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开发区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青岛开发区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开发区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c—克拉玛依
4.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A.积极发展第一产业
B.进行产业转移
C.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5.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中部,发源于西部高山
B.是密西西比河上有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C.流域为亚热带气候,冬末春初多雨
D.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是美国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图10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A.t1
B.t2
Ct1与t2之间
D.t3-t4之间
7.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该地区在水库蓄水后各地理要素变化的是
A.
气温日变化大幅增加
B.
夏季时,库区易形成对流运动,降水量增加
C.
下游洪峰出现时间滞后
D.
下游年径流量大幅减少
8.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阶段
阶段
图2
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9.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②国际援助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④市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图1是其生产联系图。
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11.图6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12.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是(
A.美国硅谷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鲁尔区
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4.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15.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
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回答16—17题。
16.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17.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若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某国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A.我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①→②→③
B.①属工业发达国家90年代的产业结构
C.②、③属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
D.③国第一产业占20℅,第三产业占50℅
19.若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某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比重(市场、动力和原材料因素比重)则①、②、③所代表的工业其主导因素与图中相符的是:
A.①有色金属冶炼厂②糕点厂③棉纺织厂
B.①制糖厂②炼铝厂③面包厂
C.①钢铁厂②电子装配厂③服装厂
D.①水产加工厂②啤酒厂③石油加工厂
读右边“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20题。
20.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A.蓄水发电
B.水产养殖
C.拦泥蓄水
D.修桥筑路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3(单位:
mm),据此回答21、22题。
2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读下图,回答23-24题:
23.有关P所处地形区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气候资源优越,区域组合好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金属矿产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24.下列四项属于X地特色景观的是
A.都江堰B.坎儿井C.自流井D.间歇喷泉
我国西电东输重点工程之一的岩滩水电站,地处广西河池地区贫困山区。
自开工,库区修建了宽阔的公路,为周围的巴马、都安两个瑶族自治县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使当地经济年增长率稳定在17%以上。
据此判断25~26题。
25.修建水电站以来,当地新增的就业岗位主要是
A.电机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B.采矿业、运输业、服务业
C.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服务业D.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
26.离岩滩水电站只有90千米的南丹,是我国著名的锡、锑矿,电站并网发电后,南丹锡锭产量增长了150%,这主要因为
A.锡矿冶炼需要大量的淡水,岩滩水电站修建的大型水库保证了锡矿用水
B.电站库区周围的农民由于耕地减少而成为采矿工人,锡矿开采量猛增
C.锡矿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水电站提供了廉价、充足的能源
D.水电站蓄水后,减少了当地泥石流的发生,锡矿开采有了保障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回答27-28题。
27.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8.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同时具备的地方:
(1)河道;
(2)陡坡;
(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
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后,分析得出如图8中的表4。
读图8和图9,回答29、30题。
29.若图9中显示该市河流的流向,则图8中表3坡度分布中的O与1分别代表
A.低缓/高陡
B.高陡/低缓
C.高陡/高陡
D.低缓/低缓
3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
考号班级姓名
第II卷、综合题(共3道大题,40分)
31.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资料一: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表1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1957年
2005年
煤矿(座)
140
7
钢铁厂(个)
26
4
煤矿工人(万人)
47
钢铁工人(万人)
30
约5
资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
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
(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4分)
(2)图6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5分)
(3)试从地理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
(3分)
32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2003年11月,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并开始启动。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十2”。
之所以打造这个9+2,其目的是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从而加强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
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
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
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4分)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地理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分)
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情况如下图所示。
(1)苏门答腊岛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该岛地形和地势的特征分别是
、
(4分)
(2)C是一条流经多国的国际性河流,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较
(大、小),原因是
。
(3)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原因是
(4)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工程的影响
。
(2分
(5)东南亚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主要措施有哪些?
高三地理12月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BACDCBCADC
11-20BCDCB BDDBC
21-30BABBD CACAD
二、综合题
31、12分
(1)4分
自然环境: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
社会环境:
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每条2分)
(2)5分
趋势:
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1分)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1分)
原因:
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
(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3)3分
环境恶化政策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科技进步
32、12分
(1)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②地价低廉③政策优惠④地理位置优势。
(2)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弱、人才队伍小、经济腹地小。
(3)耕地减少,农业基础削弱;
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
能源供应紧张;
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
32、16分
(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地形:
西南为山地,东北为平原;
地势:
西南高东北低(中间高,四周低)
(2)大
热带季风控制,降水年际和年内变化大
(3)沿河沿海分布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4)利:
地形平坦;
不利:
多河流、沼泽工程量大,成本高
(5)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加工和服务业;
树立品牌意识;
加强市场营销;
拓展国际市场