘草、大枣皆味甘补脾之品,但甘草兼有润肺止咳之功,大枣则专有滋脾养气之力。

二味合用,甘温补中之效更著。

若脾土虚而至肺金弱,发为食饱便咳。

大枣+生姜=未名方《圣惠方》《本草纲目》

调和胃气

脾燥胃湿证候。

用法:

以干枣去核,缓火逼为末,白汤点服。

调和胃气甚良。

甘草+生姜=二宣汤《卫生家宝汤方》

桂枝+甘草=桂枝甘草汤《伤寒论》(助心通阳)

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汤《伤寒论》(柔肝敛阴)桂枝+生姜=桂姜散《圣济总录》(化饮旷心)

5、病案讨论

【验案举例】

某年夏,治一同乡杨兆彭病。

先,其人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风来适体,乃即睡去,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汗不减,反加甚。

次日诊之,病者头有汗,背汗不多,周身汗亦不多,当与桂枝汤原方:

桂枝9g,白芍9g,甘草

3g,生姜3片,大枣3枚。

又次日,未请复诊,后以他病来乞治,曰:

“前次服药后,病遂告瘥,药力何其峻也?

”然安知此方乃吾之轻剂乎?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5)

6、文化链接

近代随着对桂枝汤的深入研究,扩大了桂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目前认为桂枝汤有解热、消炎、解痉、镇静、抗过敏、改善心血管、增强血液循环等作用,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只要表现为太阳中风证,用本方治疗就有效。

对于年老体虚易感冒者常可加入黄芪,年老患者可加入附子。

治疗自汗患者也常加入黄芪以益气固表。

低热是临床常见症状,用桂枝汤治疗常能取效,桂枝汤还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荨麻疹、冻疮等,只要是营卫不和、寒象明显的均可用桂枝汤取效,其辨证要点仍按《伤寒论》中所述。

目前研究认为桂枝汤调节机体功能是双向的。

例如机体的体温有发热或低于正常,桂枝汤对发热有解热的作用,对体温低之虚寒证有温经作用,从而使体温恢复正常。

又如表虚证发热汗出者用桂枝汤发表汗出而愈,长期自汗者服之其汗可止。

对胃肠运动的双向调节。

桂枝汤证兼证

桂枝加葛根汤证

1条文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证治。

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络。

方用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12g)桂枝二两(去皮)(9g)芍药二两(9g)生姜三两(切)(9g)甘草二两(炙)(6g)大枣十二枚(擘)(12枚)麻黄三两(去节)(9g)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上6味,以水2000ml,先煮麻黄、葛根减400ml,后纳入诸药,煮取600ml,去药渣。

取汁温服200ml,复取微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臣亿等谨按:

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仲景本意也。

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

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而成。

方中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葛根甘辛而平,其功效有三:

一是升阳透表,解肌祛风,助桂枝汤发表解肌。

二则舒经活络,解经脉气血之郁滞。

三为生津润燥,柔经和脉。

白芍+桂枝=芍药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芍药二两,桂枝五钱

养血燥湿。

解利伤寒。

血虚湿痹证候。

腹中痛者。

白芍养血柔肝以缓急,桂枝燥湿解凝以通经。

合用则经络通而筋脉舒,外使肢体和、内使腹痛除。

刘某某,男,41岁。

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

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

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

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爱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

桂枝15g,白芍15g,葛根16g,生姜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

服药后不需啜粥,连服7剂,诸症霍然。

(陈明•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北京:

学苑出版社,1996:

140)

6、文化链接

【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本方多用于受凉引起的项背疼痛不舒及偏颈、落枕。

此外,尚用于治疗某些发诊性疾病荨麻疹、麻疹初期、痢疾初期或胃肠病兼有发热并见项背不舒者,也取得良好疗效。

近年来,用葛根治疗突发性耳聋、偏头痛,疗效显著。

此外,葛根还能扩张冠状动脉,保护缺血心肌、降低血脂、益智、抗肿瘤的作用,显示出该药良好的前景。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2、释义桂枝汤证兼肺气上逆证

导致本方证发生“微喘”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素有气喘的病人,患太阳中风时引起主、痰饮宿疾发生;

一是太阳中风证,本应解表祛邪,医者误用下法,导致邪气内陷,使肺气不降,而见气喘。

虽然前者为新感引动宿疾;

后者为误下肺气上逆。

发病的诱因不同,但风寒袭于肌腠,内迫于肺,肺寒气逆的病理则相同。

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三两去皮(9g)甘草二两(炙)(6g)生姜三两(切)(9g)芍药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12枚)厚朴二两(炙去皮)(6g)杏仁五十枚(去皮尖)(9g)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现代

上7味,以水1400ml,微火煮取600ml,去药渣。

取汁温服200ml,使人微汗,无微汗再服。

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

朴加二两以宽之,杏仁五十降肺气。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厚朴味苦性辛温,善治“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本草纲目》);

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有“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的功效(《长沙药解》)。

所以本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祛表邪;

厚朴宽中消痰,杏仁降气镇咳以治微喘。

全方表里同治,标本兼顾,为治疗太阳中风兼肺气上逆喘息之良方。

4、病案讨论

刘某,男,33岁,1994年1月25日初诊。

感冒并发肺炎,口服先锋4号,肌注青霉素,身热虽退,但干咳少痰,气促和喘,胸闷。

伴头痛,汗出恶风,背部发凉,周身骨节酸痛,阴囊湿冷。

苔薄白,脉浮弦。

证属太阳中风,寒邪迫肺,气逆作喘。

法当解肌祛风,温肺理气止喘。

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12g,杏仁10g,厚朴15g。

服药7剂,咳喘得平,诸证悉除。

医院复查,肺炎完全消除。

(陈明•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北京:

22-23)

5、文化链接

厚朴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并能通过降低血压,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兴奋,增加心率。

此外,还具有中枢抑制,麻痹运动神经末梢,使肌肉松弛的作用。

杏仁含有氢氰酸,少量能镇静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奏止咳平喘之功;

但大剂量能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中枢。

桂枝加附子汤证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不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释义

阳虚汗漏表未解证治。

恶风发热,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

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扶阳解表。

方用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去皮)(9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炙)(6g)

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12枚)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6g)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现代用法:

上6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药渣。

取汁温服200ml,将息如前法。

3、方歌方解

A方歌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

歌沿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加附子汤即桂枝汤加附子而成。

用桂枝调和营卫,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桂附相合,温煦阳气,卫阳振奋,则漏汗自止,恶风亦罢。

阳复汗止则阴液始复,不便自调,四肢亦柔,诸证自愈。

王某,男,29岁,农民。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2月余。

一天下午感到怕冷,头痛。

医者给予非那西0.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

桂枝10g,甘草10g,白芍10g,附子10g,生姜1片,大枣3枚。

水煎服,服一剂汗止而愈。

(于鸪忱•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3:

59)

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卫阳虚漏汗证。

妇人阳虚崩漏带下加阿胶、艾叶。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心阳虚之视力下降,瞳孔有蓝雾而影响视力。

因长期持续在冷气设备的房间工作而致的冷房病,加茯苓、白术。

(《伤寒论译释》)

桂枝去芍药汤证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释义太阳病误下后胸阳不振的证治。

21辨证要点:

由太阳表邪不解和胸阳不振两组症状组成胸满,脉促,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等。

胸阳不振,表邪未解。

解肌祛风,宣通阳气。

方用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三两(去皮)(9g)甘草二两(炙)(6g)生姜三两(切)(9g)大枣

十二枚(擘)(12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上4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药渣。

22辨证要点:

由太阳表证和胸阳亏虚两组症状组成胸满,脉微,恶寒

表邪不解,胸阳损伤。

解肌祛风,温经复阳。

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十二枚(擘)(12枚)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6g)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药渣。

取汁温服200ml,将息如前法。

A方歌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歌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去芍药汤方即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方中桂枝、甘草辛甘通阳,兼能解表;

生姜、大枣调中。

去芍药者,以其酸苦阴柔之性,有碍胸满,故去而不用。

此方能宣阳气而解表,但与桂枝汤调和营卫不同。

若兼见恶寒,是阳虚较甚,宜于方中加附子以温经复阳。

4、病案讨论

李某,女,46岁。

因患心肌炎而住院治疗,每当入夜则胸中憋闷难忍,气短不足以息,必须靠吸氧气才能得以缓解,舌质淡苔白,脉弦而缓。

辨为胸阳不振,阴气内阻证。

桂枝10g,炙甘草6g,附子10g,生姜10g,大枣12枚服药2剂后症状减轻,原方加附子6,再服3剂后,症状消除。

(刘渡舟・经方临证指南•北京:

学苑出版社,1993:

5-6)

5、文化链接

【临床应用】

现代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常用于阴寒邪盛、胸阳不振之胸闷、心悸、咳逆等,具体病证有胸痹,见胸满,气短,甚或作痛,肢冷,小便清长;

咳喘,见气短,形寒,口淡,并多逢冬季发作;

胃脘痛,伴畏寒,得食痛甚,宜于方中加附子以温经复阳。

【文献摘要】

桂枝汤,阳中有阴,去芍药之寒酸,则阴气流行而邪自不结,即扶阳之剂矣。

若微见恶,则阴气凝聚,恐姜桂之力薄不能散邪,加附子这辛热,为纯阳之剂矣。

仲景于桂枝汤一减一加,皆成温剂,而更有浅深之铢也。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太阳方总论》)

桂枝新加汤证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

三两新加汤主之。

2、释义太阳病发汗太过气营不足身痛的症治

营卫不和与气营不足两组症状组成,主症为身疼痛,汗后身痛不减,甚或加重,舌苔薄白,脉沉迟,可伴有恶风寒,发热,汗出等。

营卫不和,气营不足,经脉失养。

调和营卫,益气和营。

方用桂枝新加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9g)芍药四两(12g)甘草二两(炙)(6g)生姜四两(切)(12g)大枣十二枚(擘)(12枚)人参三两(9g)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上6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

取汁温服200ml,日3次。

汗后身疼脉反沉,新虽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桂枝新加汤为桂枝汤加重芍药生姜用量再加人参而成。

方中以桂枝汤调和营

卫,有表者可解肌祛风,重用芍药以增加和营养血之功:

加重生姜用量,外助桂枝通阳,内和中焦脾胃;

人参味甘微苦,益气生津,以补汗后之虚。

一、阳虚感冒

赵守真医案:

朱某,男。

体赢瘦,素有遗精病,又不自爱惜,喜酒多嗜好,复多斫丧(喻摧残、伤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伤害身体)。

平日恶寒特甚,少劳则喘促气上,其阳气虚微肾元亏损也明甚。

某冬日赴席邻村,醉酒饱食,深夜始归,不免风寒侵袭。

次日感觉不适,不恶寒,微热汗出,身胀,头隐痛。

自煎服葱鼓生姜汤,病末除,精神不振,口淡不思食,兴而来诊。

切脉微细乏力,参之前证,则属阳虚感冒,极似太少两感证,其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两方,殊不宜阳虚有汗之本证。

……遂改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又增附子,并损益分量,斯与治合证情:

党参15克,桂枝、芍药、甘草各9克,生姜4.5克,大枣5枚,附子9克。

嘱服3帖再论。

复诊:

诸症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局萎顿,脉仍微弱。

阳气末复,犹宜温补,处以附子汤加巴戟、枸杞、鹿胶、芦巴补肾诸品,调理善后。

(《治验回忆录》962:

5—6)

本案素久肾元亏损,阳不外固,即感于寒而成太少两感证,其麻附辛汤亦当掂量用之。

因本方是用于“少阴病,始得之”,与本案之肾元久亏不符,况麻黄宣发,细辛温窜,如再发汗则足以损其阴津,病转恶化,此当所忌。

唯桂枝新加汤再加附子,于阴中求阳,使阳固阴守,庶病可愈。

、头身剧痛

程连禄医案:

郝某某,女,40岁。

因患血吸虫病,正值药后疗效,身体未复,又复感外邪,头痛,身疼痛,恶寒发热,经服APC又重被而卧,汗出如雨,药后恶寒发热稍减,而头身疼痛加剧,如锥似刺,辗转不宁,呻吟不止,入夜更甚,后至粒米不思,昼夜难眠。

曾服西药镇痛剂未能缓解,又服中药桂枝加葛很汤,疼痛依然,而来我处求治。

诊其脉,沉迟而细,见其证,颈项活动自如,无恶心呕吐。

寻思良久,缘患者身染血吸虫,近用锑剂治疗,大伤正气,后复感外邪,过汗伤阴,经脉失其得养,脉证相符,证属气阴不足,营血两伤,急投新加汤(即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编者注)1剂疼痛大减,已能安睡。

2

剂疼痛已止,饮食如常,诸证消失。

(新中医1980;

(增刊一):

42)

虚人发汗,伤津损液,经脉失儒。

桂枝加葛根汤虽有津亏不润之证饥,但程度较轻,且其脉浮缓,项背拘急,与本证之脉沉迟,头身剧痛大异,故用之不应。

本案脉证所现,与《伤寒论》所载完全相符,果投之神效。

三、阴阳易潘澄濂医案:

某男,一日下午,自觉头重肢痛,且有憎寒,以为受凉,乃饮酒取暖,是夜,又不禁房事。

次日头痛更重,身烦热而恶风,骨节疼痛如被杖,眼赤如醉眼,舌苔白腻,脉细而缓,体温37.5C。

初诊时并未告以触犯房事,据证以流感,处疏解化湿之剂与服,当晚虽得少汗,而身重伤怠反剧,再诊时一般症状如昨,仍予原方加减,未效。

三诊时体温稽留在37.5,而神疲肢痛末减,其所异者为两目红赤,眼眶黑晕如久病状,因而再三迫问,始露真情,改为桂枝人参新加汤加紫河车以进,连服4剂,神气始复,眼赤亦消。

(浙江中医杂志I958;

(7>

:

40)

阴阳易又称“房劳伤寒”,临床待征是身重乏力,热气冲胸,阴中拘急,腰痛臀酸,头晕眼花。

临证时根据具体病情可选用桂枝新加汤、烧挥散、当归四逆场、逍遥散等方治疗。

四、便秘吉益南涯医案:

一老人大便不通数日,上逆头眩,医与以备急丸而自苦,因倍加

分量而投之,得利,于是身体麻痹,上逆益甚,而大便复结。

更医诊之,与以大承气汤,一服,不得下利,服三帖,下利如倾盆,身体冷痛,不得卧,大便复结又转医作地黄剂始服之,上逆尤剧,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于是请治于先生。

先生诊之,心下痞硬,少腹无力,即与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服之。

三帖,冲气即降,大便通快。

经过二三日,冷痛止,得卧,大便续通快。

二旬之后,诸证去而复常。

(《皇汉医学肥956;

76)

年高气血虚衰,患大便秘结,本应补而通之,而误用泻下之法,且一误再误,大便虽通快一时,但阴津损伤,肠无津润,尔后复结。

况令筋脉失养,身体疼痛,其病机正合桂枝新加汤证,径投之,病果己。

五、妊娠恶阻

余胜吾医案:

刘某某,24岁,1963年12月6日初诊。

月经3月末行,四肢瘦软无力,恶心呕吐,渴不欲饮,口淡无味,不思饮食,眩晕,嗜睡眠,形寒发热,脉滑而细,舌苔薄白。

即予桂枝汤1剂。

药后诸症有所减轻,脉滑而弱,舌质淡红。

续予桂枝新加汤2剂,症状消失。

于次年七月份分娩,产后健康。

(浙江中医杂志1965;

(8>

26)

本案参合脉证,为营卫不和,而以营血不足为主,故用新加汤在调和营卫基础上以益气和营。

六、产后高热张圣德医案:

张某,30岁。

产后三天发热,体温40.2C,头痛,恶寒有汗,舌苔薄微腻,脉象浮小数。

乃产后气阴两亏,风邪乘虚外袭,以致营卫不和。

治当

调和营卫,补虚退热。

川桂枝3克,杭白芍10克,炙甘草3克,生姜1片太子参15克,嫩白薇10克,香青篙5克。

2剂,体温降至正常,余症消失。

(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9;

(1>

43)

头痛,恶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