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古诗词中的诗人故事.docx
《部编版古诗词中的诗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古诗词中的诗人故事.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古诗词中的诗人故事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共二十篇,是儒家最著名的经典,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与学习态度的话,而最核心的是讲述做人的道理。
让我们选取其中的几句来读一读。
原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过的知识,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心中并不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
原文: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在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君子会努力勤快地做事并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论语》里有很多关于学习的话,那么以下哪句是在讲述学习的方法呢?
(C)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3司马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虽是传记文学,但它也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讲述了很多历史故事。
让我们边读以下内容,边感受《史记》的魅力。
原文: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
在小小的军帐之内做出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原文: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原文: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
汲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原文: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
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就可以冲天,一鸣叫就能惊人。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史记》中记录的很多典故成为了后世考证历史的依据。
请将以下《史记》中的典故和所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
焚书坑儒——秦始皇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图穷匕见——荆轲
乌江自刎——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4王羲之:
一觞一咏集兰亭
王羲之的书帖举世闻名,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王羲之撰写的散文文笔也十分优美。
《兰亭集序》不仅是“天下第一行书”,也有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请你读一读。
原文:
兰亭集序(节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做修禊祭礼。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和年少的都在一起。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密的竹林。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畅快。
仰望广大无边的天空,俯瞰世间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下列对王羲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王羲之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人尊称其为“书圣”。
B.王羲之曾与一众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C.王羲之书法精湛,擅长楷书和隶书,但他的书法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看重。
D.王羲之是性情中人,所以他会为自己喜欢的鹅替别人抄一遍《道德经》。
5刘勰:
用心为文精益求精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艺术中的各种问题,如——
原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译文:
练习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
原文: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译文:
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
原文: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译文:
积累学问,以储藏知识的珍宝;斟酌事理,以丰富自己的才华。
原文: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译文:
有如星辰般明显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有可与日月同样光辉耀眼的才华。
原文: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译文:
情感的发动就会用言语来表达,理智的发挥就会用文字来表现。
历史上有许多勤奋读书的典故,看图片填一填成语吧!
答案:
A、闻鸡起舞
B、凿壁偷光
C、囊萤映雪
D、牛角挂书
6王勃:
年少成名志青云
王勃的作品能够将写景与抒情自然融合,如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
前者是一篇骈文,写得气势浩荡,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后者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诗作中一枝独秀,两篇作品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原文滕王阁序(节选)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打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华美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
房屋密集,有许多富贵人家。
渡口挤满了船只,都是雕刻着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照。
落霞与孤单的野鸭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傍晚渔船里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因寒意而发出长鸣,到衡阳岸边方止。
原文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飘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了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向远方奔流。
王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了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人写过不少经典的送别诗,例如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
李白曾写下“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了“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
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答案:
天涯若比邻;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
7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
孟浩然的诗能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非常有画面感,更极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里就能读出一番别样的意境和情感。
小读者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篇他的代表作吧。
原文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到他朴实的田家做客。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原文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找一找以下诗句中提到的农家之物、劳作之事。
1.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王建)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
5.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张籍)6.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孟浩然)
答案1.麦子、蚕茧 2.笼中鸟、池中鱼 3.洗衣、泛舟 4.耕田织布、种瓜5.锄头犁耙、拾橡果
6.砍柴、林中的小鸟
8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之所以被称为“七绝圣手”,是因为他擅长写七言绝句。
今天所选的两首诗反映了征人的情思和战场的残酷。
让我们跟随王昌龄的作品,去了解盛唐的边疆风貌。
原文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
琵琶所奏的音乐已经换成了新的,只是这新调所唱的依然是旧时关山难度的离别之情。
边关愁绪的倾诉声总听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着长城,此景亘古不变。
原文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蔽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衫,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从军行·其二》这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描写了军中宴乐时弹奏琵琶的场景。
以下还有一些诗句,请你说说哪句中出现的不是异域的乐器?
(A)
A.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B.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C.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王维:
亦诗亦画摹山水
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下面这首诗中,你能读到哪些画面呢?
原文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要去慰问边塞的将士,途径的属国比偏远的居延县(今甘肃张掖县北)还要远。
蓬草被凛冽的北风吹断了,身不由己地随风而去,归来的大雁直向西北地区飞去。
广阔无边的大漠上直直地升起用狼粪燃起的燧烟,黄河上的落日分外圆润。
到了萧关遇到了侦查的骑兵,他告诉我都护在前面的燕然山呢。
下列诗句中,哪个选项不是王维写的?
(D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李白:
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有着豪迈、桀骜不驯的性格,而正因为有这样的性格,他的诗也充满了豪气。
比如下面两首:
原文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用黄金装饰的酒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用美玉制成的盘子中盛的精美菜肴,价值万钱。
酒杯举起还没碰到嘴边,又被放回桌案,筷子拿起还没搛菜,又被撂回桌面,拔出腰间宝剑举目四顾,却满心茫然,不知道要剑指何方。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太公吕尚在渭水的溪上直钩垂钓,等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梦见自己乘舟从太阳旁边绕过。
世上行路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像刘宋时期的宗悫一样,乘着长风,高挂云帆,冲破万里波浪,抵达沧海的彼岸。
原文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新酿的白酒醇美诱人,黄鸡啄黍肥美待宰,山中正值秋收季节,看来是人归家的时候了。
呼儿唤女,烹宰黄鸡,金樽斟酒,欢愉之情溢于言表,感染得一双儿女争相笑牵父亲的衣襟,直追问父亲为什么如此高兴。
金樽美酒在握,一定要痛饮到醉,醉时一定要高声歌唱来快慰自我,酒酣兴浓之际,怎能不拔剑起舞,舞剑的英姿可与落日齐辉。
恨不得在更早的时候能面见君王,奉上自己的大志,最好能即刻跨马扬鞭跋山涉水远赴京城。
我会像汉代的朱买臣那样,不把那些“会稽愚妇”似的看轻我的世俗小人放在心上,因为我也要离开家西入长安,就快平步青云了。
仰天大笑着离开家门,口中高呼,我辈岂是湮没在野草之间的乡民野客!
李白的诗大多有着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想象,下列描写庐山景致的诗句中哪句不是李白写的?
(D)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C.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D.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1杜甫:
兼济天下著春秋
杜甫的许多诗歌中透露着忧患意识,他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关注底层百姓生活,为他们的疾苦呐喊,比如这首《春望》,请小读者细细体会。
原文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荒草丛生。
感慨时局动荡不安,就连花儿也不由得流下眼泪,鸟儿也禁不住心中惊恐。
战乱已经持续了很久,这时候亲人的音信弥足珍贵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苦让我的青丝变成了白发,而且越发稀疏,最后到了无法用簪子束起来的地步。
杜甫的诗歌里并不总是反映国家的危难和百姓的苦难,也有表露内心喜悦的时候,比如《春夜喜雨》,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原文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春雨及时而来,好像雨也知道大地什么时候需要它似的。
夜晚这场春雨随风而来,悄无声息,滋润万物。
平常夜里在星光下隐约可见的田野小路已经看不清楚来了,只有江上孤舟的灯火透出光亮,装点了黑暗的夜色。
明天清晨的锦官城,细雨初歇后满城春花带雨怒放,它们红艳欲滴,沉甸甸地汇成花的海洋。
以下诗句中哪个选项是杜甫写的?
( B)
A.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D.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12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
宋代大文豪苏轼夸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说韩愈的文章比之前几百年的文人写得都好。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韩愈的名篇《师说》中的名句吧!
原文
师说(节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孔子说:
“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韩愈不仅能写通俗易懂的散文,还能写构思新巧的小诗。
“草芽”“白雪”在他的诗中充满灵性。
原文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在我们的成语宝库中,有很多是形容学生好学的,也有很多是赞美老师有师德的。
你能为下面的这些成语归类吗?
A.春风化雨 B.诲人不倦
C.不耻下问 D.敏而好学
E.学而不厌 F.有教无类
G.循循善诱 H.韦编三绝
I.悬梁刺股
形容学生好学的是:
( CDEHI)
赞美老师有师德的是:
( ABFG)
13刘禹锡: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为自己的破旧小屋写了一篇赞歌《陋室铭》。
同学们,请你读一读这篇妙文吧!
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诗豪”刘禹锡也有“小清新”的作品。
他以巴渝地区传统民歌为基础创作了多首富有情趣的《竹枝词》。
原文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
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
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如果你要在自己的房间里贴一副勉励自己的对联,以下哪一联不太适合呢?
( D)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C.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14白居易: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的作品里经常会描写老百姓的生活,很有现实意义,比如《卖炭翁》就写了一个卖炭老人谋生的不易。
原文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拿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白居易也爱自然,他登上庐山时也曾留下佳作。
初夏四月他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却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他赋诗一首,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活灵活现。
原文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下列对《卖炭翁》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C)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15柳宗元:
欸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原文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除山水游记之外,柳宗元的诗也有极妙的意境,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原文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中,有许多描写水流清澈的佳句,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以下哪些诗词也是形容水流清澈的呢?
(BDFGI)
A.日出江花红胜火,B.春来江水绿如蓝。
C.泉眼无声惜细流,D.树阴照水爱晴柔。
E.庭下如积水空明,F.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G.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H.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I.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16杜牧:
不肯随俗为波靡
杜牧所处的晚唐时代政治腐败,国力渐弱,忧国忧民的他写下了《阿房宫赋》,通过描写秦朝阿房宫的兴毁,希望统治者吸取教训,有所作为。
原文
阿房宫赋(节选)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唉!
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灭亡的是秦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
唉!
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
如果秦的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可以传到三世,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呢?
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更后来的人为这后人哀叹了。
在《赤壁》中,杜牧也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原文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自己磨光洗净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当年赤壁大战中)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吴国二美女)要被关进铜雀台了。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句均出自杜牧之笔,有些写景,有些议事,用线连一连。
写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议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7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读一读范仲淹的诗文,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文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